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怀念家乡的太平车

怀念家乡的太平

 “太平车,四轮滚,上面坐着花大婶。打牛马,快快走,来到娘家大门口;小弟跑来抱包袱,小妹跑来牵我手……”随着这种童谣的远去,曾经作为重要运输工具的太平车,早已消逝在历史的烟尘中。

太平车,过去是豫北一带的重要运载工具,因其滚动起来十分平稳而得名。家乡人习惯地称其为“大车”,还叫它“牛车”。

  太平车略呈长方体,长约两米,宽约一米四五,重约300公斤,车身用耐沤腐、耐碰撞的楸木、槐木等硬质木料制作而成,所有木制结合处均由铁铆和木楔固定。

车身两侧各有两个木轮子,每个轮子的直径为75厘米,均由一段段的弓形厚“铁瓦”围镶着轮边,十分牢固。两边的车帮是双的,双帮的纵底木之间,卡着车轮的铁质横轴,不影响车轮在双帮之间转动。太平车的四个軲轮走起路来的确是“咕噜”“咕噜”的,人们常说的“车辙”就是这种车的车軲轮轧出的。

  改革开放之前,这种车在我们皖北地带很普遍,每个生产队都有一至两辆。它具有载重量大的特点,非常适宜于我们平原地区短途运输大批量的东西。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队里就用它来运土肥和庄稼。运土粪时一般要有四个青壮年劳力,运到地头以后,卸下牲口,四个人就用背把粪倒在地里,然后再用牛把空车拉回再装。太平车尤其能托运庄稼,每逢夏秋两季,人们就会用它托运小麦或黄豆。托运时用牛把车拉到地里,边走边装,上面站个人专门踩车,能装得像小山一样。每年交售公粮时队里也用太平车。每次交售公粮队里都多带一二百斤,交完公粮后用多带的粮食换白面馍吃,所以虽然送公粮是个很累的活,仍有不少人愿意去,就因为吃上这顿白面馍。

   太平车最荣光的时候是用它娶新媳妇。娶新媳妇的前几天,太平车就被涮洗一新,到了那天,车上还要贴上用红纸剪成的喜字。

新媳妇坐在车厢里的椅子上,头上蒙着红盖头,牛头上也拴了红布条子,表示喜庆。“太平车,四轮滚,上面坐着花大婶。打牛马,快快走,来到娘家大门口;小弟跑来抱包袱,小妹跑来牵我手……”这首童谣就是用太平车娶新媳妇的真实反映。

   拉这种车的一般都用牛,虽然车速很慢,但行进十分平稳。直到现在还说着的“老牛破车”,就是指的这种太平车。但当生产队里缺牲口的时候,也用人来拉车。

人使劲不使劲从拉车的绳上就可以看出来。队长批评一个不使劲拉车的人时会说“你看你,把绳给拉弯了”。一句批评常会引来哄堂大笑。

  太平车最大的缺点,是它不会拐弯,每到拐弯时前面的赶车人要手握撇绳引导牛走上正确的方向,后面还需有一人扶住车的两个后把,使劲把它调正。再就是它的车轮轮体没弹性、太扁薄,不能在渲湿的地里拉太多的庄稼,一拉多,四个軲轮十有八九要陷在地里。那时候经常出现一大车麦或秫秸被辙在地里的难事。卸下来庄稼拉吧,空车是容易拉出来,但庄稼还是要丢在地里;不卸庄稼硬拉吧,往往把牛和人都累个半死,车还是出不了地,脾气坏的赶车者气牛不使劲,有时候把鞭子都打断。

   由于太平车的作用很大,队里对它都非常重视,一是专门为它建造了一个车屋,以免遭受日晒雨淋。二是平时也重视对它的保修,尤其是每到夏天,都会把它洗涮干净,用石灰做的泥子把损伤的地方糊好,然后再用桐油把它油漆一遍。队里还会专门找一个人,常年负责车的维修和保护。队里每到使用和别的队借用时,首先要征得这个人的同意。

我的一个二伯,就曾多年干过这活儿,人们开玩笑把他叫成“车长”。

 车屋,不仅停放车辆,还是孩子们藏猫猫、阴雨天成人们打牌、外地乞丐暂时栖身的所在。我少年时候就常在太平车上玩。吃了晚饭以后,圆圆的月亮挂在东天,孩子们在车上车下玩一种叫“摸车角”的游戏,游戏还配有童谣,挺好听的,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

  冬天,我还常和小朋友们玩一种叫“晃油”的游戏。几个孩子聚集到大车上一起玩耍,一般是有两个年龄大,体力好的男孩子,各自站在大车的两端,两手紧握车两端的把手,同一个节奏用力的晃动大车,车上的孩子随车的晃动而动,小伙伴不一会都玩得暖和和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怀念家乡的太平车  太平  太平词条  家乡  家乡词条  怀念  怀念词条  怀念家乡的太平车词条  
散文

 默默写诗

我身边出了个诗人,一个爱默默写诗的人。 低矮的个子,不修边幅的衣着,不悲不喜的神情,这就是他,一个始终拿着笔头写诗的人。 他写诗喜欢用淡蓝的...(展开)

散文

 相片的故事

 前几日换了部新智能手机,身边年轻点的同事都围过来看,在我眼里他们都是行家,换手机和换衣服一样频繁,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我对数码产品没有概念只能一笑了之,经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