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抢救名人故居:李大钊故居变身“大课堂”

  

  李大钊故居每个月都会设置专题性展览,以吸引更多观众

  委员提案推动名人故居摸底挂牌工作展开 李大钊故居因而“大变身”———

  11月13日,北京市将召开大会纪念北京市政协成立60周年。1949年8月,中山公园的中山堂,第一届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召开。会后产生的常设机构协议委员会,就是现在北京市政协前身。从这次会议开始,政治协商就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而是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开始和我们这个城市紧密相连。

  政协成立60年以来,古都风貌、历史文化的保护一直为历届政协委员所关注,他们积极建言献策,为北京的文保事业发展“助力”。

  2005年,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在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和北京联合大学的师生历时半年多共同完成《关于北京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工作的调研报告》,对在京308处名人故居进行“摸底”的基础上,中肯建议结合历史文化保护区和老胡同街区的保护整治工作,为一批名人故居挂牌,加强修缮、保护。此后,文物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对308处名人故居逐个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其中具有文物价值且保存较好的故居挂牌保护。近百个名人故居得以保护。

  位于西城区佟麟阁路文华胡同中段24号的小三合院是李大钊1920至1924年间的在京居所。由于缺乏保护和修缮,这里一度成为有30余户人家拥挤共居的大杂院。

  而2005年政协委员关于“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调查与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西城区投资1200万元进行了居民搬迁、文物修缮,如今这里恢复了李大钊居住时的原有风貌,并不定期地开设多个专项展览,已成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西城区廉政建设教育基地”、“西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大钊故居月月设展“请进观众”

  昨天,记者在李大钊故居看到,550平方米左右的小三合院清洁整齐,青方砖的地面,传统油漆彩饰透着民国格调。

  在位于北部的“复原陈列”中,建筑与生活用品都在专家的指导下逐一“复原”。李大钊当年的堂屋、书房、卧室以及子女的卧室都回到了当年的模样,让人了解这位伟大的革命者在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在李大钊故居的南院则以展板、展品的形式常设《李大钊在1920至1924》的专题展,重点介绍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

  李大钊故居主任王洁告诉记者,虽然“深居”胡同中,但自李大钊故居对外开放以来,每天都有游人、学者慕名来此参观,同时这里也成为不少机关单位、学校的教育基地。秀水河小学每年的少先队员入队仪式都在此举行,而三十五中学则要求学生们到此参观,感悟李大钊的至诚精神。

  李大钊故居的工作团队也根据各方面的宣传需要,每月都推出专题性展览,从“科学发展观”,“五四运动展”到“李大钊为人的廉洁思想”等,以此吸引更多观众,弘扬李大钊精神。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西城区廉政建设教育基地”、“西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正在申报“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进小院曾经挤住36户

  住在文华胡同的张大爷告诉记者,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30多户居民拥挤在这不大的院落中,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而不断在院内“挤”地建房。而蜂窝煤、啤酒瓶、泡菜坛等都杂乱地堆积在院内,临时拉起的电话线、晾衣绳让院子的上空形成错综的网格。

  “这个二进小院曾挤住着36户居民,腾退费花了1200多万元。”西城区文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虽然1979年这里就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故居常年被居民占用,安全隐患突出,在修缮前根本看不出院落原有的格局。”而这样的场面也常见于北京其他的多处名人故居内。

  2005年,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在历时半年,调查了在京的308处名人故居的现状后,发现当时已经拆除的故居达97处,而多数名人故居都因缺乏保护和修缮成为大杂院,失去了当年的风采。为此,他们联名提出《关于加强北京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建议》,而这也引起了北京市文物局以及相关名人故居所在区县的高度重视,名人故居的摸底挂牌工作随即展开。

  2007年1月,西城区政府启动了李大钊故居的腾退、修缮工程。西城区以1200万元腾退了在此居住的30余户居民,而在接下来的修缮中则对房屋结构进行加固,恢复传统装修,将东西房屋顶改为民国时期常见的“平顶”,地面改铺青方砖。整个修缮过程力求“原真”地再现故居风貌。

  此外,工作人员还按历史资料,复原了书房、客厅等李大钊生活场景。李大钊故居于当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

