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服用救心药 你“守法”吗

目录:

第一章:服用救心药 你“守法”吗

第二章:穴位按摩助“消热”

第三章:要长寿 向足三里

一般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在疾病发作时会服用一种药物——速效救心丸。你知道如何正确科学的服用救心丸吗?都有哪些法则需要遵守呢?

服用救心药,你“守法”吗

当冠心病、心绞痛等紧急发作时,患者可以尝试服用救心药,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消心痛(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等,下面就请您看看服用救心药,都有哪些“法”需要您来遵守。

1.药物要新。要保证药物在有效期之内,一般每2~3个月检查1次,如发现药物变黏、变软、变色或破碎,应立即更换,不可再服,即使药物看着正常,若含服时没有麻辣、烧灼感,说明药物已失效,也不可再服。

2.先嚼再含。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起效快,效果好,但“舌下含化”并不只是简单地将药物含在舌头下,在此之前,应先将其嚼碎,然后压在舌下,这样起效更快,对冠心病急性发作患者更有利。应注意的是,救心药不可含在嘴里其他部位(因为舌下含服相对起效最快),也不可用水送服,否则会减缓药效甚至降低药效。

3.讲究姿势。服用救心药的正确姿势为取坐位或蹲位,靠墙或靠床,不可站立或平卧,因为站立时可能引发体位性低血压,而平躺时心脏位置低,回心血量增加,会加重心脏的负担,降低药效。

4.事不过三。心绞痛发作时,可每隔5分钟试服1次救心药,不过救心药虽能应急,但未必一定奏效。如用药两次仍不见效,可适当喝少量(40毫升左右)温开水,以助血循环,并拨打120;如用药3次,症状仍不缓解,就要赶紧入院就诊。

5.掌握剂量。救心药能救命,但对服用剂量有一定的要求,不可盲目加量。不同救心药的具体服用剂量是不同的,也是较复杂的,必须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出医嘱,而这份医嘱也该得到严格执行。

6.防止依赖。长期服用同一种救心药后突然停用或换用其他药物,有的患者会出现小腿酸胀、抽动等不适症状,这很可能是患者对所停用的药物产生了依赖性。此时,停药、换药势在必行,但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7.快慢结合。各类救心药起效时间不同,用途也不同。心绞痛发作时,可先服快速缓解心绞痛的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或亚硝酸异戊酯,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再服用起效相对慢些的长效抗心绞痛发作药物,如消心痛、心痛定(硝苯地平)等。

8.药不离身。救心药,特别是救急用的救心药(如硝酸甘油),应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都随身携带,即使睡觉时也要将其放在床边触手可及处,位置固定不变。另外,救心药不仅要随身携带,还要注意遮光、密封、保持阴凉,别放在贴身衣袋里,因为人的体温会加快药物挥发,长此以往,药效会逐渐失去。

穴位按摩助“消热”

中医认为,肺、脾、肝、心四脏与水液代谢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这几个脏腑的水液代谢一旦发生紊乱,身体就容易出现各种不适,表现为一派“热象”。按摩以下几个穴位,有助于“消热”。

肺热:按摩合谷穴

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的人容易生痰、口干等,肺有热往往表现为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咽喉肿痛、便秘等。对策是按摩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上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肺热的患者,针刺合谷穴往往能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脾热:按摩内庭穴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液”,当饮入的水进入胃后,精华部分会输入到脾,进而输布到全身各处,使人体滋润。脾有热时,水液的输布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症状。,对策是按摩内庭穴(足背当第二、三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中医认为,脾与胃相表里,因此,按摩此穴可以很好地消“脾热”,该穴位还是上火的“克星”,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可以祛火润燥。

肝热:按摩太冲穴

肝脏的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调畅气机”,水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若肝有病变,则气机不调,气滞水停。肝火旺的人常表现为头晕、易怒、口干舌燥、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对策是按摩太冲穴。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因此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心热:按摩心包经穴

水液经肺的肃降作用后,还须以心脏为动力,才能随营气循经脉而运行于体内。若心火过旺,常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一系列心火炽盛的表现。对策是按摩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窝,再沿手臂内侧中线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冲穴。在心包经走罐或刮痧(以皮肤潮红或出现痧点为度),可以达到泻心火的功效。

