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蟹之进行曲1经典读后感有感

  《蟹之进行曲1》是一本由[法]阿尔蒂尔·德·潘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1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蟹之进行曲1》读后感(一):文学中有数学概念

  作者构思非常巧妙,方蟹只能直行,因此活动范围有限,象一维坐标,只有左右或者上下移动。但是当两只运动轨迹相互垂直的直行蟹相遇后,只要它们能相互配合合作行动,那它们的运动轨迹就能到达平面上任何一个位置。它们的生命意义和社交活动就大大扩展和丰富。这就象数学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Y!这样作者后面在这些特殊蟹中又引入人文历史哲学含义,使此书甚为有趣。

  《蟹之进行曲1》读后感(二):宿命论的挑战宣言

  当我捧起《蟹之进行曲》,一气呵成读完之后,我深刻感觉到,这套法国漫画正是我乐于看到的。多线交错叙事富有想象力,也让我感受到了复杂的哲学意蕴,那就是宿命并非不可挑战,关键是你有没有信心与勇气。

  漫画的开篇一度让我困惑,难道我们进入了看小螃蟹表演的行列?而且三只螃蟹“太阳”、“轮船”和“吉他”成为了漫画故事的主人公,它们各自视角的汇集,完美地呈现了它们的生活状态。个体如何认识自我,又该如何认识自我的处境?三只方蟹虽然都被进化论遗忘了,但却都不愿意被命运束缚,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理想,也不想被别人所左右。不幸的是,他们被命运牵扯到一起,只能去经历、去面对残酷。

  这套漫画通篇都是在围绕“宿命论”的主题循序渐进。天生就只能直线运动的方蟹,由于不会转换方向,一度受到巨大的威胁。但三只方蟹“太阳”、“轮船”和“吉他”一次偶然的操作,竟然发现只要彼此间相互信任、相互依托,就能转换方向。惯性思维的被动,在漫画中直接地体现出来,而转换思维之后的成功,也直接在漫画中体现。向往美好的爱情、憧憬幸福的人生,是每个人都愿意的,在机遇即将出现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露出得意的神情。不仅是对自己的高度自信,也是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总有人不会始终相信宿命,但是在惯性思维的压迫下,没有人愿意去抗争,也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反抗,而是选择随波逐流,完全听从于命运的安排。那只叫“太阳”的方蟹,能在关键时刻学会转弯,是因为到了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这实际上也是提醒人类,不要到了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去改变思维,那时候可能你会悔之晚矣。这套漫画更像是宿命论的挑战宣言,直接戳向了人类的软肋,当我们每天埋怨雾霾多、环境差的时候,我们还在每天乱丢垃圾、每天开着汽车去上班,宁肯道路拥堵,也不愿意丢掉那贵族气质。宿命是既可以打破人类的幻想,也可以打破历史常规,甚至能彻底灭绝你希望的东西。不论你是意志坚强的人,还是经历无数风霜的人,都不可免俗地去面对。

  当然,就连螃蟹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宿命,那人生的命运实际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可以通过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提高自己个人修养,真诚对待每一个人,帮助别人,呵护自己的成长环境,从而改变命运!

  文/阿晨

  《蟹之进行曲1》读后感(三):小方蟹告诉我的哲学道理

  今天我看完了《蟹之进行曲》这本书,具体的说它是一部非常有趣的漫画,这本书是一个很大开本的,里面完全是彩色页的漫画书,画的风格就是典型的欧美式的漫画画风,色彩也是偏冷色调的。我很喜欢这样简单的画风,这种画风既写实,又有其抽象的地方,特别是画家对于景物的画法,是我非常喜欢的。有一些书页,我认为,如果单独作为一幅风景画,也是非常优秀的。

  这部作品除了画风非常的诱人,非常的有趣之外,它的故事情节更是精彩,这本书主要讲了直行蟹这类生物的一些小故事。直行蟹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小生物,他们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爬行的时候只能在一条直线上爬来爬去,没有办法改变方向,这是一种夸张的表现手法,在真实的世界里并非存在这类生物,只是作者虚构的一类生物,可是在这本书中,他将这类生物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

