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数字解读世界史读后感100字

  《数字解读世界史》是一本由【英】艾玛·玛丽奥特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数字解读世界史》读后感(一):数字里的历史

  文:薇薇爱阅读

  《数字解读世界史》读后感(二):用数字历史,中立又科学

  世界历史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是展示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载体。英国历史学家艾玛•玛丽奥特(Emma Marriott)编纂的《数字解读世界史》,记录了从人类早期文明至二战结束这段时间的世界过去和现在,用数据盘点世界的发展。

  《数字解读世界史》最大的特点是用时间轴统揽古今历史,所有历史事件均按照时间顺序有序排列:以时间为节点、以数字为单元,简述事件进程,形成一部跨越国度、跨越时空、跨越民族,以人类社会发展史为题材的历史普及本。书中记载了从公元前8000年到21世纪之间100多个世纪的世界历史,将世界发展的脉络通过数字呈现出来。宏观数据可以梳理历史上的大变迁,如人口的大规模迁徙、帝国的扩张……微观数据也可能对世界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们透露着世界发展的细节。从人类早期文明到二战结束 ,《数字解读世界史》用数字呈现世界历史曲折的发展进程。

  《数字解读世界史》读后感(三):历史也能用数字说话

  我们都知道,历史课的重大事件都是以时间为轴,再讲述具体内容。然而按照时间记忆一个历史事件,容易产生混淆,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时间会记混。另外,死记硬背也着实令人头疼。相比较下,运用数字解读历史的方法,让人眼前一亮。引用具有说服力的数字来佐证历史,不仅可以从中学到历史知识,还能方便记忆。

  这本由英国作家艾玛·玛丽奥特编撰李菲翻译的《数字解读世界史》从人类早期文明至二战结束,用数字联系世界的过去和现在,用数据盘点世界的发展。它记载了从公元前8000年到21世纪之间100多个世纪的世界历史,将世界发展的脉络通过数字呈现出来。宏观数据可以梳理历史上的大变迁,如人口的大规模迁和帝国的扩张等。微观数据也可能对世界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们透露着世界发展的细节。全书解读了世界历史曲折的发展进程。

  本书篇幅简短精要,却比较全面地回顾了全球的历史。这些内容也只是对数字中的历史的一番小探索,为我们了解历史打开了一个宽广的切入口。透过数字,我们了解到的是一个个历史事件。有熟悉的但只是蜻蜓点水,也有未曾涉及到的,这本书在目录都有一一罗列出来,想看哪个就可以直接翻到那一页,没有前后的互相干涉。由于讲述的历史事件繁多,因此全书旨在广与精不再深入剖析,但足以让小白的我大致了解到每个历史事件。

  举个例子,在第三页的《60分与60秒》中,苏美尔人的时间计数是以60为基本单位的,如今我们也是如此计时。他们还规定,7天为一个星期,周二到周六的名字都是以五大行星的名字而命名的。后来7个名称传到不列颠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又用他们自己信仰的神的名字改造了其中4个名称。又比如世界未解之谜的英国巨石阵和胡夫金字塔,我们可以知悉巨石阵里有82块大青石,胡夫大金字塔是由250万块大石块构建的,但这些巨大的石块是如何运到当地的仍然是个谜团。

  这本历史普及书一定程度上开拓了人们的视野,让历史显得不那么枯燥乏味。从古至今,我们都能从中窥探一二,是一本不错的历史入门书。看了这本历史大全,老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历史一窍不通了。

  《数字解读世界史》读后感(四):一本实用的历史解读手册

  廖老师扶了扶眼镜说:“这里是重点,大家勾画一下,尤其是时间,要跟之前的时间区别开。”然后转过身,走上讲台上,在黑板上写下这个时间点。

  这是我对历史课的记忆,廖老师总喜欢用时间轴来标记各种历史大事件。作为一名理科生,最不擅长的就是历史,我的历史成绩基本在班里倒着数,印象中廖老师就历史的成绩约谈过我两次,她说:“历史在中考也是要占分值的,而历史是最容易拿分的,你仔细背背,就能拿高分甚至满分。”我每次总是乖乖点点头,课后,我也努力去记忆背诵,但效果总不太好,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发现,记忆力不好,对功课而言确实是沉重的打击。

