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语言是我们的希望》经典读后感有感

  《语言是我们的希望》是一本由南方朔著作,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语言是我们的希望》精选点评:

  ●择而读之~

  ●真博学

  ●也只有台湾人才能写出这样一本书了

  ●[地铁时间网易阅读节选]了解了关于一些社会、政治、阴谋、原始主义的内容,很多集前人的东西。鄙人不是特别明白书名“语言是我们的希望”所对于内容的关系?以及书中好象没有特别多和深的语言与政治、社会的分析描述什么的。

  ●挺不错的,当代人文化时评可以传世的不多,大陆的长平、香港的梁文道、台湾的南方朔,鼎足而立。

  ●看得好没劲

  ●在海水里渴死,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台湾作家的笔锋总是很尖锐,当代语言与政治、社会的关系被剖析的很透彻。。。

  ●是我喜欢的文风和主题,要是每一篇结尾没有那种呼号式的感慨号召就更好了(囧)

  ●本书是南方朔关于当代语言最具批判性的说文解字。他将现代人说的“话”、写的“字”,做科学、历史的剖析,带领读者在语言演变的道路上,以微观的角度探看现代社会文化的变迁。

  《语言是我们的希望》读后感(一):语言被污染了,我们还能剩下什么?

  我去年出版了南方朔的《有光的所在》,那时,我写下了无数的希望,而今那些希望依然渺茫,而今我们又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突然“走失”,我们不要突然遇到“车祸”和“拆迁”。

  我们这样一群温和的中国人啊,谁不喜欢你们呢?

  今年,再出版南方朔的《语言是我们的希望》,从我们使用的语言入手,看看被污染的语言到底是什么样的,我早已对语言没有了什么希望,因为我们无法创设自己的语言,我们只是跟着一个又一个新词,还好,有些有想象力的人们,创造了一些有突破能力的语言,真希望这些语言的游击队员们更加强大。

  这已经是语言的战场。

  《语言是我们的希望》读后感(二):封面照片让这本书更具纪念意义

  本书摄影是我很喜欢的一位摄影家:沈继光先生的作品,摄于八十年代,小孩是他的孩子。

  我觉得他这张照片和南方朔的文字非常的契合:内心善良、向往光明、有历史感。

  媒体症候群、脏话、阴谋理论、政治漫画、包二奶、屁、嫖、山头、公共、左右等等词语从语言社会史、语词演变的角度作了深入分析,让我们通过对词义的变化、以及这些词语在历史不同阶段的表现有了清晰的了解。非常有趣、也对现代社会的语言所负载的复杂社会、政治、文化意义有了清醒的判断。我相信语言即是政治,政治家最会玩弄语言、霸占语言。因此,语言也是我们争夺的一个战场,揭开语言的面纱,认识真实的社会。

  《语言是我们的希望》读后感(三):语言变化流动之美与丑

  一 历史上,女皇帝武则天不惜驱使让后世诟病的酷吏,打破牢固保守的门阀制度,然后完善科举,让寒门子弟得以出头。打破旧规矩重建新制度,不是只发生在历史事件上。20世纪初,以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人为代表的五四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即,使用白话文,弃用文言文,破旧立新。 这场运动无疑是成功的,书面语和口语因而得以一致,让更多人可以读书识字,也和当时从封建转向民主的转变相适应。时至今日,我们说和写的现代语言文字也得益于当时那批敢于革新的勇士。 白话文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以便推崇新文化,但即便如此,古代语文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我们从小就吟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接受唐诗宋词给我们的熏陶。春雨淅淅沥沥,眼中出现一幅“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的画面;夏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让人昏昏欲睡;秋风阵阵,不自觉感到“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冬天来了,只见“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古诗词给我们的滋养,点滴渗入我们的心灵中。 朗诵诗词古文加强了我们的文化底蕴,但我们更熟悉现代语言,毕竟听说读写都是它。有意思的是,对现在用的词语追本溯源,会发现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它们的意涵有的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南方朔在《语言是我们的希望》里,为我们讲述一个个生动有趣又引人深思的,中西方社会、政治语言现象。 作者南方朔,是台湾时事评论家,以笔锋犀利、剖析深刻称著。他从不畏强权,以笔直击繁华表象背后的种种不堪。南方朔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这本《语言是我们的希望》是他的第五本语言之书,探讨语词考古,目的是“寻找古代的残余以及我们被这些残余所囚禁,使语言沦为一种‘思想牢笼’的情况”。 二 在媒体新闻中,“嫖妓”一词最能抓住读者、观众的眼球。如果哪个明星、运动名将沾染到这个词,媒体一定热炒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词包含道德败坏、不雅的、对伴侣对家庭不忠、受人唾弃的负面意义。可是在古代,“妓”这个词却别有含义。

