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读后感大全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一本由[古希腊] 修昔底德 (Thucydides)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8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一):伯奔书评

  1 公元前500年的战争,用械斗来描述更贴切。

  2虽然是残酷的奴隶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奴隶与奴隶主,也具有一种稚嫩的淳朴。

  3拉栖代梦与雅典的纷争,像一场农业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微缩斗争,与其说是雅典缺点运气,更是欲望无限膨胀后的自取灭亡。然而剥削从另一个角度也孕育了公元前最璀璨的文明,果然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在一次次的绕圈圈而已。

  4虽然是远古著作了,叙述逻辑清晰易懂,语言艺术平易近人,翻的也好,很好的书。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二):读修昔底德的要点

  读史贵在求真,求真方可致用。通读修昔底德的著作,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首先,作者严谨治史的科学方法,对每一个史实都要进行认真考证和分析,后世研究思考这段历史有了可靠的史实依据;其次,客观求实的理性主义精神,自己虽为雅典将军,在叙述雅典与死敌斯巴达人的交战中,仍能够不偏不倚地记载;再次,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和揭示,人性本含善恶二因,和平发展时代,人性善的方面展示得更多一些,一旦发生战争或党派斗争,人性恶的一面就急剧膨胀,作者从人性的角度指出斯巴达和雅典战争的根本起因,不是二者的不同性,而是二者的相同性,都想争当希腊的”总霸主”;复次,通过对比分析,指出战争的种种弊端,和平的种种好处,讴歌和平,厌恶战争;最后,此书的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想价值很高,值得好好挖掘。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三):一张图证明徐松岩的古典学/翻译水平

  徐松岩教授连自己翻译的东西

  都不记得

  居然在某个学术微信群里教大家如何翻译

  想到这里也

  实在是

  呵呵哒

  (微笑脸)

  ——一张图证明徐松岩的古典学/翻译水平2333333333333333

  徐松岩教授连自己翻译的东西

  都不记得

  居然在某个学术微信群里教大家如何翻译

  想到这里也

  实在是

  呵呵哒

  (微笑脸)

  ——一张图证明徐松岩的古典学/翻译水平2333333333333333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四):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阅读随笔

  到处反映了直接民主制度的不完善性,其容易受群众情绪的波动而轻易动摇政策,对国家非常不利。现代的英国脱欧就是这种案例。

  雅典对西西里远征的惨败可以归因于直接民主的暴民决策吗?间接民主的议事团也会有昏庸的决策。更别说独裁制了。但能看出雅典帝国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在战时的发展路线是什么没有被明确。即便有也无法坚持基本国策,因为暴民决策中经常推翻原有政策。民主制中政策的延续性是个问题。

  但406B.C.年处死6位大胜之后的将军,足以证明直接民主的暴政。

  民主制并非天经地义,是一种政体,利益分配方式的一种。

  亚里士多德对直接民主制的反思,应该由最有才能的人当执政官,而非之前的抽签(最极端的形式)。

  第七章、第八章,雅典伯罗奔尼撒联盟为什么不正面交锋?都是我围你的城,你围我的城。可能是受限于当时的陆军作战指挥水平,都不能打大仗。后面的亚历山大就轻车熟路了,经常大规模作战。

  所谓雅典帝国,没有皇帝,而是征服一个个地区,颠覆原来政体,实施民主制,并对其征税并征兵、摊派船只,统一币制度量衡。虽然这种帝国形式还是极其粗略,没有任命总督,没有细分税种,没有与首都的人才交流,统治力薄弱。

  那些无关大局的大小战役对后来者就算了,但是众多演讲稿非常有价值,,反应了古人的思想,值得重看。

  不赞成使用类比观点看待美苏、美中关系。如此复杂的层面,类比是误导性的。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五):《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印象最深的是1伯里克利在烈士葬礼上为民主的雅典生活方式所做的辩护(第6章),2克里昂和狄奥多图斯就如何处置米提列捏的辩论(第9章),和3尼西阿斯劝说雅典人不要攻打西西里的辩辞(第18章)。

  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双方打破和约,背后的深层原因是雅典人力量的增强以及斯巴达人的担忧。当今时代还能不能走出修昔底德陷阱,细思极恐。