  只能在一条直线上爬来爬去的这种小方蟹,有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有他们坎坷的命运,比如,他们交配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为他们很少能够遇到同类,遇到异性同类的机会更是少见,所以这样的机会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而且,他们没有自己的名字,因为它们是一种被人忽略被其他生物忽略,嘲笑的一种生物,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情节,有两个摄影师组成的团队,这个团队被别人非常的不看好,他们就想拍一些节目来研究方蟹的生活方式,以及方蟹对于这种现状的一种反抗,可能这些拍摄者纯粹是为了自己能够出名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拍摄,但是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契机,以及他们的这种压力,才使得小方蟹,在结局的时候突然的转换了自己的思维,他们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可以转弯的。

  最后转弯了以后,他们说:我刚刚转弯了,我是怎么做到的,这有可能吗?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没能改变活动方向,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外骨骼结构,而是因为我们之前太蠢了。我觉得,这本书就像他在序言中说到的是一本关于哲学的漫画书,它所反映的哲学的观点,在我看来可能没有译者理解的那么的深刻,至少从结局我可以看出一点,他可能暗示的是某一种用惯性思维去看待事物的一种机械化的思维,这种思维会使人在做事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的被动,非常拘谨,不能够很好的灵活的去处理问题,其实只要转换一下思维,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而在序言中,译者的观点就是这样。书中写到,虽然人类一直处于信心的内部,它骇人的怀疑永恒的黑暗以及一直敞开的深渊却始终如影随形。究竟该如何认识自我,又该如何认识自我的处境,用讲故事的方式将这样深刻的哲学问题演绎清楚并不容易,难能可贵的是在蟹之进行曲中,他们进行的掌控力远超读者的普遍期待。并且译者在文章中也提到,没有名字不是件小事,他是一个合格的意识的觉醒,紧密联系的关键。

  我觉得这本书中能够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和体会,每个人可能有每个人不同的见解,但是对我来说它主要是一个思维转变的认识问题,我想,我会经常地去读这本漫画,也许能够体会到更多的它所阐释的哲理,这种漫画形式的图书我是很少接触的。我觉得畅销的这种漫画书,也是很少见的,出版社能够将这类优秀的作品出版,并且,装帧设计,用纸都表现得非常优秀,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这样的作品,因为这样的作品无论是给孩子看,还是给大人看,都会有一定的帮助,都会给人不同年龄段的人以不同的启发和觉醒。

  《蟹之进行曲1》读后感(四):我每天的道路

  《蟹之进行曲I_蟹的境况》读书笔记

  [法]阿尔蒂尔•德•潘 [著绘] 张怡 [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12 000字 104页

  【我每天的道路】

  一部好的作品,通常都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者反思。从这个角度来说《蟹之进行曲》无疑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拜读《蟹的境况》已经有几天了,一直在思考自己能记下些什么,最后我选定从自己的境况来出发,反思自己。

  换了新工作之后,每天上班的路从东北方向改成了东南方向,也不再路过那个刻意躲开的十字路口,不用每次都选择先北向在东行。没过多久,在新工作的路上便发现有一个和我相向而行的漂亮小姑娘。注意到她不只是因为符合我的审美,更多的是因为和某个人很像。

  我也是在这不久之前才发现会偶然间见到和认识的人很像的陌生人,而这个认识人的却是那些已经不再联系的人,有同学有同事。比如每天早上7:50出门会在早市遇到一个像是很久以前见过的人,而实际上年纪不相符。如果是7:50才开始准备出门则会在8:18遇到前面说的那个小姑娘。加班后的回家时候,如果是八点在楼下等电梯,会遇到一个和朋友特别像的人,常常让我觉得我的记忆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还是说我的世界本身就是个问题。

  虽然不尽然都是一样的风景,但是放到一年的时间刻度里,这还是两点一线的境况。和小方蟹一样,只不过它们是先天被限制在直线的路途上,而我是后天和自己的选择。不同的地方大概在于小方蟹的被动选择激发了它们之中的几个,开始觉得不公和想要反抗。而我这种类似“主动”的被限制,更容易让人医生碌碌无为之后安慰自己平平淡淡才是真。说到底谁才真的更悲哀一些?

