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战疫名方--达原饮,温病伤寒大家都用他(附...

(三)用治杂病举例与体会

先师孟澍江先生善用达原饮治疗内科杂病低热,认为杂病低热并不一定都属于气虚、血虚、阴虚的虚热,其中不少则由于病邪内存所致。

如下案:施某,女,43岁。1981年9月10日初诊。主诉:低热3个月余,每至下午辄作,至后半夜减退,晨起稍安,基本上发作有时。形体消瘦,体力不足。曾就医于多处医院,做过多种检查,但均未得出明确诊断。也曾采用多种治法,低热依然如故。

诊查:日晡辄作低热,测体温在38~385℃,或伴有微寒,有时泛恶呕吐,面容清癯,疑似阴虚之象,但细察其舌苔色黄白厚腻,舌边色红,脉细濡而数。

辨证:微寒作热,其邪不在卫表。寒微而热著,发有定时,又非寒热往来,其邪不属少阳可知。从其寒热晡作,病程较久,舌红而苔腻,可推断其邪伏膜原,泛恶亦为湿浊内阻、气机失畅之佐证。

治法:属湿浊在膜原,遏阻气机,但素体羸瘦,治疗不可偏凉、偏燥,当用疏理透达法,方取雷氏宣透膜原法。

处方:藿香6g,佩兰8g,川朴3g,槟榔3g,半夏6g,黄芩6g,甘草2g。3剂。处方时当考虑体质脆弱,不可过于克伐,故原方中的草果未加入,俟药后再议。

二诊:服药后,患者并无不适,自觉胸中宽松,热势虽每日仍发,但已有下降趋势,持续时间亦见缩短,舌苔较前有松化之象。经权衡后,决定方中加入草果4g,以增其透化湿浊之力。3剂。

三诊:服前方后,寒热基本控制,精神亦转振,舌苔渐化。但胃纳尚不见旺,此因湿邪尚未尽化,且胃气未复。再投用和中健胃之品以善其后。

处方:藿梗6g,佩兰8g,川朴花4g,生苡仁15g,谷、麦芽各15g。连用7剂后,邪去正安,病乃得愈。(《中医临床家孟澍江》)

先师刘渡舟先生根据《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疟疾治法中所载“因食而病疟者,则痞闷、噫气、恶食,宜小柴胡合平胃散加草果清之”的方法,取达原饮意再加槟榔,组成加味草果柴平汤(草果、槟榔、厚朴、陈皮、苍术、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甘草),主治两方面病证:一是内伤发热辨属湿热邪伏膜原证者;二是胆囊炎、胆石症、肝炎等表现为肝胆湿热,症见胁下痛,口苦,舌苔白厚腻者。另外,根据《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疟疾治法中所载“凡疟疾有里不清,便硬者,宜大柴胡汤加芒硝、厚朴、草果、槟榔下之”之法,组成草果大柴平胃汤(草果、槟榔、厚朴、陈皮、苍术、柴胡、黄芩、半夏、生姜、白芍、枳实、大黄、大枣)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等病表现为肝胆湿热,症见胁下痛,大便燥结,口苦,苔黄厚腻等证者。

现整理我跟随刘老临床学习时记录的三则医案如下。

许某某,男,46岁。1999年4月22日初诊。患者发热近1年,体温385℃左右,多于下午发热,在北京几家大医院反复检查,发热原因不明。口苦,大便不干,有汗,面色苍,体质弱,舌淡红,苔厚腻黄白相兼。口苦、发热为小柴胡汤证;间歇性发热,面苍,苔厚腻为达原饮、平胃散证,用三法合而为方:草果4g,槟榔10g,厚朴10g,陈皮10g,苍术10g,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0g,红人参3g,生姜3g,炙甘草3g。7剂。1999年5月1日二诊:服上方7剂,体温下降到375℃左右,口苦减轻,自觉精神渐复。继续用上方7剂,体温恢复正常,腻苔退净。改用小柴胡汤善后以巩固疗效。(作者新撰刘渡舟医案)

张某某,女,45岁,1999年5月6日初诊。患者有慢性胆囊炎史,右胁下疼痛,胃脘痞胀不适,口苦,大便黏滞不爽,腹胀,排气多,有时大便后腹部不适,舌红,苔白厚腻,脉弦滑。胁痛、口苦为小柴胡汤证;苔白厚腻、胃脘痞胀、大便黏滞不爽为达原饮、平胃散证,用三方合而处方:草果4g,槟榔10g,厚朴10g,陈皮10g,苍术10g,柴胡16g,黄芩6g,半夏10g,生姜3g,枳实10g。7剂。诸症消失而愈。(作者新撰刘渡舟医案)

