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机遇与风险

新一轮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大帷幕正在开启。8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议指出,优质信贷资产的证券化产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所谓“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把不流动但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这次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核心目的,是盘活存量资金。据相关机构保守估算,中国可操作、有现实动机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规模约有2万亿元。

那么,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将会给中国金融业和中国经济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经验看,商业银行确实可以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依靠市场盘活资产流动性,分散转移信贷风险,加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同时,也为投资者开拓新的投资渠道。

其一,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优化资产管理,从而盘活存量资金。商业银行可将中长期限信贷资产、住房抵押贷款等定价出售,直接增强资产流动性和周转率,以解决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的问题。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很多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显著上升,而在资产不流动的情况下,包括定期存款在内的银行负债却是流动的,动静之间存在巨大的流动性风险,通过资产证券化,能部分化解这类风险。

其次,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改进我国的融资体系。我国企业的间接融资比例偏高,企业长期融资主要依赖银行。而银行资产过分集中于信贷信贷市场融资渠道单一。信贷资产证券化则可为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有效连通架起桥梁,发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监督约束机制,以增强货币政策调控力度。

其三,长期以来,由于商业银行过度放贷和信贷配置不合理,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的监管压力很大。对此,商业银行有两种解决路径:一是通过资本市场补充银行资本,但这会对股市形成巨大压力;二是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把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由表内转移到表外,从而减轻银行资本需求,以减缓商业银行资本不足的压力。这样,资产证券化能分散非系统性风险,满足投资者多样化投资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银行依靠存贷利差赚钱的传统模式。

那么,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如何盘活资金的?对商业银行来说,以信贷资产证券化提高盈利能力有两种途径。其一是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提前获取贷款产生的利润,而出售贷款的资金用于发放贷款或投资其他项目,反复如此操作,能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其二是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中间业务的收益是很多发达国家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总收入中通常占四到五成,有的达到七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利润主要来自利差,而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模式,收取中间服务费用、资产管理费用、托管费用,也可成为商业银行扩展收益的重要工具。

在肯定信贷资产证券化能为商业银行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应洞察其内置的巨大风险。当前之所以推广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和投资过度偏向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巨大风险,特别是防范房地产及地方债方面可能出现的危机。

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生成的内在机制大致如下:

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投资固定资产是一个好选择,因为资金充裕会令短期实际利率走低,而资金青睐相对较高收益的固定资产项目,这令大量资本进入固定资产投资领域,进而导致其他实体经济资金短缺。这样,商业银行信贷很大一部分流向了固定资产投资,如政府基建项目与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当流动性枯竭或资金紧张,实际短期资金借贷利率走高,而固定资产可能面临贬值风险时,资金就会规避固定资产投资。从现实来看,虽然流动资本要以固定资本为前提,然而,大量信贷资金变成“固定在国土上的死资本”,会导致流动资本不足,甚至令大量企业因信贷紧张“缺血而亡”。

由此可见,现代金融危机病根在于信贷过度宽松,而病发于信贷紧缩阶段。资金市场自身有防范严重失衡的机制,即通过周期性危机使固定资产贬值,如果人为延迟这种固定资产贬值,正像不治病根,将发烧症状消除就仿佛高枕无忧一般,可能会导致资本市场更加失衡,重创实体经济。

就我国推广信贷证券化试点而言,应格外重视以下四大风险。

其一,信贷资产证券化可能导致商业银行投放贷款和进行投资的风险意识下降,助长投机风潮。美国的次贷危机根源就在于信贷资产支持的证券市场上投机盛行,催生了美国房地产泡沫。因此,支持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同时,一定要防范其内置的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

其二,一旦监管稍有松动,投资银行更愿意将收益高、风险大的不良资产进行多次包装细分证券化,以分散和转移风险。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分散风险功能,无法消除风险,只是转移了风险。因此,它不能消除系统性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生成机制更特殊,其未来稳定的现金流难以预测,故而要更加注重风险。

其三,信贷资产证券化目的是盘活存量资金,减少对新增信贷的需求,从而避免资产泡沫化和经济过热。然而,如果过程中并没有控制新增信贷投放,就可能走向反面:资产价格因有更大收益率,吸引更多投资者介入,更多投资者介入促使信贷资金更多地配置到固定资产上,这样,很容易造成某种资产泡沫。因此,我们应当将盘活的资金,用于符合产业政策的实体经济中,规避泡沫化风险。

其四,要警惕优质资产也可能随着市场变化而成为不良资产。譬如,在房价上涨的背景下,当前人们仍然会千方百计还房贷,住房抵押贷款会被认为是超级优良资产,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下挫,住房抵押贷款随时可能变成不良资产。

作者系经济学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证券化  证券化词条  信贷  信贷词条  试点  试点词条  机遇  机遇词条  扩大  扩大词条  
智库

 奥运会能否给巴西经济带来新希望

历史轨迹再积极,也不代表里约奥运会就能拯救巴西经济。这是因为,不管奥运会能带来多大的正向效应,都很难触及巴西经济深层肌理。里约奥运会已经正式拉开帷幕。这是巴西经...(展开)

智库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什么

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是国家战略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社会科学在回答国家战略中得到发展。“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简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事关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