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两种不同的求偶观

有一个姑娘曾问我:我应该选一个爱我的人,还是我爱的人在一起生活?那时我的回答挺刻薄的:选前者,和自己出轨的欲望作斗争;选后者,做好准备被虐。

这个问题可不是只有伊一个人问我,很有普遍性。不过关键点在于:为什么会问出这个问题?继而又有一个引申问题:为什么吸引我的,我却不能吸引伊;喜欢我的人,我又不喜欢伊?这个时代大把大把的男女掉进了亲密关系的困境,又是为什么?而且对女人来说,这个困境尤其难以走出。因为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女性的性魅力和她作为人的价值和魅力并不是一个正相关的指数。

你可以将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结为社会变迁、价值观多元、传统的家庭解体、人们在亲密关系中追求更多的精神和情感联结等。更宏观一些,还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全球现代化带来的恶果。然而,在我看来,大把的单身男女的出现更是人类灵性觉醒的征兆。

灵性的觉醒意味着原有的求偶观需要发生彻底的改变。而且如果我们不超越传统的择偶观,那么这类问题是无解的。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很多单身男女的困境也是无解的。


我们看一下传统的求偶模式:

A, 有一个人吸引我(或者适合我),我找到伊,两人生活在一起。

B, 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感情不和或者感情不再,分开,再去寻找那个合适的人。

C, 一直找不到那个人,那就继续找,找到为止。

D,出现B、C两种情形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灵性上,深挖自己不被爱的根源,期望有朝一日找到那个适合自己的人。

 

最后一种就是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干的事。这个求偶模式的背后是设定了一个(或者某类)特定的人,只有伊才能让我们感觉到爱,让我们幸福。即便是很多因为亲密关系出了问题而灵修的男女,仍然逃不脱这种心理模式。基于这种模式,才会问出“是找一个爱我的人,还是我爱的人”这种问题。

当然,第四种做法其实是在为质变做准备。我深挖内心的根源很多年后,对一件事体会越来越深,这就是荣格重复了很多遍的:我们以为在外界遇到了他人,其实是遇到了自己而已!他在《移情心理学》中说,人与人的这种相遇,最恼人也是最迷人的就是性因素总是夹在其中。然而,如果不剥开性因素的迷雾,你永远不会意识到,这里面还有更宏大的目的:个性化,也可以说是为了灵魂的整合。

如果仔细审视,我们会发现其实每个人的情感经历都是相当类似的。有的时候我想起过去的男友,不禁哑然失笑:每一个我当时都魂牵梦萦来着;每一个当时都觉得和他分开了天就塌下来了;每一个我当时都坚信就是“这个人了”,这辈子就和他耗着了……实际上,当我整合了他引发的心理议题之后,这些“非此不可”的想法都淡化了下去。

和他们分开之后,有时我会体验到真正的爱。这是相当稀少的,但极为宝贵。当你和某人男女间的激情的热火燃尽之后,如果有东西留存下来,那一定和灵魂有关。我有过这样的体验:完全地接纳一个人,纯然的爱,无论他的形貌为何,无论他身处什么样的环境,甚至无论生死。这种情况下,你根本不会去问“他爱不爱我”的问题,而只是爱着。这个体验让我明白,爱和关系不是一回事。爱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依心而活的状态。爱可以在关系中体现出来,也可能体现不出来,但不等于爱不存在了。而关系是因缘际会造就的。你遇到什么人,和伊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取决于业力法则以及双方的觉知。

要想从身体、到心智再到灵性层面完全领悟这个道理,常常意味着脱胎换骨。当我与这一生最喜欢的男人分开之后,我发誓,我会用对他的爱去爱众生。正是这个誓言,让我在某一天升起了解脱的感觉。那个“找一个特定的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的执着淡去了,相反,我有了一种奇特的感觉:我可以和任何人在一起生活,和任何人在一起都可以爱他们。当然,既然可以和任何人在一起,那么也就可以不和任何人在一起。单身、与他人结成伴侣,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被迫的,而是既顺应宇宙的流动,又遵从了自由意志做出的选择。这就是自由。

这并不意味着你会随便地找一个人谈恋爱、结婚,而是意味着,你从那个强制性的模式中摆脱了出来,你有了选择的自主权。有一个人吸引你,你渴望和他结合。这个强制性的模式既是生物性的,也是“egoism”的(英语里没这个词儿,一些灵性导师发明的,大意是“建立在小我基础上的执着”)。

这也不意味着,他人对你丧失了吸引力,个体的吸引力仍在,只是这个吸引力不再成为强制性的驱动力。相反,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吸引你的人可真多的呀,你可以欣赏每一个人的美好和优秀,欣赏他们身上彰显出来的神圣本质。你和某人建立关系,也不取决于伊是你最喜欢的,活着你是伊最喜欢的人,而是你“知道”在这段时间,你要和伊在一起,你们在一起,是为了完成一个更宏大的议题,可能是为了服务自己,也可能是为了服务他人。

求偶、繁衍后代、获得安全感,传统的伴侣模式正在瓦解,人类不得不面对这种变化。没有意识的提升,解决不了这个世界无爱的困境。这并不是一个“男人消失了”、“女人消失了”、“男女爱的能力下降了”的议题,而是一个关乎自由的议题。自由与爱,原本一体。


现在我来总结一下新的求偶观:

A,爱是目的,关系是手段。

B,遇到什么人,建立样的关系,是因缘际会造就的,由业力法则和两人的觉知决定。

C,遇到什么人,建立样的关系,服务于一个更大的目的:可以是荣格所说的个人的“个性化”,但在终极意义上是自由。

D,这个通往自由的过程极为艰难,但人类已经没有退路。

(文/蓝莲花,转载需请作者许可)

世图心理微信平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两种不同的求偶观  求偶  求偶词条  不同  不同词条  两种不同的求偶观词条  
综合

 壹心理名师课堂往期回顾

观看说明:使用手机观看是请使用手机浏览器打开(手机QQ以及微信不支持直接打开链接) 壹心理名师课堂往期回顾2015.3.12第1讲:申荷永《心理分析与...(展开)

综合

 谁能真的懂我?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父母的反应就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作为父母,该怎么做呢?这个案例就对这一现象做了很好的阐释:...(展开)

综合

 十大讯号 他其实没那么爱你

选男人一定要擦亮眼睛,千万不能掉进花花公子的陷阱里。我们有时候往往会错了意,以为自己已经处在满满的幸福之中,其实,亲爱的,他真的没那么喜欢你。1、如果他被动矜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