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成年人为何喜欢装嫩?

刚故去的歌坛巨星迈克杰克逊,令人遗憾未能安葬在他心爱的“梦幻庄园”———这个根据杰克逊喜爱的童话《小飞侠彼得潘》中令人神往的小岛打造的官邸。    ——Psy525.cn

如今这个社会越来越多像杰克逊一样的成年人,有着一颗想要回归童年的心。他们看动漫,酷爱孩童的玩具,行事带有孩子气,渴望回归小时候的世界,对于这种状态,人称“装嫩”。专家表示,拥有一颗童心固然可贵,但凡事都有个度,这种心态如果发展到极端,人就会沉溺于自己的幻想,拒绝长大。这种极端形式心理学上称之为“彼得-潘综合征”,被定性为一种心理疾病。

什么是彼得-潘综合征

彼得-潘是童话故事中永远不会长大的调皮小飞侠,正如其名,彼得-潘综合征的主要特点就是不愿长大。据心理咨询师于东辉介绍,彼得-潘综合征在心理学上的界定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可以断定这是心智发育不成熟的症状。

于东辉医师说:彼得-潘综合征在现在是很常见的现象。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呵护更为全面、集中。因此,在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依赖很明显。有的人在面对现实出现困难的时候,就会选择拒绝长大,依赖父母继续的庇护。

心智成熟障碍

生活中,心智成熟障碍大概有以下几个表现问题:

角色转换的失败———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的角色转换,从孩童到成年人,从个体到家庭,从自我到为人父母。每一次角色的转换都需要心理同步的成长。“彼得-潘综合征就是在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失败,是大人小孩化的问题。”于医师分析说,在经历从孩童转换为成年人的18—19岁正好是面临高考的重要时刻,由于需要应对这一挑战,有的人就会忽视了成人化的过程,使之得不到完成。

于东辉医师还举例说印第安的某部落举行成人仪式,要求必须进入森林成功捕猎。这一仪式具有明显的标志意味,使得对于“成年”具有明晰的认识和界限。而我们没有这样的区分。如果没有足够的重视,就会忽略已长大的转化。

自我价值实现的失败———华南师范大学迟毓凯教授认为“社会压力过大,生活太辛苦,自我的价值得不到肯定也是逃避长大,想回到幼年的彼得-潘综合征的可能原因。”迟教授说,自我价值实现很完善,被社会认可的成功人士“装嫩”的人就比较少。

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少实现价值的机会,或者在实现过程中遭遇巨大的挫折,使得对自我产生强烈的怀疑,就会有逃避的现象出现。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在自己无法应对,自我无法得到认可的时候希望没有长大,不用面对。

对童年的补偿心理———专家认为,“彼得-潘者”还有一种情形是童年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形成了一定心理阴影,在成年以后,自己具备一定的经济水平,就对自己予以补偿。想满足自己,重新创造自己期望的童年。

对家庭生活影响大

彼得-潘综合征对于家庭生活的影响很大,通常无法担负在家庭中应当具备的角色和职责。“对于孩子的成长引导作用很不好,很多会雇佣保姆来完成。”于东辉医师介绍说,在所接触的病例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丈夫胸无大志,行为像个孩子,喜欢收藏电动小火车、遥控汽车之类的玩具,年龄不小了,还希望同父母住在一块儿,不去考虑长远的事情,总是逃避责任、逃避生活、逃避爱情,最终妻子绝望,选择了离婚,带着孩子独自生活。由于彼得-潘综合征导致了一个家庭的破裂。

另外,“彼得-潘综合征”会对患者的人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墨西哥心理治疗协会主任罗伯托·图鲁比亚德斯告诫说,他说:“因为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处理感情问题,加上不能持之以恒,他们不太会有固定的人生伴侣。就算确定了正式的恋爱关系,对方也会拿他们当孩子看待。”

不能一辈子逃避现实

患有“彼得-潘综合征”的人往往一生碌碌无为,他们的症状不但会导致家庭破裂,也容易使自己为在失落中获得暂时的满足而沉溺于酒精和药物。

专家认为这种病症难以用药物治愈,惟一的办法是接受心理治疗。许多专家的共同看法是,帮助患者摆脱“彼得-潘综合征”的最好办法是迫使他面对现实,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告诉他:“没人有义务承担你所应担负的责任;你要是不去银行交费,没人会帮你交;你睡着了,没人会把你叫醒……”刚开始必然是痛苦的,但情况会越来越好。

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周遭环境的影响力。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每一个人的影响都是很巨大的。“让患者多接触思想行为成熟的人,使之有所对照模仿。”这是于东辉教授的建议。迟教授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建筑成熟的社交圈,对他的生活、行为进行指导,持之以恒将有明显的改观。

另外,周边的人必须坚定地纠正其逃避的行为。在其逃避,寻求支撑防御盾牌的时候要强硬地予以拒绝。如果一再满足其幼稚,不负责任的要求势必会造成症状的强化,使之始终认为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因而选择一直不面对。

总而言之,专家表示,每个人都没有办法拒绝长大,保持童真是美好的,适度的装嫩也可以调节残酷现实中的压力。可是如果太过极端,逃避现实,逃避责任,这样的“装嫩”就有弊而无益了。勇敢担当、逐步完善自我才是延续美好童年的方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成年人为何喜欢装嫩  成年人  成年人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  喜欢  喜欢词条  
综合

 惰性:健康之敌

 生活中有些人习惯贪图安逸,凡事得过且过,仿佛已看破红尘、超然物外,殊不知如此及时行乐“混日子”,貌似轻松,其实对健康却有害无益。  从心理上来讲,事业中追求四...(展开)

综合

 我跟你去天堂

2009年1月12日,有两个本来一直默默无闻的人,忽然之间变成了新闻热点。他们就是何海莹及其师傅白云峰。23岁的何海莹是广州市云峰粤剧艺术团艺术家,师从粤剧名角...(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