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读后感精选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是一本由Ernesto Che Guevara著作,大塊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50,页数:2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精选点评:

  ●年轻时的疯狂理想。

  ●切。

  ●序言的标题是“丑话说在前头…”所以就往后头看看,发现这是一本接满地气的南美青年旅行笔记。

  ●看到一个伟大的人正在成熟。

  ●  看过啦, 是一部很值得看的全家人一起看动画电影。

  ●就算格瓦拉没有因为这次旅程走向革命道路成为拉丁美洲伟大的革命家,这也是一本趣味盎然的游记

  ●没那么严重,没那么轻松,不谈政·治,与社会有关。

  ●虽然很喜欢格瓦拉,但他的文笔实在不怎么样。

  ●异常好看的一本书,东西方同样出现在T恤上的两个人:真实的CHE会为了想上人老婆被人追打同样也会毫无顾忌得与麻风病人握手共同进餐,而毛在多年后遇到杨开慧冒出的第一句话是居然这么老了...CHE在耳濡目染南美疾苦之后踏上了改变世界的道路,而我们在被它强奸之后却选择了成为观众,这大概是本书作为共产主义者心路传记却反而在天朝被禁的源起吧。

  ●偉大的夢與偉大的人之間差的或許真的只是行動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读后感(一):大师傅随风倒但是

  满意(100%) 不满意(0%) 请勿在评论中转载他人的文章。如果需要,请放在前页右下角"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的论坛"里, 并请注明原文作者和出处链接。

  电影和小说的结局和关键情节还请忍住别说,你的读者会感激你。

  为了鼓励有益的分享, 评论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在前页右下角"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的论坛"里发表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读后感(二):無料旅行的徹底實踐

  無論你是Che的崇拜者還是仰慕者,我都不會讓你阻止我說出這本書的真相,與其探討Che這位革命奇人的龐大光環,我更願意探討這本兩個無賴痞子混吃混喝環遊南美洲的旅遊記事所帶給我的一些感想。不可否認,之所以會閱讀這本書,是受到了許多網誌上的引介,對於這個和卡斯楚並肩作戰,開創古巴新世紀的革命家,你一定會帶著一種崇高的心情打開這本書,但讓我先提醒你,這位革命家的日常生活和我們所熟悉的孫中山或是蔣中正可是截然不同,我會這樣形容 --Che 更像是個正常人吧!

  如果你還不知道Che是誰,可以查查網路,這本書就記錄了195 1~1952年之間他與學長阿爾貝托的一趟南美洲摩托車之旅。從遊記中的記載可以看到這兩個絕世活寶一路無謂艱難、勇往直前的完成旅程,嗯....,其實是一路死賴爛纏、騙吃騙喝的完成旅程啦!請不要誤會我這樣負面的詞彙,閱讀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震撼就是這兩個痞子所擁有的一種很奇特的信念--Just Do It。是的,就是那個Nike廣告成天掛在嘴上的口號,對於這兩個痞子來說,要做就做,做了就沒有甚麼太多考慮,也許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倆可以幾乎無料的完成這趟旅程,也許正因為這樣的天性,所以Che可以從一個醫學院的畢業生變為一位加入革命戰鬥的鬥士,而這正是我們(至少是我)好像越來越缺乏的東西,我們總是考慮太多,伴隨著遺憾也越來越多!

  如果提到旅行,你馬上就擔心起錢不夠、住哪裡、會不會餓肚,那這 本書實在太顛沛流離;如果提到革命鬥士,你馬上就生起無謂的敬意 ,那這本書實在太真實;但如果你心中還有那麼一點點甚麼莫名的衝 動,別懷疑,到圖書館借本《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吧!

