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父亲 母亲(二、父亲的求学)

  1947年的深冬,我的父亲出生在距离上海青浦县还有百余里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曾几次带我回到那片曾经生他养他的土地,去看那幢典型江南风格的二层老宅,去看老宅旁边的那片竹林,去看老宅屋后的那条小河……那里,所记载下的,不仅仅是父亲童年的回忆,更是父亲对家乡故土的深深眷恋。从十六岁开始,父亲便离开这片土地,远离自己的家人,独自人踏上了他坎坷的人生征程。

  父亲兄弟姐妹五人,大伯,二伯,父亲,姑姑和小叔叔。我的爷爷按照成份来说,也应该算是个“富农”,因为当时家里还有一些地,可无论如何是与“地主”沾不上边的。偏偏世上就有那么一些闲淡之人,以至后来因为爷爷的成份问题,让原本不错的家惹上些麻烦,并渐渐走向拮据。爷爷去世的早,奶奶便承担起整个家的重担。还在上学的大伯和二伯,也在上完初中之后相继辍学回家务农,姑姑因为是女孩子,从小便不识字,理所当然的跟着奶奶一起操持家务。唯独我的父亲,是大伯和二伯,把继续上学的机会让给了他。爷爷去世后,家里愈发显得萧条,大伯和二伯先后辍学充当起这个家的“顶梁柱”,确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后来出生的小叔叔,也是迫于家庭无奈,被奶奶强忍着骨肉分离的痛苦送给了别家,从此便改了姓。父亲从小便背负着这样一种信念:“上学的机会是来之不易的!”也惟有这种信念,始终支撑着我的父亲坚韧而顽强地拼搏在崎岖的求学路上。

  从上初中开始,父亲每天天不亮便要起床,帮着大伯、二伯一起担水、劈柴、割猪草、生火、做饭。吃过早饭,父亲便匆匆赶往学校上课,而此时的天往往还是黑的。父亲的学校离家有十几里。十几里也许对现在来说并不能算远,坐公交车、骑自行车、甚至沿着平坦的柏油马路行走,都不会成为负担。然而那时候父亲上学的路,却是每天用自己的双脚,伴着出发时黎明前的黑暗与归来时的月夜星空,沿着泥泞蜿蜒的乡村土路一步一步量出来的。父亲从来不迟到,也从未旷课过,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这不仅是奶奶、大伯、二伯还有姑姑的功劳,也是父亲能够安慰他们所做的唯一事情。

  那时父亲在家里一年四季穿的草鞋,都是大伯母亲手编的。南方的冬天,虽然比不上北方的寒冷,可是南方的家家户户,到了冬天却都是没有取暖设备的。长大后第一次回父亲老家过年,尽管从头到脚武装着皮毛,可刺骨寒气仍不时地从脚底窜上全身,令我打颤,因此父亲小时只穿草鞋的感受,我真的是能够体会得到的。父亲上学的时候,村里根本就没有电,白天靠太阳,夜里点油灯。我想,象我这一代的孩子们,也许极少会用油灯来照明,甚至用油灯来学习吧。小时候每每读到关于点油灯读书的故事,甚至还会觉得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可是父亲的夜读,从上小学到离开家,始终只靠着那盏油灯。即便如此,油还要省着用,因为油灯里点着的,却是自家榨出的豆油。

  父亲跟我讲述这些的时候,语气十分的平缓。也许求学的种种艰辛对他而言,其实算不上是一种真正的困难。对父亲而言,能够继续上学,已经是莫大的满足了。而我第一次听到这些的时候,恰是在我小学临近毕业升初中的时候。当时的我,并不知道父亲的真正用意,可留给我挥之不去印象的,却是脑海里那盏始终忽明忽暗的油灯。

  父亲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青浦县中学。这我是从大伯那里听说的,因为父亲从未提起过。大伯父亲考入县中学这件事的时候,整个人都显得极为兴奋。爷爷去世的早,“长兄为父”的观念便天经地义地刻在了大伯和他弟妹们的骨子里。全村的人都称父亲是“状元”,父亲也终于让那个略显沉闷的家中平添了些许自豪与荣耀。当然最高兴的,还要属大伯,难怪几十年后提起这件事,他仍然神采飞扬。

  县中学在青浦县城,离家有百余里,父亲要去上学便只能离开家住学校了。大伯和二伯坚持要供父亲读书,这也让父亲从小就对他的这两位哥哥心存感激。大伯还亲手给父亲编了一个柳条箱,作为父亲去县城上学的礼物。就这样,我的父亲,满载着全家人的期望,跳出了那个生他养他的小村庄,从青浦县中学一路走到了北京,从此便一个人在外求学、漂泊、闯荡直至今日。那一年,父亲刚刚十六岁。

  父亲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航空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的确算是一件让家族光宗耀祖的大事。一个农民家庭里突然能冒出来一个大学生来,这在当时,是一件多么让人羡慕甚至是羡慕到嫉妒的事情啊!大伯和二伯依然供着父亲继续读书,父亲也终于如愿以偿的踏入了他理想中知识的最高殿堂,可在父亲的心底,却依然深藏着他当时深一脚、浅一脚行走在乡村土路上的信念。

  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父亲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直至今日也没有抽烟、酗酒的不良嗜好。尽管后来酒是不得不喝,可父亲却从未碰过一支烟。父亲还是大学校园里参加各项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在翻看父亲那本早已有些发黄的相册时,我仿佛看到了父亲当年那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模样。相册里,有父亲参加学院航模小组,训练、比赛、获奖的照片;有父亲参加学院排球比赛时奋力击球的照片;有父亲参加学院万米武装越野获得第三名时的照片;还有父亲利用假期游览故宫、登上长城的照片……

  父亲年轻时候的模样,跟我真的很象,可相同年龄,相仿模样的背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经历。我庆幸我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背景之下,尽管工薪阶层的家庭背景也曾让儿时的我偶尔感到过些许的不平,可是与父亲的童年相比较,我毕竟没有经历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段黑暗的岁月,没有尝过野菜、树叶和稻壳的味道,也没有体验过插秧、除草、割麦等农作的劳苦,更难体会得到,求学还会让人感觉到是一件万分奢侈的事情……

  父亲求学的艰辛与顽强,在我考上大学之前,始终是我学习上前进的动力。父亲不会把他的童年和我的童年常常做比较,只是在我不听话、犯错误、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在结结实实痛打我一顿之后,才会心平气和地给我讲述他一些曾经的故事。尽管我当时或许是迫于父亲手中的棍棒而“屈服”,可随着挨打次数的增多,我对父亲童年的印象便也愈加的深刻,以至于我挨打的次数逐渐减少,并最终能够象父亲那样踏入大学的门槛。我知道,我的成功,也许就是当年父亲的信念;而父亲的喜悦,也许就是当年大伯的兴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父亲 母亲  父亲  父亲词条  求学  求学词条  母亲  母亲词条  父亲 母亲词条  
散文

 不得不说的故事之追妹子篇

十八岁的时候遇见一个挺喜欢的姑娘西贝,认识没多久便开始追西贝,但是渐渐地便发现她和别人永远都是有说有笑的,但只要自己一上去就立马变得有些阴晴不定了,至少让咱这颗...(展开)

散文

 给未来的自己

站在狂风的天台一望无际这一座孤独的城市在天空与高楼交界的尽头谁追寻空旷的自由阳光覆满这一刻宁静的我隔绝了喧嚣和冷漠川流不息的人游荡在街头谁能听见谁的寂寞找一个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