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针刺要得气,写给针灸初学者。

进针后一般要做一定的手法,做手法的目的是为了“得气”,那么什么叫“得气”呢?

什么是“得气”?

传统针灸认为:针刺产生疗效的前提是“得气”。所谓得气,是指毫针刺入腧穴后,通过一定的行针手法,针刺部位产生的经气感应。得气与否,可从患者和医者两个方面来判断。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会感到针下有酸、麻、胀、重,或热、凉、痒、抽搐、蚁行等感觉,部分病人尚有不同程度的针感传导及扩散等循经感应现象。

同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如未得气,则医者感到针下虚滑,患者也没有什么感觉。《标幽赋》说:“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这是对得气与否所做的生动描述。

针灸实践提示,针感的有无及强弱,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一般而言,得气迅速,疗效较好;得气较慢,疗效稍差;如无得气,则可能无效。

因此在针刺过程中,若得气较慢,甚至不得气,就要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属取穴不准,针刺角度有偏差或未达到一定的深度,即可重新调整针刺的部位、角度和深度,再次行针时,往往就会得气;若因病情较久,正气虚弱致经气不足,或因其他病理因素致局部感觉迟钝者,可采取行针催气和留针候气的方法,促使针下得气。

极少数患者在采取了上述措施后仍不得气,可能是脏腑机能衰退的表现,应考虑先改用其他治疗方法,如服有补益作用的中药,待正气有所恢复后再行针刺

行针基本手法

进针后为了得气,我们一般要做一些手法。对于初学针灸的朋友,主要采用下面两种简单的方法即可。

①提插法:将针从浅层插向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刺激量就大,反之刺激量就小。

②捻转法:将针左右来回旋转捻动。捻转角度大、频率快、时间长,刺激量就大,反之刺激量就小。

上述两种基本手法,既可单独运用,又可相互配合运用,只要有得气感产生,行针手法即可停止。

行针辅助手法

如果用提插捻转法不能产生得气感,可以再采用以下一些辅助手法。

①循法:即医者用手指沿针刺穴位所属经脉循行路线的上下左右轻轻地按揉或叩打的方法。此法可宣通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感传导或缓解滞针。

②刮柄法:以左手拇、食两指夹住针身,使之固定,右手拇指(或食、中指)抵住针尾,用食指(或拇指)指甲由下而上地刮动针柄,以增强针感。

③弹针法:即以手指尖轻弹针柄,使针身轻微震动,以增强针感。

④震颤法:以拇、食、中三指夹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身发生轻微震颤,以增强针感。

⑤摇法:即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将针轻轻摇动。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二是卧倒针身而摇(类似划船),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⑥搓柄法:是指将针刺达一定深度后,将针或左或右如搓线之状单向捻转的方法。此法类同于捻转法,但搓法是向一个方向捻针,幅度较大,皮下组织往往有缠绕针身的现象。此法可用于得气之前,使之得气;或用于得气之后,以加强得气感应。但过度搓柄有可能出现滞针现象。

⑦飞法:是指用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细细搓捻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用于催气、行气,或加强针感。(小编忍不住加一句,飞法做得好,堪称赏心悦目,看大夫治病过程也能成为一种享受。)

以上内容摘自《跟杨光主任学针灸》,本书适合针灸入门级选手使用,可以解答针灸初学者的绝大部分问题,既有针法,又有针方,语言平实朴素,易于理解,小编倾力推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针刺要得气,写给针灸初学者。  针刺  针刺词条  要得  要得词条  针灸  针灸词条  初学者  初学者词条  写给  写给词条  
经穴

 (5)整体系统针法针案之六

原文地址:整体系统针法针案之六作者:桂亮针灸整体系统针法针案之六俞某,女43岁,二年前得肾癌右肾切除,近半年来浑身无力不思饮食,精神萎靡不振,整日胡思乱想,甚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