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诡辩论,混淆名实的伎俩

诡辩属于逻辑错误,但不是所有逻辑错误都可以看作诡辩。虽然诡辩和普遍逻辑错误都没有遵循思维固有的规律,但二者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

第一,诡辩的违反,一般都是有目的、主动的,而普遍逻辑错误则是被动的、无意的。

第二,诡辩的目的就是为了某个错误观点进行辩护,而普遍逻辑错误却没有这种动机。例如,以“只要是等边三角形的必然是等角三角形”为前提条件,得出“任何等角三角形必然是等边三角形”,这个推理是因为推理者不懂逻辑知识而出现的普遍逻辑错误,因此不算诡辩

诡辩也属于错误判断,但不是所有错误判断都是诡辩。通常情况下,孤立的、没有任何逻辑紊乱的错误判断,尽管与事实不符,但也不是诡辩。但是,假如把错误判断当作论点,并想论证它属于合理范畴,或将它当作论据来证明其他判断是合理情况时,便属于诡辩。此时错误判断便是诡辩的组成部分,甚至会充当诡辩的根本依据。

北大逻辑学家的解读

关于诡辩的定义,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做出了十分精准的诠释。他说:“诡辩是‘通过任意形式,依靠错误判断,将真理否定,让人们对其动摇,或者将谬论讲得天花乱坠,让人们相信是真的’。”这里,黑格尔所说的“通过任意形式”,是指诡辩者可以不遵循逻辑规则;而“依靠错误判断”,是指诡辩者有目的地运用错误判断进行论证。其实,这就包含了诡辩的基本特征。

列宁以逻辑推理方法揭露了诡辩。他说:“在概念的运用上,一定要坚持全面地、普遍地分析问题,并保持灵活性,这样可以使论证达到对立的统一,也是其实质所在。而不尊重客观事实,通过主观意识利用这种灵活性,就是诡辩。”

诡辩有很多不同手法,没有人可以全部列举出来。而且随着文明程度的进步,人们逐步拥有了更多言论自由的权利,特别是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多媒体广告、纠纷诉讼以及生意场合上的争辩增多了,必然会出现很多新颖的诡辩手法,这还需要人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而人们通常用到的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诡辩手法,人们对诡辩的认知也都是通过对许多诡辩实例进行逻辑推理,得出诡辩的基本特征,甚至是核心内容,构成诡辩的释义。

诡辩的产生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和社会原因。从认识角度看,诡辩者总是对认识中的某一特征进行夸大或吹嘘。从高度统一的认识中,任意抽出某一理论作为论证依据。片面性、任意性是诡辩者认识方面最基本的特征。而从社会方面分析,人际交往中难免会产生利益纠纷。有的人不占理,没有支持者,但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他们往往会通过诡辩的手段进行强辩。因为诡辩的产生原因一直存在,所以诡辩也会一直存在,因此人们对它的研究和分析就成为长期任务。

为了推倒诡辩论,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这样才可以从本质上揭露诡辩论在逻辑上的错误推理。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关于逻辑的各种知识,这样才可以成功找出诡辩依据到底错在何处。此外,我们必须尽可能多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否则,在明白对方诡辩的情况下,也推翻不了对方推理出的结论。

从历史方面看,研究人类思维的逻辑学,是在不断与诡辩相互斗争中逐步得以完善的,因此,不弄明白什么是诡辩,就不能彻底弄明白什么是逻辑。只有加强对诡辩论的研究,才能保证逻辑学得到不断进步和发展。

从实际情况来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逐步提升,但依然有很多人刚处于满足温饱阶段。对诡辩论的研究和分析,有利于保证社会稳步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实际情况对事物进行判断和推理,杜绝弄虚作假。

此外,对诡辩的揭露和批判,还可以帮助广大企业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在日常工作中,有些企业员工为了逃避责任,便在辩论中坚守“只求无过不求嘉奖”的原则,就算自己真的做错了,也想尽办法逃避责任,无理也要搅三分,用歪理邪说论证自己的观点,更有甚者连道理也懒得讲,直接用污言秽语进行人身攻击,甚至用恐吓、辱骂等手法将问题进行转移。

这些现象都严重违反了逻辑规则,与人际交往、企业发展以及企业文化背道而驰。因此,为了强化人际关系,加强企业凝聚力,我们必须大胆揭露诡辩论者的荒谬论证,有逻辑地进行说服,让对方挑不出我们论证中的任何不合理之处。

总之,对诡辩的研究、分析,甚至是批判,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案例研究

有两名大学生,在逻辑课上听完老师讲的诡辩篇后,反复研究都没有弄明白“诡辩”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两人决定去向老师请教一番。

两人找到逻辑学老师,问道:“老师,您课上讲的诡辩到底是什么呢?”

这位精通逻辑学且对诡辩又进行过深入研究的老师并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沉思片刻,对他们说道:“昨天我的两位朋友到我这里做客,他们一人十分爱干净,而另一人则十分邋遢。吃过饭后,我请他们去洗浴中心洗澡。你们猜猜看,最后他们两人谁去了?”

“这太简单了,当然是邋遢的人了。”两位学生脱口而出。

“错了,是那个爱干净的人。”老师反驳说,“因为他爱干净,所以他经常洗澡;而邋遢的人则认为洗澡是件很麻烦的事。再想想,到底是谁去了呢?”

“爱干净的人。”两位学生改口说道。

“又错了,是那位邋遢的人,因为他浑身脏透了,所以急需洗澡;爱干净的人身上十分整洁,根本就不用洗澡。”老师再次反驳道。然后,他又问道:“这样说来,我的两位朋友谁去洗澡了呢?”

“邋遢的人!”学生又转回到了第一次的答案。

“不对,两个人都去洗澡了。”老师说,“爱干净的人习惯每天洗澡,而邋遢的人需要洗澡。如此看来,他们两人谁去洗澡了?”

“哦,那肯定是两人都洗了呗。”两位学生有些犹豫地说道。

“还是不对,他们任何一个都没洗澡。”老师解释说,“因为邋遢的人不喜欢洗澡,而干净的人根本不需要洗澡。”

“您说得都有道理,但到底是谁去了呢?为什么我们选择谁都不对呢?”两位学生有些气愤地说,“您给出的答案总是在变化,但推理过程又挑不出错误!”

“分析正确,现在你们懂了吗?这就是诡辩!”老师满脸笑容地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诡辩论,混淆名实的伎俩  诡辩论  诡辩论词条  名实  名实词条  伎俩  伎俩词条  混淆  混淆词条  
学堂思维训练

 关于扩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扩散思维训练这种训练的关键是找到扩散点,然后再进行思维扩散。一般情况下,扩散点有以下几种类型:(1)材料扩散。例如,“报纸”的用途有多少种,经过思考可知,它可以...(展开)

学堂推理

 相容选言推理的两条推理规则

相容选言推理有两条推理规则:1.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2.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上述两条推理规则是由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