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人际关系与心理年龄的关系

经常听到有人说:“哎,我老了;身还年轻,心已苍老。”那么,你对人际关系与心理年龄的关系了解吗?下面,本站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所谓心老,大约说的就是心理年龄超过了生理年龄。也的确有专业测试的结果说明,很多人的心理年龄就是大于生理年龄的。

其实这个现象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极少有人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是完全一样的,而前者高出后者,也是正常的现象,即使相差很多,也并非病态。所以大可不必因为心理年龄的“老”而忧虑。

心理年龄的高低,和一个人的遗传、性格、经历、环境等等因素密切相关,甚至受到近期的心情等多变因素的影响,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病理名词”,而只是一个心理发展的“时间参数”。

心理年龄的高低各有利弊,并不是绝对的好和坏可以区分的。人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应成大致对应的关系,但在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表现出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和不平衡性,所以人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以及智力年龄并不是完全同步发展的。

心理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的人,会显得城府过深,很难与同年龄的人有相互的理解与共同的语言;而心理年龄远低于实际年龄的人,则会显得过于天真,不利于个人的社会化生存与成长。

实际上心理年龄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它是可以变化的。如果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擅长利用这种变化,将十分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而此时的“心理年龄”就是改善各种难于沟通“阻力”的“滑动变阻器”。

比如,对待小孩,我们可能都会自然而然地和他们用“孩子的口吻”来交流,因为对方是小孩,只有这样才能比较顺利地与他们进行对话沟通。

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在把自身的“心理年龄”不自觉地下调到了与对方接近的尺度,所以不会觉得有沟通障碍。其实,这种方法如果稍加用心地“普遍应用”,将会成为人际交往的一帖良好的润滑剂。

最简单的事实是,和父母之间,成年后会觉得沟通困难,那是因为,在父母心目中,我们永远都是天真烂漫可爱的小孩子。不管在外面有多么大的公司多么高的地位,那些“附加值”在父母看来,都不过是“皇帝的新装”。

用“社会面孔”去对待父母,你不自知,可父母会感到极端不舒服。有时候我们一厢情愿地觉得父母“应该享享清福”,而忽略了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我们一些照顾,实际才是他们最需要的。关爱自己的孩子,并不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所谓“还不清的儿女债”,其实也是父母心头最甜蜜的债。若没的还了,没的指点了,恐怕也是一种失落。所以,在长辈或上司面前,要适当地表现出较低的心理年龄来。

一个人的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相吻合应该是一种相对理想的境界。当我们了解各阶段心理年龄的优缺点,自然可以像了解任何事物那样的加以利用,取长补短。

如同很多年前提倡的“换位思考”那样,心理年龄是一个新的参数,帮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得到最佳的发展环境。

如果你对老年人心理特点?老人装病心理如何形成的?丧偶老人的心理问题有哪些?怎么控制老人的固执心理疾病?国外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独居老人心理问题有哪些?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本站老人心理特点安全常识栏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人际关系与心理年龄的关系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词条  年龄  年龄词条  关系  关系词条  心理  心理词条  
老人人参肽

 最好的“长寿仙药”是什么

最好的“长寿仙药”是什么呢?总是在寻找长寿的秘密,可却不知道,我们身边就有最好的“长寿仙药”,美容又抗衰老的西红柿、能给人体不断“充电”的大蒜、能预防牙周病的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