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周末荐读 →?杨熹文:远方的女儿(瞬间泪奔)

我说不出来那种感受。

我五旬的妈,为了迎合和我五个钟头的时差,掐着点儿在她的凌晨四点起床,小心翼翼地在微信上和早上九点的我讲话,试探着,“孩子,你要是有时间就给妈妈打个电话,妈妈可以晚一会去上班,要是没有时间也没关系,你继续忙你的,不用管我。”她也在深夜看到不知哪个网友的激烈留言而睡不着觉,第二天心事重重地叮嘱我,“孩子啊,要是网上大家有说啥不好的,千万别往心里去啊!不管你做什么,都有人会不满意!”

我大概能够想象到,妈每天的生活,就是看遍我微博上的所有留言,查遍淘宝的新书销量,再对着我的文字读上一遍又一遍,认真全面地像是个经纪人。有一次她打电话给我,还没来得及寒暄,她就把一口东北话说得慌张急促,“快看看微博上的读者,在淘宝订了书,都好几天了也没给人家发个货,赶快查一下怎么回事,别让人家白等。”她又在我度假的时候对着我连不上网的微信催促着,“快回来更新吧,大家都等着急了。”她甚至每个周末去加班只为那薄薄的加班费,转头却对我这个唯一的孩子任性地说,“孩子,妈妈想继续攒点钱,给你在机场旁边买个小单间,你回来的时候不用折腾太远,能安心写作。”

妈把我的书放在了床头,夹进了包里,送给了七大姑八大姨,甚至放进了公司科长的办公室,我说妈,“咱别丢人。”妈说,“有啥丢人的,写得好,写得好!!”

妈这个分不清“海子”和“顾城”,总是把“季羡林”说成“寂寞林”,半辈子都泡在柴米油盐里的妇女,就这样突然对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她像是个高考前幡然醒悟的后进生,一头扎进数不清的习题册里,对着自己不懂的公式,一遍遍地推导着,很难弄清答案却也毫无怨言。我心里明白,这份迟来的努力,大抵是因为文字,成为了连接着她和远方的女儿,唯一的一件事。

我从小就向往远方,爸妈每一次剧烈的争吵后,我心里的这份愿望都会再加深一点。长大后妈每每说起“在家不是挺好的么,干嘛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我都会非常狡猾地说,“还不是因为你们总是吵架,我才要跑得远远的。”我不喜欢妈冲着喝醉了的爸歇斯底里,不想听妈在十点钟就催我上床睡觉,不想让妈一遍遍唠叨我每天要吃三种水果五种蔬菜,也不想让她在秋天还很遥远的时候就不停地叮嘱我穿上秋裤。

我和妈之间总是有一条太宽的沟壑,那里填着我对她的嫌弃,她对我的不理解,以及那曾经发生过的冷战和热战,我一直用力地长大似乎只是为了离开它。有一天我终于长大,拍拍翅膀,头也不回地飞走了,身处近一万公里以外的异国他乡,我还是对妈心存埋怨。我不懂,为什么我那五十几岁的洋人房东每个周末都能和二十岁的女儿在一起喝个酩酊大醉,教育理念里总有一种“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架势,而我的妈妈,隔三差五地就要在电话里和我唠叨,“少喝酒,多吃饭,吃水果,蔬菜,喝牛奶,酸奶,记得穿秋裤,哎,我要是能在那给你做饭洗衣服就好了……”

就凭这一直执意和妈拉开距离的态度,我就实在不是个孝顺的女儿,出国这么久,每次给爸妈带东西回去,都是因为有朋友回国前,热心地问上我一句“有没有需要我给你爸妈带回去的?”我这才心虚地说,“有,有……明天就给你!”于是花一个晚上在超市里,把什么有用的没用的都塞进购物车,草草包装成一个包裹,第二天放进朋友的行李箱。唯一真心给妈寄东西的那一次,是因为那年的樱桃又大又红,我打包回去一盒两公斤装的大樱桃。我告诉妈之后,她就一直盼着盼着,收到后照了无数张角度不同的照片给我看,还说,“这么大,真好,从来没见过!”我问她,“吃了吗?”妈心满意足地说,“吃了,每天晚上吃两个!”后来才知道,妈把这两公斤的樱桃分成了四份,把三份送去不同的人家,又从自己的那一小份里,带走一部分给单位的同事去尝一尝。愚蠢的我忽然明白,她是在向别人证明,你们看,我这远方的女儿,一直在惦记着我,一点没有比那些隔三差五就回家的姑娘们差!

我出国后第一次回家,翻箱倒柜的时候看到之前托朋友给爸妈带的零食和保健品,大部分都没有拆开包装,规规矩矩地放在柜子里。我责问妈“怎么不吃?!”,妈像是个局促的小孩子,“哎……等着你回来一起吃……”她的神情紧张,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我自己,那个馋嘴的小孩子把所有零食都攒下来,一心一意地盼到过年时,才在鞭响起的那一刻把零食全部拆开吃掉。我是一直在等一个重大的节日,想必妈也是一样。

我吃进一枚西梅肉,就像在为了安慰她。她也吃进一枚,嘴巴机械地嚼着,眼睛却满足地盯着我。我笑她如同花痴一般,却在心里暗暗流泪,大概这一刻无论吃下什么都是团圆的滋味吧。妈转过身,把两三份吃完的零食包装纸留下,小心地折好,重新放进柜子里。我不知道她在接下来的日子要怔怔地盯着那包装纸多少次。那些沾满英文字母的包装纸像是在提醒她,孩子回来过,孩子就要回来了,这两件事成全了她所有的欢天喜地。

