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鲁迅小说的讽刺特色(四)

  三

  

  “讽刺作者……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讽刺,在希望他们改善……[1]”这就是鲁迅讽刺的初衷。既然是需要改良的人生,就要揭出病态社会的苦痛,才能引起疗救,正因为此,鲁迅杂取种种人物拼凑起来合成一个,用“画眼睛”的方法,真实地刻画了病态社会的不幸的典型。向黑暗的封建社会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使中华民族从瞒和骗的深泽中猛然醒悟。

  

  艺术的真实是以广阔的社会真实为基础的,小说《呐喊》、《彷徨》大多是描写鲁迅故乡绍兴农村的人和事,可以说是最早、最好的乡土文学。孔乙己被打断腿,闰土的麻木、单四嫂子死了儿子、祥林嫂饿死街头,七斤的辫子风波,爱姑的离婚等,这些平常的小事,“将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2]”全都表现出来了,这里寄予了对受压迫人们的同情,对黑暗统治的批判。“……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有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3]”这些因素,决定了鲁迅农村题材小说的使命感和基调,塑造病态社会的不幸的典型,揭示人们的冷漠和隔膜、麻木与愚昧的社会根源,盼望他们能够觉醒,起来斗争。

  

  孔乙己这个人物,没人知道他的名字,这仅是他的绰号,他作为“人”的独立价值已经失去,他对于人们来说只是一个笑料,“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4]”人们并不关心他的挨打,掌柜的惦记着欠下的钱,至于他死了没有,谁也不在乎,他的不幸就在人们的谈笑中消解了。但他迂腐麻木,被八股文章吃空了灵魂,不能面对现实的悲剧根源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我们对孔乙己是含泪的笑,对陈士成就是痛心疾首了,陈士成连考了十六次都没有中,还在梦想升官发财,他在“寄生虫”概念的支配下最终葬身万流湖中,连衣服也被人剥去了。鲁迅通过这两个旧文人的命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虚伪和黑暗,对封建教育给予最有力的批判。《药》的悲剧是双重的,吃“药”的姓华,被当“药”的姓“夏”,合起来正是我们的民族“华夏”,这里鲁迅再一次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革命先行者为了劳苦大众去革命,却被受益的那一方吃掉了,“聪明的”人们还七嘴八舌指责夏瑜的大义不道,这种悲剧不仅是辛亥革命没有启发群众觉悟的悲剧,也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长期实行愚民政策的毒害,造成群众愚昧无知。当夏瑜被统治阶级杀害时,有这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5]”这种冷漠麻木的思想造就了启蒙者反被启蒙的对象吃掉的惨痛。群众麻木在《阿Q正传》里表现更为突出,阿Q被枪毙全跟着蚂蚁似的人,发出豺狼嗥叫般的喝彩,让阿Q想起了四年前一只狼要吃他时鬼火般眼睛,更深地批判了国民麻木的精神和“看客”的劣根性。阿Q自身过着非人的生活,他却麻木健忘,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他的“精神胜利法”是近代社会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的弱点。阿Q姓字名谁作者不清楚,但“阿Q的影像,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多年。[6]”所以阿Q具有现代国人的魂灵。这个不知其姓名的阿Q,鲁迅给他作了正传,反讽的意义就更深了。单四嫂子死了丈夫,她善良、坚毅,靠纺纱来养活自己和她的宝儿已经很不幸,宝儿是她暗夜里的阳光可安慰她孤苦的心,但更不幸的是宝儿也病死了,面对她的悲惨,周围人们是怎样呢?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的心思一目了然不屑说了,那王九妈的“热心”又在哪里呢?谁真正了解她的痛苦和悲伤,在几千年封建礼教的桎梏中她的“明天”又在哪里呢?祥林嫂的悲剧更深了,她勤劳善良、受尽了人间的折磨依然坚强,但她活着的信念最终被人们的冷漠和鲁四爷为首的封建卫道者扼杀了。“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了,……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7]”鲁迅先生不仅揭露了封建制度,还控诉了这种制度是造成人们冷漠和麻木的根源。鲁迅的语言是很精炼的,但他却用了两段几乎相同的文字,描写祥林嫂“我真傻,真的……”讲述阿毛被狼吃掉的经过,揭示了深重的苦难留给她的精神创伤,更鞭挞了旁听者的冷漠和伪善。再看少年闰土充满朝气,二十年后终被兵、匪、官、绅苦成一个木偶人。闰土朴实、勤劳的品格正是中国大多数农民的形象,但他的麻木和所受的苦痛也是中国近代农民的缩影。而贫苦的生活没能历练杨二嫂的善良品格,反使她变得狭隘自私。再看爱姑的反抗最终被七大人的淫威吓了回去……鲁迅以故乡农民的病苦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吃人的礼教。不仅农民的命运悲惨,连受过新文化教育的知识女性子君,也没能抵住旁人赛过冰霜的冷眼,被隐藏在背后的黑暗势力吞没了生命……