  高中,我选择了理科,离历史也就慢慢远了,直到最近看这本《数字解读世界史》又勾起了我对历史的兴趣。打开这本有趣的小书,就如翻看一本字典,没有历史课本的枯燥,也不需要你勾画重点背诵下来。这本书通读下来,非常轻松惬意,既温习了知识,又知道一些历史课本中不曾告诉我们的小典故。

  人,本能的对数字比较敏感,全书通过数字串联历史事件,比如:80岁左右,看到这个你会想到一名老者,而这名老者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相传他活了80岁左右。然后告诉你他29岁离家,在菩提树下顿悟,然后用尽一生,将所顿悟的传给众人。这本书的魅力就在这里,如果是历史课本,就会开始说,公元前几几年,佛教被一个叫释迦牟尼的人创建,又是哪一年,传入中国。就这么中国风的方式介绍,介绍完,就如一阵风,未曾停留于脑中半刻,因为太多的历史事件都是先讲时间再讲发生了什么事,多了,自然记不住,相反,在这一历史事件中,你抓住一个点,开始讲,这反而更容易让人记住。下次,你再看见80岁左右,你就会先想到释迦牟尼佛了。

  又比如,第14个孩子,印度国王因爱妻在生第14个孩子的时候过世,遂修建一座保存至今的最美建筑---泰姬陵(用这位皇后的名字命名)。下次,你看到14,就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件历史事件,非常有意思的切入点。

  再比如,专利号174465,正是有这项专利,我们才能享受的现代社会便捷的通讯技术!

  翻到书的最后,还有做了索引,方便你查阅你想知道的历史事件。

  其实历史并不难记,我们也不需要死记硬背,我只需要了解每个时期的特定历史,然后从中能吸收经验,这才是我们看历史,学习历史的内在原因。

  《数字解读世界史》读后感(五):细节的胜利——读《数字解读世界史》

  打开你的冰箱,有没有发现亨氏番茄酱;橱柜下面是否有一坛老坛泡菜;书架上那一册《物种起源》是否翻看过。你有没有留意过生活中这些日常的细节,也许在历史的那一段掀起过蝴蝶风暴。那么这些细节究竟与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本《数字解读世界史》有什么关系呢?答案马上揭晓。

  享誉世界的亨氏番茄酱有一个神秘代码,想必吃货们是知道的,亨氏57。代表着亨氏番茄酱有57个品种,那么为什么是57而不是58,59呢?创始人亨利·海因茨表示:“任何种族,任何年龄的人对7这个数字赋予了太多的含义,而其他数字就没有什么感觉了”。

  小小一坛泡菜除了滋味绵长,醇厚催人食欲、下饭以外还有在历史上起到过什么重大作用么,答案是肯定的。18世纪,因缺乏维生素C英国海军被败血症的阴霾笼罩。从1500到1800年200万名水手死于败血症。1753年苏格拉医生发现治愈败血症的方法,包括柠檬酸和富含乳酸的泡菜。库克船长环球航行带去45千克泡菜为船员的健康保驾护航,配合柠檬汁饮品,航行期间没有出现任何减员。

  我们都知道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是现代生物学和进化论的基础。整本书英文原著一共502页,达尔文在世期间加印过6次。然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却不是初版中就已经提出,而是初版10年后的第五版修订过程中加入的,而且被称作“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的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甚至先于达尔文提出类似的观点。

  讲了三个数字解读的小段子,是否引起你对这本《数字解读世界史》的兴趣了呢?我想这本小书应该是能打动对历史充满好奇心的小伙伴的。历史学著作不光是枯燥的编年叙事,不光是是要你记诵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哪一年发生了哪些事,也不光是学院派的大部头。《数字解读世界史》这种轻松有趣的小书不仅能作为你的谈资资料库 ,而且提供了一个按图索骥的藏宝图。

