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读后感锦集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是一本由[美]白玛琳(Marlene Barron,Ph. D) / [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精选点评:

  ●作为幼教从业者看来,每一个游戏都很棒,很有启发性。但是本书逻辑性欠缺的地方是,没有注明游戏适合的年龄段,对于家长实践起来就很困难了,需要大家自己掌握时机。当然,应用得当应该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提升孩子的科学力

  ●一句话概括:对一切好奇吧

  ●制作精良的蒙氏家庭教育书,一个个玩过去,很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各种感受力

  ●看了一下,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野外,打开小手电,静静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变化,和孩子一起讨论,真正认知,哇,好有趣,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孩子

  ●各种活动背后的原理及要引导孩子理解的内容很棒,实施起来确实需要细细思考各个环节及准备好“道具”,并且需要提前了解一些已经被就饭吃的各科知识。。。只呈现给孩子现象,引发孩子思考,表轻易下结论,多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

  ●适合六七岁以上的孩子吧,感觉挺深的,对家长要求也比较高。内容没有按深浅年龄排列,有点没静下心来认真看。可能需要更有实操性的书。

  ●实用类书籍,需要对照着做才有效。

  ●201707# 很细节很实操,举一反三的话国内也能适用。但是一没有操作步骤图片,二没有科普知识,三篇幅太小(一本书我半个小时不到看完)。

  ●20171028 作为下一本应该读读的育儿书 20180312 都是很不错的游戏,自己标记了年龄,可以和孩子慢慢玩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读后感(一):提升孩子的科学兴趣

  这本书的叫做造就孩子的认知力,内容是提升孩子的科学兴趣。

  针对我们快3岁的孩子,我认为大部分游戏(实验探索和观察性质)的都不太适合这么小的孩子,但是我觉得后续提升稍大孩子,比如5岁以后孩子的科学探索力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今天先在这里小结一下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尝试的角度:

  1.观察模仿动物的运动方式;

  2.和孩子一起联系保持平衡;

  3.寻找并一起观察螺旋图案;

  4.晚间散步

  5.踩影子

  我始终觉得这一套书可以反复看,不同的年龄段可以尝试不同的游戏,同时也能提升家长的观察力。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读后感(二):有待考证

  看到公众号推荐,就顺便查了一下。看看各个售书网站都有货,但是再一看美国亚马逊上的评价和出售情况,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找到书皮封面一样的书,但是找到了原作者的仅有的几本书,基本上翻译过来和这套中文意思类似,原书在美国亚马逊评价一般,销量也不好(我看一本书评价已经是2001年的了,也不算新了吧),感觉这套书应该是原书的阉割版,原书每本都是60个游戏,这个改成了50个?

  本来对蒙氏相关的书,尤其是孙瑞雪老师的几本书,感觉很满意,想下单的。但是看了美亚,咋感觉公众号宣传的商业味道更浓,不敢信任。

  美国亚马逊网站上原作者的几本书:https://www.amazon.com/Marlene-Barron/e/B001IZVCTY

  以上只是查看原版介绍和翻译版介绍的初步结论,如有不对的及时改正,等哪天我如果买了看了,再来修改评价。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读后感(三):适合四五岁孩子观察与科学实验

  

花了半个小时简单翻了翻这本书,内容涉及动植物、地理、物理等方面,感觉是适合四五岁孩子观察与科学实验,用到时可以在仔细的读。

观察动物:蚂蚁、蚯蚓、蛛网、粉虫、蜗牛、鱼、动物卡片、仓鼠

地理相关:月亮、火山模型、恐龙、风向

植物相关:生根发芽、蒲公英、树木、木材、花园、食物

物理相关:影子、倒影、人工降雨、液体固体、日晷、浮力、轮子、电与光

其他未分类:定向越野、洗衣服、游乐场模型、建筑模型、红绿灯、烘焙、盒子、拆玩具

书里提到做蒲公英标本,想到另一种观测、认识植物的方法:用家里易得的材料,比如彩纸、棉签、棉球等,做一个蒲公英的模型,把观察到的细节反映到模型中,模型可以适当的放大些,便于观察

