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郁闷读后感锦集

  《郁闷》是一本由雷明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256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0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郁闷》精选点评:

  ●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治愈病人就是好医生,雷明的方法也是一种,我也很喜欢,只是自己现在还不能吃透,加油吧!、

  ●我明白了一些人的心理习惯,有助于理性地思考问题

  ●看的很开心。

  ●时隔五年又重新读了一遍,越发觉得这像是在写小说,虽然作者在自序中就承认每个故事都是基于真实案例的虚构,但你在建议类别中别写“心理纪实”啊。 这两年由所从事行业转化出来的类型小说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心理学、法医、缉毒、律师等,但都重情节而非真实性。不过鉴于该书出版年份在十年前,倒也可以理解。 作者虽有故弄玄虚之嫌,但几个心理学概念的嵌入也还解释得体;然而在给一些人的建议上面,我觉得应该见仁见智;剥去心理学的外衣,大量篇幅似乎更像是知心大姐式的聊天解闷,又加上雷明并非科班出身,更使我对其专业性存疑;不过毕竟心理学的诸多理论不是严谨的科学,心理学本身的学科发展尚晚,人又是个复杂的生物,所以能够做到自圆其说还是比较难能可贵。 总之,这部作品给我的感觉是,当学科论著来读不够专业,当小说来读又不够故事性。

  ●在他人的郁闷中找到自己的心结,在他人的剧本里看到自身的喜怒哀乐。 冲着书名去读的,想试试看看完之后还郁闷不。一本由心理咨询案例集结成的小说集,作者是个好的心理咨询师,看人眼光毒辣,论理鞭辟入里。但情感分析千篇一律,甚至陈旧。在事情的更深一层,比如哲学性方面,言论也比较浅。 宜做睡前故事,没有深层内容。

  ●都有烦恼~~~

  ●很高明的心理咨询师,很精彩的心理咨询案例!也许书中的案例会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我们身上,当我们被一个又一个心结所困时,能否重获心理平衡?

  ●为啥每一个故事结束,耳边都会响起名侦探柯南破案时候的曲子呢……书里面的Z就像达斯克佣兵团的评估人员一样,头头是道却彬彬有礼,你摸不准他是尖锐还是温和。

  ●所以我觉得自己适合心理咨询师

  ●感觉一般,与《登天的感觉》比起来。

  《郁闷》读后感(一):每个心理医生都有一个作家梦

  心理医生的确是一个收集故事的好职业,所以他们的出书率很高。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可以先从这类书入手,以讲故事的方式把病例一个一个记录下来,很多病症跟专业名词也都能了解一下。本书以两大部分组成,故事跟病例对话,一个病例是由好几段故事穿插着病例对话展现出来的。有意思的是故事部分写的很风花雪月,极富戏剧性,而对话部分又充满理性。本书都是一些模式病例,没有罕见的比如多重人格这样猎奇案例。都是生活中容易发生的心理障碍,所以比较实用。

  《郁闷》读后感(二):真是像故事像电影的咨询笔记

  仅作为感想记录一下:

  1、作者有非常棒的口才和文笔,将每一个咨询案例写得像故事,又把故事写得像电影。做为小说读起来还是蛮有意思的。这种下笔如有神助,笔尖生花的本事可遇不可求,但可以尝试去学习。

  2、从咨访对话中可以看出来,咨询师自有其鲜明的个性,不用强求自己如教科书中的一般循规蹈矩,但无论怎样应答,咨询师都要做到:尊重、倾听、积极关注、共情、无条件接纳,这是基调。

  3、提醒我:可以在多去看看咨询手记之类的,学习如何记录。并且记录的有趣。

  《郁闷》读后感(三):念念碎

  书中有两个案例中提到了婚外恋,而女方都因为经济上的劣势选择了继续婚姻,我想经济上的不利地位,让他们很难做出离婚的选择。当然这种经济上的劣势并不仅仅是由他们个人决定的。

  想序言中说的一样,作者很认真,如果来访者的问题与某些专业知识有关,作者会很认真的学习下相关知识,然后与来访者一起讨论,这也是我觉得心里咨询师行业吸引人的地方之一,给人一个条件以便不断扩展视野和知识。

  没读过作者的书前,倒是在电视上看到过他的视频,不太喜欢他的主持风格,不过书中给人的感觉倒是蛮好的。

  《郁闷》读后感(四):是郁闷还是复杂?

  感谢Karon美女借给我的《郁闷-晨辉心理咨询档案》,天资聪慧如我,一本书便省去了每小时400块心理咨询费的必要,哈哈。

  一口气就看完了,看了很多故事,除了第一个“濒死体验”,每个故事里都有自己的影子,有生活中曾遇到过的影子。作者应该费了不少心思,来选取这些典型的生活状态,编成了这几个真实拼凑起来的简洁故事。

  这本书让我对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肃然起敬,虽然我也读过《佛洛伊德的心理哲学》其恶心和晦涩的程度,绝不亚于DSP(数字信号处理),能够把这么一门专业的学问,结合事实依据,通过自身的逻辑处理,不加主观的作出分析和推测,从而让客户自己去做选择和判断,简直太牛了!