  本书每篇以数字为视角,聊聊三两百字,为你勾勒出复杂世界历史进程中那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历史事件和事件背后那些容易被忽视有至关重要的数字。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细节,通过数字为媒介,连缀起昨天与今天,唤起时代的记忆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殷鉴,我认为这就是细节的胜利,也是数字的胜利。

  当然,中文版中还是有一点小小的遗憾。本书197页《娘子关33761人被害》让人有些误解,通过咨询和查找资料,勘误为娘子谷,位于乌克兰首都西北郊的山沟曾经上演了让人类文明史蒙羞的一幕,耻辱的娘子谷大屠杀。

  你想知道福特T型车1914年从生产到下线需要多长时间么?你想知道1861年有多少人意大利人会说意大利语么?普鲁士用多少军队就在18世纪纵横欧陆了吗?那么,来读这本《数字解读世界史》吧。

  《数字解读世界史》读后感(六):历史上的数字——《数字解读世界史》书评

  如何看待历史,如何解读历史,如何诠释历史,这些问题已经有相当多的专业书籍已经出版了的,我们也早已习惯拿到一本历史有关的书籍就开始以时间为序,然后依次开始看在各个年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但是我手中这本《数字解读世界史》就以不一样的脉络来解读世界史,它不是以时间为主线来解读历史的,而是以这些事件中的数字来解读历史,没有严格按照时间的发展来叙述,这样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我们的阅读兴趣。

  本书收录的205篇文章中其中有17篇涉及中国历史,由于作者是英国人的缘故,所以这已经足以使我们自豪了。在本书的这些文章中你可以看到很庞大的数字,例如:250万,2500万,1200万等等,可能光看这些数字你还没有什么概念,但是一旦当这些数字与具体的单位词相结合就非常有历史意义了,例如"人"。

  当我看到"欧洲死亡2500万人"这篇文章的标题时就吓了一跳,下意识之下就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回事,发生的时间点在哪里等等,脑海中迅速闪过几个事件"欧洲中世纪黑死病","十字军东征","欧洲大陆的战争"等等,然后当时看这些历史事件的时候,基本对数字没怎么特别关注,而非常遗憾的记不清了。我翻开这篇文章才发现这就是讲述的"欧洲的黑死病",这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这个事件的印象,而且由于数字的重点突出,也让我感受到了这疾病对人类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你还可以在本书中看到其他巨大的数字,例如修建胡夫金字塔使用了250万块大石,蒙古人侵略(征服)其他地区杀死了3000万人等等,在这些文章中你可以发现人类的创造力以及人类的破坏力都是多么的强大。

  当然作者在这里不仅仅只是关注了庞大的数字,同时也对于哪些比较小的同样具有历史意义的数字也进行了描写。例如"48根绳","120英亩","8里亚尔"等等,从这些数字中你可以体会小数字在某种意义上在历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由于作者编排本书主要以数字为基准,这就是的我们在阅读本书时就可以不必按照读其他比较严肃的历史教科书那样一页一页的按部就班的阅读,我们可以直接挑选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数字,直接跳跃性的阅读。例如我可以先阅读"十三青铜像",再阅读25万军队",虽然这两篇文章在本书中相隔很远,但是丝毫不影响我的阅读体验。这样的阅读体系其实对于上班族来说是非常方便的,可以在等地铁等公交的时候来阅读。

  当然还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本书收录的文章很多,也就注定了每一个历史事件也就只能非常简短的介绍,如果想要深入的了解某个历史事件,你可能还需要查看相关的书籍才行。

  《数字解读世界史》读后感(七):透过数字历史

  历史有时很清晰,我们明确的知道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以及中医都是中国人发明的,而不是某些国家。黑死病席卷了当年的整个欧洲,弗莱明的青霉素成为了无数人的救命法宝。

