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石板路弯弯(第15节 马灯)

  当年,在洪雅县境内的罗坝公社光荣一队,插队落户当知青的时候,在我那个小木屋旁边的高坡坎上,住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我们都称他为肖大爷。

  他虽然是光荣二队社员,但和我们相邻的距离不远,大约只有五六十米,从地理位置上看,我们应当算是邻居,我们大队里的很多知青,经常喜欢到他们家里聊聊天。他家堂屋里的案桌上总放着一盏马灯

  这盏马灯,是用煤油做燃料,用一截灯芯和玻璃罩做成的一种灯具,在用电灯以前的一种照明工具。外壳是金属的,高有200MM左右,照出的光亮可供十来平方米的范围内照明,孩子们可以在灯下写作业,互相追逐打闹着做游戏,女人们在灯下缝补衣裳,家里的男人手里卷着叶子烟陪伴着家里的老人们,在煤油灯下围着火盆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过小日子到也还可以,也算是乐在其中。

  通过大队干部们的介绍,我们大队的所有知青都知道,肖大爷是1958年在重钢一次事故中受工伤,导致双目失明的,回到家以后,他就一直呆在家里。靠着用竹子编一点儿箩筐、背篼,托别人带到集市换点零花钱贴补家用。

  偶尔我也能听见,肖大爷拿着一把长长的竹箫,坐在他的堂屋门槛上,面对着无垠的夜空,一个人吹奏这一支忧伤的曲子。我常常听到的,就是《江河水》。这个箫声,据说特别是在夜间,传播得非常远。一两里路外都能听见。当地迷信的说法,夜间的箫声是震慑妖魔的。

  凡是听见肖大爷吹的箫声,都会从他的演奏曲谱,再联系到肖大爷的经历,没有几个人不落泪的。

  在晚饭后,我有时候会到大队部去开会,时常也帮着大队里抄写点什么书面材料,到大队部去。都就必须要经过他家的门口,每次走过他家门前的那条夹杂着几块大小不一的碎石板小土路上,都能看到:他坐在堂屋门前,用一双瘦骨嶙嶙的大手,始终不停顿地摸索着编着什么,身后的地下总是拖着一些长长的细竹篾条。

  尽管他已经双目失明,但每次我路过他家大门前十来步远的小路上,他都主动和我打招呼:“小石,到哪去?”

  我顺口回答:“到大队部去。”

  他依然在嘴里边哦哦哦地嘟哝着,算做是对我答话的回应,然后低下头继续编织着他手上的竹制半成品。

  对于这个问题,开始是经常让我弄不明白,他的眼睛肯定是什么也看不见,但他咋个会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晓得,是我从他家的门口经过呢?后来肖大爷对我讲过,在他眼睛失明以后,耳朵的功能就逐渐增强了。他的房子周围几十米的范围内,有老鼠跑过,都逃不过他的耳朵。别看他眼睛看不见,他还曾经打死过老鼠呢。小石,你走路和他们那些人的声音不同,我一下子就能听得出来,你是上过学,经受过正规训练的。走路的轻重程度很有规律。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肖大爷家堂屋案桌上的那盏马灯,经常肖大爷被擦拭得透亮透亮的。既然他的眼睛已经失明了,那他要这个马灯,还有啥用呢?没过几天,我就算是亲身体会到这盏马灯的作用了。

  记得第一次晚上到大队部去开会,回来已是深夜里。当我一个人走到离他家转弯不远的三岔路口,凭想当然地走,果不其然我就走错了路……

  那是刚到生产队不久的一天,在白天路过此地的时候,只顾观望周围的群山,欣赏着天上飘动着朵朵时刻变幻着的白云,观赏者层层依山而筑蓄满水的块块梯田发出道道银光。在远处的梯田里,有十几只白鹭,它们冬水田里翩翩起舞,欢快地疾驶奔跑着、跳跃着。水面上激起了一片片雪白的浪花。还有更远的山边,那一只只白鹭,高傲地拍打着雪白的翅膀,在低空中竞相翱翔着,打着盘旋奋力腾空而起,围绕着绿水青山,在半山腰沿着水平方向向前飞行,还有那一行行白鹭,沿着几条看不见的斜度线轨迹,高傲地直上青天。此时此景,不禁让我联想到:一个中国唐代诗人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横白鹭上青天……

