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战士宝音图血洒阜新

   1946年7月中旬,辽宁阜新蒙民大队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八家子、敖力板营子一举歼灭了阜新反动地主武装刘墨林等部。在战斗中不少战士果敢冲锋、英勇杀敌、壮烈牺牲。其中有一位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日本籍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就是孤身一人冲向敌群,献出宝贵生命的宝音图。

 

  蒙民大队有个宝音图

 

  宝音图,原名田中,日本人,1921年生,来东北后,曾在阜新市日本人开办的海州医士学校充任教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大量运兵东北,妄图发动内战,夺取抗战的胜利果实。党中央于同年12月28日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指示,要把东北的工作中心放在广大的乡村,“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巩固地方,配合野战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根据这一指示精神,1946年3月,阜新蒙民大队成立,这是阜新地区我党指挥的一支新型革命武装。

 

  那时,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他本扎兰岗营子魏廷生家里,住着宝音图和松迪、巴依尔几个未来得及归国的日本籍青年。他们见蒙民大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受到群众热烈拥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解放劳苦大众的人民子弟兵,便要求参加这支革命队伍。不久,经蒙民大队齐宝荣等人介绍,宝音图等3名日本青年,来到彰武县哈尔套蒙民大队驻地。大队长王宝山高兴地接受宝音图等3名日本青年入伍。

 

  宝音图有比较熟练的西医外科技术。大队部根据宝音图的专长,让他做大队军医,宝音图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一职务。他和蒙民大队战士一起学唱蒙语革命歌曲,与战友们谈心、说笑,相处得很好。大家很尊重这位日籍战友,并按照蒙语 “有福”的意思,给他起了个蒙语名字“宝音图”,田中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此后,蒙民大队指战员,都称他为宝音图仓,即宝音图君。

 

  宝音图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热情待人,和蔼可亲。一次,副大队长骆长胜的警卫员铁宝的右脚被战马踩伤化脓,脚趾有烂掉的危险。宝音图细心地为他换药包扎伤口,从不嫌脏。经治疗,铁宝的脚伤很快痊愈了。在一次战斗中,蒙古族战士扎木苏左手负伤,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宝音图从群众家中要了两块小木板,给扎木苏包扎止血,及时送往后方,很快治愈了。

 

  宝音图经常背着帆布药箱为指战员医伤治病,还背着一支步枪和沉重的子弹袋,奔波于解放战争中的辽西战场。

 

  主动请战壮烈牺牲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以伪阜新县保安大队长刘墨林、反动地主武装何九为首的反动武装团伙,与国民党反动派相勾结,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八家子、敖力板营子等地为据点,经常进犯解放区,骚扰区政府,杀害干部,残害群众,无恶不作,阜新县委和县政府决心消灭这伙反动武装。

 

  1946年7月,阜新蒙民大队与辽西五分区警卫连联合行动,奔赴八家子、敖力板营子,消灭刘墨林、何九为首的反动武装。 7月中旬的一天下午2时许,战斗打响了。广大指战员迅猛异常,杀声震天,毫无准备的刘墨林、何九惊恐万状,抱头鼠窜,最后被包围在敖力板营子一个大院里。敌人龟缩到这座庄院后,倚仗高墙壁垒和四周高大的炮台,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负隅顽抗。  当战斗持续到黄昏时,一场攻坚战斗开始了。我部队用机枪、迫击炮和步枪组成密集火网,压住敌人的火力,然后组织突击队员用手榴弹炸大门,但接连几次均未奏效。为了打开僵持局面,减少伤亡,大队长王宝山当即决定,施放烟幕掩护部队前进,但找不到会使用日制九九式发烟筒的人。王宝山正在为此焦急的时候,军医宝音图说他会使用这种发烟筒,请求批准他去施放。经大队长同意后,宝音图左手提着步枪,右手握着发烟筒,腰挎手榴弹,一会儿以青纱帐为掩护跃进,一会儿匍匐前行,很快接近了敌人固守的大院大门。他不顾危险果敢地施放起烟雾。霎时,一股浓烟冲天而起,大门前烟雾滚滚,指战员趁机奋起,以烟雾为掩护,迅速前进。就在即将取得战斗胜利的时刻,一颗子弹击中了宝音图的头部,宝音图倒下去了,鲜血洒在了阜新大地上。

 

  看到这种情况,大队长王宝山把帽子紧紧握在手中,两眼射出愤怒的火光,高喊:“谁去完成爆破任务! ”蒙古族战士本巴大喊一声:“让我来! ”本巴像一头勇猛敏捷的雄狮冲到大门墙脚,炸开了大门。 “要为宝音图同志报仇!同志们冲啊!”随着这惊天动地的喊声,蒙民大队指战员像不可阻挡的洪流冲进大院,经过一阵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消灭了敌人,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粮食、衣物和马匹、车辆等战利品,战斗取得了胜利。

 

  宝音图,这位年仅26岁的日本青年,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把一腔热血洒在阜新的大地上,亦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谱写了新的篇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战士宝音图血洒阜新  阜新  阜新词条  战士  战士词条  
故事

 林伯渠教子 7岁儿子走完两千公里

高干子弟不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不搞特殊化,这是关系到党的形象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后代健康成长的大问题。林伯渠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林伯渠首先从培养子女保持艰苦朴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