  当今世界通行的规则是,公正的基础是双方实力均衡;强者可以做他们能够做的一切,弱者只能忍受他们必须忍受的一切。

  雅典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西西里远征,借用修昔底德的话,所有这一切的罪恶都源于贪婪和野心引起的权欲。

  后世关于国际关系史一切几乎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原型,政治中的人性自古以来便是相通的。愤怒、恐惧、盲目乐观、固执己见、缺乏远见、判断失误,2400年前过去,现在依然如此,人还是没有长进。

  雅典人远征西西里与薛西斯远征希腊何其相像,人类总是把对手的愚蠢看成是自己的英明神武,然后重蹈别人的愚蠢。 人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车轮上面的,车轮的转动是绝不容许一个人永远幸福的。当雅典成为波斯。

  柏拉图所强调的哲学王治国,其实也试图在强调理性对于统治的必要性。如果大多数人都是非常理性的,那么民主政治也未尝不可,但如果只有少数人能保持高度的理性,那么他们则更应该成为统治者。这也是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所在,培育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来组成有良善风貌的集体。

  战争导致了希腊地区礼崩乐坏,一切美德和传统都在被打破,剩下的只有利益,大概中国的春秋时代也是如此。

  本科四年没读,研究生两年没读,工作后读了。

  古典即伟大,非阅读后世二手著作可比。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六):雅典打破“三十年和约”

  爱皮丹努斯属于希腊诸邦中的一个小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城邦实力日益强大,但它没能控制自己的野心,和毗邻的异族人交战不断,逐渐走向衰落。爱皮丹努斯城施行贵族封建制度,旷日持久的战争引来平民对统治者决策的抗议,抗议变成斗争。公元前435或434年,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前不久,平民驱逐了贵族,被驱逐的贵族和邻邦的异族人联合起来,打算重新夺回爱皮丹努斯。

  爱皮丹努斯是科基拉的殖民地,遂请求母邦科基拉援助,科基拉对此置之不理。爱皮丹努斯人听从神谕的指示,转而求助科基拉的母邦科林斯。科林斯完全出于责任感,认为爱皮丹努斯同是自己的殖民地,遂答应援助爱皮丹努斯人向被驱逐者出兵。科林斯的援助引发科基拉的不满,科基拉认为科林斯的行为属于越权犯规,科基拉立即派遣25艘舰船入驻爱皮丹努斯。

  科林斯对于科基拉一向轻视母邦的态度深深不满,迎接科基拉的挑衅,希望借此教训科基拉,使科基拉一改往日的高傲。战争还未开始,科基拉深知自己是科林斯的殖民地,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与科林斯相差悬殊,它于是改变态度,希望与科林斯达成和约,取消战争。科林斯要求科基拉撤走驻扎在爱皮丹努斯的舰船,如果科基拉照做,科林斯也从爱皮丹努斯撤兵。科基拉对这一威胁十分恼火,它求助雅典,希望借雅典人的援助打败科林斯。

  雅典人出于对希腊城邦拥有绝对主导地位的权力欲和控制欲,打破伯罗奔尼撒同盟的“三十年和约”,与科基拉结成同盟,对科林斯宣战。战争实际以科林斯的优势告终,但科基拉成功地击沉敌舰30艘,在海上打捞起己方的沉船和士兵的尸体,表明科基拉没有被科林斯击败,这是希腊式战争的一个招数。

  爱皮丹努斯事件是一个开端,科林斯对于雅典和科基拉的态度一直采取正面应敌的做法。它虽然和雅典的军事实力有差距,但顽抗到底的话,未必不能击败雅典。但科林斯最大的缺点是心理上始终对雅典存有忌惮,因而无法在根本上击败雅典

  科林斯对雅典展开复仇,雅典人对科林斯的复仇反击,仇视雅典伯罗奔尼撒各个城邦也纷纷效仿科林斯,走向雅典的对立面。由此展开一个模式,即伯罗奔尼撒人对雅典人的拉锯战,为伯罗奔尼撒战争拉开序幕埋下引信。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七):【转】白春晓:修昔底德的写作过程和叙事目的

  