  

  鲁迅先生用医生诊视病人的态度写小说,揭露了悲剧人生的社会根源,用解剖刀剜出了封建毒瘤。他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痛恨他们深受封建正统思想迫害和不争的劣根,更期望他们能够觉醒、起来反抗,创造美好的生活。“良药苦口”,这正是鲁迅对人们群众爱的深化,是“为人生”的写作思想。

  

  四

  

  鲁迅小说的讽刺是深刻的思想和艺术表现统一的结果,是建立在中国古代文化基础上的,同时吸收借鉴了世界文学讽刺艺术的经验,结合中国社会现实,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出发,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直面人生和广阔的社会。对封建正统思想、社会时弊和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启蒙主义色彩,充满了强烈的战斗性,用喜剧的形式揭示了悲剧的社会根源,形成了自己既有民族风格又是独创的“忧愤深广”的讽刺特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创了讽刺文学的先河,不仅直接影响了后来的陈涌、胡风、冯雪峰等人,而且对今天的社会有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的这句话充分肯定了鲁迅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那么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当今社会,文学作品铺天盖地,究竟有多少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呢?当物质淹没了精神,当市场经济冲击了人心,我们的文学工作者是否都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鲁迅先生关注现实社会,为人生写作的思想——尽管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社会里,但社会上依然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破坏祖国统一的反动分子还有存在;党内少数贪污腐败分子也依然猖獗;文学艺术领域胡诌乱造低俗的东西太多;消费者权益时常被侵犯;物质主义的人们依然醉生梦死;“阿Q”也不时地在我们周围游荡……我们的社会需要鲁迅思想和战斗精神,需要关注现实社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我们呼唤像鲁迅一样的文化战士。

  

  -------------------------

  

  [1]鲁迅,《什么事讽刺》,《鲁迅全集6》,第32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2]鲁迅,《英译本<短篇小说集>自序》,《鲁迅全集7》,第38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3]鲁迅,《英译本<短篇小说集>自序》,《鲁迅全集7》,第38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鲁迅,《孔乙已》,《鲁迅选集》,第一卷,第2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5]鲁迅,《药》,《鲁迅选集》,第一卷,第2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6]鲁迅,《<阿q正传>的成因》,《鲁迅选集》,第一卷,第31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7]鲁迅,《祝福》,《鲁迅选集》,第一卷,第13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鲁迅小说的讽刺特色  鲁迅  鲁迅词条  讽刺  讽刺词条  特色  特色词条  小说  小说词条  
小说连载

 坑爹的鸡蛋

 坑爹的鸡蛋  (一)  革委会成立了,由军代表,造反派的头头和老干部组成了三结合的革委会的领导班子,原来打得你死我活的各个造反派实行了大联合。  毛主席发表了...(展开)

小说言情

 江南

 如有一天她会变成一条鱼,一滴一滴雨水沉入海底,折断翅膀。天真的,没有设防,请你仍旧爱我好吗……    她叫来兮美子。    小学4年级的时候,她从异地转学来到...(展开)

小说连载

 天下(第八章)

   父亲上朝回来,我去迎接他,却看见父亲连接不断地叹气,眉头紧皱在一起。父亲他太劳累了,近年他的白发又多了少许。我问父亲究竟发生了何事,父亲却只顾摇头叹气不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