  《语言是我们的希望》有一篇就名为《嫖》,写到“妓主要提供表演艺术方面的服务,当然也会因此而在其他方面被‘宠幸’”。 从隋唐到宋,“妓”的服务对象是官吏和知识分子,她们能歌善舞,精通音律和诗词歌赋。而男人到妓馆听歌赏词是件雅事。当时缙绅世子们明媒正娶的太太,因家教严格,嫁到夫家必须谨言慎行,不敢行差踏错,夫妻间还哪有什么情趣,所以男人转而到歌舞伎处,寻找温香软玉,体味真实的情爱。文人骚客为妓女写诗表达爱情,妓女们也回赠诗词。这些雅致、妙曼的爱情体验,在正房太太那里是寻不到的。 古代的“妓”包含雅、美好的意思。时至今日,“妓”却成了不雅、下流的代名词,只有赤裸裸的“性交易”而不再有“情”和“爱”。 三 读书时,课本里的古文篇章,基本出自《古文观止》。我一看古文就头疼,基本上先看注释,再看原文。但是课本里的注释仅限于词或字的解释,不会附上全篇释文,于是买一本《古文观止》就很有必要了,因为里面不但注释比课本的多,而且每一篇古文都有完整全篇白话文解释。 既然有书在手,便先挑那些选进课本里的篇章读,再挑感觉不错的,渐渐越读越多,后来惊奇地发现自己可以脱离白话文注释了。有一次逛书店,偶尔发现《史记》,头一热就买下来。读的过程中,却发现不一样的味道,来看一段《荆轲刺秦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时恐急,剑坚,故不可拔。

  荆轲行刺秦王的紧张气氛在短促音节中瞬间营造起来,而且只用了三十一个字,每一个都不显多余。这就是古文的魅力。但若翻译成白话文,势必显得拖沓,读起来紧张感顿失。 四 前面讲到古文诗词带给我们的美妙感受,是现代文给予不了的。这么说来现代文就淡如白水、无可取之处了吗? 当然不是。 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初衷就是使得口语和书面语合一。若一直使用古文则不利于传播。现代语言的变化之快,让人始料未及,特别是流行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语言也跟着快速变化,每一年都有一批新的词语进入我们的口头使用中。比如,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选手傅园慧在100米仰泳比赛夺铜之后,笑说一句“我的洪荒之力用完了”。“洪荒之力”这个词立即传遍神州大地。人们喜欢这个词,是因为它夸张而新奇,又能准确概括要表达的意思。若换作“很大力气”、“吃奶的劲儿”等等,就完全没有新意和趣意了。

洪荒之力

  五 一千多年前,日本派遣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华文化。学成之后这批留学生把汉字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有了文字。现在的日本语中包含三千多个汉字。 每年12月12日,日本京都清水寺会选一个汉字,代表当年社会热点。2016年的汉字是“金”字。选这个字的理由是,里约奥运选手得金牌;前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因政治献金下台;美国大联盟日籍球星铃木一朗达成3000支安打纪录等登上“金字塔”等等,都与“金”有关。 独用一个字,概括一整年发生的社会事件,日本人使用汉字倒也用到了极致。

2016年日本选出“金”字

  六 《语言是我们的希望》其实是南方朔借由语言考古来批评今日的台湾社会,因为台湾社会已被政客用语言操弄得失去秩序。因而,对“语言和论述进行批判反思已日感迫切”。他说:“假设人类是一个向进步方向演化的动物,则这个演化的方向应当是更加地沟通、理解、博爱、助人,而不应当是更加地独我、自闭、支配、贪欲。而这其实也是我长期写语言的初衷。” 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

