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正月十六

  正月十六,这天一般把过年所剩的饭菜、干粮吃掉,开始用生米生面做饭。搭好的戏台、牌坊也要拆掉了。与十五相比这更是年的尾声。但也有的人家不过十五过十六,说是因为祖上有人外出没赶上初一、十五,到十六才归来,就年年过十六,送神仙上天和改善餐饮都在这一天。十六还要烤柏灵火、出门游走丢百病,这在太行山和冀中平原上还部分地存在着。正月十六在民间看来,是年节的尾声。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将投入新一年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民间有“过完十五过十六,过完十六从头受”的民谚。正月十六日,少女用果物投肋本地缝工最佳的女子,意在向之学习。女子出游,漫步郊野。

  正月十六又叫“闲闲日子”,俗称“十六日”,民间在这一天也有许多活动。 主要是走百病,既可以跳绳为戏,也可以郊游、爬山、过河、走桥、踏青田、入寺庙,直到天黑才回家。 郊游都有一定的去处。 过去在山东,曹县是游列女寺;平阴十六日晚男女齐赴文庙;德州妇女登城门;潍县妇女到真武祠进香,先在暗中摩弄真武大帝陪神赵玄坛所跨的木虎(俗称老猫),据说摸摸老猫,一年不生病,又到神祠庭前以艾灸左右两个石人,说是灸石老、石婆,一年不生疮疖,叫作“跑老猫”。

  枟潍县竹枝词枠曰:“新正节始过元宵,结队城头跑老猫,为乞一年百病无,艾香争把石人烧。”山东菏泽有一种在正月十六烤火的习俗。 这天的大清早,人们燃起树枝,用火烤身体的任何部位,认为这样可以祛除百病。

作为年节的收尾,正月十六主要有以下几项活动:

 

送祖归坟、诸神归位

  按照传统习俗,年节过完了,过年时请回家中的“祖宗”就该送回坟莹了;那些大年三十请过来的天地诸神也该从神棚、神龛中回到天上了。送祖活动一般是在清晨早饭后进行,也有的地方是在正月十五晚饭后进行,仪式是先在祖宗牌位前上香祭拜,然后把牌位收起,焚化纸马,带着冥钱供果再到坟前祭奠一番,口中说着“年过完了,爷爷奶奶安息吧”,就算送祖归坟了。将送祖归坟的日子选在正月十五或十六白天进行,还在干正月十六要烤柏灵火,而传说“鬼怕火”,所以要在烤柏灵火之前进行。

  而送神时间是在傍晚时分进行,也有在正月十五晚饭后进行的。仪式是把供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等神像焚化,口中还要念念有词“神灵归天”,就算请诸神回归天界了。这种祭祀与往日不同的是,所用的灯大多是用钻米面做的,插上纸做的捻,浇上油点燃。整个白天,家中男人除了帮助拆除过节期间搭建的各种神棚、神位、灯楼,就是整修农具准备春耕春播。

正月十六烤柏灵火

  正月十六,一般认为这是元宵节的最后一天。元宵节一般挂灯、观灯三五天,如果三天就是正月十四开始、十六结束,最后这天的灯叫残灯,到十七早上就把灯盏摘掉了。而在太行山一带,有正月十六晚上在街口、家门口点火的习俗。这种火用柴草,还用一些柏树枝,俗称柏灵枝。由于松柏是千年长青树,多栽种在山坡、寺庙、坟莹等处。民间认为柏树有神性,放上柏灵枝点火就能够祛病消灾,也把一年中的旧扫帚、炊帚和其他破烂东西放进火堆里去烧掉,大概是辞旧弃旧的意思。人们围在火堆四周说说笑笑取暖,还念着“烤烤手,手不疼”,“烤烤脚,脚不疼”,或者是“烤烤脚收枣”、“烤烤屁股,收玉黍”……据说每年烤一回柏灵火,四季不得杂病。柏灵火也在志书上写为百龄火、百翎火。第二天早上扫灰烬,发现玉米就会玉米丰收,发现高粱会高梁丰收。这种习俗当前仍然在部分村庄存在,但天气干燥,引起山火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山场在绿化,柏枝是不能随意折取的。如何对这种节俗进行改革,需要进行研究和必要的政策规范。

  关于柏灵火活动来历,有人讲古时一个缚若帚的人,缚答帚时不小心刺破了手,血滴到了若帚上,但那些答帚也被买走了。多年后,这个答帚匠又常到这个村庄来卖花,总见两个好看的姑娘来买,拿上就说去取钱,跑走却总不见人回来。最后他长了心眼,就跟踪她们到一座宅院,一看院里茅草丛生,一点人气都没有。他找啊找,在老屋里找到两个有血点的破若帚,见上面插满了他的纸花。于是想到多年前扎破手的事,知道是管帚见血成了精,就拿起若帚狠狠一摔,答帚竟然流了血,他又狠狠踏了几脚才走了。从此再没有见到两个买花不给钱的姑娘。所以后来人们烤柏灵火时就把家中的破烂扔到火里烧掉,以免它们成精作怪。在华北平原地区晋州、辛集一带,也有正月十二晚上点柏灵火烧破烂、烤身体、烤年糕的习俗。这都有祈求庄稼丰收、身体健康和祛邪避灾的意图。人们也还说,第二天扫灰烬时,找到什么粮食什么粮食就会丰收。“烤柏灵火”俗称“烤百病”,是正月十六晚饭后一项重要民俗活动。据史书记载,早在魏、晋时就有点燃柏树枝烤火祈福的习俗。举行这一活动的时间各地不同,一般都在正月十六日的晚间。晚饭后,家家户户在庭院中或大门口燃起由干柴、秸秆、柏树枝搭的柴火堆,阖家老幼围坐一圈,边烤边说“烤烤腰,腰不疼;烤烤身子不生病”,并把正月十五傍晚送神点过的“粘灯”(一种黏米面做的灯)或馒头等食物拿来烧烤,任由小孩们嬉闹争食,意思是吃了这种食物可以保健康平安。其实,小孩们争吃火烧过的粘灯或馒头,是因为这种食品外焦内甜、别具风味。