  “吉他”“轮船”“太阳”这三个小方蟹认识到自己族群的境况,想要改变自身的情况。于是从互相取名字开始,到互相驮着前行来改变方向,开始了它们的冒险。从各自只有一条直线的一维空间升级到了二维空间。这大概就是心理学上的“本我”和“自我”的进化了吧,不再只是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想要提高自己,不断的去前行,然后实现“超我”,这些可能会在后两部中出现吧。当然,想要过好自己的生活的人或小方蟹总会遇到那些不愿意看你好过的人和小方蟹,它们会想方设法的阻止你,把你拉低到它的水平,甚至想要将你踩得更低才罢休。这种反社会的家伙会用什么阻碍来让三个小方蟹走的更远也很让我期待。

  小方蟹只能在各自的直线上行走,它最后能到达什么地方完全取决于它出生时的情况。一生中,只有相交的两条直线才能相遇,然后越行越远;而平行的两条直线就会让两只小方蟹永远无法更进一步;更悲哀的就是三维相交的两条直线,远观是相遇了,可实际上却是空间上最近造成的错觉。这不就是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吗?虽然更通俗的说法叫做“有缘无分”。

  《蟹之进行曲1》读后感(五):莫兰迪色系使用指南

  《蟹之进行曲》系列是我接触的第一套欧漫,也是第一套第一眼就打动我的欧漫。 我还记得刚开始了解欧漫时,当时的责编康姐发给我一大波欧漫的样章,正当我在各色风格的形象、色彩中眼花缭乱之际,一幅利落、愉悦、幽默的画作让我挪不开视线,《蟹之进行曲》是这部作品的名字,当时我就请命,愿意协助一切有关这本书的编校工作。 现在反反复复已经读了这套书好几遍,除了悦人的画面,故事也是相当的幽默深邃。一群处于食物链底端的小螃蟹,在饱受欺凌之后,开始觉醒、迅速进化,当他们一跃来到食物链顶端时,傲慢、盲目与贪婪又让他们一落千丈,回到食物链的底端。 这本书的作者,阿尔蒂尔•德•潘的机敏与幽默,令我叹服,但我最回味无穷的,还是第一眼就莫名打动我的东西。现在仔细回味,这个瞬间就可以征服读者的东西,是潘的配色。

  左上图是《蟹之进行曲1》第一页的画面,低饱和度的色彩,深深浅浅的的灰调子,柔美的色彩对比,大海与夕阳的静谧透纸而出。这种独特的配色立刻让我联想到那位有着“僧侣画家”之称的莫兰迪大师。右上角的那幅静物,便是出自莫兰迪之手。莫兰迪出生于1890年的意大利,欣赏莫兰迪的绘画世界,首先就会被他的色彩——更确切地说,是色调——吸引。他几乎从来不用鲜亮的颜色,在他的画面上,每一个色块都是灰暗的中间色。然而,这些孤立看来都毫无神气的颜色,经他的巧妙摆弄,不但不脏,不闷,反而熠熠生辉,显得高雅精致,浑然天成。莫兰迪的配色被大量用于家装、服饰领域,给人宁静、优雅的感觉。近年人们津津乐道的高级灰和性冷淡色系,都与莫兰迪色系有着紧密的关联。

  潘的用色与莫兰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抓住了这种优雅配色的精髓,运用于矢量绘图法中,减少了细微的灰调过度,色彩间的对比更亮眼一些,多了一份清爽与明快,更符合故事活泼幽默的特性。这种清爽又不失柔和的配色,宛如故事中夏朗德海滨温柔清凉的晚风,迎面拂来。与此同时,舒缓而不失有序的节奏也通过色彩融入叙事节奏。这种让人愉悦、宁静的配色,恰好中和了故事的幽默与紧凑,欢乐之余,不乏思考的空间与氛围,故事的深邃与幽默都有了延展的空间。 我戏称这套书为莫兰迪色系使用指南,故事看完了,时不时翻开学学配色,色彩会说话,有时候,可能比文字说得更多。当然,把潘局限于莫兰迪配色可能有失公道,他的配色更有一番别致的特色,有时也会大胆插入亮色,增长情绪,又不至于喧闹,色彩随着故事一起跌宕起伏,图文交融,浑然一体。听说潘也转战动画电影,最近的一部《僵尸乐园》入围了不少电影节,不禁十分高兴,一位睿智又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将冉冉升起。

  《蟹之进行曲1》读后感(六):进化!进化!进化!

