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心理阅览】“家暴”中感知存在

导读:尽管到处在讲“正能量”,但这个世界,还是有太多不尽人意。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外面的斗争和背叛,在家里也处处发生。小A被家暴,小B遭劈腿,小C像一颗虫豸,在家中边缘……面对这些背叛,他们为何 “一忍再忍”是宽容大量?还是选择性“失明”?可能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为什么面对背叛,自己会选择性“心理失明”。

   

     如果不是遇到KIM,李阳的家暴会否见光?

  小A不是KIM,她选择了默默承受。第一次遭到黄生打耳光时,还是婚前,为了决定去哪家过春节。看着黄生因为愤怒变形的脸,小A有点犹豫,是否要取消随后的婚礼。但因为怀孕,这丝不满,很快被婚妙的洁白清洗干净了。随后是越来越多的殴打,有一次拳头打在脸上,眼睛肿了半个月;有一次踢到隆起的腹部,使她不住地呻吟。每次打完,小A都会搬回娘家,然后在父母的劝慰,黄生的哀恳下,重归旧好。慢慢的,小A已经“习惯”了争吵后被打一顿,她也以为,日子可以一直这样过下去,但当儿子牛牛三岁时,因为重度抑郁,她住进了医院,随后药物几乎没断过。

  她为什么不离开?

  尽管一再遭家暴,小A却都没有离开,直到最后进入医院,也还是接受黄生的照顾。她不痛苦吗?只是对这痛苦“视而不见”,慢慢地,甚至忘了被打的事实,即使所有人都忍无可忍,小A却一直在忍……

  在痛中感觉“存在”

  在小A心目中,父亲的形象一直很模糊。

  从记事起,父亲就很少在家,即使在,也很少陪她玩,有时她兴高采烈地“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比如一只纸飞机,一个模型,或者一幅画,父亲却草草地看一眼,然后命令她:一边玩去!有一次,小A在幼儿园里刚学会一首歌,高兴地哼哼起来,爸爸突然恼了脸:不许唱!小A不听,继续唱起来,而且唱得更高兴了。爸爸跑过来,像抓小鸡一样将她抓到房里,找来一根棍子,对着她的屁股狠狠地拍打着。小A疼得哇哇叫,妈妈及时赶来,劝开了爸爸。后来,小A才知道,爸爸那次刚丢掉工作,很不开心。后来妈妈对小A说,你爸爸脾气就是暴,小时候没少打你!小A却觉得很奇怪,在她记忆里,只有这一次挨打的经历,而且更多的,是因为记得当时学会的那首儿歌。

  选择黄生,是因为他看上去很MAN,豪爽慷慨,生活上又能体贴。可是相处不久,小A就觉得他越来越模糊了,不知道他成天在忙什么、想什么。第一次挨打时,虽然理智上她觉得受到侵犯,但在看到他变形面孔那一刻,她似乎瞥见了他的真实,并且内心产生了一种奇怪的连接感:原来,他很在意我!

  随后,每次当他的拳头落在身上时,她都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他终于注意到她了!原来,他心里还是有她的!

  心理的话:

  “你爸爸的脾气就是暴,小时你没少挨他的打!”但奇怪的是,小A记得的却仅有一次,而且是因为那首儿歌。

  对于儿时的小A来说,爸爸的暴力,是她无力承受的部分,于是她选择性遗忘,以使自己能顺利成长。这是她儿时的一种保护机制。连同这肉体上的处罚,心理上的疏远,她也一并留在记忆深处,不愿触及。

  对于女性来说,父亲代表对男性身份的认同,这种原生家庭的模式会带到现有家庭中。小A和父亲的隔离,使她在男性面前,始终没有存在感,就像电影《被人遗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一样,一辈子所做的,就是让男人感觉到她的存在。对于小A来说,似乎和父亲的联结,正是通过体罚,这也使她和黄生之间,建立了这种模式。在体罚中感觉到“存在”。

  宁愿忍受疼痛,也不能忍受被男人“视而不见”。所以,宁愿对家暴的事实“视而不见”,也不愿拆散这种关系。这种选择性遗忘,对儿时的自己来说,也许有利,但对于成人来说,却只会使暴者更暴,弱者更弱,因为黄生,毕竟不是她父亲。对父亲的渴望,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显现。因此,惟有抑郁,让她停止这种模式,心灵得到成长。

来源:心理咨询中文网 作者:周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阅览  阅览词条  感知  感知词条  存在  存在词条  心理  心理词条  
综合

 伤害他人,也会伤到自己?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当我们有意冷落别人时,我们也会感受到同等程度的忧虑。——Psy525.cn这项研究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上,对于社会中经常发生的欺凌事件双方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