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开辟新路"担架队"跪着抬出受伤人员

 感动片段一

  冒着生命危险 三父子送出百名游客

  成都游客李萧从包里掏出两百元塞给周涛,感谢他花了7个多小时,翻山越岭把他们一行15个人从虹口腹地带出来。“你这样就太没有意思了。”周涛推开了李萧的手。 “等你们的农家乐重新开张了,我一定带朋友过来耍。”李萧感激地说:“那么大的雨,路又那么陡,随时可能有余震和泥石流发生,你们愿意冒险送我们出来,这不是钱能估量的!”

  5月14日,地震发生第三天,外界对于离震中汶川映秀仅约50公里的都江堰虹口乡的受灾情况,依然知之甚少。本报记者一行4人徒步走进虹口乡,前一天的大雨让道路异常湿滑泥泞。在紫坪铺镇地界上的九口锅,记者一行遇上了送游客下山的虹口乡光荣村村民周涛。从5月13日起,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把游客从虹口乡送出来了。他的父亲周长久和弟弟周小林,也刚送了另一批游客到九口锅。

  周涛说,地震发生时,他们一家六口正在打理自家农家乐新盖的别墅,准备在即将来临的避暑旺季里挣点钱。“我当时站在凳子上刷灰,地震时直接被甩到地上睡起了。”一家人赶紧跑出新房,只听一阵“轰隆隆”的巨响,河对面巨石滚落,灰尘瞬间弥漫了整个天空。夜里,周涛一家和生产队其他几户人家在附近空地上支起了简易帐篷。第二天一大早,三父子主动到乡上帮忙。他们了解到此时有不少游客滞留在虹口,唯一出路便是从一条才开出来的新路离开。三父子便主动请缨,当起了转移游客和群众的向导。

  “有个游客差点掉下悬崖,把我吓惨了。”周涛说,前两天下大雨,他就顶着衣服,拿木棍在最前面拨开杂草和树枝,为游客开路。有一次快到卡子山巅时,路仅有一尺宽,一位女游客突然右脚踩空,整个人往悬崖边滑去。幸好周涛用木棍插在地上,及时稳住了女游客。

  其他老乡已经陆陆续续拖家携口离开虹口去投亲靠友,周涛一家依然住在帐篷里:“这儿还有那么多旅客没转移出去,我们不急,尽量留下来做点事情。”两天时间里,三父子通过这条新路已转移了100多名游客出去,但每次游客给钱都被他们拒绝。周长贵说:“平时哪个喊带路,他不说我都要问到要钱。但这种时候收钱,那是缺德。”

  感动片段二

  每天煮60斤米 为过路人升起爱心灶

  由于九口锅有批药品要送进虹口,周涛父子三人义不容辞地当起了运输员,背药进山。在半山腰的野花谷,一个农家乐院子里,村民达富林正在临时搭建的灶上熬着粥,热心地招呼过路的老乡坐下来盛碗粥喝。

  达富林说,地震发生后,他们村里几家村民的房子都变成了危房,于是大家一起搬到这个农家乐里住下。这里是虹口新开这条路的必经之路,当他们升火熬稀饭时,不时有山上下来的村民找他们要碗稀饭喝,“大家都遭难了,不可能不给三。”几家人一合计,干脆主动招呼上山、下山的行人喝碗稀饭再上路。“好多人一早就出来,走到这儿肯定饿得很。”达富林说,这个灶每天早晨生火,直到晚上,中途从没熄过,“现在每天差不多都要煮60斤大米的样子,管他的哦,只要有米我们就不会熄火。”

  感动片段三

  转移重伤病人 7人担架队跪着走

  过了野花谷,行走在窄窄的山路上。路边几个人见周涛他们背着药品,主动上来帮忙。原来,他们是来自河北唐山市的志愿者。志愿者霍保顺说,唐山大地震发生那年他只有13岁,对地震灾难深有切肤之痛。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们迅速组织了一支由12名大夫、38名抢险队员组成的抗震救灾工作队,租了一辆大巴车赶到都江堰,准备在虹口奋战一个月。“我们在这里主要是帮‘担架队’们搭把手,他们太辛苦了!”

  不久,他提到的“担架队”就出现在记者眼前,一行几人正朝最险峻的“干米子”口爬来。7位精壮男子,一个在前用绳子牵引,四个分别抬担架四边,两个人扶着担架中间,担架上躺着一名中年妇女。7位男子轻声喊着号子,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动着步子,汗水滴答滴答地落在土里。据悉,14日从虹口卫生院出发的第一个担架。

  44岁的伤者周国辉被牢牢绑在担架上,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些村民太累了。这条路打甩手走都老火,何况抬起人走。”据悉,地震发生时,周国辉被货柜轧断了双脚,虹口卫生院遭受严重破坏,无法进行治疗,她必须立即转院!转院的担子落在了“担架队”队员们头上。头一天才转了一个重病伤员出山的村民蒋思明,喊来另外几名担架志愿者杨宇森、夏高国、夏高涛等,执行担架转院任务。与平地上的担架队员不同,要翻过卡子山,每个担架组至少得7人以上。

  蒋思明的家在地震中也遭受了严重破坏,在都江堰读书的女儿生死未卜,妻子龚建群患有严重支气管,可他却义无返顾地加入了对其他伤者的救援行动中。“这些病人不早点转出去,可能要死,家头的事情还可以放一下。”蒋思明说,这比起第一天抬伤员已经轻松了很多:“第一天出来,下起大雨,我们基本上是抬起病人爬出来的,走在前面的要跪到走。”

  “如果说钱,你给我200元喊我走出去,我都不愿意!”一个村民说,而他刚刚义务把一名伤员抬出了大山。

  “没有这些村民担架队员,我们这边病员情况就难说了。”虹口卫生院院长石尧贵提起担架队员,也不禁竖起大拇指。他说,在两天时间20多名担架队员抬出了14名重伤病人,其中还有外国游客。

  不畏艰险

  英雄打通“生命天路”

  5月12日,地震发生后,虹口乡四位英雄临危授命,硬生生开辟了一条“新路”:它让灾区群众能及时撤离,让虹口得以创造出一个奇迹。5月15日21时,虹口乡临时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记者采访了参与开辟新路的两位英雄许云富(以下简称“许”)和骞锡红(以下简称“骞”)。

  记:人们很难相信你们会创造这一奇迹,认为你们极有可能葬身丛林。你为什么愿意接受这一重任?

  许(难为情):虹口乡有6200余人,在这么大的灾难面前,我深知这条路的重要性。只要有1%的希望我都愿意付出一切努力去争取。我认为对于这条路的打通,既有众人的齐心合力,也有运气的存在。

  骞:说实话,这条路我也有20多年没走了,能否走通心中根本没底。但也许我最熟悉这条路,如果我不去就太自私了。

  记:地震时常发生,是什么力量促使你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找出这条50多年前的山路?

  骞:当时我想,砍通这条路、把信送出去,就能救成百上千的人。其他的没去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担架队  担架队词条  新路  新路词条  quot  quot词条  开辟  开辟词条  amp  amp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