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情绪不可控但行为可控 专家建议把焦虑当作朋友

 焦虑在生活中常见,同时它也是个很奇怪的东西:你越想摆脱它,它就越纠缠;你放弃控制开始接纳,它却开始消失了。焦虑虽然让人不舒服,但这是正常的,这时不要想通过控制情绪让自己不焦虑,而是要学会如何“接纳情绪”、“控制行为”,这样一段时间之后焦虑情况就会缓解。 ——Psy525.cn

       1

恶性循环:越想赶走焦虑却越加重

高考还有一个月,17岁的王晓(化名)已经失眠了两个月。她非常焦虑,很担心高考发挥不好。

她是上进心很强的孩子,中学期间一直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处于班级前十,父母对她的期望也很高,因此考上重点大学才是她的目标。然而进入高三下学期后,她虽然还是很用功地学习,但第一次考试就成绩不理想,在班上只排到20多名。父母认为她没有好好用功,她也非常自责,因而更加努力,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在校外的多个教育培训机构报名补习至少每天4个课时,待完成各方作业后,入睡时差不多半夜1点左右了,甚至有时要到半夜两三点。

没多久,王晓渐渐出现入睡困难,甚至到了凌晨4点还不能入睡。很自然地,她白天开始打瞌睡,精神不佳,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她说自己是“看不进书,记不住书本的知识,常常是刚看过、转眼又忘记了”。并且她总是控制不住地反复去想“现在学不好,以后怎么去高考,如果没有考上重点大学,其他人会怎么看自己,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又会怎样”之类的问题,有时一想就是一整天。

她也知道想这些没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当然这样更加影响学习。渐渐地,王晓变得焦虑不安,感到头晕、心慌、胸闷,脾气也变大了,她很担心别的同学超过自己,也担心自己考不上重点大学,有时考试感到连读题都读不懂了。这种状况让她整天忐忑不安,担心自己脑子坏了,而成绩明显下降也让她非常痛苦,她担心这样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到高考。她从网上了解各种放松和调节的方法,尝试让心情平静下来、集中精力看书、考试时不要手抖,也试图通过运动来改善睡眠,但效果适得其反,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2:目标调整:目标过大过小都影响学习效率

这是典型的考试焦虑。高考易引发考生焦虑,是因为在我国,高考是人生的一个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本身就是压力,而压力会导致人体产生应激反应,出现焦虑以应对生活事件。其他如研究生考试、一些行业资格考试,如果考生非常在意考试的结果、考试对个人的意义(比如想通过考试改变人生道路等),也会出现考试焦虑

考生的理想和目标的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如果理想过小,学习动机就会降低;理想过大,则易像王晓那样出现焦虑,反而降低学习的效率。比如说,如果一名考生的能力和成绩为70分,他就不能将目标定为80分,因为80分是他无法达到的,定为80分又达不到,必然会导致过分的焦虑;不过,将目标定为70分也是不宜的,那样的话他就不会再继续努力了。他最好是将目标确定为75分,经过努力有可能达到。

目标的确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王晓出现考前焦虑,不利于其考前的复习准备,从她目前的情况来看,应将高考的目标确定为一般大学,而不是重点大学,这样她的压力就会减少,继而焦虑感减轻。

3:接纳焦虑:“情绪不可控”便把它当作朋友

当考试的压力过大时,考生通常会出现躯体焦虑症状。王晓的焦虑不安、头晕、心慌、胸闷、考试时手抖,这些躯体症状都是身体的自动反应,并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所控制

虽然这些症状会让人不适、并影响学习,但要记住:情绪是不可以控制的。如果试图去控制我们并不能控制的情绪,只会导致更多的焦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就如同一个人在太阳光下行走会有影子一样,走到哪里、影子就跟随到哪里,而且人的影子并不会对人有任何影响;但是,如果我们一定要把影子赶走,结果当然只是徒劳。然而,有些人越赶不走影子、就越想赶走它,这只会使他变得更加烦躁。

因此,王晓要学会“接纳焦虑,把焦虑当作朋友”。换言之,我们要带着焦虑不安、头晕、心慌、胸闷、手抖这些躯体症状去复习、考试,而不是试图用各种方法去赶走焦虑。一段时间后,心慌、胸闷、手抖这些情况自然就会慢慢缓解,这时学习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记忆改善,效率随之提高。

4:顺其自然:做该做的事即可

当人的头脑“不想”去想某些事情、但又控制不住偏偏会去“想”时,思维的冲突和矛盾会导致个体的痛苦和焦虑。此时我们常会陷入两难的境地:想控制自己“不想”,但显然无济于事;顺着思路一直“想”下去,就像王晓那样有时一想就是一整天,则会严重影响学习。因此,这时要学会“顺其自然”。

他解释,人的思考分为“主动的思考”(比如在人群中寻找一个朋友)和“自动思考”(如在人群中突然无意中看见了一个朋友),当人出现“控制不住的反复思考”时,应不要主动去思考,但也不要控制自动思考,这就是“顺其自然”。 如,王晓这时不要主动去想清楚“如果没有考上大学旁人会怎么看待自己、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又会怎样”等问题,因为即使这个问题不想了,通常下一个问题又来了。但另一方面,她也不要控制自己的自动思考,因为自动思考是控制不了的。正确的方法是: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样有可能会更加焦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焦虑会渐渐自然减轻,“控制不住反复思考”的现象就会慢慢消失。

5:控制行为:心理调节的一个重要原则

“情绪”和“自动思维”是个体意识层面所不能控制的,但“行为”则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心理调节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要去控制”我们不能控制的“情绪和自动思维”,但“要去控制”我们能够控制的“行为”。

由于平时个体的自动反应现象和心理调节是相反的,所以王晓去运动是正确的,因为她可以通过运动宣泄焦虑情绪以及“多余的心理能量”,有利于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减轻焦虑。但运动不能有目的,有目的的行为本身就有压力。更不能“试图通过运动来改善睡眠”,因为睡眠同样是不可以控制的,我们对待睡眠也要顺其自然。事实上,睡眠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太大影响,睡眠不好的唯一影响,便是第二天会困倦。困倦如同人体一天不进食时会有饥饿感一样(正因为有饥饿感人才会有食欲),人有困倦感,才会需要睡眠。知道这个道理后,王晓就不要强迫自己一定要入睡,因为“睡眠不重要”,而且“躺在床上就是休息”,这样下去,慢慢地她的睡眠就会改善。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可控  可控词条  焦虑  焦虑词条  当作  当作词条  情绪  情绪词条  行为  行为词条  
综合

 为什么人格异常的人易于犯罪?

人格是指在个人的生活基础上受到家庭、伴侣、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异常即人格明显地偏离常态...(展开)

综合

 做梦有什么征兆?

现代一个广为流行的梦与疾病相关的内容是欧美临床医师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的八种梦境与疾病的关系。——Psy525.cn1.梦到有人或怪物敲打你的头,或是向你的五官灌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