  进化!进化!进化!

  本人爱吃,尤其是海洋中的物种;也爱饲养,尤其是体型小的动物;遂到花鸟鱼市场挑选了两只螃蟹——养肥了吃掉~(什么诡异逻辑!)

  蟹养肥了,水烧开了,是烘是炸是炖是煮是蒸呢?我们从世图最新系列菜谱之《蟹之进行曲:蟹的境况》中一睹为快吧~

  不急于剧透内容,我们先来聊聊书的装帧设计吧。

  和多数世图出版过的欧漫一样,此书也是16开的大开本,具体尺寸不清楚,但要比我的14寸笔记本屏幕要大上一圈,给爱书之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美的不要不要的,要赶快珍藏起来。翻开书封,可以发现,此次世图的印刷用纸和以往的漫画用纸截然不同,纸的厚度显现的很有分量,于我这种将读书视为进行庄重仪式的人来说,与沉甸甸的纸张契合度很高。106页的厚度要比普通铜版纸的漫画厚上许多,也可见世图对此书的重视程度甚高。书到手后我特意测试了一下装订粘合的牢固程度,翻页开合到180度乃至270度完全没问题。

  不急于剧透内容,我们先来聊聊书的绘画风格。

  从前言中得知,本书的画风叫矢量画风格,具体的我虽不懂,但简而言之,给我的感受就是从最精简的画面中提供给我们大量的直观有效信息。

  每页最少1格漫画,至多7格,最大程度上将呈线性发展的故事简明扼要的描绘出来。且在颜色搭配上也同样从简,由于全书的故事发生地点设定于方蟹的起源地——法国西南部海滨小镇,所以整书的色彩也属于海洋风情的浅滩风格。我们可以看到书中涉及到人类或其他比方蟹高级的生物时,色彩都是鲜艳的、温暖的,而只有主角方蟹们和比方蟹还低等的牡蛎出场的画面中,色彩为平淡的冷色系,这种冷色及暖色的对比反差,就是作者的用意及故事真实内核的体现了。

  不急于剧透内容,我们先来聊聊书的创作水平。

  在看完《蟹的境况》后,我不禁感叹作者是怎样利用区区106页这么有限的篇幅里将故事主线、支线和人类分镜头交叉叙事这么行云流水的创作出来的。随即我看一下作者的介绍,作者阿尔蒂尔·德·潘广泛涉猎于漫画、影视、广告等行业之间,作品也都好评如潮,在了解了作者的背景后,就不再感叹,也就明白了这部完成度极高的作品成功的理由。也让我明白了故事的精神主旨——只有自我进化,才能在看见其他人时不再发出感叹。

  不急于剧透内容,我们先来聊聊书的哲学内核。

  世图引进的欧漫都自带有深度、高逼格、艺术价值、引人深思等光环,本系列也不例外。这部《蟹之进行曲》系列展现出来的哲学素养极高,全书所对大自然创造出的低等爬行生物主角方蟹的刻画,实则是一种映射在我们人类身上的隐喻。低等、渺小、死板、被欺凌,这种长久以来的事件被方蟹们以自身条件不足为由而选择逆来顺受,只有刚起了名字称为太阳的方蟹在危险来临之际创造了一场震惊海洋世界的奇迹。

  阻碍自身进化的不是先天的不足,而是愚蠢。

  想想我们人类的进化史,不正是面临生存危险才由原始时代进化到青铜器时代嘛,不正是为了保卫家园才制造出飞机大炮嘛,在困境面前会让我们激发潜能,这是大自然中所有生物的本能。

