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错,了解了这些你才能

  过劳死、加班猝死、网贷、裸贷、研究生自杀……各种消息层出不穷。

  为什么会如此?为什么人的生命会如此脆弱?为什么要为一份工作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什么为一些无谓的炫耀性消费赔上自己的尊严?

  有人说攀比,有人说贪婪,有人说蠢,有人说欲望。

  实际上,没有一个说到本质上。攀比、贪婪、蠢、欲望是人类普遍的弱点,亘古以来便是如此,为何现在却愈演愈烈?

  因为从未有一个社会,像当今的商业社会那样,引诱并放大人性的弱点;也从未有一个社会,像当今的商业社会,为我们挖了2个巨大无比且往往让人欲罢不能的坑,让我们跳:

  第一个坑是励志

  之前的励志喜欢从低到高——一个人很穷,起点很低,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奋斗,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典型案例有《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各种逆袭、穷小子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或许是这种励志多了,读者审美疲劳了,于是开始从高到低——各种描写富二代各种人脉、眼界、资源、金钱都优于我们,然后比我们还努力还拼命!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的焦虑呈指数级增长,自己与富二代差了10倍不说,自己的子女要比富三代差100倍!身为父母的你还敢不努力吗!

  第二个坑是消费

  “会花钱的女人才有前途”“不花钱,你会越来越穷”“别做这样的穷人””年轻的女孩子不要吃这种苦”……活着就是无穷无尽的消费,挣钱——消费——挣钱,我们自己把自己给送入了这个循环的消费怪圈,变成了一个消费的机器。

  用励志激励人拼命工作,拼命付出,拼命往上爬,有了消费能力;而消费能力的增长,又进一步励志。于是你我便陷入高付出——高收入——高消费——高透支的恶性循环。

  当你想停下来的时,已经停不下来了。因为整个社会大环境已经形成,整个社会的大轮子已经在飞速的往前转,你和身边的人也已经习惯如此,犹如一个巨大的旋涡,把你裹挟其中,任谁都无法逃出。此时,人已经变为一种非人,即你已经不是你自己,你只是消费社会中的一个前行工具。

  在这两种社会为我们挖的坑里,我们唯一的结局就是失控,健康失控,情绪失控,家庭失控,事业失控,直至人生失控。在这种失控人生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商业消费社会的极力推进,它的逻辑是这样的:

  1,励志,也就是一个人努力,必然带来成功(高收入)。

  2,高收入自然可以享受高消费,得到人们的高看和尊重。

  对于这种消费社会统领下的“虽努力但未必成功“”的窘境,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哲学诗画为你提出的方案,以供参考。

  1,注重过程

  对于初入社会的小白来说,要学会更看重过程,而非只看结果。从过程中获得乐趣,汲取人生经验,这才是我们需要的。

  2,目标定的小一点

  很多人刚毕业就要价8000-10000,这明显是不现实的,就算你的能力确实不错,老板也是需要考察一段时间的。

  所以,在人生的初期,可以适当的把目标压缩下,起步阶段给自己定个小目标(王健林太有钱,他的小目标就是一个亿,咱们不能比,也不该比)。目标定的过大,要么是不了解自己,要么是不了解这个行业。有时慢一点,反而会比较快。

  3,淡然面对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谁都有迷茫或举步不前的时候,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就要调整心态,淡然面对。如果能练就一颗坐看风云、荣辱不惊的心,那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4,全身心投入

  曾国藩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很多人觉得他说的太随意了,怎么能不问收获呢?耕耘不就是为了收获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世阅历的增加,我们就逐渐明白了其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当你全心全意投入某件事,不是说明你更加努力。而是说明它与你的兴趣资质非常契合,说明你能够全身心沉浸于此,获得莫大的乐趣。此时的坚持已经不仅仅是坚持,而更多的是一种享受。

  只要你耕耘过,无怨无悔的付出过,即便你一辈子无法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你依然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而我们活着的终极目标就是幸福,而非别人眼里的成功或地位。做一个幸福的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本身便是一种极大的成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这些  这些词条  才能  才能词条  了解  了解词条  努力  努力词条  一定  一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