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的前几天,家家便开始准备包粽子的原料:江米、苇叶、马莲等等。节日的前夕屋里已飘起粽子的香味……相传粽子是端午节向屈原祭祀的供品,早在南朝吴均便在《续齐谐记)中记下了这种说法:

  “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阁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为蚊龙所窃。今若所惠,可以抹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垮之。此二物妓龙所惮也!’曲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徕叶,皆泪罗之遗风也。”

  这一则完全是文人想象出来的,当故事讲可以。但要追溯粽子的起源,却不足为凭。

  有关粽子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东汉,在屈原去世的四百年之后。那时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说:“粽:芦叶裹米也。”晋时周处《风土记》一书说:

  “仲夏端午,烹鹜角黍。注云:端,始也,谓五月五日,一名角黍,以幕叶裹黍米,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散之象。”

  其后唐范汪的《祠制》载:“仲夏荐角黍。”这说明夏至这天人们还用粽子来祭祖。

  从这几条资料中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用黍米包成的食品是在夏至日祭祀祖先的,或在端午这天食用的,与祭屈原无关。这种角黍便是今天所说的粽子。

  黍自古便是我国北方的主要农作物。这种作物的得名因其成熟在暑天,清万国鼎所着的《祀胜之书辑释》说:

  “黍者,暑也。种者必待暑,先夏至二十日。此时有雨,橙土可种泰一亩三升”。

  远在西周,便有国君以黍祭天的记载。(礼记·月令》说:

  仲夏之月“农乃登黍,是月也,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诗经·小雅·大田》一诗是描写周天子祭祀的作品,诗中说:

  “以其辞黑,与其泰极,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周天子说,我们宰好黄牛和黑猪,再献上黍和极,献给天地神灵,祈求周朝的洪福。到了汉晋,人们用叶子包黍,用来食用和祭祀,这是源于先民的祭天的传统。

  角黍为什么傲成角形而不是方形或圆形?据专家考证,远古之人祭神以牛角,《诗经·周颂·良招》是篇祭歌,结尾四句是:

  “杀时林牡,有抹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有抹其角”即用弯又长的牛角祭神。汉晋以黍祭神,于是模拟牛角的形状,包成角黍

  到了南朝,荆楚一带五月食粽,不见祭屈的说法。南朝梁宗镶《荆楚岁时记》说:

  “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徕叶擂五彩系臂,谓之长命缕。”

  据此可知,屈原故里楚地,亦无为屈食粽之说。值得注意的是,北方的角黍,南方则称为“筒粽”。筒粽是用竹筒贮米做成的一种食品,性质与角黍相同。

  综上所述,角黍传到南朝,开始改名称为“粽”,同时,就有了食粽为纪念屈原的说法,但是此刻尚未流传开来。

  唐宋之际,粽子种类甚多。宋祝牧(事文类聚》一书载:

  “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称锤粽、九子粽等名。”

  品名虽多,但做法仅有两种。筒粽和九子粽的做法是把新砍下来的竹筒,贮米注水,置火上烧烤,熟后可食。另几种粽子的做法是用叶子包裹粘米,用线缚紧,投水中煮烂,然后取出剥食。“九子粽”十分有名,是唐玄宗宫宴上的佳品。玄宗(三殿宴群臣》诗:

  “五日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回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道文六义陈。股肚良足味,风化可还浮。”

  “九子粽争新”,说明这种粽子的原料不断翻新,“九子”当指粘米中放的各种果馅。章得象《端午帖子》说:

  “九子拈筒玉粽香,五丝索臂宝符光。”

  “粘筒”说明这种棕子是由竹筒烤熟的。唐时还有两种有名的粽子,宋庞元英《文昌杂录》云:“唐时,五日有百索粽。”还有一种是粉团角黍。这后一种在清人柴桑(岁时杂记》中有介绍:

  “端午作水团,又名白团。或杂五色人兽花果之状。

  最精者名滴粉团,或加磨香。又有干团不入水者。”

  这种粉团粽子小巧、精致、滑腻,于是又有射团食粽的游戏。玩得尽兴,吃得香甜,粽子给人的快乐妙不可言。粽子里的馅儿是很讲究的。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载:

  “……遗俗作粽,或加之以枣,或以糖。近年又加松果、胡桃、姜桂、房香之类。近代多烧艾灰淋汁煮之,其色如金。古词云:角秦包金,香蒲切玉。”

  随着时代的发展,粽馅越来越丰富。浙江一带有火腿粽,播米用酱油拌和,火腿要加搪、油、盐等佐料,包时用两块瘦肉夹一块肥肉,让肥肉的油渗人米内,吃起来油而不腻。广东的粽子的馅料更为别致。有一种什锦馅,由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配成。个头大的有一斤左右,芦叶包不住,是用荷叶包成的。

  用来包粽子的叶儿,除了芦叶、荷叶外,还有蒲叶、竹叶、魏叶、株叶等等。将采来的叶子先放清水里浸泡,然后用刷子把叶上的灰渍刷掉,才可使用。叶以宽长为佳,因此食粽后又有一个游戏:比叶斗胜。宋陈元靓《岁时广记)云:

  “京师以端午为解粽节,以粽叶长者胜,短者愉。”

  端午这天,食粽之风大盛,近代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选有江西萍乡端午节的活动,中甸写到有关买粽、送粽、食粽的风俗:

  “俗五月朔早,晨曦方出,一般小儿,向母索钱,趋购麦包与角黍(俗名包子与粽子),盖萍俗是日以麦包与角黍为要品。售包子粽子之斋铺,至五月朔方开市,且开笼之包粽,较后出者为大,故小儿赶前拄买,城内店户,乡村居民,亦复争先恐后,购之债送亲友。自初一至初五日,此数日中,阂境人极为忙碌。午节早展,市面各镜休息,停止营业,是日售猪肉及鱼者,利市三倍,转瞬售葵。各家早膝时,将粽子、包于、胳蛋、大蒜各物,笠于桌上,合家大嚼,饮雄黄酒,以解毒,惫蓄蓄、艾于门前,并于及角遏洒雄黄,谓能驭那,或有备三牲酒肴,入庙敬佛,爆竹声声,极为热用,敬神还家,合家痛饮。”

  送粽子风也吹到宫中,端午这天,皇帝也向群臣踢粽。明人庄耗谢皇帝踢粽子诗《端午节踢粽有感》有所记载:

  “蓬莱宫中悬艾虎,舟满龙池竟黄鼓。

  千官晓级萦哀斑,拜向形庭贫重午。

  大官角黍幕蒲香,彩绳万接云霞光。

  天恩软踢下丹陛,琼廷佑以黄金筋。

  东南米价高如玉,江淮俄羊千家哭。

  官河戍卒十万艘,总向天厨挽飞果。

  君门大嚼心乞安,谁能持此回雌残。

  小臣自愧悠悠者,无术救时真素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粽子  粽子词条  端午节  端午节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茶文化父亲节

 尼泊尔父亲节

 父亲节在尼历五月三十日,是尼泊尔民间孝敬父亲,感念养育之恩的传统节日。  是日,儿女们将各种食品和礼物敬献给自己的生父,向父亲叩拜致礼,恭听教诲并接受父亲的祝...(展开)

茶文化茶道

 参悟“禅茶一味”的意境

你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吗茶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