  不急于剧透内容,那就不剧透啦,漫友们自己去书中发掘吧~

  《蟹之进行曲1》读后感(七):宿命论与阴谋论

  图像小说所包含的知识信息往往远高于普通漫画,它们没有固定的角色,没有冗长的剧情,没有浑厚的背景,它们往往通过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去引导读者探索其文化价值内涵。如果说普通漫画是一颗颗大树,枝繁叶茂,百花盛放,引得路人流连忘返,人们往往会感叹,“真美啊!真漂亮!”再用相机“咔擦咔擦”的照下来,离开此地后再难翻阅。图像小说就如一座座根雕,人们对其纷繁复杂的雕刻技巧啧啧称奇,心动者,掏出腰包将其买下,置于屋内显而易见处,他们喜欢的并不是木头,而是这精雕细琢带给他们由内至外的感官体验。

  《蟹之进行曲》是一部包含了处事哲理,集权统治,宿命论与阴谋论的图像小说。它一共分为三部,每部的主角都是“方蟹”,他们有个独一无二的特点,“方蟹从出生开始就无法转向,他们一辈子都只能在同一条直线上爬行。”

  方蟹若是在两块大石头间出生,就意味着他们的命运就局限在了方寸间。他们无法去寻觅食物,除非食物就在他们唯一的运动直线上,他们无法选择性的交配,若是有幸与异性方蟹偶遇,后代便会得以繁衍下来,织女和牛郎每年还能见一次面,他们也许永远都无法邂逅,他们的爬行方式限制住了他们所有的活动,他们成了海洋中最微不足道的动物,他们无法进化就意味着永远只能处于食物链的底端,面包蟹和龙虾都可以将他们视为盘中餐。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动物要适应周边的环境,就必须得不断地进化,在进化的过程中,弱势群体渐渐被淘汰,对生存有利的基因被保存了下来。方蟹无法进化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对于大多数方蟹来说,在同一条直线上行走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宿命,他们无从选择,他们无法打破思维狭窄的框架,去尝试新的生活,命运是天生注定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若是违背了,恐怕会遭“天谴”。

  一只名叫“太阳”的方蟹,在命悬一线之际,改变了自己的直行路线,他转弯了,他的转弯引发了海洋的轰动,我认为他的转弯,意味着打破了宿命论坚固的壁垒,意味着他们从一尘不变的思想中解放了出来,意味着他们的固步自封就此结束,意味着他们的吐故纳新就此开始。

  宿命论壁垒的坍塌损坏了上层阶级的利益,也就是面包蟹和龙虾的利益,上层阶级为了稳固权力,于是收买那些“顽固派”,收买那些激进的“右倾分子”,这些方蟹无法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当他们自以为拥有了左膀右臂时,实则他们不过是面包蟹和龙虾手中微不足道的棋子,随时会被弃如敝履。棋子方蟹大肆的散播阴谋论,而面包屑和龙虾则在幕后“垂帘听政”,反进化的方蟹们独立成一组织,反直行的方蟹独立成一组织,一个提倡改革,一个主张保守,两组织的政治观点水火不容,战争的爆发在所难免。

  方蟹“太阳”在图像小说中充当了一个先驱类的角色,或者说是如“商鞅”一样的角色,他的“变法”将种群引入了一个新的纪元。方蟹“吉他”和“月亮”颇有些像“溥仪”,他们头顶上的“海螺”则是“西太后”,吉他和月亮没有实权,他们没有思想,他们仅仅听命于海螺低声的话语。“轮船”是国王“吉他”的密友,他直言进谏侵犯了吉他的权力,吉他是一位思维开阔的方蟹,他能看清大局,奈何打完天下后,伴君如伴虎,他的政治生涯一直在走下坡路。

  一只叫“海藻”的方蟹告诉国王“吉他”,远方有真理之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等着他们,“吉他”不听“轮船”的劝告,义无反顾的奔向了人类的陷阱,故事在人类的渔网下收了尾,曾经一起打天下的方蟹,仅存三只,“吉他”、“太阳”和“轮船”。

  王国的丧失让“吉他”认清了海底世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总是掌握在胜者手中的,聪颖也好,愚笨也罢,终究逃不过命运的车轮的碾压。作者虽然画的是方蟹,但其醉翁之意不在酒,想必读者皆知。