  我顺着这条田坎小路,一边欢快地朝前走着,一边兴致勃勃地观赏着这难得一见的壮观景色,而忘了记路,

  到了深夜,我又途经此处,站在这个三岔路口,脑海里一片空白。我不知道,眼前脚下的这条路,我该怎么走了。

  此时,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两条路:一条是土路,一条是石板路。我连想也没想,顺着石板路就继续走下了去,结果还没走到三十米远,来到山湾凹底的一片荒草坡坟地,前方就没有路了。

  在这片长满野草的乱石岗坟地里,我脚下的周围,全是一座又一座的坟墓,眼前所见的全都是,一座又一座篆刻着隶书文字的墓碑。为了急于马上要脱离这片墓地,想尽快找到出去的路。我心里开始发慌,拔腿就走。

  在这片荒草坟地里,我慌慌张张地踩着坟墓之间的野草,一个人不歇气地急速向前奔走,越慌越乱就越出错,越想尽快离开这儿,我至始至终就是走不出去。不得已,我只得一只手扶着那一块块冰冷的墓碑,另一只手紧紧握着手电筒,此刻,手电筒里的电池也消耗差不多了,射出的光亮很弱。昏暗的手电光照射下,一米以外的前面,什么都看不清楚。

  漆黑的夜里,伸手不见五指,耳边只听到风吹树叶,发出那一连串哗啦啦的响声。在这片乱坟地里,那些个一座连一座的半圆球形土坟包,表面长满了杂草,坟包之间的连接处,勉强能放下一只脚。我孤零零地顺着坟包之间杂草丛生的小路,一个劲儿地往前走。篆体着楷书文字的阴森森的半圆弧墓碑,一块又一块立在墓群中,在暗淡的月光下反射着惨淡恐怖的银光,

  还有数不清的萤火虫围绕在我周围,不停地上下翻飞起舞盘旋,每个萤火虫的尾部都喷发着一股鬼影般微弱的绿色光亮,坟地里的野草随风摆动,发出的沙沙声,使这片乱坟地更加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恐惧。

  令人感到奇怪和恐惧的是:不论我怎样走,其结果总是走回到原点。在这极度的慌乱之中,不但没有找到出去的路,更糟糕的是,就连咋个进来的路,我也找不到了。这种现象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鬼打墙,算是被我遇上了,

  当时的我,两条腿哆哆嗦嗦地站在乱草坟地中间,一双眼睛毫无目标地四周张望着,总感觉到周围的草丛和灌木丛中,仿佛有数不清的眼睛纷纷盯着我,那些眼神里都充满着恐怖和敌意,我在当时早已是三魂儿吓掉了两魂儿。感到这里实在太可怕了,浑身颤抖着站在墓群地中间,惊慌失措地大声呼喊道:“有没有人?人在哪儿?”“有没有人?人在哪儿?”

  就在这时候,奇迹出现了,就是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家,一只手里举着一盏马灯,另一只手拄着一根一米多长油光锃亮的竹筒棒棒。

  在我左侧的高坡顶上边,他弯着腰向着山坡下大声喊道:“小石,小石头,不要慌,不要害怕,小石头,你要看到我这盏灯,顺到我这儿的灯光方向爬上来,不要慌。我们在这儿等着你。不要怕。”

  一听到这些话,我顿时感到有了底气,心里不再害怕了,胆也壮了,立刻鼓起全身勇气,朝着这盏马灯发出光亮的方向,双手死命地抓着面前陡坡上的野草,不顾一切地往上攀爬,三步并作两步,飞快地爬上了这个陡坡坎顶。