  後記一:不曉得國父、蔣公年輕時是否有寫日記,很想看點真實的東 西,順便研究一下為什麼中國的偉人都有點怪,不太真實。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读后感(三):古柯碱·马黛茶·切而已

  那带着军帽的大胡子形象对我没有吸引力,我对政治先天的缺乏兴趣,可以说是一个生活安逸的小女人逃避社会责任的方式。我这样的人离革命向来遥远。

  先锋戏剧给我的经验也不好,我赶时髦的出入过中戏前后的巷子,只记住了他们门口斜对面的疙瘩汤和烤肉很实惠。

  切·格瓦拉的名字我记得,但对于这个人,我根本没有一点概念。《佳片有约》曾经放过改编的《摩托日记》,典型的好莱坞演绎,很幸运我没看到。在大块的一堆书里找出这本,我拿到手犹豫了很久,介绍上都是编辑热血沸腾的心声:他们为只能在梦里追随巨人的脚步而遗憾。这更让我不安,决定把这本可能艰涩的书当作催促睡眠的读物,很高兴,我错的离谱。

  切·格瓦拉是一个活人,在这本书里,他展现他和我的不同,也只是平常人的不同。他的冷幽默在于不动声色的单程他的狼狈和他——能让我以后效仿的狡猾小伎俩。

  探险是年轻人的激情,他在苦闷的恋爱后出发,免不了碰到轻佻的姑娘,他坦承自己面对的诱惑。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没有换洗的干净衣服的可怜人,他和他的同伴骗取食物和免费床位的接口每况愈新,我惊喜地看到他的八卦:喜欢喝酒就算了,喝醉了还会想要拉着美貌夫人——在他丈夫面前出门去。

  我觉得自己开始认识切·格瓦拉,虽然我们没机会相互熟悉。对于美洲,我的影响记忆是麦当娜的埃维塔夫人。古巴的雪茄和共产主义热情。切·格瓦拉说矿区的死难者和麻风病人都是路过的擦肩,和那些有庄园的人没什么不同。

  即使在中国,能读医学院的都算是一时之选,财富是未来的象征,切描述景色的功力让我不能安睡,随笔是短日记的笔触,我以为是在偷看他的博客。

  我并不会找他的革命日记来看,大人物总是距离遥远,我看到书附赠的英雄格瓦拉对古巴医学院学生的讲演,已经发现熟悉的我国领导人的口吻。

  热血是因为错过这样的一个朋友的音容,不是为了时代,我安于自己的小幸福,这世界悲苦,眼底下就有,然而我们都是这样真实的人,我觉得马黛茶和古柯碱的味道都不会是我喜欢的,印第安人的气味也许同样。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读后感(四):在英雄成为英雄之前

  昨晚连看三部电影,

  《M》,《天国的来信》《摩托车日记》。

  我最喜欢最后一部。

  越来越喜欢拉美的电影那种扑面而来的生命热忱。

  电影的前半部分热闹,紧凑,节奏快而明朗,欢欢喜喜,

  中部开始渐渐沉郁,冷清,看到了生命的真相,色调也渐渐清淡,雾气沉迷。

  最终以一个“泅河而过”达到了电影的高潮。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意大利新现实的。

  同时,我也很喜欢好莱坞。

  这两种似乎完全不能兼容的特质,我在这部电影中都看到了:

  那一双摄影机的眼睛,看到了生命中的华美,滑稽,冰淇淋,

  同时,也看到了生活境况的残酷,静默,苦痛,病魔。

  切 格瓦拉眼中的那些受苦人,以黑白照片的形式出现,

  一再出现,是他心中永难忘怀的痛苦。

  同时,我极其喜欢那种仿照照片同时是以胶片拍摄的感觉。

  在镜头里,那些苦痛并不哀告的人们,以慑人的目光,

  静静的,带着自己前半生的境况以及这一整片遭受屠戮的大地,

  站在镜头前。

  他们直视着镜头,并不闪避。

  并不是绝对静止的,他们微微的呼吸,颤动。

  他们以活着的生命的尊严,站在那里。

  即便是以名人传记片来说,这电影也极其出色。

  抛弃了庸俗名人片以一个名人的一生作为数字横轴,截取最重要的事件作为坐标点的方式。

  而是仅仅讲述了一年的时间,一段旅程。

  在他的生命中,哪一个细微的点,开始了思想的嬗变?

  在这个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之前,那些量变是如何累积的?

  又是如何层层深入?

  作为一个伟大的人,他身上有哪些此后可以称为伟大的品质?

