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变化,是另一种死亡

导语:在心理咨询中,一次次面对在变化中心理定式的意识化呈现,对其呈现之后的丧失的哀伤,面对新与旧的交替重叠和分离,回到此时此刻。

 在这个深圳阳光明媚的秋季,北京有位同行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意外离开了。我,并不认识这位同行,第一次听到她的名字,竟以死亡这种极端决绝的巨变方式闯进了我的世界。

 对于死亡,即便是我怎么隔离,它总是会以这种类似惊世骇俗的方式跃然于心,让我体会到它的无时不在,明白它不可逆的霸道,体验它如龙卷风般肆虐过后满地的悲伤。

 我们总以为今天闭上眼睛,明天还能睁开;我们总以为今天说再见的两个人,一定还能再相见;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意外离世,是措手不及的。突然的死亡,内心是没有任何准备的。只是意识上知道,这个人,不在了。可是,对于这个突然死亡的整个人相关的情感和连接并不能随着这个躯体的死亡而猝然消失。悲伤是一丝一丝浸过来的,当死亡踏着意外这个通道给活着的人带来巨大变化和冲击的时候,这巨大的丧失和悲伤该怎么办?

 有人用仪式来祭奠以确认躯体的死亡并在意识上进行分离;

 有人聚众谈论来诉说以分散悲伤和获得心理支持;

 有人用文字来记载其故事让其获得延续的存在;

 有人用隔离来否认死亡和自己的关联

 ......

 

  死,真的仅仅只以躯体消亡的形式存在吗?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没有同一条河流,也没有同一个人。

  我的一个来访者,幽幽在和我的工作中说了很多次,控诉她的26岁的儿子现在是如何的不听话、不乖顺、出格、喜欢一个她不喜欢的女孩、晚回家、很多不三不四的朋友,我请她告诉我,现在她口中的儿子是多大?她当场愣住了,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再张开眼,如梦初醒般的告诉我:”十五六岁吧”。之后,她沉默了很久......

   

“邹老师,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邹老师,我的孩子以前从来不这样......”

“邹老师,我这闺蜜念书的时候不是这样对我的......”

“邹老师,我不能接受我们已经分手了......”

“邹老师,我老公结婚前不是这样对我的......”

“邹老师,我结婚生孩子前爸妈不是这样对我的......”

“邹老师,我以前的领导不是这样的工作方式......”

“邹老师,我昨天还见过Ta......”

 听听,这就是我们的心声。

“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孔子

 每一分,每一秒,我们的人体都在变化;每一分,每一秒,我们已经不是上一秒的同样的自己;看着貌似永恒不变的建筑、亘古不变的地球都在变化,你能多大程度意识到身边无时不刻正在分秒变化的世界呢?

 人们对于逝去的否定,人们试图用熟悉心理定式来固定变化的世界,让自己避免去面对变化带来的冲击和未知,甚至是变化中暗藏的丧失和死亡。心理定式让我们以昨日的视角看待今日此时的此刻而不自知。这种定式,无法看见和面对此时此刻的真实,无法在弹性的心理空间里体会变化中的丧失。

 

 回到心理咨询,尤其是精神分析性动力治疗,又何尝不是在面对变化带来的丧失做全面处理呢?

在心理咨询中,一次次面对在变化中心理定式的意识化呈现,对其呈现之后的丧失的哀伤,面对新与旧的交替重叠和分离,回到此时此刻。

  死亡,是我们唯一不用努力就会到达的地方。

  变化,是我们唯一不用努力就会发生的死亡

  向死而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变化,是另一种死亡  变化  变化词条  死亡  死亡词条  
综合

 1分钟快速转变糟糕情绪技巧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麦瑟及楚安总结的一些快速转变糟糕情绪的简易技巧,非常实用,试试心情瞬间好起来,你也来学学吧!——1、抬头挺胸你觉得这是老生常谈,没什么学问?等等...(展开)

综合

 语言暴力成校园伤害之最

最近看到一份调查报告,让我心情十分沉重。“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成为当前小学生认为亟待解决的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