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上山下乡苦中有乐

  

  1966年12月10日,广昌县翠雷山垦殖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员在参加广昌县文艺调演活动凯旋后合影留念。(资料图片)

  照片人物:王桂玉(前排右四)

  出生日期:1949年8月

  拍摄年代:1966年12月

  拍摄地点:江西省广昌县翠雷山垦殖场

  “上山下乡期间,虽然工作和生活都很辛苦,但40多名知识青年在一起,就像兄弟姐妹,讲的是团结,讲的是奉献,有过这么一段历史,令人终生难忘……”12月22日,在盛开着一墙三角梅的市郊小院内,退休职工王桂玉打开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相册,取出一张张保存完好的黑白照片,讲起她“上山下乡”时的故事。

  1964年12月,年仅15岁的王桂玉主动报名参加知识青年下乡,从赣州市下放到广昌县翠雷山垦殖场。王桂玉还记得,他们那批有好几百人,出征那天早上,大家在赣州市工人文化宫聚集,几十辆客车排成“长龙”,当时的欢送现场非常隆重,敲锣打鼓、彩旗飘扬,许多知识青年的家属前来送别,现场有笑声也有哭声。王桂玉是父亲送她去的,毕竟是第一次出远门,当时她和父亲都哭了。一挂长长的鞭炮响起,车队徐徐离开赣州城。

  车队在崎岖的公路上颠簸,几百名知识青年有的在于都县下车,有的在宁都县下车,沿线都有干部群众来迎接他们。而他们80多人则在宁都县吃完中饭后,继续赶路到广昌县,在翠雷山垦殖场开始了新的生活。垦殖场的住房条件很差,是用茅草盖的茅棚,十几名女青年住在一个棚里。下雨时,雨水漏进她们的棚里,睡觉时她们还得头戴斗笠避雨,床边放着盆盆罐罐装雨水。这点困难并没有压倒这些城里的姑娘,相反,她们很乐观,生活中有说有笑,大家相互体贴,就像亲姐妹一样。

  在垦殖场,知识青年们的工作是修山,将山上的杂草和非主要树种砍掉,让它们在山上自然腐烂,成为森林的肥料。王桂玉以前没有干过农活,手上长出一个个水疱,到了晚上腰酸腿痛。但她很快适应了垦殖场的工作,手上老茧也多起来了,干活的力气也大了许多。刚来到垦殖场时正值冬季造林季节,他们在山上挖出一条条植树条带,远看就好像梯田一样。他们工作很认真,每一个树坑都按1米宽、1米深的标准挖,令垦殖场的领导对他们刮目相看,经常表扬他们。

  砍伐季节,常有竹木商贩到垦殖场收购竹木,知识青年们和垦殖场职工一样,精选竹木砍伐。那时,知识青年就和林场正式职工一样领记件工资,热情高涨,都恨不得多砍几根木头,挣得更多的工资。有一次,王桂玉一大早上山砍了5根木头,往回搬时搬了一段距离就搬不动了。时间慢慢流逝,她已经筋疲力尽。眼看天色暗下来了,王桂玉一个人还在深山里。早已休工的伙伴们发现不见王桂玉,一时着急,打着手电、点着火把进深山寻找。待大伙找到她时,一天没吃东西的王桂玉正有气无力地躺在木头上面。

  1966年2月,垦殖场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王桂玉调入宣传队工作。宣传队将“最高指示”、《毛主席语录》等编排成一个个表演节目,山区没有电,他们点着马灯、松油灯到附近的生产队巡演。在较远的生产队演出结束后,他们通常住在农民家里。每次宣传队进入生产队,村民们总是热情高涨,早早就搭好了戏台等候开演。王桂玉那时并不是主要角色,但作为宣传队的一名成员,她很认真,演唱《毛主席语录歌》、《歌唱王杰》等歌曲是她的拿手好戏。一年下来,翠雷山垦殖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广昌县已经小有名气了。12月10日,宣传队参加广昌县文艺调演活动取得好成绩,凯旋归来便请来摄影师拍了一张合影。

  1967年1月,王桂玉被调到垦殖场机关工作,担任播音员兼打字员。每逢话务员请假,她还兼职做话务员。后来,她又被调入广昌县供电局河东水力发电站、赣县橡胶厂等单位工作。1975年,她被调回原赣州地区建筑工程局工作直到退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上山下乡苦中有乐  上山下乡  上山下乡词条  上山下乡苦中有乐词条  
故事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所传颂。  黄继光,四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