  影片的最初和最后,都强调:“这里写的不是英雄事迹,而是两个好朋友的旅行。”

  是的,这是一场“成为英雄之前”的旅行。

  观众能清晰的看见,英雄已经成型,在他的心里。

  表演极其出色。

  我看了盖尔-加西亚-伯纳的三部电影:《爱情是狗娘》《你***也一样》《摩托日记》。

  他的表演有血有肉。

  当他站在镜头前的时候,那个人物的历史和故事都有了,

  那个人物的当下和未来也都有了。

  在他身上,能看到角色当下的横断面,也能看到之前的纵深面。

  能看到人物的细节,以及生命轨迹。

  尤其是,感情,那种充沛的感情,(但不滥情)那种特别自如的生命力,

  实在是让我佩服得不行!

  强烈推荐《摩托车日记》!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读后感(五):前革命家的浪漫──读《革命前夕的摩托车之旅》

  还记得某年的金马奖国际影展曾经引进西方女性革命理论家罗莎.卢森堡的纪录片,那正是修习西方马克思理论的热门风头。在解严前风起云涌的年代里,任职国关中心的政治社会学教授告诉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途径之一是扬弃过往敌视仇恨的情绪,先设法去了解马克思到底说了什么,别忙着批判。那一整套理解世界的唯物史观不会全是空穴来风,马克思用功了半天所写出来的《资本论》也不会只是空洞的给了共产主义搞垮世界的理论基础。革命的理想是要建立起梦想中的王国,如果只是空泛的高调,怎么会有这么多知识分子及革命理论家热情投入,形成那愤怒年代里的活水源头?

  革命是一股暗自形成对现状不满后追寻突破的路径,不会凭空落下来的浮泛想象,在经过这么多年党国思想教育老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单一例子污名化了革命的真义,在强调稳定发展的意识型态鼓吹下,革命真给人什么了不起的反应,充其量也是一种历史的因缘际会,革命越来越玄虚,那种拋头颅洒热血的义愤而庞大的社会改造工程,渐渐也成为负面的例证。社会要进步,只能改革,不能革命

  越是如此,革命就越具有相对的传奇性,当人们越来越对现实感到失望,相对就愿意发想与提弃现实越有幻想可能的图腾,于是不会感到意外的从世纪末起青年们愿意悄悄撑起反叛传统的大旗,时尚设计家们发现一股潜存反叛的味道似乎值得在消费市场中鼓动。红黑强烈对比的色调中革命英雄切.格瓦拉的头像成了时尚的风潮,彷佛革命也成了消费的主题,体验与现实彻底的绝裂到底会是怎么回事?

  不过消费归消费,当几年前大块出版格瓦拉的手记《革命前夕的摩托车之旅》时,识货的人其实不多,那还不是个值得把革命拿来消费的年代。封面上格瓦拉放荡不羁的颓废模样,没被感受到「酷」。直到许久以后改编成电影在国际影展大放异彩,一股隐隐的风潮竟一路就延烧起来。年轻的前革命家正展开一趟疯狂的旅程,两个人,一台摩托车,走遍了大半个拉丁美洲,看到的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偏差问题,前革命家这才发觉原来所身处的世界有那么多缺乏公理正义的事实存在。尽管旅程中大小事情不断,前革命家只是蓄积着心中热情而反叛的血,在多年以后觉得能够形成一股掀动世界的力量,这才积极从事组织串联而实践起革命的理想。

  成为职业革命家终究是辛苦的,只要不义的事情能存在,就有翻动社会的义务。也只有在《革命前夕的摩托车之旅》里,才能感受到单纯热情的能量蓄积的过程,植基于生活的浪漫随想,像是个真正的人,而不是超凡入圣像个伟大图腾般的革命导师。这也难怪后来再读时那半裸着上身的格瓦拉斜睨的眼神里竟然读到一丝丝的放浪,与革命家气质不符的,算是平凡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前夕  前夕词条  革命  革命词条  摩托  摩托词条  之旅  之旅词条  
美文

 找一个自己爱的女人一定很幸福

 上个月我朋友出了车祸意外离世了,前几年他买房还借了我六万块钱,昨天我从外地打工回家后,赶紧的去他家要钱,但是没想到他妻子的做法,让我特别的惊讶。  我今年30...(展开)

美文

 凸槽征稿进行中...

 各位大佬们,你们没看错,凸槽将从现在开始,开通了面向大众的征稿计划,把科普贯彻到底,通过文字传递给所有爱凸凸的粉丝!  热烈欢迎供稿人的踊跃投稿,一起来看看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