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壮族年晚歌

  壮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他们“出门三步就打歌”,有的“未出歌楼歌先起”。总之,歌唱渗透了他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除平日唱山歌,年节闹“歌堂夜”之外,流行于粤北连山县上帅、福堂、小三江等地的“年晚歌”,也是很有特色的。

  所谓“年晚歌”,就是在年只十晚到元宵节期间,村与村、寨与寨、桐与洞之间的一种对歌形式,也是当地最隆重的一个民间歌节。人们对这一歌节是郑重其事的,一般在腊月初就要开会筹备,由各村寨的行政长官召集歌师、歌伯、长老商量,做好物质和人力的准备。

  对歌前先估计自己的歌手实力,商议是否要请邻近村寨协助,商讨如何唱败对方的策略,等等。

  “年晚歌”一般是在村头寨门、地坪或河边上进行的。届时,歌场上燃起髯火,点着松明,花灯高悬,气氛欢快热烈。场中还备有糖茶、糖果、糕把等,任人取食,经费由集体开支。有些热心的观众也主动拿出自家的类似食品,供歌手们饮食。

  对歌开始,双方摆开阵势。以村寨或以桐为单位不分男女,一般男先唱十支引歌。如:

  正月初一是新年,观音洒酒敬神仙。

  神仙饮了三杯酒,饮了三杯醉三年。

  门神利是两边排,请问歌师从何来?

  坐车翻过几座山?坐船穿过几条寨?

  今日客人到我家,敬杯浓酒敬盅茶。

  酒又浓来茶又热,多饮几杯未有差。

  鸡相叮,马相踢,人客进门杀猪接。

  请您坐,饮杯酒,叫你以后多多来,这样就是亲上再加亲。

  这样互相问候,互通姓名,寒暄一番之后,便正式开始对歌对歌时由两人同声高唱,叫做“唱同声”,歌唱者用一只手指塞着自己的耳朵。这是“年晚歌”最有特色的地方。据说这样才能唱得大声。、因为在野外,歌声高亢亮,对方才听得清楚。如果声音不够洪亮,或者两人不“同声”,对方听不清楚,还要唱歌来奚落你,请你重唱。

  对歌的内容多是猜谜,包括物谜、字谜和算数等。这一点与永丰、梅洞的“歌堂夜”,甚至与瑶族“耍歌堂”、“坐歌堂”都相似。只是歌的曲调不同,谜文的风格也不同罢了。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相互的影响。

  对歌的双方都可以请歌伯当参谋,围观者也可以出谋划策,甚至自告奋勇,参加对歌。如果对不出,或者答错了,就得认输。这时要请对方一说出谜底,然后也可以出谜让对方来猜,猜唱的内容也没有顺序,往往是想到什么唱什么、猜什么。天地万物,什么都唱;拆字算数,什么都猜。如此没完没了,经常唱到深夜,甚至黎明,或约定明晚再唱。如果某一方感到自己力量不足,还可以邀请邻近村寨帮忙。联合起来之后再和对方再唱,有时一唱就是几个晚上。

  歌场上虽然这样难分难解,但分别时双方都很客气,互相赞美、道谢。还不忘叮嘱对方回去时慢走慢行,一路平安,表现出无限友爱和关切之情,如:

  男:叮嘱妹,叮妹去归勤做工,勤力做工当人世,有钱米,有日弟来凭妹贵。

  女:慢慢去,得郎句话心有数,心雾雾,路有石头青苔路,一时跌倒痛妹心。

  难分难舍之情已经可见。通过这些歌咏活动后,增进了友谊,加强了团结,男女青年之间,还可能产生爱情。

  “年晚歌”因是在野外唱的,调子高亢悠扬,风韵粗犷,活泼僚亮,特别是更深人静的夜晚,唱起来山鸣谷应,声波回荡,别有一番风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壮族年晚歌  壮族  壮族词条  壮族年晚歌词条  
茶文化夏至

 夏至防暑习俗

 夏至后入伏有初伏、中伏、末伏之分,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容易中暑、生病。因此,旧时在这时多驱鬼以求安,同时也讲究中午歇晌,讲究吃补食。此外,还要特别注...(展开)

茶文化养生茶

 麦冬茶

 麦冬茶  麦冬,又名麦门冬,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故又有阶前草、家边草等异名。杭麦冬于栽培后第三年立夏时采挖,川麦冬于栽培第二年清明后采挖,野麦冬多在清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