宋某某,男,53岁。1999年6月10日初诊。素有胆结石、胆囊炎,近来胸胁剧痛,甚则倒在地上打滚,口苦,恶心,大便燥结,一周未解。舌红赤,苔厚腻黄白相兼。此湿热阻塞肝胆,三焦气机不通而疼。用草果大柴平胃汤法,处方:草果4g,槟榔10g,厚朴10g,陈皮12g,青皮12g,苍术10g,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2g,生姜3g,白芍15g,枳实10g,大黄6g,片姜黄12g,橘叶10g。7剂。服药后泻大便二次,疼痛大减。用上方减大黄量为3g,继续服7剂而愈。(作者新撰刘渡舟医案)

朱进忠先生用吴氏达原饮治疗肾衰、慢性肾炎、泌尿系感染、结核性胸膜炎等病证,此介绍四案如下。

张某某,男,2岁。高热(39℃)不退,尿少尿频,恶心呕吐1个月。医诊左肾发育不全,右肾囊肿,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予西药治疗20天后,又配合中药补气养血、活血利尿、清热解毒治疗10天,不但不效,反而加重。细审其证,除发热,尿少尿频,恶心呕吐外,并见其腹满胀痛,按之更甚,舌质淡黯,舌苔黄白,面色青黑,脉弦紧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腹满胀痛,按之尤甚者,有积也;面色青黑者,肝肾湿热也;脉弦者,少阳或膜原之有邪也;紧脉者,寒也,积也⋯⋯综合脉证,正合吴又可达原饮证也。乃拟宣透膜原法。处方:厚朴3g,草果3g,槟榔3g,黄芩3g,知母3g,苏叶3g,神曲3g,柴胡6g,菖蒲4g。服药2剂,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稍减;继服4剂,体温正常,恶心呕吐消失;再服10剂,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肌酐均恢复正常。[朱进忠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7]

黎某某,女,40岁。泌尿系感染3个多月。医先用西药治疗1个多月不效,后用西药配合中药利水通淋、清热解毒亦效果不著。细审其证,除尿频尿热尿痛外,并见脘腹胀满,小腹坠痛,里急后重,欲便不能,欲罢不止,心烦不安,头晕乏力,纳呆食减,脉弦紧稍滑。因思脉弦者,肝胆三焦也;紧者,寒也,结也;滑者,积热也。合之于症论之,乃三焦郁热,肝脾不和也。治宜调肝脾,理三焦,散郁热。处方:厚朴10g,草果10g,槟榔10g,黄芩10g,知母10g,菖蒲10g,甘草6g,柴胡10g,紫苏6g,白芷10g。服药4剂,诸症俱减。继服3剂,小腹坠胀,尿频尿痛消失,尿常规、尿培养均恢复正常。又服15剂,诸证消失,愈。[朱进忠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9]

高某某,男,22岁,持续高热,汗出,胸满,气短50多天。医诊结核性胸膜炎。先以西药治疗30天不效,后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攻逐水饮等治疗20多天亦不效。细审其证,寒热往来,体温399℃,胸满气短,恶心欲吐,舌苔白,脉弦数。因思寒热往来者,少阳之证也,宜予和解少阳。处方:柴胡28g,厚朴10g,草果10g,槟榔10g,黄芩10g,知母10g,菖蒲10g,苏叶10g,甘草6g。服药4剂,诸症大减,体温375℃,继服4剂,体温正常,饮食增加,胸水明显减少。审其脉弦紧小数。处方:柴胡10g,赤芍10g,白芥子6g,桔梗10g,枳实10g,陈皮10g,半夏10g,黄芩10g,甘草6g。服药30剂,诸症消失,愈。[朱进忠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0]

于某某,男,2l岁,持续高热胸痛40多天。医始终未确诊,与抗生素等治疗20多天,体温一直持续在39℃左右。又于某院住院检查治疗,发现大量胸水,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继续应用西药,并配合中药大剂清热解毒之药治之,20多天后,体温仍然不见下降。细审其证,除胸痛胸满,咳嗽气短之外,并见寒热往来,头身疼痛,口苦咽干,恶心欲吐,脘腹胀满而痛,按之更甚,大便不畅,小便微黄,舌苔黄白,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乃太阳、少阳、阳明俱见之证。急予达原饮加减,外散风寒,中调肝胆,里攻实滞。