  但历史有时又很模糊,埃及金字塔和英国的巨石阵在没有起重机的当时是如何建造的,明朝的建文帝当年究竟是死于那场大火中还是逃出了皇宫,这都是历史留下的巨大谜团。

  然而在历史中,总有一些明晰的、确定的,那就是数字数字是最诚实的,就像看一个赛季NBA比赛,即使你从头到尾一场不落,但你很难说出谁的命中率最高、谁的作用更大,然而数据却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数字的魅力所在。

  《数字解读世界史》这本书,文如其名,就是“用数据,盘点了从人类早期文明至二战结束这期间世界的发展”。这种世界史我倒还真未读到过,只是经常看历史的时候能够读到一些数字,比如第一次大战的索姆河战役双方死了多少人,抗日战争期间我军歼敌和伪军各有多少,哪年哪月哪日签订了独立宣言,又是在哪一天爆发了什么时间等等。这种单纯用数字串联历史的书,算是挺有新意的。

  本书是按照时间顺序,从不同年代中节选了比较有代表意义的一些事件的数字。比如“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编纂始于1772年,3800人参与,花了15年时间检查校对。。。。。等等内容”。所以这本书的世界史肯定不会全面,完全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世界史。

  通读了全书后,我认为应该把这本书定义为一本历史小知识类的小品读物,这里面有很多的知识我们在一般的世界史中基本不会看到,所以算是一本不错的补充历史知识、理性看待历史的材料。

  举个例子,书的第三页就讲了60分和60秒的由来。这套60进制的时间系统是由苏美尔人发明的。他们同时还规定7天为一个星期(看来圣经中的上帝创世也是借用了苏美尔人的创意),周二到周六的名字都是以五大行星的名字而命名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周一和周日分别是以月亮和太阳的名字命名的

  之前我在学日语的时候就挺奇怪,为什么日语中的星期几的名字这么奇怪呢,月曜日,星期一;火曜日,星期二;水曜日,星期三;木曜日,星期四;金曜日,星期五;土曜日,星期六;日曜日,星期天。这完全就是照搬苏美尔人的设定,感情这日本人不光爱抄袭中国人的文化啊。

  星期制首先传到了古希腊、古罗马等地。古罗马人用他们自己信仰的神的名字来命名1周7天:Sun’s day(太阳神日)、Moon’s day(月亮神日)、Saturn’s day(土星神日)等7个名称,虽然这7个名称传到了不列颠后,盎格鲁撒克逊人改变了其中几个命名,但是这三个名称保留了下来(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到现在才知道这几个名称的来源)。

  综上,《数字解读世界史》不是一部鸿篇巨制的史学著作,但它以独特的角度和精准的数字让世界史读来甚是有趣,印象深刻。

  《数字解读世界史》读后感(八):用数字诠释世界历史

  用数字诠释世界历史

  以数字解读世界史,是研究世界史的一个新途径,也是一个新方法。数字是生动的,用数字诠释历史,将深化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具体的数字还将使人物或历史复杂而模糊的背景变得清晰。在《数字解读世界史》一书中,英国知名史学家艾玛·玛丽奥特比较全面地回顾了全球的历史。她认为,“再小的数字也意义非凡:它们记录了历史的生动的细节……而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将对政治经济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数为六艺之一,而广其用,则天地之纲纪,群论之统系也。天宇星辰之高远,非数无以效其灵;地域之广轮,非数无以步其极;世事之纠纷繁赜,非数无以提其要。”如著名思想家、乾隆五十四年进士阮元所言,数字不但“无处不在”,还是各种史料最值得重视的组成部分。数字同文字记录一样,都是历史的载体,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把历史的内涵具体化,彰显其真实的存在。