  《蟹之进行曲1》读后感(八):是否打破常规

  这是一个简单的哲学漫画,虚构出来的小方蟹就像是我们人类的一生,虽然他们的智商很低,但是人类在对于自己生活轨迹的思考无非就是一条固定的直线,甚至还没有小方蟹那样坚定。这样说来我还有些羡慕它们,一生下来就有了固定的路线,这也就意味着沿着一条路不断努力就好了,没有什么喜不喜爱之说,这样活完一生什么都不知道也不过问,应该就是最完美的了。

  直线之间会有交点,但是它也很容易被割断,这就和它们出生时的运气有着直接的关系了,如果出生在两块石头之间,那么它的一辈子就注定要在这之间度过了。而像故事中就有这样一只名为“吉他”的方蟹,它在路上刚好遇见了一把吉他,这命简直是太好了。可是它并不这么认为,虽然别人羡慕它,可是它并不喜欢。你看,如果不去倾听它们的心声,你就会自以为是地认为别人比你快乐。

  相对的,它们也很难遇到同伴,如果想要遇见心仪的另一半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遇到了就马上交配吧。这就有点像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们的结婚方式,找到一个差不多的抓紧就结婚,感情后续培养就好,所以也就很少有爱情的萌发。

  在故事的一开始,就是两只方蟹的对话,后来人类就出现了,有关于它们的身世就展现了出来。可是谁又能像方蟹自己那样了解自己呢,它们渴望改变方向,是因为它们没有尝试过,当一切需要穿插自己的选择时,所有事将变得无比复杂。一辈子都处于赌博的状态,这也未必是一件无聊的事。

  后来神奇的一幕又出现了,原来这些方蟹会转弯,只不过是因为它们太蠢了。不知道是谁给它们灌输的思想,延续了这么久竟然也没有新的成员去尝试转弯,这也就和我们人类的固有思想一样,如果不去做新的尝试,永远也发现不了奇迹。我认为它们并不蠢,它们只是自认为在转弯这件事上智商不够用,其实它们能够想到其他的方法来改变轨迹,这就证明着它们很聪明。

  在故事中,人类对它们都很好,孩子们抓住了它,可是再想去放生它们的时候它们的轨迹就改变了。不过后来谈论出轨的那一对情侣则刚好反映出了与方蟹爱情观对立的一面,人类正是因为可以随便选择,所以才会做出与情敌同归于尽的行为。有的方蟹当有了可以转弯的能力时,也选择固守常规,因为它们认为这是大自然定下的秩序,如果打乱它就会有危险。确实,当它们改变了生活轨迹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生活中充满了未知。

  故事还在延续,当方蟹知道自己有转弯的能力时,并不是所有方蟹都能够接受。就这样,它们开始了内战,这群小家伙自己为可以统治海洋,谁知战争给它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这里开始就和人类一模一样,左派右派的分立,战争的残酷,最终它们还是回到了原点。它们贪婪地寻找未知,反映的就是我们人类,在面对革命时昔日的朋友反目成仇,最终消灭自己的竟然是同类。

  本书的整体画风都很舒畅,对话也很简洁明了,这种深刻话题的漫画能够通过如此简单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也就迎合了大众的口味。这类反应真实现象的作品应该多做,这能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蟹之进行曲1》读后感(九):方蟹帝国衰亡史

  自出生起,一生的轨迹便已注定,无法更改,作者正是虚构了这样一种悲剧性的低端物种,用保守与抗争、绝望与憧憬、离间与团结、盲从与怀疑谱写了一曲方蟹帝国崛起与衰落的历史悲歌。

  方蟹的进化历程是悲剧的。在上古时代,方蟹祖先创造性地发明了等级制度,给与了整个海洋文明以秩序,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生物物种的进化进程。机智的他独独漏下了方蟹,为整个种族消去了天敌。毫无危机的方蟹逐渐在进化中落到了下风,没有武器,没有防具,只能直行,思想僵化的方蟹们成为了最底端的生物,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强大直接的繁殖能力。

  太阳、轮船、吉他三只叛逆方蟹横空出世,先后消除了内外忧患,打倒了面包蟹与龙虾,建立了繁极一时的方蟹霸主帝国,却在短短的一年中急速地崩塌陨落,甚至比一年前更加衰弱稀有。

