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否定的心理防御机制:阻碍求生的罪魁祸首

911发生之后,一位当事人回忆,飞机撞上大楼后,她并没有打算逃离,反而只想留在原地。为什么会这样?什么是否定的心理防御机制呢? ——

 

死亡来临,最后一刻他们为何迟疑

当一架波音飞机以一小时七百九十公里的速度撞上杰德娜那栋大楼的时候,共有四层楼瞬间被摧毁。杰德娜是一名在世贸中心工作的工程顾问,那天早上八点多,她走进自己位于七十三楼的办公室,开始如常的打开电脑,收取邮件。然而半小时不到,她所在的一号楼就遭受到恐怖袭击--飞机直接撞击在她所在楼层的上方十一楼。她听到轰隆作响的爆炸声,并感觉大楼好像是在往南移动,随时可能会倒塌。

她抓紧办公桌来撑住自己,两脚已经提离地板,放声尖叫。然而根据她事后回忆,飞机撞上大楼后,她并没有打算逃离,反而只想留在原地。

不仅仅杰德娜这样,其他生还者也有类似的奇怪的反应,他们并没有像受到惊吓的小鹿一样撒腿而逃,而是停留在原地,做一些平常该做的事情:有的人还在电脑上储存好未完成的资料,依照程序关闭网页,再关机。

根据一份研究显示,世贸中心的生还者平均等了六分钟才开始下楼,有些人的等候时间甚至长达四十五分钟,人们以各种奇怪的方式让自己保持忙碌,例如协助肢体障碍或过度飞盘的同事。到最后,几乎所有人都看得到烟雾,闻得到航空燃油的味道,或是听到有人大声下令撤离,但即使是这样,很多人还是没有立刻离开,依然忙着给亲朋好友拨打电话。

否定的心理防御机制

我们常常会想象那样的场景,当大楼被撞击的时候,天花板开始掉落,整座大楼摇摇欲坠,措不及防的人们开始陷入恐慌,竭斯底里的狂叫,然后连滚带爬的逃离出事现场。

然而恰恰相反,生还者讲述他们事件的全程,更多的是他们延迟逃生的怪异行径。有的人在周围一片零乱中,还慢慢收拾自己的手袋,抓起可以带在身上的物品,包括小说。

这种怪异的行径其实是人类面对无法接受的意外采取的心理防御机制--否认与延迟。否定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卫机制,其方法是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

否定这个防御机制在杰德娜身上不断运作,她的脑里有个声音告诉她:"别担心,这都是我的幻想。这种事情不可能会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都没问题。"其实很多人也会有这样一种不理性的"特别感",这是我们用以否定死亡的主要方法,我们脑中有个部分会为了降低死亡的可怕而产生一种非理性的信念--相信自己很安全,意外和死亡这种恐怖的事情是别人的命运,跟我无关。即使有不幸降临,也不可能会发生在我身上。

人们倾向于相信一切都会没事,因为,我们过往的经验让我们存活下来。心理学家将这样的倾向称为"正常化偏见",人脑借由指认模式来运作,它会使用过去的讯息,来了解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且预设未来。我们也曾身处意外,但到最后都安全无害,因此按照上次的"模式"去进行就没有问题。因此当时正在那幢大楼内的人们也以为,这不过就如他们过往经历的小火灾、小地震一般,不管怎样,到最后也能顺利脱险。

这种偏见也使得人们没有迅速意识到自己正在生死关头,毕竟要让人们直接面对自己已经遭遇了最倒霉的事情,总是需要花费时间。

求生的三道弧线

在面临灾难的时候,我们都会历经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组合成了人们的求生弧线。第一个阶段是否认,这种否认有时会采取延迟的形式,比如911事件里的一些人一样,脑中无法接受事实而存在幻想,从而延迟了他们撤离的行动。第二个阶段是深思,我们知道有事情出现了严重的错误,但不知道如何处理。第三个阶段是决定性的瞬间,当我们接受了自己身陷险境的时候,我们会开始采取相应的行动,这才是我们能够在灾难中生还的胜算。

而在911事件中,没有及时的过渡到第三阶段,而始终停留在第一阶段"否认"里的那些人,延迟了自己的自救行动,永远地失去离开的机会。

文/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罪魁祸首  罪魁祸首词条  求生  求生词条  阻碍  阻碍词条  防御  防御词条  否定  否定词条  
综合

 男人恋爱时的19大禁忌

  两个人在一起真的是很需要缘份,既然你们选择了在一起,就用点智慧好好的经营你们的爱情吧。  第一:不要问女人以前的事,毕竟过去的事了,说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