处方:厚朴10g,草果10g,槟榔10g,黄芩10g,知母10g,菖蒲10g,柴胡10g,桂枝10g,白芷10g,大黄3g。服药4剂,头痛身痛,寒热往来,胸满胸痛、脘腹胀痛等症俱减,体温降至378℃,饮食稍进,精神好转⋯⋯继服16剂,诸症消失。

停药1个月后,又因感冒而复发,经胸透又出现少量胸水。细审其证,除胸水胸痛而外,并见寒热往来,咳嗽少痰,气急,胸胁刺痛。予柴枳半夏汤加减。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瓜蒌15g,半夏10g,枳壳10g,桔梗10g,赤芍10g,白芥子6g,桑皮10g。服药4剂,其效不著。再审其脉弦紧,胃脘有压痛。因思证见阳明腑实。改予达原饮加减为方:厚朴10g,草果10g,槟榔10g,黄芩10g,知母10g,菖蒲10g,大黄4g,枳实10g,桂枝10g,柴胡10g,白芷10g。服药2剂,诸症果减,继服16剂,愈。[朱进忠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1]

我在临床上最喜欢用达原饮治疗湿热蕴阻,膜原枢机不利之证。不论什么病,不论病证多么错综复杂,只要见有达原饮证的特征性舌苔,就率先投用达原饮达原饮证的舌苔以黄白相兼、厚腻、满布舌面,或如积粉,或兼水滑为特征,舌质多红赤或赤绛。湿热蕴阻膜原见此等舌者,其证多兼有小柴胡汤证,或者半夏泻心汤证。因此,临床更多的是用柴胡达原饮复法,或半夏泻心达原饮复法。此介绍有关体会如下。

第一,用治内伤发热长期不退:胡某某,女,62岁。2004年12月31日初诊。患者从2004年9月开始周身不适,随后发烧,体温38~395℃,已历时近4个月。在当地某医院检查,怀疑肾上腺占位病变,因此,从江苏某县专程来北京诊治,在某大医院住院治疗20多天,做CT等各种检查,排除肾上腺肿瘤,但发热原因不明,未明确诊断。因住院费昂贵,20多天已支付1万5千多元人民币,故出院找中医试治。发热特点为每天下午3点左右开始发冷,然后发热,次日黎明热退身凉,发热时腹胀满,口干不欲饮水,大便3~4日一次,状如羊屎,干燥。舌红赤,苔黄白相兼、满布舌面、特别厚腻,脉沉细滑数,似弦非弦。从舌象断为达原饮证,从发热特点辨为小柴胡汤证。

处方:厚朴14g,槟榔10g,草果3g,清半夏12g,黄芩10g,生大黄1g,杏仁10g,藿香6g,白蔻仁10g,滑石12g,通草6g,柴胡20g。嘱先服1剂。

2005年1月1日复诊:服药1剂,昨日至今未发热,腹胀减,大便仍不通,有汗,不思饮食,每日只能进粥半碗。脉舌同前。守法增大黄量为10g,加葛根10g,羌活3g,即合入三消饮。5剂。

2005年1月6日三诊:服药3剂,未发热,大便通畅,患者已于1月5日返回江苏老家准备过春节,其儿子仍在北京打工,来诊代诉:回家后继续服药2剂,体温正常,胃口已开,唯腹时胀。遂于二诊方减大黄、通草,继续服药12剂,腹胀消失,体温正常,病告痊愈。

蔡某,女,36岁。2005年3月26日初诊。患者发热5个月,体温375~378℃。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检查,发热原因不明,患者主动要求出院。曾在某中医院诊治,发热如故。诊时体温378℃,每天下午3~5点发热。时恶风,饮食二便尚可,素有痛经。舌淡红,苔白厚腻、满布舌面,脉弦滑略数。辨为薛氏达原饮证。

处方:厚朴12g,草果4g,槟榔10g,柴胡15g,黄芩10g,清半夏15g,生姜3g,藿香6g,苍术6g,石菖蒲10g,滑石30g。6剂。

2005年4月5日二诊:服药后不再怕风,体温37~373℃,脉沉细滑、略数,舌淡红,苔黄白相兼而厚腻。上方减生姜,加白蔻仁6g。6剂。

2005年4月12日三诊:体温371℃,脉沉细、略滑略数,舌淡红,苔白略厚腻。仍用薛氏达原饮合小柴胡汤化裁,一诊方去藿香,加红人参6g,炙甘草6g。6剂。

2005年4月19日四诊:体温36℃,大便2~3天一次,不干但黏,胸闷不适。脉沉细滑数,舌质淡,苔白已不厚腻。用三诊方加薤白10g,全瓜蒌10g。6剂。

2005年4月26日五诊:体温正常,胸闷消失,大便通畅。适逢月经前,小腹痛,脉沉细、略弦滑,舌淡红,厚腻苔退净,为薄白苔,舌质暗有瘀点。用达原饮合小柴胡汤与桂枝茯苓丸法化裁。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清半夏15g,生姜10g,厚朴10g,草果6g,炒槟榔10g,生白芍15g,炙甘草6g,桂枝10g,茯苓30g,桃仁12g。6剂。服药后腹痛除,体温正常。停药观察,至2005年7月14日。体温一直正常,面色逐渐好转,月经调,再未服药。