  至于烤百病时必放入柏树枝的习俗,源于我国古代的柏树崇拜。古人认为柏树是一种“德木”,而且是一种名叫“蛆陋”的恶鬼克星。燃烧柏枝不仅气味芳香、陶冶情操,而且表达了对历代品德高尚的英雄人物的尊敬和景仰。

游百病和丢百病

  关于正月十六游百病,冀北张家口地区有这种习俗。传说玉皇大帝要派瘟神到人间撒灾,瘟神有些不忍心,又不能抗旨不尊,他就变成一个跑江湖耍猴的,在一座县城外面打开了场子玩起来。城里城外很多人都来这里看热闹,瘟神就用一眨眼的功夫去没人的地方撒病毒,这样就没有毒着人类,只把家家户户的猪羊鸡狗毒死不少,连老鼠也死了很多。人们回到家发现家禽家畜死了,一时不知道原因很害怕。突然有一个人想到,这是神仙搭救了我们。从此每逢这天人们就走出家门到外面去溜达,说是游百病,只要离开家百步之外,就会一年百病不生。还有一个相似的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是商纷王时宠妃姐己残害忠良,搅得天下不宁。终南山的广灵子就找封王说,你的江山不稳,要除掉宫中的妖气,在宫门上挂一个柏枝吧。封王一听很简单,就让人在宫门上挂了柏枝。姐己女是妖怪所变,一有柏枝她就头疼,可自己又破不了广灵子的法术,便大哭起来。封王来了问情况,她就说你别听牛鼻子老道的一派胡言,快把那柏树枝子扔了,否则毁了我也就毁了你的江山。封王对姐己言听计从,马上让人去把柏枝摘下来烧掉,姐己的病就好了。这天正是正月十六,后来人们就在这天扒柏枝烤火,认为这样能够避邪祛病。

  古代女子平时在家,操持家务,向来不注惫运动,正月十六日之后,又将开始一年的工作,所以,正月十六日应当出游眺望,涉足田野,借以舒展胸怀,涵养身心。这种风俗,南北各地都有,叫作走百病、游百病、除百病、遣百病以及走桥、度厄等等,称呼不一而足,多在晚上进行。

  北京旧时风俗,正月十六日妇女把臂出游,多穿葱白或米色续衫。站在队伍前面第一个的女子,持香以使行人辟开,名辟人香。凡有桥的地方,则手拉手相携通过,称为度厄。有的地方则有在暗中摸前门钉的习俗,摸中的就意味着生子的好兆头,原因在于“钉”和“丁”同音,有宜男的惫思。云南征江等处,老幼携游,插香道左;山西赵城,正月十六日妇人倾城出动;河南武乡,男女皆于城内四处游玩,称作游百病;南京地区,男男女女登上城头,步行一周,传说可以驱除百病;江苏武进。妇女街头夜步,叫作走三桥;四川成都,无论男女老少,都要走上城墙,瞻望野景;在东北,妇女成群结队漫步旷野,称之为走百病,又或和衣于地上打滚,叫脱晦气;陕西韩城,女子集结在柏树下;粤地风俗,妇女撷取园中生菜,称为采青,相传可以祛除疾病。走百病的风俗,用意在于使人强身健体,多做运动。

残灯

  正月十六日为赏灯最后一日,故名残灯。

赠果

  女红,即刺绣、纺织、缝纫、糊扎等事,在古代,为少女所必须习练的技艺。正月十六日将果物投赠给女红较佳的女子,意在表示向她学习,同时,也有助于树立起新年过后开始劳作的积极心态。

回娘家

  山东不少地方这天要把出嫁的女儿接回来,俗称“叫闺女”、“叫客”。 叫闺女必须是娘家的人亲自到婆家去接,一般是兄弟、姐妹、侄子。 枣庄一带有顺口溜说:“正月十六好日子,家家户户接妮子;接了妮子不是客,自己做饭自己追(方言,吃)。”在娘家住一般不能超过二月二,但现在则不讲究住多长时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正月十六  正月  正月词条  正月十六词条  
茶文化花茶

 你对牡丹花茶知多少?

 牡丹,它是一种在我国常被用作治疗的花,比如可以克服女性月经期间的疼痛。有关牡丹花茶的知识,你知道多少?下面小编来为大家详解一番!    牡丹花茶是将白牡丹的根...(展开)

茶文化茶具

 元代茶具

元代茶具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茶叶加工,还是饮茶方法,抑或是使用的茶具,元代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个过渡时期。元代统治中国不足百年,在茶文化发展史上,找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