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过分依赖 你对TA有恋爱“强迫症”吗?

  “我们干什么都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他这样说,她也这样说。

  她,杨冰阳,另一个更著名的名字是ayawawa,模特、情感专栏作家和畅销书作家,智商145,她被人记住的最多的话是:比我漂亮的都没我聪明,比我聪明的都没我漂亮。

  他,王鹏,智商超过180,极高难度智商测试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海归,目前低调地做着杨冰阳老公。

  尽管经历了初恋的激情,女儿也快一岁了,两个人仍然黏得像一块奶油糖。彼此之间荡漾着爱的浓情蜜意。

  ■ 看起来你们彼此十分依赖

  他:是啊。我们每天24小时待在一起。这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时候我会承担她的依赖,责任衍生力量。

  她:我们三四个小时不见都会很想念对方……

  ■ 如果因出差等原因暂时分开呢?

  他:我会觉得电影中的女主角不见了,我会快进,比如多睡几个小时,直到她出现。

  她:有一次我去上海拍广告——那是我们唯一的一次分开超过8小时,我们一直不停地打电话发短信……现在我有什么活动,都会要求主办方让我带一个人,有他在我才心安。

  ■ 有没有感到不舒服的地方?

  他:有。我们在对方身上花费的时间是不可控的,而我们又都有很多事要忙,有时会存在冲突。

  她:鉴于这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情况,以后可能会一起开公司或做别的事,总之我们不愿意分开。

  ■ 这种深刻的依赖带给你们什么?

  他:我们每个人都在过两个人的生活,无形中延长了一倍的生命,很划算。我们一直都在共同成长,有人说找个聪明的老婆久了会更聪明,我期待着。

  她:在无数个奇迹和巧合中走在一起,不得不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结婚后我们很投契,更让我们珍惜彼此间得来不易的缘分。

  疏离:不容忽视的威胁

  他们的爱情故事,令人小羡慕,可能还有点质疑,因为今天的男人们和女人们都非常警惕过度依赖对两性关系的危害。但也许我们走得太远了,今天我们面临着另一种威胁:我们不亲密——人们的理想是不惜一切代价获得独立,实现以自我价值为核心的个人绽放。爱一个人?可以,但是不能太爱。结婚?也行,但要做好拔腿就走的准备。两个人的“融合”甚至已经被视为自我的敌人。

  与ayawawa和王鹏幸福的爱情剧集相反,任菲和李强的爱情剧集上演的就经常是疏离:任菲一个人躲在卧室里,闷闷不乐,或是在流泪;老公则在客厅里,看足球或是看电视征婚节目。任菲好像和陌生人生活在一起——她带着职场的工作压力回家,他不会听,通常都是粗暴地指责她,并说“我也有压力,未解决”;任菲感到绝望的时候,他的肩膀通常不给她;有时候任菲情绪失控有点歇斯底里了,他仿佛没有听到看到,甚至可以马上睡着,“发出粗鲁的、无耻的鼾声”……

  “就像过度依赖的爱情一样,疏离的爱情也会损害亲密感、激情和忠诚,但是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让那些最亲近的人远离我们。”《爱的最佳距离》作者、美国两性关系专家罗伯特-F-伯恩斯坦指出,“这是一种回避型依恋模式和只能靠自己的关系剧本。这种组合产生了保持距离的爱情模式——一种疏远、不开心、压抑浪漫和浪费感情的关系。”

  表面的亲密 疏离的陷阱

  伯恩斯坦总结了疏离的爱情模式的特点:真正的亲密关系被表面的亲密所取代,坦诚的交流被防备所取代,而激情则被机械的性行为所取代。

  表面的亲密——疏离的人不信任他人,意味着他/她总是选择自我认同而不是亲密感——独立、依靠自己,而不是相互信任和分享彼此脆弱的一面。毫无疑问,疏离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作亲密。没有感情的付出和回馈,没有分享,也没有终身伴侣的感觉。

  防备——疏离的人害怕与人亲近,他们的沟通倾向于表面化——甚至是防卫性的。疏离的人可能会周期性地讨论一下“关系问题”,但是哪怕是这个时候,他们关注的也并不是感受,而是一些评论而不是情感。这种防备阻碍了真正的亲密关系的建立。

  机械的性行为——跟疏离的人做爱有时候只有生理上的愉悦,而没有情感上的满足……如果没有承诺,疏离的人就会很放松,并且性生活放纵,但是当有了亲密感和承诺的约束,疏离的人对于距离的需求就显现出来了,而激情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过度依赖的人,设计陷阱让别人承担他不愿意承担的责任和压力,疏离的人则试图设计一个陷阱让对方放弃主动权,由他/她来决定两个人的关系要保持一个什么样的距离。每当配偶试图讲一些个人问题的时候,他/她就会故意保持距离并表现得闷闷不乐,这其实就是在设置一个疏离的关系陷阱。掉入了这个陷阱的配偶会慢慢地放弃控制权,并且不再讲让疏离者不舒服的事情。这样,关系中的一些严重问题就被掩盖了。

  情感从依赖中汲取营养

  我们要呼唤爱情中的依赖——因为,生命之初是融合。这种相互依赖是我们产生爱的情感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其中感受到融合、激情、忘我而我们早期与父母的关系正是这种融合的源头,尤其是我们与母亲之间的感情经历非常重要:慈爱的母亲给孩子喂食、抚摸他/她、回应他/她的召唤和需求……通过这种融合式的联系,母亲让孩子感受到了自身的存在。如果生命之初的这种关系是使孩子安心的,孩子就会勇于去探索世界。这种联系会影响我们的一生,我们永远都会怀念它,并试图找回它,如果当初这种联系出现了缺失,我们就会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试着修复它。