【摘要】修昔底德历经30余年的收集材料和写作过程,仍未能完成他的著作。不仅战争过程的后期几年他没有来得及记述,而且在已经写作的文本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存在着多处没有完稿的迹象。本文认为这既与修昔底德的写作条件和他的写作方式有关,更与其叙事中所蕴涵的内在矛盾存在着密切联系。他希望通过对当代的具体事件的叙述来反映人性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这使其叙事与纯粹的编年史迥然不同,而带有明确的对人的教育目的。但这一任务的复杂性也是使他迟迟无法完成著述的根本原因。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八):【转】魏朝勇:西西里远征之后的叙事策略与政治——修昔底德《战争志》第8卷释义

  

【作者简介】魏朝勇,文学、哲学双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主任。2008-2009年度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古希腊罗马文学、政治哲学研究,西方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有《自然与神圣——修昔底德的修辞政治》、《民国时期文学的政治想像》等。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九):【转】魏朝勇:“弥罗斯对话”的正义难题

  

【作者简介】魏朝勇,文学、哲学双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主任。2008-2009年度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古希腊罗马文学、政治哲学研究,西方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有《自然与神圣——修昔底德的修辞政治》、《民国时期文学的政治想像》等。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十):【转】徐松岩2017年版译后记

  十八年前译者在接到翻译西学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任务时,心里确实有些忐忑不安,十八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古希腊文明博大精深,对于西方乃至全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影响深远。译者自知学力不济,难以胜任。因为自己对于希腊的历史和文化,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初学者。虽然三十多年来译者一直对此领域情有独钟,也陆续发表过70 余篇小文,承担过几个研究课题,并且于2013年和2015年两次应邀前往希腊、土耳其参加希腊文明的实地考察和学术交流,对于古希腊文明也可以说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但根本谈不上对其有多少研究。古希腊的作品创作时间距今毕竟有两千多年,今人如想完全把握原作的原意,谈何容易!因此,译者的想法依然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尽我们所能,把关于修昔底德及其著作的正确知识介绍给广大读者。

  修昔底德的著作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晚期(大致相当于中国战国初期),是希腊古典时代盛期的重要著作,在西方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两千多年来,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欧美学者对这部著作作过大量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精深的研究成果。自1628年霍布斯首次将修昔底德的著作译为英文以来,迄今为止,现代译本(英、法、德、俄、意等,有全书译本和单卷译本)和注释本恐怕不下数百种。其中,近百年来在国际古典学界公认的比较优秀的英译本有三种:史译本、克译本和昭译本(前文已有详细说明,此处不赘)。三种译本都依传统把全书分为八卷,卷下再分章、节,只是在划分章节和段落时稍有差异,具体内容上也因依据抄本不同等原因而略有出入;三种译本在译文质量上各有千秋。史译本是希腊文英文对照的,译文最为忠实;克译本素以文字典雅有力著称;而昭译本在遣词造句方面亦颇具特色。牛津大学2009年出版的哈蒙德的译本,译文质量也很高。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主要是根据克译本,同时参考其他三种英译本,如遇困难,则参照古希腊文原文以及两种注释本加以解决。这两种注释本分别是A. W. 高穆等的《修昔底德历史注释》(5卷本)和S. 霍恩布鲁尔的《修昔底德著作注释》(3卷本)。本书的卷、章、节的划分以古希腊文本和克译本为准。本书注释主要是依据近百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和对修昔底德著作本身的研究写成,这样做是为了方便读者核实原文;并且参考了大量考古、文献和实地调研资料。书末的索引,根据以上四种英译本的索引相互参照编译而成,力求更加翔实准确。

  本书附录有五项内容。附录一简述伯罗奔尼撒战争最后七年的战况;附录二简述古希腊历法及其沿革;附录三为公元前500至前393年希腊历史大事年表;附录四开列译者参考的原著及主要文献,以供广大读者研究和查阅;附录五是漫谈关于翻译修昔底德著作的几个问题。