  当我走到马灯前,赶紧用双手拉住他的手,含着眼泪哽咽着向他表示感谢。不料他老人家这时却给我来了脾气,他把手狠劲一甩,挣脱了我的双手,很不满意地回了我一句:“我最见不得哪个小伙子家家的,小石头,你也是啊,抹眼泪,没出息。”随后便缓慢地转过身,习惯地朝前摸索着,提着马灯,挪动他那步履阑珊的双腿,颤颤巍巍地走进了堂屋右边的小门。

  从那以后,我但凡是晚上到大队部,再经过他家的大门口,走到距离他家那所木房子,大概还有十来步远的小路上,仍然能够看见,他坐在堂屋前的门槛上,手里不停的编织着什么,脚下依然拖着很多根长长的细竹篾条,还是那么关心地问我:“到大队去吗?小石头,你记到要早点回来。”

  当深夜我要经过他家门口时,远远地就能看见,肖大爷家堂屋外的房檐下,总是高高的挂着那盏马灯马灯里被煤油浸透了的灯芯,通过燃烧发出的亮光,为我照亮门前的小路,指示着我返回小木屋的方向,当我回到小木屋,站在小条桌前,从窗口往左面望过去,就能看到,那盏马灯已经收进屋了。

  我下乡两年的日子里,这几乎成为不成文的惯例,只要我晚上出去经过他家的门口,夜里回来时,必然在老远得地方,就能看见这盏马灯。以后我调回成都工作了,这盏马灯就在我眼前消失了。不,这盏马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几十年来一直念念不忘。

  三十多年以后,我又路过那座木屋门前的小路,可是肖大爷的那所房子已经不存在了,堂屋门前的小路也被比人还高的野草所掩没,山涧里卷起的猎猎寒风,顺着山势习习掠过,吹拂着小路两旁摇摆不定的野草。路旁的大树随着风势不断变化,不住地摇晃着身上每一根长长的枝条,把茂盛的树叶搅动得哗啦啦地阵阵作响,枯黄的落叶翩翩起舞,飘然落地,视乎想要告诉我一些什么。我不知道那位双目失明的肖大爷是否还健在。他还好吗?也许还在另外的其他什么地方,拄着那根竹筒棒棒,高举那盏马灯,还在为夜间的行路人照路呢!

  这一下把话题扯远了,还是回到刚下放到队上的那几天吧。

  因为是刚到生产队那阵,想的是要听领导的话,要给当地留个好印象。经常晚饭后,我主动到大队部去,帮忙给抄抄写写。那也是常有的事。何况在当时,全公社正在搞清理阶级队伍。我初道此处。更的要有一个好的印象。不能让人说我,阶级斗争态度不鲜明。

  大概是到队里几天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

  我正在大队部办公室里,帮着抄写一份资料,只听得门口发出一点儿很轻微的声响。我猛一抬头,看着大队部的双扇木门,门缝中间有一张信封,伸进信封的一只角,隔着门缝,只见一个黑影在外面一晃,紧接着,那个人顺着门缝,悄悄地把那封信塞了进来,那封信悄无声息地飘落到屋内的地上。紧接着,从大门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接着,就听得这脚步声,由近而远,我追出大门,只见那个黑影,在我前面二三十米的黑影处连续晃动着,很快就消失在夜色里了。要知道这封信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看下一节《生产队里揪出了特务》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石板路弯弯  石板路  石板路词条  马灯  马灯词条  弯弯  弯弯词条  石板路弯弯词条  
小说连载

 明天的明天(3)

 去报道那天蓝玉在远处看见吴莫与陈格并肩而行的身影,两个人有说有笑的画面还是深深的刺痛着蓝玉,蓝玉看着他们走远才回过神。陈格顺利的去了吴莫的大学,而蓝玉如愿的被...(展开)

小说连载

 梦(引子)

    古镇之所以叫古镇,是因为镇上居民大多数人都姓古,且有着上千年历史。这里原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们靠山吃山,据水吃水,日子...(展开)

小说连载

 同学家事

 同学家事  这段说一些我同学的家事但愿不算多管的节外生枝谁叫我们几乎无话不说呢:(其根据是多年的听说以及互相的了解还有连忘记带不好多问的残存信息其叙述细节就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