副标题#e#

要长寿 灸足三里

在古代的日本东京(古称江户),每建成一座新桥,都要邀请年龄最高的长者第一个踏桥渡河。有一年(德川幕府时代),江户的永代桥建成之后,依照习俗,三河国的 174 岁的万兵卫第一个“初渡”。在举行“初渡”的仪式上,德川将军(当时日本的实际统治者)问万兵卫有何长寿之术。万兵卫答道:“这事不难,我家祖传每月月初八天连续灸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我虚度 174 岁,妻 173 岁,子 153 岁,孙 105 岁。”从此,三里穴这个长寿穴也因之脍炙人口,日本人——“婴儿灸身柱,促发育;十七八岁灸风门,预防感冒;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促生殖健康;三十以后灸足三里,促长寿;老年时灸曲池,促耳聪目明,预防中风”的灸法保健之习俗也就形成了。其实,日本人善灸法的习俗来自于中国,特别是其中“灸足三里,得长寿”的“养生秘决”,更是为古今医学大家和养生大家所珍视。

足三里”的特性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俞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所以,胃为水谷之海,能包容五谷。

胃和脾相表里,均为仓廪之官。主要职责是受纳、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于全身。“足三里”为胃经之主要穴位,它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

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金元时代,四大医学家之一的李东垣特别注重脾胃,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是生化的源泉,是生命的根本。灸“足三里”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的作用。

足三里的意义

1、养生保健。灸足三里可以养生保健: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及其它病症都有防治作用。三里之灸能却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2、防治肠胃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病。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对于腹部疾病,如胃肠虚弱、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赢瘦、腹膜炎、肠雷鸣、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穴相当有产效。但胃酸过多空腹时烧心者,不宜灸足三里,灸其邻近处阳陵泉有良效。

3、健步。灸足三里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脚气、末稍神经炎等均有防治作用。

4、补益肾气。灸足三里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萎、早泄、哮喘等有效。

5、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乳痛、气臌、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

6、治疗其它各种慢性病。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都可取用此穴。

灸“足三里”穴的方法

足三里的方法很多,普通人用灸“足三里”的方法取养生保健之效,可用直接灸的方法。直接灸可以自己操作,不需要别人帮忙。

基本作法:端身正坐,取好穴位,用 75 %酒精棉球消毒,然后可以用紫药水或红药水点个点,打各记号,取极细之艾绒,做成麦粒大小(比麦粒稍大也可)的圆锥形之艾柱,然后把它直立放置于穴位之上,再用线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使之均匀向下燃烧。第一壮燃至一半,知热即用手指掐灭,或快速捏起;第二壮仍在原处,燃至大半,知痛即去掉或按灭。每次一般灸 9 次(壮),至发红或起小水泡即可。

如感觉疼痛,则可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按摩或轻扣“足三里”穴的周围,就可减轻痛苦(如果马上掐灭,则不会太疼,会有轻微的热感)。如此灸脓数次,再灸就不太痛了。就过十数次之后 ,就会感觉一热即过,已无甚疼感了。如果灸的轻一些,一般不会化脓(此法日本目前比较流行);如果重一点,初灸之后,局部会变黑、变硬、结痂。如果化脓,可以按压排出脓液后再灸。一般说灸化脓多属于无菌性,勿须顾虑。化脓能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自我灸“足三里”,我提倡多采用非化脓法(有感觉就去掉或按灭);如果采取化脓法,最好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笔者多年来一直直接灸“足三里”,亲身体会到,灸法不仅没有任何痛苦,而且温热舒适,直达深部,有放散到远方的感觉,好像刺入一根热针,有非常美妙的传感作用。灸“足三里”后不曾感冒,自觉身心舒适,精力充沛。

陆游诗云:“书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总之,用灸法向“足三里”要健康、要长寿,关键的关键是亲身实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服用救心药 你“守法”吗  救心  救心词条  服用  服用词条  守法  守法词条  
综合急救

 ​牙痛如何急救处理

牙痛急救法牙痛的滋味,一般的人几乎都体味过,确实使人难以忍受。特别是在夜晚,牙痛起来去医院很不方便,实在痛苦。但是,掌握必要的应急方法,至少可减轻一时的疼痛。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