  修昔底德的著作的中译本曾有谢德风先生的全书译本(商务印书馆1960年初版,1978年修订版以及此后多次重印本)和吴于廑先生的节译本(修昔底德著作的第七卷,载《外国史学名著选》,合订本上册,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谢译本主要根据华尔纳(R. Warner)的英译本(企鹅古典丛书,伦敦1956年版)。谢德风先生说,该译本的一个优点对原文作了大胆的处理(如把部分正文内容移入脚注),以便于非专业的普通读者。不仅如此,谢译本还特意去掉传统章节编码,这种做法在半个多世纪前尚可理解,如今读者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阅古典著作原文,他们在阅读谢译本时略感不便。而我们手头的华尔纳译本(1972年版)并未把修昔底德的部分正文移入脚注。另外,谢译本中某些译文似还值得进一步推敲。对此,我们通常在注释中加以提示,借以引起读者的思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参考了以上两种中译本,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初版和第二版的翻译工作由本人主持。初版至今13年来,译者广泛搜集和征求有关专家和各方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修订工作未曾间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译文质量不断提高。此次修订,重新撰写了序言,逐字逐句校阅,改正一些错误,并且增加了16幅插图。订正之处超过2000处。在本书翻译和修订过程中,南开大学王敦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易宁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徐晓旭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祝宏俊教授对于本书的修订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北京师范大学刘林海教授、徐晓旭教授在国外访学期间,还不辞辛劳,多方搜集新近出版的文献资料,有助于把握部分译文原意;译者多年前在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搜集相关资料时,得到彭小瑜教授的大力支持;首都师范大学晏绍祥教授、复旦大学黄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刘玮博士也在百忙之中提供图书资料;尤其是侨居修昔底德故乡的井玲教授不辞辛劳,多方搜集并提供了不少难得的资料;郭涛博士通读了序言并且执笔第四节;国家图书馆解晓毅副研究员、河南信阳师范学院陈思伟副教授、福建泉州师范学院陈彬强副教授等也在资料收集和书稿校订中均多所贡献;宋吉科、刘峰两位高水平读者奉上他们的研读本书的笔记,对于提高译文的质量皆大有助益;我的爱妻黎冬梅多年来对我的工作始终不渝地支持,在此一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作为人类轴心时代东西方两大文明中心的中国和希腊,都为人类文明宝库作出过重大贡献。如今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在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一定会要求发展其自身的文化,经济全球化必将为文化多元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新的轴心时代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将不是各自独立发展,而是在相互影响下形成文化多元共存的局面。作为自古至今文明血脉未曾中断的古国,中国和希腊必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2011年,希腊驻华使馆表彰为传播希腊文化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学人,本人忝列其中;2013、2015 年,本人前往古希腊文明的发生地,在希腊和土耳其,参观了雅典、斯巴达、克里特、迈锡尼、科林斯、梯林斯、爱庇道鲁斯、涅米亚、阿尔哥斯、美塞尼亚、奥林匹亚、德尔斐、拜占庭、特洛伊、阿索斯、以弗所、帕加马、米利都、迪迪玛、埃吉那、科斯、锡拉(今圣托里尼)、哈利卡纳苏斯(今土耳其博德鲁姆)等地的文化遗址,并且专门造访了修昔底德和希罗多德的出生地,考察了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萨拉米斯战役、派罗斯战役、美塞尼亚战役、拉德战役以及科林斯地峡、劳里昂银矿、伊奥尼亚、埃奥利斯、苏尼昂海角、攸洛塔斯河、马尔马拉海等重要历史遗址,畅游爱琴海,横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与当地学者和民众展开广泛的交流,收获颇丰。实地考察对于准确理解和译注古典著作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在自己学术成长道路上不断给予我精心指点和热情关怀的诸位恩师,尤其是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永采教授(1933—2013)、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兴运教授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王敦书教授,三位老一代历史学家分别是我攻读本科、硕士和博士时期的导师;自己多年来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诸位恩师的心血。另外,衷心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北京世纪文景公司李頔女士、冯慧敏女士付出的辛勤劳动。如今本人译注的古希腊三大史学名著都已奉献给中文读者。国外的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有收藏。限于时间和水平,译文质量距离自己的期望还相差甚远,书中不妥或错误之处势所难免,恳请海内外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徐松岩

  2017年4月于西南大学四新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伯罗奔尼撒  伯罗奔尼撒词条  战争史  战争史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大全  大全词条  
美文

 墨客

 夜空中镶嵌的繁星,没有像浪漫诗词写的那么完美,只是散发出淡淡的惨白,一点一滴的数着我来时的身影。  不知起始何时,我曾喜欢写作,喜欢阅读,喜欢文学。喜欢静静的...(展开)

美文

 我们迎来了毕业离别时

 马上没几天就要大学毕业了,看着同宿舍的兄弟们都在匆忙地收拾着行李物品,感觉到非常的悲伤,毕竟大家在一起已经四年了,一起吃饭,一起喝酒,一起学习,一起泡妞,结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