  近百处名人故居被挂牌保护

  在政协委员提交的调研报告中,名人故居的状况不容乐观,308处故居中有近百处被拆除,而三成以上的故居存在着与李大钊故居一样沦为“大杂院”的现象。

  而在政协委员的建议下,北京市文物局积极行动,对308处名人故居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北京区级以上的文保单位中,名人故居类占了近10%。其中包括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等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李大钊故居、毛主席故居、梅兰芳故居等4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3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名人故居绝大多数都是位于旧城内的传统四合院和近现代中西合璧的建筑,很有价值,在被列入文保单位后也都得到了挂牌保护。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价值有限、不列入文保单位的名人故居,有关部门也考虑介绍名人在此发生的历史事件,形成北京特有的“人文景观”。

  提案影响力

  委员建言献策 助力文保事业

  在过去的60年里,一届届政协委员在保护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方面倾注了无数心血。第一届北平各界代表会议就作出了修葺城墙的决定;1985年市政协就向市政府提出保护先农坛、卢沟桥和宛平城文物古迹的建议案;上世纪90年代后期委员们就开始提出对皇城周边历史风貌进行保护;2001年又建议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立法,随后又连续数年进行名人故居、地下文物等专门类别文化遗产的保护。

  60年来,政协委员们所作的努力,也勾勒出了北京的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深入的一个过程:从单体文物保护走向了区域成片保护,再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然后进一步延伸到名城保护中一个亟待解决的专项内容的保护。这一过程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修缮后成为市民共享的公共文化场所。

  天坛神乐署得到修缮保护

  在1998年政协北京市第九届一次会议上,王灿炽委员提出《关于市政府尽快恢复天坛神乐署》的提案。提案中说天坛神乐署是明清时期皇帝祭天奏乐之处,由两殿一门以及其他附属建筑组成。然而,两个大殿长期破败闲置,宽阔的院内杂乱盖起多处平房,居民房火炉存在火灾隐患,危及古建筑安全。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修复天坛神乐署。

  同年,神乐署内住户陆续搬迁,随后有关部门投资近3000万元对此古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和整治,使其成为天坛公园的重要游览景区。

  历史街区管理推“什刹海典型”

  在2001年2月的政协北京市第九届四次会议上,宋正纯委员提出《关于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案。提案建议:一、现存文物保护法规、规章规格不高、力度不够,建议有关部门展开调研,抓紧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规。二、建议对旧城中的新建筑加以必要的高度、规模、体量限制,以求新旧和谐、统一。三、建议制定公布“北京市历史街区保护条例”。以什刹海历史风景区为典型,探索历史街区管理模式;抢救不受法律保护的文物古迹和建筑。

  同年3月,有关部门作出回应,《“十五”期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则》正在组织编制;关于“限高”问题,也将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执行《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高度;而“以什刹海历史风景区为典型”的建议也得到采纳,聘请清华大学与规划院合作完成这一历史风景区与烟袋斜街的统一考虑,探索出改造的新途径。

  请回艺僧 传承智化寺音乐

  在2003年1月13日政协北京市十届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宋大川提出《关于保护濒临灭绝的无形文化遗产——智化寺音乐》的提案,提案建议,智化寺音乐具有550余年历史,含器乐曲(俗称“京音乐”,包括宫廷音乐、佛教音乐和民俗音乐三部分组成)与唱颂音乐(多为佛事中的歌赞)组成,极具保护传承价值,但该音乐的研究在“文革”中中断,谱本、乐器等文物散失在外,传人培养已停滞多年。为此,建议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方式、渠道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无形文化遗产。

  同年,北京市文物局将此项工作纳入保护工作总体方案,在智化寺开展了招收智化寺音乐学员、艺僧传授教育等工作,并由北京市文物局先行拨出专项启动经费对此给予支持。同时作出整体保护方案并“分解”各年度的具体保护措施,逐年监控,监督实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李大钊  李大钊词条  名人故居  名人故居词条  故居  故居词条  抢救  抢救词条  课堂  课堂词条  
导闻

 杨白冰将军的兄弟姐妹

杨白冰杨白冰将军的兄弟姐妹父亲 杨宣永(杨淮清)大哥 杨尚荃(杨剑秋),同盟会会员,曾参加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后兴办实业,1937年去世。二哥 杨尚麟(杨衡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