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赵江浩】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尊重与支持

                                        ——心理危机干预讲座与实践感悟

                   原创:广州和真心理   赵江浩

2015年6月11日星期四,受广州大学心理系邀请,和真心理督导专家、心理咨询师吴理老师为心理系的同学和老师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危机干预”讲座。我作为助理同行。

吴理老师从汶川地震,移动公司客服心理危机等自己实际经历过的危机干预的经验出发,生动阐述了危机来临的时候,干预应该如何进行,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作为一个事件相关人员和一个咨询师,到底如何反应才能准确的帮助人们应对危机。讲座取得了深入人心的反响,整个课室坐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和老师。讲座结束同学们积极的提出自己在帮助别人方面的困惑,都得到了吴理老师很好的解答。

恰好在讲座开始的前一天晚上,机缘巧合我同吴理老师去了海珠区红十字会医院帮一位火灾中重度烧伤的小女孩和家属做心理干预。女孩的父母均在火灾中丧生,而父母又都是家中独生子女。这次事件对年迈的奶奶和姥姥打击很大,我们去的时候是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老人们处于极度自我防御和应激状态,姥姥的眼神都是飘忽的。这是我第一次实际的接触到心理危机干预,以前都是从书上和电视上看到事故现场咨询师和志愿者是怎么在现场工作的。按照我的想象,以为一去就要呆上好几个小时做非常深度的心理干预;吴理老师却强调一定要根据现场的情况,看过每人的具体状态再决定具体做什么工作,而且告诉我人在经历灾难之后的心理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个阶段最需要的是安顿,是物质需求的满足:吃喝住行睡的保障。然后才是心理层面的介入。看到家属们状态飘忽又很焦虑,吴理老师告诉他们这几天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慢慢地”,因为灾后自我防御状态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开始变慢,一定不要慌,“慢慢地”做事情。家属非常非常感激,从事件发生到现在,完全没有缓过来,由于姥姥和奶奶年纪大了,一直担心新的事故出现,但是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办。吴理老师一句“慢慢地”,一下子为他们指明了方向,让他们从一种混乱的状态中安定下来。

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听讲座就特别有感触。我发现,原来做心理危机干预,并不需要咨询师很鲜明的存在着。无论是耐心等待物质和生理层面的安顿,还是在他人痛苦的时候静静地伴随,抑或是对各种障碍和紊乱情形的尊重,都需要咨询师放下一个“自我”,耐心地去看见他人的存在,去见证他们的伤痛和力量。灾难发生的时候,朋友,邻居,都可以是很好的支持力量,一个专业的咨询师,会尊重这些支持力量的发挥,并且能在合适的时候陪同处在心理危机中的人发挥出自己内心的力量。处在困境的人们并不需要被改造得“更好”,他们需要的是支持和一段安全的时间。

讲座结束之后,下午我们再次回到红十字会医院。吴理老师陪姥姥聊了一会天,不断的提起一些美好的记忆,拉一些家常,姥姥的思绪从美好的事情联想到伤心的事情,再被带回美好的事情中,这样不断来回,眼睛里开始有光。中途一些企业带着果篮和慰问金看望孩子,人很多,围成一圈不断讲话,提问,拍照。吴理老师说这些人来的很及时,目前家属们需要这些看望和帮助。这一次我更体会到尊重的感觉,对无序的状态一种尊重。一场危机的干预其实是一场浩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不仅仅来自个人,还有团体和非团体,甚至是政府,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等等。而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心理咨询师,不但要尊重各方面的力量,也需要尊重混沌和障碍,但是一定会对灾后人们的心理状态心中有数,知道什么时候要讲哪些话。心理咨询师要做的不是刻意改变什么,而是尊重事情本来的发展,在关键的地方给予爱和支持,更不是去凸显什么,反而是要衬托,衬托出灾后人们本身拥有的能量,他们自然会度过难关,成长起来。

借用吴理老师的一句话结尾:有时候什么都不做,可能比做了什么还要重要。

                                  网址:http://www.gzhzxl.com/

                               公众微信订阅号:gzhzxl38904481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江浩  江浩词条  干预  干预词条  尊重  尊重词条  危机  危机词条  心理  心理词条  
综合

 测测你会如何解决负心人

 到信箱拿信,没想到信箱里面,居然被没有公德心的人丢了一堆垃圾,真是气的半死,这时的你,会如何处理掉这些垃圾呢?    1.自认倒楣,拿回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