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秋风:推广“样板戏”凸显官员的价值混乱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让学生接触中华优秀文化,却阴差阳错地推荐了一大堆“样板戏”唱段。这提醒人们注意一个当今很常见的现象:部分官员的价值混乱。

   在主事官员那里,选择样板戏的理由可能十分简单:样板戏在官方价值体系中是正确的,让孩子接受这种价值,相对学传统戏,风险更小。但是,那些戏的主题都是你死我活的暴力革命、阶级斗争,那些唱段也都是渲染对敌人的仇恨,及表达杀敌的决心。这样的价值放在今天,实在过于突兀,甚至让人有一种强烈的荒谬感。这些官员能否正确地告诉孩子们,今天孩子们所要面对的敌人是谁?跟谁进行阶级斗争?去革谁的命?孩子们的心灵中将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当年的演员可能真心相信,自己的演出就是阶级斗争的组成部分。而今天的青年演员恐怕会碰到一些无法解决的迷惑:戏里的那些价值,与现实究竟是什么关系?唱那些慷慨激昂的段子,究竟是为了什么?

   没有人回答这些问题,那些组织复排样板戏、决定让孩子们学唱样板戏的官员们,恐怕也懒得去想这些本来十分严肃的问题。在整个文化、教育体制内,似乎有一种强大的惯性,推动着各级官员去做种种让人莫名其妙的事情。

   这是中国社会处于转轨中间状态的典型病症之一。当今中国处于转轨过程中,扩展民众的自由空间、建立法治、自治、市场等制度已是社会的主流共识,政府也认可这些价值,并致力于此。不过,转轨中间状态的基本特征就是新旧混杂,尤其是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演进严重失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思想、文化等领域,似乎是越旧越好,越旧越正确。

   于是,政府一直在推动市场化改革,学生们还在学习资本剥削劳动的理论;政府一直在推动法治建设,法律教科书上却还在说,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开放是与改革并列的国策,但教科书里却把近代史上签订的所有对外条约称为不平等条约。政府倡导弘扬传统文化,专业京剧院团却在一出接一出地复排革命样板戏;这边厢,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那边厢,一脸幸福的孩子们却在大唱“血债要用血来偿”。

   通过正规文化、教育体系传播、灌输的价值,让人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奇异感觉。人们确实熟悉那些价值,但放在现实中或者与正在形成的新的社会主流共识相比,却十分荒谬。人们搞不懂,在今天,继续传播斗争哲学、革命理论、演出反映这些价值的文艺作品,其指向究竟是什么?对于已经处于和平状态的既有社会秩序来说,究竟是好还是坏?

   最奇怪的是,倡导的官员本是这种秩序的净得益者,但他们仍然勤奋地推动着那些拆毁这种秩序墙脚的价值的传播。究其原因,目前的秩序本身就是混杂的,而缺乏向社会新主流共识认可的方向演进的意愿。这样,体制内部就有一种对官员发挥作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官员们搞新东西很可能出错,而照搬旧东西却比较保险。保守是最保险的官场生存策略。当年人们谈论官员面对改革时的“宁左毋右”,就是受同样的机制驱动。

   价值滞后于现实,官员滞后于社会,这是处于变动中的社会的典型特征。不过,经历了长时间渐进转轨而依然处于中间状态的中国,社会情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动。这些被官方认为正确的价值,很可能已经掉转了指向,官员们让中小学生唱样板戏也就多了另一重荒谬感。其目标与可能的后果之间的错位,简直可以与鼓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主流经济学家相提并论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样板戏  样板戏词条  凸显  凸显词条  秋风  秋风词条  官员  官员词条  混乱  混乱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