  《语言是我们的希望》读后感(四):闪光的惊叹号

  1

  近年随着台湾文学在大陆的兴起,总在很多地方见到南方朔这个名字,于是便有了一个浅浅的印象,总是没有想到去读,因为他的头上顶着一个在如今的大陆不伦不类的名字:公知。

  从我不算长但也有近十年的正经书籍阅读史中搜寻,倒是能交出一些公知的名字,比如:萨义德、福柯、哈贝马斯、汉娜阿伦特、萨特⋯⋯另据我确实不长的微博使用史来看,也能举出一些公知的名字,比如:韩寒、李承鹏、余杰⋯⋯

  试问,一个足球评论员怎么因为骂几句体制就能担得起“公共知识分子”这个名号?一个小作家怎么因为扯了几句“公民”“民主”就能被万千人们称颂?一个扛着右派大旗在窝里和左派斗的写过书的人,怎么现在被夸赞的像是一个民族的良知?

  公知是需要两方面的平衡,他们需要参与公共事物,同时他们更需要丰厚的知识和真正的卓识。他们在当下的社会中担任的不是对骂桥头堡的角色,他们应该负起责任;不是引领大众,而是冷静的提供给大众看待事物另一双特别的眼睛。

  2

  我比较信任和熟悉的台湾作家是张大春、唐诺、朱天文三位,他们的文章中时不时会提到南方朔,于是在某次逛万圣的时候随手买了这本书,抱着一些希望来看一看他有没有一双冷静而特别的眼睛。

  在这本书中,南方朔选择的角度是语言,并在自序中提到“我的语言之书已出版第五册了”,这说明他一直在关心语言这个问题。看到这儿就难免起疑:为什么一本社论集会拿语言作为讲述的支点?语言在我们的常识中,不就是一个表达工具,一个表面的远没有心灵深邃的东西吗?孔夫子也讲到过语言的麻烦:辞不达言,言不达意。对于麻烦的社会问题,从这一点进入仿佛有点“歪”。

  检索我的知识库,想起了一些关于语言的条目。很久以来,在哲学史中,很多伟大的哲人们都讲到,语言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最关键的一点,晚近以海德格尔为代表,他认为事物在大多时候都处于被遮蔽了的未澄明状态,而语言解蔽是很关键的一步,所以他会在作品中不厌其烦的去讲一个词如何从古希腊语到拉丁文到德语的演变。海氏一生有多部以清理古代哲学作品语言为途径阐释个人论点的著作。

  与这个论点仿佛针锋相对的是马克思的工具论,他讲到语言只是交流工具,而制造工具的劳动才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关键。这个理论在国外的流布我不了解,但是在中国这几乎是人人皆知的“真理”。一个中国人如果听到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标准之类的言辞,一般会下意识的拿工具论作为反驳依据。

  这其实很奇怪,因为我认为地球上最不应该用马氏这个理论的文化就应该是中国,在中国是文字在尽着最大的努力来维护着这个庞大而蓬勃的文化系统,是文字让每一个识字的中国人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在做什么,他们怎么讲话,他们怎么做事,他们怎么思考。是汉字让中国人保持了中国人这个名号。

  这么讲不是用海式理论来反驳马氏理论,因为这两个理论根本不是一个范畴内的,一个是纵向的历史主义理论,一个是横向的逻辑性理论。它们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运用,不应该非此即彼。

  从这个点来看,好像南方朔以语言为出发点讲社会问题有一些道理,别忘了,语言是足够的“公共”的。

  3

  南方朔这个名字初听,会让人想到西汉瘸腿浪汉东方朔,一股屌屌的感觉,南方说的文章也同东方朔一样,的确屌屌的。

  在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无意义,荒诞的,自我矛盾的,漂亮但空洞的,甚至像开帽子店一样的各种语言到处浸流,于是,语言——现实和语言——行为 的纽带开始断裂。当人们只是为语言语言,而不是用语言来谈事情,这就是语言的堕落。而语言的堕落也就是人的堕落⋯⋯语言已成了我们的社会问题,而我那么锲而不舍地一直在讨论语言,也就仿佛成了一种证验和预言”

