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桑玉成、周光俊:论全面深化改革之图、谱、度、路的辩证统一

  导读

  改革犹如建造一座宏伟的社会大厦,需要有轮廓清晰、线条清楚的设计蓝图,也需要有先有后、有张有弛的施工进度,还需要有内外环境各类人群的适应以及可接受程度,更需要有踏踏实实稳步推进的实际进路。党的十八大标志着我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既有30多年改革开放给予我们的经验教训可以总结,又有新的使命和新的任务需要我们积极突破,因此,在这样的一个重要关口,如何绘就改革之图、确定改革之谱、把握改革之度、找准改革之路,以达成改革之“图、谱、度、路”的辩证统一,是全面深化改革获得成功的重要关键。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然而,改革本身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因而能够改、也容易改的任务大多已经完成了,剩下的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有人形容为“水下堡垒”和“深水险滩”也不为过。

  面对新的历史环境,需要有足够的勇气与智慧去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在过去改革成就的基础上再出发,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正如中共十八大指出的,“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在要不要改革、应不应改革已经成为共识的情况下,在改革去向、如何改革改革什么等问题上需要整合新的资源、凝聚新的意志、汇聚新的共识,而这首先需要我们厘清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明确其目的、任务、边界、方法,将改革的图景、频谱、限度、道路统一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始终,让改革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以及党和国家最鲜明的特色旗帜。

  改革之图:需要一张清晰的目标蓝图来寻求共识

  改革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但是,在探索了30多年之后,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在很多中观以及微观的领域,我们的改革究竟要改成什么样式、改到什么程度等,这样的基础性问题似乎越来越模糊。

  改革也正如修建一座宏伟的社会大厦。我们成年累月地进行着添砖加瓦的工作,但是头脑清晰的时候却猛然发现,我们似乎并没有一张清晰的关于这座大厦的设计蓝图

  多少年来我们在河中摸着石头艰难地前行,但是对岸的景象模糊不清,我们看不清甚至看不到岸上之景物,无法描述那彼岸与此岸相比究竟美好在什么地方,因而也就难以下定决心一定要突破重重险阻去登上那个彼岸。

  我们很多人似乎正处在这样的一种困顿之中。因此毫无疑问,我们现在迫切需要有一张线条明晰、轮毂清楚的改革蓝图

  改革是破与立的结合,破字当头、立在其中,而蓝图正是立的依据,也是之所以要破的缘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给了我们改革蓝图的设计原则,为我们提交改革之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蓝图“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因此,就必须经过充足调研、充分论证、科学决策。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蓝图确定之后就要保持其稳定性与连续性,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变调不折腾不反复,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不能因为领导干部的变更而变更目标与工作方式,尤其是不能为了显示政绩而另搞一套。

  当然,蓝图不是说一成不变的,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迁、认识的进步当然也要求蓝图做出相应的改变,因此改革蓝图的调整是必要的,但必要的调整绝不意味着推倒重来、另起炉灶,“一任领导一张蓝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蓝图的调整应该是在大的目标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对细枝末节的及时应对与调整。

  由于缺乏清晰明确的目标蓝图,再加上我们领导体制方面的原因,上述那种“变调折腾反复”的事情常有发生。就以我们建造一座大厦的情况为例,本来,如果有确定的设计蓝图,无论哪个工程队进来施工,也无论工程中期是否更换工程队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设计蓝图只有既定的那张。

  但是在我们的社会大厦建设中,那种“一个领导一张图、换了领导换张图”的情况屡见不鲜,司空见惯。在一些地方,只要领导一换,原来那座“施工中的大厦”便随着“施工队”的变更而被推倒重来。

  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面对加强治国理政的历史性课题,致力于定型、努力提高制度和政策预期的问题,应当提上议事日程”。

  虽然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在路上,但这并不意味着改革就不需要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而唯有清晰的改革蓝图的呈现,才能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也才能有社会的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在今天这样的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关头,特别需要有一张清晰的蓝图来作为社会共识的基础,基于我们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咬定青山不放松,齐心协力创伟业,推动我们各项制度和政策的成熟和定型。“唯有定型,才有预期;而普遍性的预期,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稳定发展的心理基础。”

  改革之谱:把握节奏是推进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

  建造我们这样的一座社会大厦其实与建造一个普通的建筑物是一个道理。在建造一个建筑物的过程中,我们依据设计蓝图,规范详细的施工进程表,何时进行什么工程,先后顺序,流水节拍,间歇时间等,都要有一个详细的分析和安排。整个地看,全部的进程正如一首交响乐谱,节奏明晰,抑扬顿挫,协调配合,形成了一部恢宏雄伟的乐章。

  社会的改革更应体现这样一种“节奏”感。前后左右,昨天今天,里里外外,轻重缓急,都要相互衔接、相互对应、相互协调,而不至于“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否则不仅不能给人以“美感”,甚至反倒成了杂乱无章的噪音。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你有清晰美好的改革蓝图,也一定是由于找了一帮“完全没有资质也没有技术”的“施工队”,而根本就没有办法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意图,因而也就完全不能完成这样的施工任务。