另一个感受时,如果有条件,养个小动物挺好,不过想想还要额外做一些清洁工作,还是算了,有机会去动物园看大动物,或者去公园看鸭子、天鹅和小虫吧。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读后感(四):像对待一个大人一样去看待,像对待一个孩子一样去引导

  蒙特梭利这种教学理念我基本没什么接触,就连定义也是这会儿为了写书评现搜的:蒙特梭利是指以培养独立,自主,有责任感,懂得关心他人,并且具有学习能力的孩子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这本书被加入书架的理由已经忘了,内容也是在一周来回开车的路上草草听完的。 先说对书本本身的评价,算是一本实用的工具型书籍。没什么理论,也不是想要说服谁,让这种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讲的是术,而不是道。 全书列举了几十种建议和孩子一起开展的活动,列出需要准备的材料和步骤,提示活动时要注意的点,就这么一条一条的写下来。 实用性不错。也许是因为电子书的原因,不存在什么图文并茂,但是可操作性还是挺强的。 书中列举的方法有鼓励孩子写日记,写信,和大人一起拆玩具,养蚕之类的小虫子,定义一个问题并且解决它。 如此等等,当时听的时候时常会有:“对啊,这件事情的确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这个主意不错。”这样的想法,不过真正要实践起来,如同书名所说,在家庭之中潜移默化的实施,怕是要付出极大的时间和精力。 全书听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经开始觉得,似乎书中所说的蒙特梭利式的教育法,实际上就是当说到孩子能做什么事的时候,看待他/她像看待大人一样,相信孩子拥有的无限可能。而真正鼓励孩子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又能够知道孩子现在的能力和水平,从这个起点去引导他们最后实现目标。 例如书中说到的定义一个问题,或者说搞清楚一个东西的原理。 不管这原理有多复杂,当孩子产生兴趣的时候,赞同并开始一起研究。 别小看孩子的问题,比如孩子问洗衣机为什么能把衣服洗干净,我们不见得能给出正确的答案。而最近老二进入的十万个为什么阶段,真的是像极了我们工作分析时的五个why,问到第三个的时候,我就常常回答不出来了。 就算这个问题是能立刻回答的,也别回答,而是和孩子站在一起想想,这个问题挺有意思,那么我们可以怎么找到答案呢?网络?图书馆?或者去问问专家? 回答问题找到答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借此,我们其实在逐步培养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和找到答案,解决问题的方法。 书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一些属于我们可能会觉得有意思,也愿意照做的,比如,让孩子给家人写封信,有些则属于我们急着替孩子写出答案的:比如洗衣服,还有些则属于我们不想让孩子做的:比如研究垃圾。 当然不代表这书里面的每一个提议都有必要试试。但读完这本书,再回想平常的生活,我却也觉得自己常常和书中的方法反过来。当孩子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把他当个孩子:“不,那个不能碰。”“你别给我捣乱了,我一会儿就弄好了。”“现在不需要你帮忙。” 而希望他做的事情,又很容易站在大人的角度,把事情想得太过简单。最近的一个例子是穿袜子,老二花了很大力气也穿不上,直到来寻求我的帮助,我才发现原来是因为袜子卷了起来,他努力把袜子套上的足尖,却不知道怎么把它拉上来,勾住弹力很大的袜口这样的精细动作所 需要的小肌肉,其实对于他这个年纪还没有发育完全。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我自己。靠着鼓励他可以做到,并且设定明确的界限和奖惩规则,带着他分步实现,我们近期已经尝到了些许甜头。那就试着再多内省一点,再多观察一下,是不是能更多地做到鼓励他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又在这些可能性里面,给他铺设了合理的台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真正  真正词条  家庭  家庭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  
美文

 深夜随笔

    当我动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凌晨多了,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一向好眠的我,竟然到这个点还睡意全无,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个都在熟睡之中...(展开)

美文

 心情茫然中

 这么几天不知道自己在忙碌些什么,总感觉时间飞一般的流逝,没有留下太多的回忆,记忆中没有丝毫的开心,还是那样的生活着,每天一样上班下班,似乎成了生活中的唯一。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