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如何开发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心市民建言献策

文化部于2007年6月9日公布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后,泉州文化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如何保护传承、弘扬泉州市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不少热心读者纷纷建言献策,本报记者也就此进行了多方采访。

读者建言

保护中山路的“非遗”

今年,市区中山路成功入选全国“十大名街”后,如何保护好这条老街,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

热心读者张志程建议,今后政府部门在保护中山路时不仅要保护物质的东西,还应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扎花灯等技艺,还有小巷里那些闽南味道浓厚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也需要保护,有些民间传说也需要进行整理和弘扬。

小区搭戏台厝边来看戏

“在新城区规划建设时,应该在一些较大的小区搭建公共小型戏台,让居住在这里的‘厝边’可以在家门口看戏,感受本地戏曲的魅力。”潘大爷以前住在老城区,要听南音时就到工人文化宫,许多老邻居聚集在一起十分亲切。他说,泉州市许多戏曲项目普及面十分广泛,如果小区有个公共戏台,左邻右舍平时就能经常聚集在一起,自娱自乐,也可增进邻里关系。

整合资源创作精品

“要整合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胆创新和推广,让市场来检验文化创新的成败。”市民曾国恒认为,泉州市作为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城市,拥有泉州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等一大批饮誉海内外的文化品牌,要进一步整合这些项目的资源,创作出更具观赏性的作品,推向市场,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专家观点

展示表演推动普及工作

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世英教授说,泉州戏曲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有名的“戏窝子”,戏曲的传承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今后可以多进行一些展示性演出,将闽南戏曲魅力进一步展示出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

加大传承让“非遗”后继有人

泉州师院艺术学院院长王珊教授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传承比单纯保护更加重要,保护好南音就是要做到后继有人,而不是单纯地送入博物馆。希望政府今后一如既往地支持高校继续做好这项工作。同时,高校也有义务进一步做好传承和教学工作,让这条传承之路更好地走下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词条  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词条  遗产  遗产词条  热心  热心词条  市民  市民词条  
杂谈

 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指日可待

过去的5年,中国社会在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尽管此间中华民族遇到了汶川大地震等巨大的自然灾害,但华夏儿女众志成城,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勇向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