  南方朔在这个书中的所有言语其实都是围绕这段话展开的,他一直在讲台湾,可我分明看到了中国内地的样貌。现在的社会就是像是南方朔所言的空洞、漂亮、自我矛盾、最重要的是无意义,言由心生,那语言就是这些问题的最明显缩影。

  各路“知识分子们”谈这个社会价值沦丧不是一天两天的了,至少从我小时候起就会在各种平台上听到相关言辞。在他们口中每隔一段时间价值沦丧的代表就会发生变化,从金庸小说到灌篮高手,从红警到仙剑奇侠,从非主流到咆哮体。他们总高高在上等待现象出现,然后攻击,然后拿工资,然后回家干媳妇儿。他们像是上帝一样的对世界指手画脚,却从未给出方向,哪怕解释一下。他们的语言逻辑是:这个社会是沦丧的社会,XX现象正是价值沦丧的体现,XX出现的原因呢,是因为这个社会是沦丧的社会,而我超然物外的来告诉你们不要喜欢XX。

  就这样一坨坨建构在本身就是垃圾语言漫天的“沦丧社会”上的新垃圾出现了,这就是我讨厌公知的原因,至少是中国的公知。

  3

  同样是在讲社会价值沦丧,言语与价值本混乱的拆解,为什么我觉得南方朔讲的好一些呢?这就要回到这篇文章的题目——闪光的惊叹号。

  在《语言是我们的希望》中,有一篇文章叫做《起源崇拜——用来保护自己》,我很喜欢,下面讲一讲。

  从殖民时代起直到现在有一个现象一直在贯穿着,这个现象的关键词是“全球化”,衍生词有“地球村”“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等等,马克思讲的低调一些,他只是在讲“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不包括万恶的资本主义。这些话都是一个意思,就是讲我们地球上的人都是一家人。

  这个现象的反面是民族国家的兴起,在顶着“全球化”大旗的今天,各地区没有变得和谐,而是日益加剧,比如中东,比如东欧。

  南方朔的文章就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

  他讲“近年来,不但国际,甚至个别国家内部,都秩序日益凌乱,儿各种宗教的,族群的,甚至肤色的极端主义大盛。”

  他讲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当代社会价值的凋零,“在这个意识形态面具业已失去的时候,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用起源的盾牌来保护自己⋯⋯近年来以前曾长期深信并努力不懈的进步思想,如对个人自由的保护与容忍,对人类可以在进化中变得更好等,早已逐渐凋零,而信念逐渐往起源认同这个方向退缩⋯⋯让人们找不到看似崇高的意识形态来庇护,遂只好到次级并低阶的起源问题上寻找认同“

  很快他讲到了语言”政治秩序崩溃的年代,言语已成为一种工具,或者用于化妆,或者用来挑衅,或者用来煽动⋯⋯由于语言——行为已经失去了联系,并被权力穿过,于是,这样的时刻,权力已成了唯一的主宰,再也没有什么客观、分寸或是非。“

  近年来,民进党大谈去中国化,强调本土意识,这是有目共睹的现象。南方朔真正要讲的是这个问题,在结语中他说”在混乱之中,起源崇拜必然被络绎于途的权力追逐者抬起⋯⋯但也不必担心,这种快车一定会自己撞到墙,而墙是不会有语言的,而会是实实在在的铜墙铁臂,此刻的太晚,起源崇拜又告开始,新的语言及价值混乱也在形成,让我们等着看它的下一章!“

  这时候最后一段,最后一个标点符号是惊叹号,它的闪亮点在于它的诚实,在于语言与行为的联系仍然稳固,也在与作者内心的坚实,在于它不虚张声势。

  后记

  随手翻看《史记》,刘邦晚年病重不愿吃药,他解释道:

  ”吾以布衣提三尺之剑而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者?!“

  我想如果现在的政治家有这样的气度与自信,那公知也会变的可有可无了,那些狗屌一样的招摇撞骗者也就统统不存在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有感  有感词条  语言  语言词条  希望  希望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  
美文

 《代孕妈妈》经典观后感有感

 《代孕妈妈》是一部由迈克尔·麦库勒斯执导,艾米·波勒 / 蒂娜·菲 / 格雷戈·金尼尔主演的一部喜剧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