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叔本华哲学、美学思想: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本华在柏林大学上学时,听了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希特和施莱尔马赫的讲课,深感失望:他认定,对于绝大多数学者来说,知识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些人永远不会在他们的领域内取得非凡成就——因为要有所建树,他们所从事的领域必须是他们的目的,而其它的一切包括他们存在的本身,就只是手段而已。

这件事以及这个想法也就决定了叔本华自童年的孤独之后,要继续一生的孤独。

本华童年时,父母的感情并不好,对他也不关心。叔本华后来多次提到小时候散步的情形:父母远远走在前面,自己在后面慢慢走,“当时我的心中充满了绝望”。这种童年的孤独,给叔本华的人生着上了基本的色调。这种父母子女不和睦的关系从未改善,叔本华成人后,他的母亲甚至对叔本华的那些著作评价道:“你的那些书印出来也只能堆在仓库里。”母亲的这句话不知道是对叔本华的深刻认识,还是对他的单纯嘲讽,反正后来确实应验了——那些书确实没有卖出去。

本华在柏林大学讲授哲学课程时期,正赶上黑格尔在同一大学授课。叔本华当时名声并不显著,而黑格尔在当时的声望却已经很大。叔本华与黑格尔讲授的同样都是哲学课,学生的院系和兴趣基本一致。面对声名卓著的黑格尔,叔本华毅然选择了与黑格尔相同的时间讲授哲学——他就是要与这个“没有一点思想的骗子”对着干,而这也导致了他的学生大量走进黑格尔的教室,最后他的教室中甚至一个学生都没有,叔本华只能选择凄凉地离开柏林大学。从这点不得不说,一个人一时孤独,是这个世界选择让他孤独;一个人一生孤独,是他选择孤独于这个世界。叔本华就是选择孤独于这个世界的人。

1860年9月21日,管家如同往常一样,服侍叔本华吃完早饭后就出去以避免妨碍叔本华的日常工作。一小时后管家再进来,叔本华已经身体靠在沙发上离开了这个世界。叔本华就这样孤身上路了。

本华的墓碑上,遵照他本人的意思仅刻上了名字,而没有像其余西方人一样刻上墓志铭。最后一次,叔本华依旧选择了孤独。

从童年的被动孤独,到中年的选择孤独,到死亡时的刻意孤独,“孤独”这个词概括了叔本华的一生。正如同叔本华所说:“谁要是像我那样孤独地过了一辈子,自然更懂得孤身上路的种种滋味。”他这孤独一生以及孤身上路的滋味估计是很少有人能够体会到的。而正是这种别人难以体会的孤独,造就了叔本华独特的哲学,独特的美学。

正是叔本华孤独、悲观的一生,才使得他把艺术看作是解除人类存在的痛苦的一个可能途径。叔本华曾经说:“人生真是糟糕透顶的事情,我已决定要花费这一生去琢磨和探究这糟糕透顶的人生。”而美学,则是叔本华对于“糟糕人生”探索的一个成果。正是这种把别人的人生痛苦当做自己的人生痛苦,把自己的痛苦当做人类的痛苦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情怀,才使得他对于人类幸福的追求如此执着。

对于孤独人生的独特体验,让叔本华对幸福尤其是真正的幸福追求得很“固执”。叔本华对于平常人所认为的“幸福”说道:“这个世界的目的就是得到可怜巴巴的世俗幸福。而这种世俗幸福尽管得到了人们苦心的经历,外加命运的垂青,也不过就是某种空壳、凄凉和不堪一击的东西。”他认为,平常人的幸福并非真正的永久的幸福,只是短暂的精神麻痹——金钱财富、横流物欲只能免除人的一时痛苦,这种幸福与其说是幸福不如说是精神鸦片——让人暂时忘却烦恼。

相对于平常人的“幸福”,叔本华认为,艺术带来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艺术是独立于充足理由之外的表象,所以它能摆脱意志无处不在的诉求”。除了艺术之外,人类再也找不到幸福,对于此,叔本华总是喜欢引用卢梭的话:“人们不会对比自己幸福的人产生同感,而只会对比我们不幸的人感同身受”。

“一处美丽的风景可以帮助我们过滤和纯净思想,正如音乐对我们的感情发挥作用一样。花草植物从容不迫、自然而然的风韵,及其优雅的布置和编排,显示出这些东西并不是在人们膨胀自我的严厉监管下长成,而是听从了大自然的自由调遣。不带认识力的生存意欲极其朴实、天真地展现自身。”这种能够纯净我们思想、过滤我们烦恼的“风景”,才是艺术品带给我们的超脱了时间、空间的幸福,这种幸福才是真正的自由的幸福。

对于人生的痛苦,尤其是像叔本华一样,整个人生只能用“孤独”来诠释的痛苦,任何短暂的幸福都没有办法解决他的根本问题,他需要的不是欲望的满足,而是那来源于人类本身哲学上、思想上孤独的诠释。叔本华的幸福,是一种对于孤独解放的希冀,而非对于人类社会纷杂欲望的平息。

我们无法考证叔本华毕生追求的那种幸福以及他独特的美学的评价,是不是真实存在,毕竟叔本华要求的幸福太自由,要求的美太感性,而他也仅是怀着一个美好的梦想。

对于叔本华的一生,幸福、美可能都是与之绝缘的。然而,在他希望自己做好孤独一生的打算而说出“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时,命运却跟他开了个玩笑——他出名了。一个已经愿意孤独寂寞一生的人,在他晚年忽然因他的孤独而变得不再孤独,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笑话。不知道叔本华对此有何感想——是庆幸自己哲学思想的薪火得传,还是慨叹人生命运的造化弄人?但对于我们来说,这的确是我们的幸运——叔本华没有与我们擦肩而过,我们能够见识到他描绘的幸福、他独特的哲学——即便这幸福是未经验证的。

本华人生的孤独造就了哲学的伟大,叔本华性格的孤独描绘了美学的幸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本华  本华词条  要么  要么词条  庸俗  庸俗词条  美学  美学词条  哲学  哲学词条  
学堂逻辑学

 举例说明什么是语句谬误

举例说明什么是语句谬误在同一语句中,由于句法、语序、语义指向等原因可能会造成成分残缺、成分赘余、语序失调、句式杂糅等谬误。例如:①高分子材料用在医药上,大致可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