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邓小平未了心愿四:一国两制已完成的与未完成的

 

  历史的时针指向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自这一刻起正式回归。

  欢庆的盛典、绽放的笑容、灿烂的礼花,却掩不住一丝悲伤。会场上,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致词时伤感地说:“历史将会记住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邓小平先生。”

  就在100多天前,邓小平逝世。

  时间倒回1992年,皇岗口岸,在这个离香港最近的地方,邓小平曾远眺香江,迟迟不肯离去。

  邓小平说:“我自己是争取活到1997年……我活到1997年,就是要在中国收回香港之后,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就是坐着轮椅也要去,哪怕是站一分钟也好,他曾对女儿这么说。

  但谁也没想到,当1997年的春天悄然到来的时候,他的心愿成了永远也无法实现的遗憾……

  “香港之死”破产

  香港的回归过程却一波三折。1995年6月,香港回归之际,《财富》周刊的一篇报道,曾经在世界上引起震动,在封面上,是大大的几个字:香港之死(The Death of HongKong)。

  4年后的5月9日,《财富》杂志选择在香港举办全球财富论坛,编辑总监考尔文在新闻发布会上尴尬地说,“预言并没有发生,那是一个错误。”

  如果能看到这戏剧性的一幕,邓小平或许会心一笑。他最关心的也是这个问题,经他手创的一国两制,在香港回归后落实得怎么样?香港的明天是否会因此而更美好?

  其实,“香港之死”涉及的是大量港人移民海外现象、法制与立法局选举制度等,表述香港前途暗淡。一般认为,该文代表了西方对香港回归后的普遍看法。然而,让人意外的是,九七之后冲击香港的,是经济而非政治问题———刚刚回归的香港,喘息未定,就迎头遇上“亚洲金融危机”。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狙击战,港府终于击退了“金融大鳄”索罗斯,渡过了危机。

  2000年,香港经济增幅高达10.5%,是13年来香港的最高增长率。以总量计算,2000年香港创造的货物和服务已超过了1997年金融风暴前的水平。

  一个富有戏剧性的结尾是,2001年5月8日的《财富》论坛年会开幕晚宴上,一位观察仔细的记者发现,会场的席号中没有任何与“四”有关的数字,即没有第4席、第14席、第24席、第34席、第40席……美国人知道港人对“4”的忌讳,会场没有“4”。《财富》杂志是在对外宣布:香港没有“死”。当年策划“香港已死”封面专题的编辑总监GEOFFREYCOLVIN,在回答记者“如果现在《财富》为香港做一个封面专题,你怎么形容香港”时,他思考良久,最后的答案是“活力(Vitality)之都”。

  2003年6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港,他给香港回归六周年带来了一份礼物———《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按照安排,从2004年后,273个税目、4000多种香港产品,将可以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在去年酝酿、今年成局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香港将会发挥包括金融、物流、旅游资源、专业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优势,充当区内高增值服务中心,带动区内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到2004年,香港连续七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也是香港第10次获得此一殊荣。

  此时,曾站在皇岗口岸,依依不舍凝望香港邓小平,已逝世7年。

  政制20年纷争

  对于“一国两制”的实施来说,经济指标只是结果,而政治体制的建构,才是考验这一制度的试金石。

  这场围绕政治体制的拉锯战,起于20年多年前,延绵至今,其中波澜起伏、惊心动魄,当下仍是一个举世关注的焦点。

[1] [2]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邓小平  邓小平词条  完成  完成词条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词条  未了  未了词条  心愿  心愿词条  
专题

 平和,平和,只要和了就行了!

   1949年国共和谈时,在双方代表团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之后,毛主席分别接见了南京国民党政府参加和谈的代表。4月中旬的一天,刘斐先生受到接见(同时...(展开)

专题

 不能放弃和“右派”接触

    1945年毛主席在重庆时,除参加谈判外,还同国民党的各种人物接触,包括跟顽固派头目打交道。毛主席说:“国民党是一个政治联合体,要作具...(展开)

专题

 毛泽东的“心软”之处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初进中南海》一书,介绍了几个毛泽东“心软”的故事。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这位充满斗争性的革命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