第二,治疗斯蒂尔病(AOSD):朱某某,女,24岁。2006年5月30日初诊。患者从2005年10月开始发热,当时体温38~39℃,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诊治,曾做骨穿等详细检查,怀疑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所用抗生素的种类患者用A4纸记录了3页,结果越治疗体温越高。医院重新考虑诊断,怀疑斯蒂尔病,改用激素治疗,但发热仍然不退,特来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经检查确诊为斯蒂尔病。在东北也曾请中医诊治,所用处方甚多,未效。诊时见患者面红赤,颈项发红,问知每天上午8:30~10:30发热,发热前微恶寒,发热时困乏欲睡,无汗,热退时汗出,口干不欲饮,或喜冰水,当即(上午10点)量体温385℃,上下肢皮肤红斑隐约可见,膝、踝、腕、肘关节痛,伴肌肉痛。脉浮大滑数而疾,舌偏红,舌尖赤,苔白略腻。从舌赤、发斑、脉滑大辨为犀角地黄合白虎汤(今名清热地黄合白虎汤)证,定时发热为小柴胡汤证,发热前恶风为麻黄证,

处方:水牛角20g,生地15g,赤芍15g,丹皮10g,生石膏40g,知母12g,柴胡24g,黄芩10g,党参6g,清半夏12g,生姜10g,炙麻黄5g。4剂。

2006年6月3日二诊:发热如故,脉如前,舌红,苔白中心略腻。改用达原饮、小柴胡汤、犀角地黄汤(今名清热地黄汤)三法化裁。

处方:草果3g,厚朴15g,炒槟榔10g,黄芩10g,知母10g,生白芍10g,青蒿15g,柴胡15g,清半夏15g,红人参3g,生姜8g,炙甘草3g,水牛角20g,赤芍10g,丹皮10g。3剂。

2006年6月6日三诊:从6月3日开始变为每天晚上发热,体温稍降低,6月5日白天未发热,晚上体温375℃,关节肌肉痛减轻,红斑减少。舌边尖红,苔黄白相兼略厚腻,脉浮弦滑数,左沉细数。二诊方加赤芍10g。4剂。

2006年6月10日四诊:未再发热,体温368℃,咽略干,三诊方草果用4g,红人参用4g。3剂。

2006年6月13日五诊:仅6月11日晚21:30体温373℃,其余时间体温均正常,关节时微痛,脉浮大滑数,舌嫩红,苔黄白相兼略腻,口不渴。三诊方草果用5g,红人参用5g。4剂。

2006年6月17日六诊:体温正常,关节未痛,继续用五诊方,3剂。

2006年6月20日七诊:体温正常,未再发热。患者决定回哈尔滨,遂处两方,一为二诊方减水牛角、丹皮、赤芍,一为清营汤原方,嘱每方3剂,交替使用2周以巩固疗效。后随访再未发热。

第三,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

王某某,女,55岁。2005年8月9日初诊。患者经北京空军总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肌肉疼痛,膝关节积液,曾多次抽膝关节内积液。肩、肘、腕、指关节疼痛剧烈,活动受限,诊脉时上肢不能上抬至桌面,按脉时桡动脉局部疼痛不忍重按。汗极多,喜饮冰水。时发冷,打哆嗦,发冷时盖三床被子,再加热水袋,仍不觉得暖和,冷后出汗,有时呕吐。脉沉细滑数,舌红赤,苔白厚腻。

从疼痛辨为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从寒热交替辨为小柴胡汤证,从口渴、汗多辨为白虎汤证,用三方合法处方:生麻黄10g,桂枝10g,知母10g,炮附子8g,生白术10g,苍术10g,防风10g,炙甘草6g,生姜10g,柴胡15g,黄芩10g,清半夏12g,生石膏45g(先煎)。6剂。

