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诱发教师心理问题的六种“冲突”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许多相对独立的特质,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样而复杂的,但就其共同的方面来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六个方面。    ——Psy525.cn

一、    社会期望与常人属性的冲突

教师是接受社会委托以培养学生为己任的专职人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既代表社会对教师的敬仰与尊重,更表明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与要求。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的观念下,在“教好每个学生”的社会期待下,教师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在多种努力仍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状况下,教师就会产生焦虑、烦躁、自卑、逃避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职业倦怠的诸多连锁反应。

教师本身也是一种普通的人,他们也存在个体的差异,他们也有各种需求。我们或许有理由要求教师有超常的业务与道德素质,但不可能要求他们是“神”,他们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教师,他们也有普通人的情绪和思想。如果对教师的社会期望与教师的普通人的属性发生冲突,则会产生心理问题。教师职业的神圣感既给予教师一定程度的荣誉感、自豪感,但同时又伴随着巨大的责任感和压力,这些都是教师过度焦虑、强迫症的直接诱因。

二、    劳动强度与自身价值的冲突

中小学教师既需要持续、精细、紧张的脑力劳动,也需要较高强度的体力支出。在现实中,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任务非常繁重,除了上课,他们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家访和从事科学研究等。教师的劳动性质决定了教师的工作不能以8小时来计算,多数教师的日工作时长都在10小时以上甚至更长,部分初中教师周课时量甚至多达18~20节。由于教育资源所限,班额超编现象普遍,有的教学班学生数甚至超过80人;名目繁多的检查、考评、验收也使教师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即使是节假日也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教师的“两假”早不名副其实;多数学校仍按“升学率”“优生率”来考核教师,决定评优晋级、奖金发放、岗位聘任;初三、高三年级把关教师的劳动强度更大,在周末还要进行培优补差工作。可见,中小学教师工作之繁重,几乎超过其所能忍受的限度,使得教师人困马乏,心力交瘁。“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许多中学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

所有这些,无论从质上来说,还是从量上来说,都使教师不堪重负。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极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从而导致身心疾病和心理问题。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教师心理障碍产生原因的调查,近五成受测教师认为是由于“工作太累”,其中37%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

三、    教育变革与个人能力的冲突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教育变革在不断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首先,教材与教学内容的高速变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现代教育技术频频涌现等,这些对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思维方式、教育观念和方法带来巨大冲击,从观念到行为都要求教师做出相应的回应。教师若对有关教学的内容、知识、技能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虑情绪,遇到问题就会产生茫然失措、力不从心的焦虑感。其次,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教师如果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就将面临失去知识权威的危险。再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教育领域的矛盾日渐明显。问题在于:一方面,多年积淀下来的许多教育、教学弊端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素质教育迟迟不能有效推进,在发生偏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作用下形成的教育环境,造成教师思想的矛盾与困惑,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创造精神;另一方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加之教师教学技能的欠缺和素质发展的滞后性,教师无法适应、不堪重负。

部分综合素质较优的教师能够顺应形势变化,提高自己、调整心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但也有一些心理素质较低、承受能力较差的“经验型”的教师、不善于学习的教师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付出数倍于以往的精力才能跟上,压力随之而来,产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危机。职业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个人能力一时难以适应导致焦虑感、困惑感的教师日渐增多。

四、    社会支持与教师需求的冲突

学校教育是一个开放系统,教育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学校、教师,同样有赖于家庭与社会的支持。不容置疑,我国教师仍属于低收入阶层,农村和部分城市学校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还十分普遍,教师情绪因此受到了影响。与此同时,社会和家长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缺少理解或理解不足,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使得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他们往往把教育子女的成败完全归咎于教师的责任,随时会有无端指责降到教师头上。同时,社会影响的多元化和管理不规范,也正在强烈地冲击着教师教育的效果,如电子游戏、暴力色情类影视作品、不健康读物、媒体的急功近利思想等,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发展中的青少年;由于家长素质的参差不齐,家长教育系统的不规范,使教师教育往往难以在家庭里得以强化。在这些影响下,教师常感到力不从心、心力交瘁、焦躁不安。

五、    教育评价与教育理念的冲突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客观上存在着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与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的矛盾、教育本身的评价标准与家长的评价标准的矛盾、教育本身的价值标准与学校管理者评价标准的矛盾,这些矛盾多涉及到国家的教育政策与观念,因而大多是短期内不可调和的矛盾,教师的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认可,常感无所适从,势必扼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分数、升学率依然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学生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至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人格的培养、心理素质的优劣等则很难进入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标准容易造成教师之间的不良竞争,增加教师内心的不安与冲突。

多年来应试教育的阴影以及社会对知识价值的重视,使得升学考试仍然是各个学校竞争的手段。学生家长越来越关心孩子能否考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并将这种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教师的教学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人们往往只以学生的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给教师带来一定的舆论压力,使部分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有所改观,但高考、中考甚至小考依然是指挥棒,考试成绩、升学率仍然是衡量教师的重要标准。由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关系到教师的荣誉、工资、奖金、晋级、住房等问题,使得教师的考试压力绝不亚于那些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因此,我国教师所面临的学生考试及升学压力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压力源。

六、    社会适应与个人调适的冲突

教师的身心问题与他们应激能力有关。长期以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角色定位赋予了教师太多的使命和责任。教师承担着多重角色: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科研成果的创造者;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又是学校领导的管理对象;既是班级的管理者,又要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如此种种,都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和随时进行角色转换的能力,而这种高度的自我调控能力又是一般人难以具备的,这往往形成了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原因。

教育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机制的创新、教育岗位的竞争、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等方兴未艾,教师在知识经验、教学能力、心理素质上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大部分教师都面临着适应性问题。教师在职业中体会到的极度压力,使之产生适应不良和强烈的心理失衡,并因此诱发不良情绪,有的还会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严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发现,在教师心理疾病的个案中,超过一半的人是源于工作失能,进而逐渐形成职业倦怠。

作者简介:

宋岩

已帮助过

9829人

入驻年限

11.8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词条  诱发  诱发词条  冲突  冲突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综合

 解构Iloveyou的含义

 I-Inject——投入  投入,这个投入有很多概念,有对自己所爱的人,投入自己所有的感情,让你所爱的人感受到你真实的爱的存在,也有对自己的投入,投入自己对爱...(展开)

综合

 不开心时,问问自己12个问题

压力不断袭来,让我们陷入烦恼,怎样才能甩掉这些包袱呢?不开心时,问问自己12个问题,也许只需一句话就会让你释怀。 我照顾好自己了吗?很多时间,我们会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