  每个数字都含有重大的史实,每个数字都有精彩的故事。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还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变革,运用前沿科技工具可以将历史学研究从数字化走向分析论。在《数字解读世界史》中,玛丽奥特详解了每一个或者每一组数字背后所潜藏着的秘密。透过每一个或者每一组数据,使我们重新认识到数字在史学研究中的特殊价值。有了这一基础,我们还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到那些真正创造数据的人,以及他们(比如宇航员、哲学家和工程师等)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操控历史的。另外,该书不但把世界发展的脉络通过数字呈现出来,还用数字串联起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历史并非那么整齐有序,关于数字起源的探索,是一段通向迷雾笼罩的人类生活与文化起源的艰难旅程。国际历史大会秘书长罗伯特·弗兰克认为,数字见证历史。“这是第一次在世界历史大会上探讨数字技术对历史研究所起的作用。希望通过方法论的研讨、来了解一些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同时可以看到不同的历史学家对于这些事件的不同观点。”透过数字看发展,历史不仅关乎过去,也关乎未来,从史实的角度来看,历史真实很重要,记载历史的数据也很重要。重视并把握数字历史或者世界史的诠释,通过数字普及历史知识的社会价值远比学校“填鸭式”的灌输更有效。

  数字解读历史,直观而有深度。在书里,玛丽奥特共收录了205篇短小精悍的历史数据,其中涉及中国历史的有17篇。寥寥数语,精准地阐释了儒家“五经”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还以客观的笔触记录了儒家经典的发展与外传。玛丽奥特还认为,是“6437公里的丝绸之路”将中国和西方联系在一起,而之所以得名“丝绸之路”,是因为约公元前100年开始,中国的商人便通过这条路将丝绸运往西方世界。这一解读既精准地诠释了古“丝绸之路”对世界历史的推动,又契合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 “一带一路”这一宏观命题的新内涵、新底蕴。

  当然,玛丽奥特的某些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比如,她在《431286个汉字》一文中说,“15至16世纪,中国人必须记住431286个汉字以通过皇室的科举考试。考试的内容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主……”,而其转笔又说,“除参与考试的学员和考官之外,其他任何人都不懂得考生们所写的文字内容”,“相比之下,欧洲用方言,这样的文学作品的受众更广,传播速度更快。”读到此节,我曾一度陷入了彷徨与迷茫之中,因为玛丽奥特一方面承认唐科举考试是以“四书五经”为考试“辅导用书”,另一方面又说考生在临场“试卷”中限时写就的文章没有欧洲方言文学作品传播速度快。其实,即便放在当下,试卷也属于国家密档,其传播性自然无法与自由文学相比。而要说自由文学对人类发展以及对世界经济社会的影响,唐代文学恐怕要远比同时期欧洲方言文学的贡献更大。当然,此点瑕疵,并不影响通过数字对世界史的整体探视。

  原载2016年11月18日《南方教育时报》第13版:好书鲜读

  《数字解读世界史》读后感(九):用数字诠释世界历史的演化

  用数字诠释世界历史的演化

  “数为六艺之一,而广其用,则天地之纲纪,群论之统系也。天宇星辰之高远,非数无以效其灵;地域之广轮,非数无以步其极;世事之纠纷繁赜,非数无以提其要。通天地人之道曰儒,孰谓儒者而事以不知数乎!”一如著名思想家、乾隆五十四年进士阮元所言,数字不但“无处不在”,还是各种史料最值得重视的组成部分。数字同文字记录一样,都是历史的载体,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把历史的内涵具体化,彰显其真实的存在。