  方蟹帝国的急速繁盛有其道理,数量优势、思想与行动高度统一、执行能力强,敌人们虽然单兵强大,也是一一败下阵来;它的迅速陨落也是毫不意外,大部分方蟹思想落后愚昧,面对诱饵只是尽欢不去深究背后的阴谋,甚至将看透诡计的领袖痛斥为叛徒,终于被人类一网打尽,做成了罐头。太阳底下无新事,联想到人类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现代史,心头不禁升腾起一丝凉意。深厚的内涵与清新的画面、顽皮的造型更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加凸显了其中的荒诞意味。

  在我看来,这套书最具有魅力、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中无处不在的反讽及隐喻。方蟹的三大先驱各自的命运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太阳是其中最先学会转弯的一位,阴差阳错之中也是学识最渊博的一位。当打败敌人获得胜利之时,他如马丁路德金那样发表演说时,众多的听众不能理解,满脑子就是种族优越感,以及对食物的原始欲望。在他们心目中,所谓进化就是食物。在面对人类设下的诱饵时,太阳的随从将他囚禁、敲晕,只因为太阳要带领他们远离大量唾手可得的天降食物。

  吉他后来担任了方蟹帝国的国王,在一定程度上是合格的,贤明的,也是软弱的。他对于蟹民的引导也是失败的。方蟹举国迁移之际他想发表演说,鼓舞士气,但其他方蟹早已被诱惑与欲望蒙住了眼睛。可以说,在他的统治下,整个方蟹种族的文化水平没有丝毫的提高与改进。

  轮船是其中最悲剧的一个,最异类的一个,也是最幸福的一个。作为方蟹帝国的奠基者之一,只有一只钳子使他成为了方蟹中的异类,被排斥、被疏远。只因观点不同,就被年轻一代视为愤世嫉俗、顽固不化,不得已同直行派的遗老惺惺相惜。他对人类之爱也更加凸显了这种异质性。但是能够生活在爱人身边,也是一种幸福吧。

  充满浓浓的讽刺意味的细节在三卷本的书中比比皆是。月亮与面包蟹童年时的玩乐时光、方蟹们不同阵营的分裂与各自旗帜的树立、强行竖着游的鳎鱼等等,都让人忍俊不禁。特别是两大阵营的决战场景,转向派一族齐心协力,同仇敌忾;顽固派虽然也聚为军团,但是因为方向不同,力量不能融为一体而受到了强大的冲击。让人不禁感叹,团结就是力量啊。

  方蟹固然是本书的绝对主角,但是人的这条故事线更加妙趣横生。事实上,在本书中人的存在痕迹无处不在。请看,沙滩上、海洋里无处不有人类掉下的垃圾;渔夫设下的渔网既是面包蟹识破方蟹计划的重要道具、方蟹摧毁敌人的手段,也是人类毁灭方蟹的诡计之所在。再加上龙虾借助石油管道差点灭族方蟹,这一切无不从侧面体现出作者深埋在表面之下的人与环境关系的忧虑与反思。

  作者对人类角色绝对算不上友好。迫使太阳绝境中习得转向的是人类的沉船。而造成沉船事故的船长正是另一种方蟹,每天在同一条线路上往返,妻子却跟周游世界的水手出轨;纪录片摄制者的老板及普通大众对方蟹丝毫不感兴趣,老板只是在看到有利可图时才决定资助方蟹的纪录片制作;沙滩的游客只听了只言片语就以讹传讹,强行制造恐慌气氛;市长面对被污染的沙滩,心中只想着自己的利益,随意摆拍就想离去。说是人类们是本书最出彩的角色也不为过。

  直到漫画的最后,没有进行测试就把方蟹做成螃蟹罐头,铺满货架,大力宣传,殊不知吃了罐头的狗早已死去。这么多的罐头将造成怎样的人间惨剧也不难想象。

  说到这里,各位看官不难体会到阅读本书时所产生的无穷乐趣了。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这套漫画也能带给你快乐与思考。

  《蟹之进行曲1》读后感(十):进化!进化!进化!

  进化!进化!进化!

  本人爱吃,尤其是海洋中的物种;也爱饲养,尤其是体型小的动物;遂到花鸟鱼市场挑选了两只螃蟹——养肥了吃掉~(什么诡异逻辑!)

