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红色经典”要如何才能成为“文化盛宴”?

 

  你是否还记得,《红岩》中绣红旗的江姐,《林海雪原》中智勇双全的杨子荣,《创业史》中风雨兼程的梁生宝……时光流逝,新中国成了60周年国庆期间,虽然人们“红色经典”的观赏和理解依然在继续。然而,生活在电脑、电视、电话“电化”交织的时代,这些“红色经典”也随市场经济大潮如何更红,让更多的人关注和思考?

  现象

  国庆书店“红书”热

  每逢节假日,书店都会精心布置一番,开展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今年“十一”国庆节期间,宜宾各中小学校都放了8天长假,当《红岩》、《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红旗谱》等当年风靡一时的红色经典书籍大量出现在宜宾各大书店的柜台上时,这些曾伴着共和国几代人成长的英雄故事又一次走进了市民的视野。

  在城区大观楼附近的书店里,除了以《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四大古典名著为代表的书籍外,放在书架最显眼的地方,平时并不“抢眼”的红色革命题材的红色读物,也成了今年国庆期间的畅销书,其名著、历史与戏曲故事系列画册,在“唱红歌、读经典”的红色浪潮席卷下,从《红岩》、《烈火金刚》、《红旗谱》等当年风靡一时的经典读物到新上市的《开国领袖自传》、《新四军》和《长征之歌》等书籍,一时间受到了读者的追捧。

  在祖国60华诞这一意义非比寻常的时刻,这些曾伴着共和国几代人成长的英雄故事,又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书店里,不仅看到了许多老年人、中年人的身影,也欣喜地看到了大量年轻的面孔。一些书店的营业员表示,平时这些书籍一般都是归入青春读物、小说名著等书架,不会单独上架摆放,主要原因是销路不好,因为书店的主要顾客还是中小学生,所以“红色读物”除了中老年人、或者一些教学单位的图书室前来选购,平时都会遇冷。

  在书店看书的一位家长坦言,自己都是伴随这些革命英雄故事长大的,但现在的孩子对这些都一知半解,甚至闻所未闻。平时小孩很少关注这些经典书籍,主要是接触少、不了解,这次是学校老师特意安排了国庆长假要完成的“红色作业”,看一本革命题材的书籍或影片,写一篇感想。自从看了国庆阅兵式,小孩对革命英雄事迹及各种现代兵器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多次要求买这类的书籍,这也算是对小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次好机会。

  近日,当记者再次走访城区这些书店时发现,节庆期间一度高调促销的许多红色经典书籍因节后销路不佳早已下架,在各文学类书架上难觅踪迹。

  现状

  “革命题材”的课文不多了

  “红色经典”是指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曾产生巨大影响的一批作品,像《红岩》、《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铁道游击队》等“红书”,它集中体现了特定的历史时期集体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文学、美学等艺术特征。

  近日,记者特意翻看了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上、下册),发现载入革命、战争题材的老课文的确不多了,每册教科书最多也就是三五篇爱国主义精神课文,而且英雄主义、政治色彩也淡化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具有时代感、青少年朋友喜闻乐见的题材。

  “当初选择革命英雄类的文章是出于与时代接轨的考虑 现在社会以多元化为主,学生们需要更多更新鲜以及种类丰富的知识,过去单一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就与训练学生们发散思维脱节,所以删减了不少。”50多岁的小学资深语文教师邓集豪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罗盛教》、《董存瑞》、《子夜》和《狼牙山五壮士》等经典篇什,尤其是改革开放前后十年,教材中革命英雄主义占主要成分,如《鸡毛信》、《狼牙山五壮士》等故事在上世纪70、80年代人的心中很容易产生共鸣。

  邓集豪说,对于教科书的选材之前教育界争议不断,“革命传统”色彩的课文有着比较明确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主流意识,不能作随意的多元解读,也不能全面否定。教材编写者也是顺应时代潮流,而应尊重历史,尊重作者的思想情感。“红色经典”没有与时俱进,并不能否定它用来做优秀范例的作用,应该说,优良的革命传统应该永不过时,需要年轻一代继续保持和发扬。