  以数字解读世界史,是研究世界史的一个新途径,也是一个新方法。“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就像马克思说的,数字是生动的,用数字诠释历史,将深化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具体的数字还将使人物或历史复杂而模糊的背景变得清晰。通过数字,我们不但可了解世界史的大部分内容,并能迅速揭示出过去所发生的事是否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在《数字解读世界史》一书中,英国知名史学家艾玛·玛丽奥特比较全面地回顾了全球的历史。她认为,即是“小的数字也意义非凡:它们记录了历史的生动的细节……而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将对政治经济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每个数字都含有重大的史实,每个数字都有精彩的故事。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还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变革,运用前沿科技工具可以将历史学研究从数字化走向分析论。在《数字解读世界史》中,玛丽奥特详解了每一个或者每一组数字背后所潜藏着的秘密。透过每一个或者每一组数据,使我们重新认识到数字在史学研究中的特殊价值。有了这一“基础”,我们还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到那些真正创造数据的人,以及他们(比如宇航员、哲学家和工程师,等等)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操控着历史。其中,《数字解读世界史》一书不但通过数字把世界发展的脉络通过数字呈现出来,还用数字串联起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历史并非那么整齐有序,关于数字起源的探索,是一段通向迷雾笼罩的人类生活与文化起源的艰难旅程。国际历史大会秘书长罗伯特·弗兰克认为,数字见证历史。“这是第一次在世界历史大会上探讨数字技术对历史研究所起的作用。希望通过方法论的研讨、变革……来了解一些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同时可以看到不同的历史学家对于这些事件的不同观点。”透过数字看发展,历史不仅关乎过去,也关乎未来,从史实的角度来看,历史真实很重要,记载历史的数据也很重要。重视并把握数字历史或者世界史的诠释,通过数字普及历史知识的社会价值远比学校“填鸭式”的灌输更有效,尤其是闲暇时读上一段,涨知识更涨“姿势”。

  数字解读历史,直观而有深度。在《数字解读世界史》里,玛丽奥特共收录了205篇短小精悍的历史数据,其中涉及中国历史的有17篇。寥寥数语,玛丽奥特不但以简洁的语言精准的阐释了儒家“五经”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还以客观的笔触记录了儒家经典的发展与外传,即便在“当今世界仍有为数众多奉行儒家思想的人……”;玛丽奥特还认为,是“6437公里的丝绸之路”将中国和西方联系在一起,而之所以得名“丝绸之路”,是因为约公元前100年开始,中国的商人便通过这条路将丝绸之路运往西方世界。这一“解读”既精准的诠释了古“丝绸之路”对世界历史的推动,又契合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这一宏观命题的新内涵、新底蕴。

  当然,玛丽奥特的某些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比如,她在《431286个汉字》一文中说,“15至16世纪,中国人必须记住431286个汉字以通过皇室的科举考试。考试的内容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主……”,而其转笔又说,“除参与考试的学员和考官之外,其他任何人都不懂得考生们所写的文字内容”,“相比之下,欧洲用方言,这样的文学作品的手中更广,传播速度更快。”读到此节,我曾一度陷入了彷徨与迷茫之中,玛丽奥特一方面承认唐科举考试是以“四书五经”为考试“辅导用书”,一方面又说考生在临场“试卷”中限时写就的文章没有欧洲方言文学作品传播速度快。其实,要说自由文学作品对人类的发展以及对世界经济社会的影响,唐代文学要远比同时期的欧洲方言文学的贡献更大。当然,此点瑕疵,并不影响通过数字对世界史的整体探视,或可视之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

  ----------------------------------------------------------------------------------------------------------

  原创稿件,反对任何网站、新闻客户端、微信公号以及自媒体未经允许以任何形式不署名的转载,若转载或商用请致函致电商洽(qq:472176745)。但是,欢迎转发和分享至您的朋友圈。    

  新浪微博,欢迎互粉:http://weibo.com/1391089223/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数字解读世界史读后感100字  世界史  世界史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解读  解读词条  数字  数字词条  100  100词条  
美文

 11月雷阳启航活动心得

 (作者:范莹丹)这次雷阳启航活动,也是第一次小组活动,自然是小组成员的见面会啦!由小组长组织动员大家,我们最终决定在周末的中午时间开展活动。  作为2018级...(展开)

美文

 磨坊

 故乡村庄的房舍特别拥塞,矮矮的土坯草房连成一排排,一陇陇。由我们老街后的水牛塘向南走上二里地,便可看见南圩队的那片村庄。村庄后是一片广阔的社场。夏日的傍晚,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