  改革进入深水区后,“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的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全面深化改革要明确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的研究,明确各阶段的工作重点、进度安排,努力使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协同、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完善改革,才能在完善改革中进一步解决问题。

  改革是系统的,有先后的,有层次的,有系统的。改革应该像弹琴,既有先后次序,又有轻重缓急,但整体的声音应该是和谐的。要抓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领域着力点,不失时机地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区分问题的轻重缓急,逐一解决问题,而不是一揽子式的解决所有问题,试图毕其功于一役。”

  改革在每一个阶段有其特定的战略和任务,每一个阶段的改革不能面面俱到、无所不包,也不能是四面突出的,而是要从某一阶段最重要的改革任务着手,着力解决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任务,集中力量打好歼灭战,在此基础上推进改革的系统性进程。

  要切实防止改革的碎片化,不能期望通过某个突破口而使得所有问题迎刃而解,也不能指望任何人有那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本领,不同领域的改革应该是需要不同的解决方式。

  改革应该像下围棋,既有大局观和前瞻性,又要提前在关键部位布防,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和系统性。某些改革力图毕其功于一役,而不考虑具体的实际情况,寄希望于“一下子就彻底改好,搞激进式,全面的、彻底的、一夜之间地旧貌换新颜”式的改革,那是注定要碰壁的。

  要打好改革的组合拳,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从“乐谱”的整体性出发,通盘考虑大局,不能孤军奋战、顾此失彼,更不能相互掣肘。

  改革之度:必须得到利益相关者最大多数的支持和拥护

  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度的本质要义是表示既定对象的“质和量的统一”,是既定对象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超过了这种界限、幅度和范围,既定对象就不成其为既定对象。把握一个“度”,是任何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社会为人为事为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领。改革也是如此。

  改革意味着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并同时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因而,改革本身毫无疑问意味着一些人受益而另一些人受损。而利益原则是人类社会的第一原则。

  因而,任何的改革举措,都必须遵循利益原则,把握一定的“度”,尤其是要将利益受损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以此来获得最大多数的支持和拥护,惟其如此,才能使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的进程中兼顾各方,凝聚共识,寻求利益关系的最大公约数,力求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如仍以建造一座建筑物为例的话,那么我们需要注意,设计任何一座建筑物,你必须要让有着各种不同需求、不同审美以及不同支付能力的人都能够有他的一席之地,因而才能够获得最广泛的认同度和支持度。

  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使改革始终具有包容性和共享性特征。改革的最大公约数是各方利益主体在改革进程中利益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是实现包容性改革的前提。要在改革的进程中实现改革的动态均衡,以尽可能小的改革成本取得实质性的并且惠及最大多数人的改革成果,实现共享性改革

  对于任何一项中观的或者微观的改革事项,我们都要认真研究并着力搞清楚什么是需要改革的而什么是坚决不能改革的,即使是需要改革的事项,也要搞清楚在当前环境下能够改到何种程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需要改革的要与社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条件不成熟的不能现在改,绝对不能为了所谓政绩而不顾改革成本;现阶段能改的要坚决改,绝不能采取拖延战术,延误改革时机;已经提上改革日程的必须坚决完成,要坚决杜绝应付式的敷衍。

  改革不是为了向上级交差,欺瞒上级,糊弄百姓,也不是单纯地将改革视为任务,淡化改革所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

  改革之路: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有学者认为,“中国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政策制定者是否可以选择一条分散改革风险、分散政治压力的途径”。这是一语中的、千真万确的判断。有图有谱也有度,然后就是如何分散改革风险、减少政治压力,找到一条踏踏实实循序渐进的改革之路,以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的实际进程。

  虽然人们常说“路是人走出来的”、“路在脚下”,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如果你走错了路,那么必定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我们要处理好渐进与突破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宏观设计与微观探索的关系,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而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

  还是以建造一座建筑物为例,图纸与方案确定之后,如何逐步推进就需要方法与技巧了。地基浇筑、钢材吊装、管线布局、空间设计等各个环节与步骤都有其相应的衔接和技巧。因此,一条踏踏实实、循序渐进的道路就显得尤其重要。

  作为社会领域的改革,因为如上文所及,任何一项改革都会导致一些人受益而另一些人受损,所以与其他单纯的工艺不一样,我们应尽量减少那种“走走看”的探路性改革

  对于社会领域的任何试探性改革,都毫无疑问地会打破原有的利益平衡,还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因此,找准路、走对路、走稳路,是推进改革并获得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可以看到,在这里,摸着石头过河,不是为了摸石头而摸石头,而是要在摸石头过程中寻找规律,探求到一条光明正道。或者说,摸石头的归根到底的目的,恰恰正是为了找准一条光明正道,使我们稳步走在大路上,而告别“摸石头”的走路方式。

 

  桑玉成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

  周光俊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玉成  玉成词条  辩证  辩证词条  深化  深化词条  统一  统一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  
综合

 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

 内容提要: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