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唐宋煎茶道介绍

唐宋煎茶道

  陆羽《茶经》问世后,中国茶道诞生了。其后,斐汶撰《茶述》,张又新撰《煎茶水记》,温庭筠撰《采茶录》,皎然、卢仝作茶歌,推波助澜,使中国煎茶道日益成熟。

  1.煎茶道茶艺

  煎茶道茶艺有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

  (1)备器

  《茶经》中列举了二十四种茶器,其中有风炉、炭挝、火、漉水囊、瓢、碗、盂、畚、巾等。

  (2)选水

  《茶经》中说,饮茶之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其中山水要拣乳泉,江水要取距人远者,井水要取汲水多者。陆羽晚年撰《水品》,将天下之水分为二十个等级。讲究水

品是中国茶道的特点。

  (3)取火

  《茶经》说茶道之火要用炭,其次用薪柴。炭不能用经过燔炙或沾过膻腻之物的,薪柴不能用槁木和败器。温庭筠《采茶录》中说,茶须用缓火炙,用活火煎。活火谓炭之有火焰者,性

能养茶。

  (4)候汤

  《茶经》说茶汤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如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这时饮用正好。三沸一过,汤水便老而不可饮了。候汤是煎茶的关键。

  (5)习茶

  习茶包括藏茶、炙茶、碾茶、罗茶、煎茶、酌茶、品茶等。

  2.茶礼

  《茶经》规定一次煎茶少则三碗,多不过五碗。客人五位,则行三碗茶;客人七位,则行五碗茶。所缺两碗以最先舀出的来补。若客人四位,则行三碗茶;若客人六位,则行五碗茶,所

缺一碗以最先舀出的来补。若八人以上则两炉、三炉同时煮,再以人数多少来确定碗数。

  3.茶境

  《茶经》说饮茶活动可在松间石上,泉畔涧边,甚至在山洞中。或莺飞花拂,清风丽日,环境优美;或一树蝉声,翠竹摇曳,树影横斜,环境清雅。

  若在室内饮茶,则四壁要悬挂画有《茶经》内容的挂轴,也可选道观僧寮、书院会馆、厅堂书斋。

  4.修道

  《茶经》说茶最宜饮用,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惫、百节不舒,聊饮四五口,可与醍醐甘露相比。饮茶能使人冷静,使人强健。

  《茶经》说风炉的设计应用了儒家《易经》的八卦和阴阳家的五行思想。风炉上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和“体均五行去百疾”的字样,的设计为方耳宽边,反映了儒家的中正思想。

  《茶经》不仅阐发了饮茶的养生功用,还将饮茶提升到精神文化层次,旨在培养“俭德中正”的思想。

  诗僧皎然,年长于陆羽,与陆羽结成忘年交。皎然精于茶道,认为饮茶不仅能涤昏、清神,更是修道的门径,有助于人的修养。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文字五千卷”指老子五千言,也就是《道德经》。这是说喝了三碗茶,心中唯存道德了。四碗茶,是非恩怨烟消云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羽化登仙

。这首诗流传千古,卢仝也因此与陆羽齐名。

  在这些有识之士的倡导下,饮茶从日常物质生活提升到精神文化层次了。

  综上所述,中唐时期煎茶茶艺已经完备,以茶修道思想终于确立,注重饮茶环境,具备初步的饮茶礼仪,这标志着中国茶道的正式形成。

  陆羽不仅是煎茶道的创始人,也是中国茶道的奠基人。

  煎茶道是中国最先形成的茶道形式,鼎盛于中唐、晚唐,经五代、北宋,至南宋而亡,历时约五百年。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唐宋煎茶道介绍  茶道  茶道词条  唐宋  唐宋词条  介绍  介绍词条  唐宋煎茶道介绍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