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惊心动魄的历史对决《决战太原》解说词选编

  

  

  

  ——大型文献电影《决战太原》解说词选编

  郝蕴 张珉 宏伟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太原解放60周年。解放太原是解放战争中历时最长、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大的城市攻坚战役。为隆重纪念太原解放60周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由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创作拍摄了大型文献电影《决战太原》,运用大量鲜为人知的真实资料,结合寻访当年战争亲历者,全方位多视角地追述了战争双方从谋划到对决的历史事实,撷取了战争双方决策者的心路历程,也捕捉到许多普通战士动人心弦的战争经历,以及后人寻找阵亡烈士亲人那一幕幕催人泪下、发人深思的人文情怀,高度赞扬了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和英勇牺牲的革命前辈,表现了解放太原对于华北全境解放、全国解放所具有的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刻的历史内涵。

  该片得到了 “中央重大理论文献影片创作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局的充分肯定,并被列入发行全国的重大文献电影片。该片对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明日,《决战太原》将在我市举行隆重的首映式,现将《决战太原》一片的解说词选编如下,以飨读者。

  公元1949年3月29日,国民党政府派来的一架专机,冲破解放军的火力封锁,掠过大大小小密集林立的碉堡,将声称死战太原的阎锡山秘密接走。

  此时,率兵团围困太原已近半年的徐向前正谋兵布阵于病榻之上……

  一

  决定中国两种命运的大决战,自1946年6月爆发到1947年6月,国民党军队丧失战略主动权,解放军从战略防御逐步转入战略进攻。

  凭借巍巍太行与滔滔黄河的天然屏障,山西进可直下太行问鼎天下、退可闭关自守割据一方。山西省会太原,自古以来就处于华夏文明和中国政治力量的核心半径之内,一次又一次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走向。

  到了近代,其雄厚的工业基础更强化了它在民国史中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太原是中国北方规模仅次于沈阳的第二大工业基地。太原兵工厂与沈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并称民国三大兵工厂。至解放前夕,除了常规轻武器,太原兵工厂月产炮弹10万发,更有自行研制的大威力手掷弹。如果能够夺取这个军工基地,将对全国解放战争起到重要的支援作用。

  1948年7月,解放战争的烽烟即将在太原城燃起。

  城外饮马汾河的是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徐向前,城里枕戈待旦的是统治山西38年的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

  徐向前,山西五台县永安村人,时年47岁。

  阎锡山,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今属山西定襄县),时年65岁。

  对阵两军最高首领的家乡仅一河之隔,相距不过十余里。

  对于眼前这座城市,徐向前并不陌生,此前他曾经有过两次终生难忘的太原之行;至于城里人,他更是熟悉,这里有他的老乡与同学,故旧和亲朋,还有他现在的对手阎锡山。

  徐向前第一次知道阎锡山的名字是在1911年。当时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归来的阎锡山,被任命为山西新军第86标标统的时候,徐向前还只有10岁,五台县永安村的私塾先生告诉他,太原是全国第四个响应武昌起义的城市,年仅28岁的阎锡山被推举为山西都督。

  八年之后,徐向前第一次来到省会太原,成为山西省国民师范的学生。而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正是年轻的山西都督阎锡山。在国民师范学习的两年间,徐向前多次看到阎锡山光顾校园并以师长的身份训话。

  毕业后的徐向前,在阎锡山的老家,五台县河边村的川至小学任教,如果不是因为传播进步思想被学校辞退,他或许一辈子会在这个山村小学教书。

  1924年,徐向前考入黄埔军校,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尽管在考入军校的同时成为一名国民党党员,但徐向前最终在风云变幻的激情年代里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而威震一方。

  徐向前第二次来到太原是1937年9月,时值国共合作、全面抗战,作为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中央派遣徐向前跟随周恩来前往山西,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商讨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战等事宜。

  时隔近20年后再次相见,徐向前已经不是讲台下默默无闻的一介学子,而是谈判桌前多谋善断的共产党代表。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的辉煌战绩,也早已使阎锡山熟知了徐向前的名字和履历,他对这个曾经的学生极为欣赏,曾说过“政治上靠薄一波,军事上靠徐向前”这样的话。

