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教育部“拜年令”引争议 是爱国情怀还是形式主义

 

  缘起:教育部1月15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于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有关部门还为该活动设立了专门的网站,拜年网页的内容设计为:“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三拜历代英杰,四拜革命先烈,五拜英雄模范,六拜亿兆黎民。 ”

  ●正方

  对爱国情操和感恩意识有益

  网友叶传龙:这次教育部沿用了中国人的拜年习俗,让学生“给祖国拜年”,内容涵盖更广,形式更为活泼,而且贴近现实生活……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感恩意识可能有一定的益处。 ”

  仪式简单、营造气氛

  上海大三学生:这种拜年仪式简单、花费极少,远比“教育版春晚”(诵读会)更具内涵,也更加务实。而且现在青少年对中国传统佳节概念较浅,“拜年”活动营造过年气氛,让青少年加深认识。

  爱国情表达的渠道

  上海高二学生:平时我们没有机会、渠道表达对祖国的热爱,都是憋在心里的,现在教育部的这项要求让我们能在网上公开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我很赞成。

  培养动手动脑、创新能力

  网友:“拜年”活动向学生征集春节吉祥物、春联、拜年短信、各地民俗能够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年,都具有很好的示范和教育作用。

  ●反方

  只是形式主义

  本市一特级教师:我的直觉是这个“拜年”活动会像现在一般的爱国主义教育一样流于形式,太空泛,我个人不喜欢。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由于不注重学生的需求、不能把握学生意识深处的兴趣,常常效果不理想,例如升旗仪式上的学校教育,学生们普遍非常反感。如果教育部要倡导学生对春节传统文化的关注,而是应该培养他们对亲情、对传统民俗的进一步认识,而不是简单地“网上拜拜年”。

  爱国情怀非一朝一夕养成

  网友:教育部此次要求,总带有那么点“旨意”的味道。让学生有爱祖国母亲的情怀,是要靠长期积累,潜移默化才能培养的,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靠一两次活动,下几道“旨意”,就能让学生爱祖国,显然是一种形式主义,也没有多大用处,而且会把爱国做成一种随便的事情。平时我们的教师恪尽职守,给我们的学生教授爱国知识,多了解一些我们这个民族的苦难和辉煌,多给我们学生讲解一些博爱平等的思想,岂不比办一次次这样的轰轰烈烈的活动要管用得多吗?

  缺少“拜父母”

  网友:既然要弘扬中华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传统节日之中,那么就应该让中小学生从拜父母开始,因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感恩不知报答的孩子,何谈报效祖国?”而从教育部的通知看,六拜中居然少了父母。

  拜年给不给红包?

  一初三女生:这个活动“太雷人”,即使有时间也不会参加,“寒假作业都做不完,拜年给不给红包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育部  教育部词条  爱国  爱国词条  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词条  拜年  拜年词条  情怀  情怀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