  爱情与联系是不能分割的。少了其中的一个,另一个也将不复存在。“融合具有决定人格构成的作用:它要求所有的恋人都把自身的一部分奉献给对方,同时又占据着对方,拥有对方的一部分。”法国精神分析师让-乔治-勒迈尔(Jean-Georges Lemaire)说。在联系的交织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运动。一方面,害怕失去对方;另一方面,又害怕失去自我。既怕分手,又怕被吞噬。这种焦虑在从不付出真情的唐璜嘴中得到了最好的表达,它是生命早期对被吞噬或被阉割的恐惧的回响,这种恐惧的根源是弗洛伊德发现的俄底浦斯情结:为了解救自己,只有一个办法——逃脱所有依恋,否认任何依赖

  这是现代社会比较普遍的幻想。拉法埃尔-米利科维奇认为:“是现代社会使情感的自立成为可能,而且还把它塑造成一种价值观。”塞尔日-朔米耶则把这种幻想视为“一种经济意义上的自由言论,这是个人主义的一种恶化,它与爱情的联系是不可能兼容的。”他还强调:“情感从依赖中汲取营养。但是我反对任何把问题简单化的言论。这种通过损坏伴侣关系来确认自我的欲望,可能源于有些人维持伴侣关系的困难。”

  有一种依赖是健康的

  “在僵化的独立和有害的过度依赖之间,确实存在一个健康的中间地带。健康的依赖是这样一种能力:让你融合亲密和自主,在依靠他人的同时仍保有强大的自我意识,并且在需要时乐于请求别人的帮助。运用健康的依赖方式与周围的人相处时,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拥有从未意识到的潜能,而伴侣间的爱情则会更加深刻。”伯恩斯坦说。

  爱情是矛盾的,是具有双重性的。在依赖的背后,隐藏着爱情的另一面:交流和付出。接受爱情的联系,精心呵护它,就能够走出自我,敞开心扉去拥抱别人。做到这一点就是做到了谦恭,并摆脱了自以为无所不能的幻想,也就是承认:我不可能做一切事情,别人同样很重要,我需要他/她。一旦这种依赖变成了互相依赖,也就是说成为了关系,自由也就水到渠成地有了可能。婴儿时期的那种联系会再次出现:有令人心安的爱做后盾,我们可以放手发展自己的个性。

  “爱情让我们勇往直前,我们需要得到对方的支撑来实现自我绽放,我们彼此都用一种宽厚的眼神看对方,就像母亲看自己的孩子一样。”28岁的外企职员玛丽说。把自己托付到爱人的手中,可以让我们获得内心的自由。内心的自由能够增强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打开我们对生活的渴望。为了达到这种自由,我们必须跨过某些阶段,懂得扩大和培育这种被称为“健康的依赖”的联系。36岁的赵嘉经历了10年的婚姻生活,他的体会是:“我其实能够一个人生活,没有她也能活下去。但是,我的生活必须依赖她才能幸福,如果仅仅是为了活着,我不需要依赖她。”

  社会学家塞尔日-朔米耶把爱情当作一种心理疾病:“当我们坠入爱河时,我们就会陷入一种对别人的强迫症之中。这是病态的,但是这是一种美妙无比的病!”嘿,如果爱情是病,我们都愿意得这个病不是吗?爱情万岁!爱情的依赖万岁!

  当他/她是疏离者:为了帮助疏离的伴侣敞开心扉,你要努力缩小你们之间的距离。

  ■ 接受伴侣对亲密关系的惧怕:帮助对方克服对亲密感的恐惧,第一步就是无条件地接受它,接受能卸下两个人的压力。

  ■ 承认你自己对亲密的需求:当你认可并接受对方矛盾的心态时,你就创造了一个可以沟通的环境,可以不设防地讨论你的需要如何在你们的关系中得到满足。

  ■ 求同存异:你就需要平衡你的需要和对方的惧怕,找到你们两个都满意的亲近方式。

  当你是疏离者:你必须学会让你自己在情感上更加敏感,并且让伴侣来帮助和支持你。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将成长与自力更生联系在一起(童年的遗产)。然而对于疏离的人来说,情况正好相反:成长意味着关系的重建,而不是隔离。如果做不到向伴侣求助,你就换一种方式:提供帮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强迫症  强迫症词条  过分  过分词条  依赖  依赖词条  恋爱  恋爱词条  
综合

 10件小事让你拥有好心情

用一个微笑开始一天的生活,你一定会感受到生活如此美好。其实,每天只要从小事做起,一个招呼,一句温馨话语,足以让人精神百倍。——1.早上起床后深呼吸、伸懒腰美国国...(展开)

综合

 TED演讲:解读羞耻

羞耻感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流行病,是许多支离破碎的行为背后的秘密。在早先关于脆弱的演讲得到病毒式的传播之后,布琳·布朗继续探寻当人们与羞耻感狭路相逢时会发生什么。言...(展开)

综合

 让我们慢慢走

时光慢点走,我还想再多回味回味你的馈赠……摄影:Mika Otani(日本)—— www.我在等着你,我在看着你,我想,我会等你很久,看你很久。和闺蜜一起度过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