  蟹养肥了,水烧开了,是烘是炸是炖是煮是蒸呢?我们从世图最新系列菜谱之《蟹之进行曲:蟹的境况》中一睹为快吧~

  不急于剧透内容,我们先来聊聊书的装帧设计吧。

  和多数世图出版过的欧漫一样,此书也是16开的大开本,具体尺寸不清楚,但要比我的14寸笔记本屏幕要大上一圈,给爱书之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美的不要不要的,要赶快珍藏起来。翻开书封,可以发现,此次世图的印刷用纸和以往的漫画用纸截然不同,纸的厚度显现的很有分量,于我这种将读书视为进行庄重仪式的人来说,与沉甸甸的纸张契合度很高。106页的厚度要比普通铜版纸的漫画厚上许多,也可见世图对此书的重视程度甚高。书到手后我特意测试了一下装订粘合的牢固程度,翻页开合到180度乃至270度完全没问题。

  不急于剧透内容,我们先来聊聊书的绘画风格。

  从前言中得知,本书的画风叫矢量画风格,具体的我虽不懂,但简而言之,给我的感受就是从最精简的画面中提供给我们大量的直观有效信息。

  每页最少1格漫画,至多7格,最大程度上将呈线性发展的故事简明扼要的描绘出来。且在颜色搭配上也同样从简,由于全书的故事发生地点设定于方蟹的起源地——法国西南部海滨小镇,所以整书的色彩也属于海洋风情的浅滩风格。我们可以看到书中涉及到人类或其他比方蟹高级的生物时,色彩都是鲜艳的、温暖的,而只有主角方蟹们和比方蟹还低等的牡蛎出场的画面中,色彩为平淡的冷色系,这种冷色及暖色的对比反差,就是作者的用意及故事真实内核的体现了。

  不急于剧透内容,我们先来聊聊书的创作水平。

  在看完《蟹的境况》后,我不禁感叹作者是怎样利用区区106页这么有限的篇幅里将故事主线、支线和人类分镜头交叉叙事这么行云流水的创作出来的。随即我看一下作者的介绍,作者阿尔蒂尔·德·潘广泛涉猎于漫画、影视、广告等行业之间,作品也都好评如潮,在了解了作者的背景后,就不再感叹,也就明白了这部完成度极高的作品成功的理由。也让我明白了故事的精神主旨——只有自我进化,才能在看见其他人时不再发出感叹。

  不急于剧透内容,我们先来聊聊书的哲学内核。

  世图引进的欧漫都自带有深度、高逼格、艺术价值、引人深思等光环,本系列也不例外。这部《蟹之进行曲》系列展现出来的哲学素养极高,全书所对大自然创造出的低等爬行生物主角方蟹的刻画,实则是一种映射在我们人类身上的隐喻。低等、渺小、死板、被欺凌,这种长久以来的事件被方蟹们以自身条件不足为由而选择逆来顺受,只有刚起了名字称为太阳的方蟹在危险来临之际创造了一场震惊海洋世界的奇迹。

  阻碍自身进化的不是先天的不足,而是愚蠢。

  想想我们人类的进化史,不正是面临生存危险才由原始时代进化到青铜器时代嘛,不正是为了保卫家园才制造出飞机大炮嘛,在困境面前会让我们激发潜能,这是大自然中所有生物的本能。

  不急于剧透内容,那就不剧透啦,漫友们自己去书中发掘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蟹之进行曲1经典读后感有感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进行曲  进行曲词条  有感  有感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  
美文

 爸,你辛苦了。

 虽然父亲节过去很久了,但我还是想回忆回忆那些年关于父亲的琐事,这些琐事无时不感动着我,温暖着我。   说几件关于父亲印象最深的事。从来没试图写过他,这份亲情重...(展开)

美文

 《美国颂歌》经典观后感集

 《美国颂歌》是一部由大卫·扎克执导,凯文·P·法利 / 凯尔希·格兰莫 / 罗伯特·戴维主演的一部喜剧 / 奇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展开)

美文

 望江南也说白居易

 望江南也说白居易  在唐代,白居易名声比李白、杜甫名声大。白居易名声大的原因,是他写了许多乐府诗歌。白居易的《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可以说在唐代就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