  就好象客户本来的生活是一团麻球,掺和着理性与感性,到他那,他左看右看,找出几个线头,用一些规律和逻辑加以分类,就给摊开成一摊麻绳,随后能揉成什么样,都给客户摆一摆,要怎么选择就是客户自己的事情了。

  很多心理的纠结,愧疚啊,负罪啊,抓狂啊,受伤啊,到了他那里,就是那么一回事情,是一个由于现实生活的残酷而产生的正常状态,人们需要做的,不是去追究其责任或谴责什么,仅仅是,在认清现实的情况下,选择对于自己最为妥善以及自己最为期望看到的判断和做法。

  书中讲到了一种欺骗,我很认可,回避本身就是一种欺骗,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清楚结局会如何,或预估结局不会像对方想象的那样,而将结局模糊化,使得别人继续付出的,就是一种欺骗,不论其动机的善恶,都是一种欺骗。

  从这一点上讲起来,我觉得自己还是蛮真诚的,如果我知道有人因为喜欢我而接近我,如果其程度超出了可以控制的范畴,而我知道自己不可能给予相应的回报,我都会不顾尴尬的戳穿他,并敬而远之,我受不起那样的付出。即使对于我曾经爱过而不再爱的男朋友都是这样,宁可看到他有一阵非常痛苦,也不忍心欺骗他。

  至于自己是否受到欺骗,不能指责别人,只能看自己是否能超越一些单纯的“期待”,看到现实的状况,从现实的状况中得到真实的判断,而不是单纯的“相信”谁。

  《郁闷》读后感(五):人生总会遇到许多奇奇怪怪的烦恼

  诚如标题,人生总会遇见许多奇奇怪怪的烦恼,有些人心里头的郁结的事情是我等吃瓜群众根本无法想象的。 雷明的《郁闷》这本书很冷门,真的很冷门,冷门到我自己都不记得是从哪个角落里头找到它的,冷门到当当里头都找不到。冷门的同时,它又是本好书,成书与2008年,过去快十年了,里头的案例却仍旧那么新鲜,人们的心理问题变化并不太大,大家还像从前一样“郁闷”: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来自工作的压力、对未来人生的规划、糟糕的婚姻/恋爱关系、婚外恋乃至于失去了爱的能力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据说所有的案例都是实例,都是作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实际碰到的问题,作者不过是把许多类似的案例拼凑起来,在给来访者起一个不太难听的名字罢了。 这些案例读起来总是叫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或多或少能从书里头找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这些案例所写的就是我们自己。作者以一种客观同时又刻薄的视角给我们剖析了许多看似不正常、不道德的一些问题的成因以及部分解决办法。当然,有些解决办法并不太容易被大众接受,但对于当事人来说没准就是最佳方案。例如在三人舞中,作者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似乎是有意的让陷入困局的三个当时都接受作者所给出的解决方案:保持现状,由第三者为“妻子”构筑防洪堤,阻挡除“第三者“以外所有的其他女性。这等解决方案若是现在放到微博上,定然会招来一片骂声,作者被人肉都有可能。但细看下来,就会发现这也许就是最佳解决方案了。“第三者“为“丈夫”付出了十年的青春,韶华已逝,若是断后重来,已然没有那许多精力了,而且要求一个女性放弃一份十年的感情也蛮残忍的;“妻子“不想当烈女,而且她的丈夫在婚外情的同时对她也不离不弃,她只想糊里糊涂安稳过日子,况且还有孩子在呢。虽说会被女权主义者们强烈的抨击,但这作为她的选择也不算罪过。作为始作俑者的”丈夫“,在主流价值体系看来似乎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可真要把他给乱棍打死,剩下的两位恐怕也是舍不得的,况且他也原意负担起两位女性的生活和未来,从某种角度来看也算得上是有情有义有责任感了。若是硬要两位女性来个角逐,二者只留其一,或许三个人都会留下很严重的心理创伤吧。如此解决方案看起来十分混蛋,反而是对三个人都好的方案。它也提醒着我们,有些事情并不全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有些复杂的问题,换个角度去看也许会变得十分简单。 书里头的案例大体如此,初读问题,总觉得是不可解决的,后来随着作者对问题的剖析,逐步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再针对成因采取相对应的措施,那么问题本身也就不是问题了。 读完全书,在津津有味的震撼同时,只觉得不过瘾,真想把作者所经营的晨晖心理咨询室的全部档案都拿来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郁闷读后感锦集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郁闷  郁闷词条  郁闷读后感锦集词条  
美文

 五月的那天

    我和他相识在一个美丽的海岛,没有承诺也没有约定。只是从那时起,我就陷入了茫茫的等待之中。   ...(展开)

美文

 追责

 一天,妻子将买了好些时的米酒拿出来做米酒鸡蛋汤,在洗瓶子时,开水一倒进去,冷热相冲,瓶底就掉了,水渍洒满了一地。  懂事的琪儿疾速地跑到洗手间拿来拖把将厨房的...(展开)

美文

 请象爱惜羽毛般爱惜你的感情

 象爱惜自已的羽毛一样爱惜自已的感情    ----写给你的  读一个人的文字,  可以体味到她的一些思绪,  也许片面、也许偶然  却真真是她曾经有过的情绪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