  采访中,在“70后”、“80后”一些市民眼中,回忆自己中小学时代,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从小都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对这些“红色”题材的故事有较深刻了解,甚至有些老教师还亲身经历过,所以,老师讲得动情,学生听得也动心,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无奈

  “红色经典”惨遭恶搞

  然而,一些年轻的语文教师则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不能与守旧落后、过时、缺少时代感画等号。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所描述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事,抒发的感人肺腑的情,无不凝聚着强大的民族精神。但现实生活中上,“红色经典”课文跟当代青少年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相差太大,革命题材课文叙述的故事与当今城市里中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存在比较大的距离。

  四川师范大学中文专业毕业的刘丽娟去年夏天大学毕业后在宜宾做了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她对此也深有感触,她说,参加一些教学研讨会上,和她一样,很多年轻的老师都倍感迷惑,对于这些课文怎样才能上好?教起来没有其他课文那样得心应手,很多老师不愿意上这一类型的课文。而现在的中小学生关注的课外读物基本上都是一些画报,要不就是看动画片,对于红色经典的简读本或精缩的小画册都显得稀有,要求孩子都去读原著不现实。因为现在城市的孩子生活的空间很单调,学校、家庭一条线,甚至有的孩子“五谷不分”,生活阅历很难理解不同时代的人物和事物,所以小孩子都喜爱通俗的“奥特曼”、“灰太狼”等卡通形象。

  不仅如此,时下出于文字、图像和声影等多媒体信息传播时代,经常发现一些红色经典翻拍剧却彻底破坏了原来的人物形象,如新版的《红色娘子军》、新编的《苦菜花》被修改得不伦不类,而在网络中更是充斥着恶搞红色经典的短片,以此增加网站的点击率和人气;一些商业广告策划也在利润的驱使下,扭曲英雄形象,吸引眼球……对红色文化的亵渎,不仅玷污了人们心中的纯净之地,也破坏了完美的记忆情结。

  刘丽娟说,新的时期,革命英雄主义仍然需要,只是这种需要应该换一种形式去理解。只要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奉献自己的都是革命英雄主义,过去战争时期有革命烈士,现在和平时期,有中国的航天英雄,有抗震救灾的典型模范,甚至还有姚明和刘翔等体育健将,这些事例很贴近生活,与青少年的环境也很接近。在新时期,他们用新的方式付出,这些人都应该是学习的好榜样,

  思考

  “经典”也要与时俱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期间,走进城区任何书店,往往是大型展板、红色标语迎面而来,但是,展出的图书大都是只针对市场促销的图书,形式生硬,每年鲜有变化。

  事实上,“红色经典”图书不仅没有被大家淡忘,而且在现今仍是大有市场的。像《红岩》、《红日》、《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等“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时至今日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不少红色经典作品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可读性很强,它们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成长经历和丰功伟绩,弘扬了革命烈士的崇高品质和献身精神。

  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原中文系)副教授郭五林认为,这些作品早已深入人心,并以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影响和感动过几代人。然而,在传媒业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作品大多在表现形式上并没有“与时俱进”,塑造形式过于单一,很难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而现代人的生活已经被电话、电视、电脑等高科技手段“电化”,个人的时间也被学习、工作等分割成零星的片段,除非是长假,否则人们很难静下心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重温红色经典书籍;另外就是缺乏创新,导致新鲜感和吸引力下降,如以前的经典影片“地道战”、“地雷战”等,表现技法、场景、影像效果等不如现在的作品,显得较为粗糙。同样是红色经典作品,如《亮剑》、《恰同学少年》等造成的轰动效应,正是这些人物形象经过多媒体技术加工后呈现出立体化、多面化、真实的个性化英雄形象,贴近生活,人们在接受过程中觉得更刺激,更新颖。

  因此,借鉴和分析这些作品成功背后的因素,如果经过积极的宣传和运作,“红色经典”仍会成为“文化盛宴”,受到追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盛宴  盛宴词条  红色  红色词条  才能  才能词条  成为  成为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