2005年8月16日二诊:下肢关节疼痛有所减轻,但指、腕、肘、肩等关节肌肉仍疼痛不堪忍受,有时痛得放声大哭。每天下午2~5点仍然发冷,仍需盖三床被子,再加热水袋才觉舒服,冷后汗出,口干渴欲饮冷水,呕吐,呕吐物仅有胃液。舌淡红,苔腻白腐。舍关节疼痛症,先从定时恶寒考虑,抓住苔腻白腐一症,改用达原饮、小柴胡汤、白虎加人参汤合法。

处方:厚朴15g,草果6g,炒槟榔10g,黄芩10g,炙甘草6g,知母10g,生白芍10g,柴胡18g,清半夏12g,红人参3g,生姜6g,大枣7枚、生石膏50g(先煎)。7剂。

2005年8月23日三诊:此方服后有奇效:不仅呕吐、口渴止,恶寒明显减轻,本周内仅轻微发冷一次,而且关节疼痛大为减轻,肢体可灵活运动,初诊时需要两人架扶方能走进诊室,本次竟然自己可以灵便地上二楼。脉沉滞,舌淡红,白腐腻苔稍减。

继续用二诊方加片姜黄10g,生苡仁30g。7剂。

2005年8月30日四诊:恶寒口渴诸症消失,以前小便频数,药后也已正常。关节几乎不痛。唯咽喉有清痰,遂改用《金匮要略》治疗溢饮的大青龙汤法继续调治。其后用达原饮、五积散、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木防己汤等方调治,关节疼痛得到控制。

第四,用治口臭口腔异味

徐某某,女,50岁。2005年1月18日初诊。患者为某公司老板,精力、体力尚好,唯舌苔厚腻难受,每日须刮去舌苔,始觉舒服,口苦,口臭,口腔有无法形容的异味,四肢沉重,头脑昏沉,周身不适,大便正常。舌深红,苔被刮去,从舌根遗留舌苔看,黄白相兼而厚腻、水滑,脉右弦不数。

仅从舌苔考虑,辨为达原饮证,因有口苦,故用柴胡达原饮法:柴胡15g,黄芩10g,清半夏12g,生姜6g,草果5g,厚朴10g,槟榔10g,佩兰10g,石菖蒲10g,滑石30g,荆芥6g。6剂。2005年1月25日复诊:服药后,四肢沉重大为减轻,上楼梯腿脚轻快有力,头脑不再昏沉,厚腻舌苔退去,已不需再刮舌苔,口中清爽,患者十分高兴,根本没有想到中药有这样好的疗效,希望再服中药。视舌苔已基本正常,左半侧微微厚腻,舌质偏红,脉弦滑略大略数。继续用上方加苍术3g。6剂,口臭消失,舌苔正常而诸症痊愈。

第五,用治疲劳综合征胃肠失调

成某某,男,38岁。2005年2月19日初诊。患者为某公司总经理,一年来因工作紧张,应酬频多,逐渐感到身体失调,终日疲乏无力,昏昏沉沉,晨起心慌,胸闷不舒,腹胀,脐周胀甚,胃脘痞满,不知饥饿,也无食欲,大便稀,有黏液,每日1~2次,烦躁不安,不能自控。西医检查无异常所见。曾请几位名中医诊治,所有处方以补脾肾为主,越治越重,周身憋闷,如用绳子捆绑。诊时见面色苍暗,舌赤绛,黄厚腻苔满布舌面,脉沉缓、模糊涩滞。

从舌苔特征辨为达原饮证,脘痞便溏又为叶氏变通半夏泻心汤证,用此两法合方:草果4g,生槟榔10g,厚朴15g,清半夏15g,干姜6g,黄连8g,黄芩10g,枳实10g,杏仁10g,滑石30g,红人参5g。6剂。

2005年2月26日复诊:厚腻舌苔退去大半,心慌减轻,大便成形,每日1次,胃脘痞满、腹胀、胸闷、心烦等症消失。惟觉有一种发麻的感觉从两胁上升到两臂内侧。脉沉细弦不数,舌红赤,苔黄略腻。半夏泻心汤证已不典型,出现了小柴胡汤证与达原饮证,改用此两法化裁,处方:厚朴15g,草果4g,槟榔10g,知母10g,半夏12g,柴胡20g,黄芩10g,藿香6g,石菖蒲10g,佩兰10g,杏仁10g。6剂。诸症消失而愈。

期刊报道用达原饮法治疗杂病的医案有顽固性背热、难治性畏寒、右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达原饮  达原饮词条  温病  温病词条  名方  名方词条  伤寒  伤寒词条  大家  大家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