我有时隔着电话和妈说,“妈,每次写完一篇文章,就像是蜕了一层皮。”

妈说,“我懂我懂,人家不都说吗,写作特别辛苦,耗费脑力和体力。”

她一辈子没有和文字打过什么教导,哪里懂得我的感受。

她不懂为什么有话不能好好说非得写得隐晦,不懂外国作家不只是伏案写作更多的是喝酒抽烟,不懂三毛向往自由踏破孤独的决心和勇气,不懂说着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人对人间再无半点留恋。

她懂得是,我熬到凌晨三点的夜,饥肠辘辘的胃,崩溃时的大哭,孤独时的无助,还有那些一个人要度过的寒冷和炎热。她懂得是,我笨拙的手艺做不出一盘家乡的酸菜粉,她懂得是,我脆弱的性格一定在远行的路上受了很多苦。她懂得是,远方的女儿,没有妈妈待在她身边。

人类真是奇怪的动物,越爱一个人越觉得她不够坚强,不够聪明,不够幸运,好像总是会受伤,总是会受人欺负,不管去哪里活起来都非常艰难。我每次打电话给妈,还来不及问她好不好,她就总是急急忙忙地问我,“你好吗?那里冷吗?那里热吗?你吃饭了没有?都吃了什么?最近有没有感冒?心情好不好?”她从来不把自己的生活占用进我们的聊天里,仿佛东北那块大地上,夏天不会热,冬天不会冷,妈从不会感冒,也总是心情很好。

我记得小时候和妈一起去买菜,我第一次看见豆角觉得特别奇怪,就伸出手一颗一颗地挑。卖菜的大婶一脸不高兴,“这咋还带挑的呢?!哎,这小孩儿,别碰!”我缩回手,一脸委屈,把眼泪紧紧地含着。那时还瘦弱含蓄的妈,突然间炸开了一般喊,“怎么的,买个菜也不让挑啊,你怎么还说孩子呢!”妈带着我愤愤地离开,一路还不忘扯着脖子和卖菜的大婶对骂。那个景象我记得了那么多年,以至于我一直都有着这样的幻想,妈一辈子都会保护我,她会在我任何受委屈的时刻,毫不犹豫地赶来。

可是,妈渐渐地看不懂听不懂也赶不来我的世界了,而一转眼就到了我要保护妈妈的年龄,很遗憾我还是没有找到填平我们之间那条沟壑的办法,但是我已经开始去认真地理解,成长的这份责任。我会把所有光鲜的一面拍成照片给她看,如果能发给她在餐厅吃的烤鱼和红酒,就不让她知道我嫌省事扒拉一下冷饭。如果能让她看到我在外面旅行的照片,我就尽力不让她知道我为了这次旅行没日没夜工作的辛苦。每每到了晚上十点,我都要在微信上和她说“晚安妈妈,我爱你”,然后放下手机,继续写我无头绪的一百篇稿子。

我从来都不知道妈如何用她“不太灵光”的中年人脑力去应对快速的互联网,我只知道不管我什么时间发了文章,她都会第一时间转发,点赞,打赏,用她所有的方式去告诉我,远方的女儿妈妈一直在支持你。

我常喜欢和人讲这样的笑话,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还是觉得乐此不疲。最开始卖书的时候,我看到有人在网上一口气订了三本,顿时觉得信心大增,后来和妈妈聊天时她却说起,“嘿嘿,宝贝,我那天在网店订了三本书!”有一天在微博上发布文章,看到有人给我打赏了9块9,正觉得得意忘形的时候,妈妈在微信上告诉我,“宝贝女儿写得真好,我给你打赏嘞!”

我常想,一个人的生命里能有多少部作品?这些作品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生活为了梦想还是为了别的什么?我总是把梦想摆在第一的位置,一副牺牲了什么都不怕的姿态。可是从此以后,我的梦想中有多出了另一层意义。我一刻不敢停地努力着,就是怕这个美滋滋的老太太,有一天会没有了炫耀的东西,在人群中沮丧地低下头。我想,如果妈妈爱看,那我就一辈子写给她看。

妈一辈子低调,害怕出糗,连在人群中讲话都总是词不达意,往往觉得难堪,而如今她大大方方地把我的每一篇文章转发,带着炫耀的气势,坚持写上,“我女儿写的!”

我这个远方的女儿,看着那几个字,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文 | 杨熹文

图 | 电影《新妈妈再爱我一次》剧照

作者简介:杨熹文,网上人称老杨,常住新西兰,热爱生活与写作,相信写作是门孤独的手艺,意义却在于分享,著有新书《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新浪微博@杨熹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远方  远方词条  周末  周末词条  瞬间  瞬间词条  女儿  女儿词条  
真情

 谈生活

 生活里的琐事会让我们烦心,是那样的枯燥无味。生活简单平凡是真,平淡无奇才着实安稳。所谓生活讲的是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的历程,一生充满的是各种机遇.失败和平凡。有些...(展开)

真情

 精致小说:最纯真的爱

1、最纯真的爱  他喜欢她,写了无数情书,她成绩优异,从不正眼看他。大学毕业后,她找工作四处碰壁,无助时想起了他。打听得知他开了公司,快要结婚了,新娘没她漂亮。...(展开)

真情

 母亲一生的等待

母亲一生的等待原创文学 2015-12-13 12:17等待一个让人不怎么喜欢的词,但是却不得不使用它——因为人生充满了等待!在你一岁左右的时候,你在母亲的怀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