  现在,徐向前第三次来到太原,一水之隔的同乡被一道城墙阻隔,昔日的老师和长官近在咫尺,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生死对决。

  1947年8月,徐向前率兵解放运城之后,又直接指挥华北第一兵团和太岳军区等地方武装,先后攻克临汾,夺取晋中,十个月内一路北上,最终合围太原城。至此,阎锡山丧失了大部分县市,手中只剩下太原、大同两座孤城。

  这一系列胜利,使得运筹于帷幄之中的毛泽东兴奋不已,在确定夺取全国胜利战略任务的“九月会议”上,他打断徐向前的汇报问道:“你们还不到6万人,一个月消灭阎锡山10万,单是正规军就搞掉他8个整旅,你说一说,你们那个晋中战役是怎么打的?”领袖的话语间,充满了对晋中战役的肯定和对徐向前军事才能的赞赏。

  可这时徐向前陈兵太原城,这一仗将完全不同于晋中战役的运动战。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我军席卷千军,所向披靡,靠的都是运动战。但这次要打的是一场攻坚战,将要攻克的这座城市并不同于此前的运城、临汾这两座地区性中心城市。徐向前这次面对的是当时全国设防最坚固、阎锡山自诩为“固若金汤”的中原北门太原城。

  太原及其周边的城防工事,从军阀混战的20世纪20年代,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到1948年,已建成了“百里防御圈”。这个“百里防御圈”由前进阵地、外围要塞阵地、城垣主阵地及核心阵地四道阵地构成。罕山、武宿机场、石千峰和周家山构成外围的四大据点,牛驼寨、淖马、小窑头和山头又构成内部的四大据点。这些据点既能独立作战,又能相互机动兵力、火力,守军由这样的点连成线,由线构成面,使整个太原形成一个大纵深的环形防御体系。

  太原城防工事的最大特点就是星罗棋布的碉堡,因此太原也被称为“碉堡城”。阎锡山还特设了“碉堡建设局”,西北钢铁实业公司的钢材、太原东山水泥厂的水泥,没有阎锡山的亲自批准,一律不准挪作它用。阎锡山曾这样解释他的碉堡战法:“共产党凭的是人多,用的是波浪式人海战术。我们一定要凭借碉堡群,充分发挥火力,做到以铁弹换肉弹,共产党就没有办法。”坚固设防的太原,号称“可抵一百五十万军队”,由此也成为国民党竭力宣传的“反共模范堡垒”。

  然而对于攻克这座看似坚不可摧的城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十足的信心和把握。临汾攻坚战结束后,解放军华北方面希望徐向前兵团协助攻打傅作义,西北方面希望协助攻打胡宗南,但中央军委均未批准。毛泽东明确指示:徐向前兵团的任务是在山西战场打击阎锡山,直至攻克太原为止。

  1948年6月,太原的战略地位格外凸显。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之后,与太原的距离不过200多公里。太原不平则山西不稳,山西不稳则直接威胁到中共中央的安全。这也是阎锡山幻想的“以城复省,以省复国”的重要依据之一。临汾攻坚战时,阎锡山与傅作义就曾合谋夹击石家庄,计划未能实现。但五个月后,傅作义又以“援晋兵团”的名义偷袭西柏坡。然而,中共秘密战线提前获取了情报,解放军严阵以待,国民党闪击战术胎死腹中。此外,太原这个后顾之忧的存在,也对解放军进军大西北造成了牵制。因此,早日清除身后的这个严重威胁,成为中共中央必须考虑的战略议题。

[1] [2] [3] [4]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太原  太原词条  解说词  解说词词条  选编  选编词条  惊心动魄  惊心动魄词条  对决  对决词条  
导闻

 朱镕基总理唯一发表的诗

在回湘西的几天里,朱镕基总理一直深深沉浸在往事的记忆里。他说,那时的湘西,到处是古木参天,鸟语花香。到处是山清水秀,风光无限。可是现在再也看不到那些古树了,看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