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俄罗斯能源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与中俄合作

国家经济的海外扩展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有效途径。俄罗斯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的起步较晚,在海外的资产规模、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尚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但发展势头不容忽视。目前,俄罗斯有实力从事海外经营活动的企业主要来自能源、冶金和电信等行业的少数大型跨国企业。能源产业是俄罗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部门,能源产业的“走出去”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俄罗斯日益重视海外资源市场,大型能源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并购和股权交换等手段不断扩大境外资产,出现了若干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巨头。根据俄罗斯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截至2009年底,俄罗斯排名前20位的非金融类跨国企业的海外资产总值为1065亿美元,名列前两位的均是大型能源企业———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加上排名第十四位的俄罗斯海外石油公司,俄罗斯能源企业的海外资产总额占全部20个公司海外总资产的45.8%。[1]

一、俄罗斯能源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形成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企业获得了独立开展对外经营活动的权利,海外经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俄罗斯转轨初期,市场经济体制尚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对当时推动俄罗斯企业拓展海外经营的动因,除市场经济因素的作用外,俄罗斯学者还归结为“吸引”因素和“推动”因素。“吸引”因素为:获得销售市场、扩大原料基地、克服区域一体化集团的关税和非关税限制、企业活动多元化、低价购买国外资产(如:在晚于俄罗斯进行私有化的独联体和中东欧国家)。“推动”因素为:国家对重要资源的限制越来越多,企业获得新的资产的机会日益减少;国内市场的加剧竞争迫使企业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跨国战略是企业为减少对国家的过度依赖而采用的一种手段;建立国际公司可以避免第三方向原公司进行索赔。[2]“吸引”因素和“推动”因素体现了当时俄罗斯企业进行海外扩展经营的“主动”和“被动”性,同时反映出俄罗斯的私有企业与前苏联国有企业从事海外经营的差异性。

上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解体和向市场经济过渡,俄罗斯能源企业的经营就开始向海外扩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历程。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是能源企业海外扩展的自发性起步阶段。这个时期,由于俄罗斯国内经济不断恶化、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政府的关注点主要在于防止国内资本外流。俄罗斯政府并不鼓励能源企业从事海外经营,因此参与海外经营的公司很少。跨国投资活动主要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2个大型企业实施。它们的海外资产约占全俄海外资产总额的90%。[3]

进入新世纪,俄罗斯提出了恢复国际大国地位的战略构想,并将能源等战略性资源作为其推行强国政策的重要工具,明确了外向型能源发展战略。俄罗斯政府对国内能源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立场也因此发生变化,采取了积极支持的态度。2003~2004年,国家高层领导亲自过问和推动国内大型公司与外国企业签订“战略联盟’的协议(例如,建立THK-BP、美国康菲国际石油有限公司收购卢克石油公司部分股份,等等)。[4]2005年,政府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扶持政策,开始使用国家的政治外交手段,积极推动俄罗斯公司购买海外资产。金融危机发生后,俄罗斯能源行业受到影响,政府给予企业海外扩展的支持也更加完善,许多海外项目都是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或在政府间的合作框架下完成的。2009年,俄罗斯政府通过《2030年前能源战略》,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立能够代表俄罗斯国家利益的、强大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公司,并巩固它们在海外市场的地位。《2030年前能源战略》在阶段性发展战略目标中还具体规定,海外直接投资结构中用于能源领域的投资不应低于5%(第一阶段)、8%(第二阶段)和12%(第三阶段)。[5]

在政府支持下,俄罗斯能源企业的海外经营进入发展阶段。参与海外经营的俄罗斯公司日益增多,投资规模日益扩大。能源企业海外经营的目的发生转变。在自发起步阶段,俄罗斯能源企业的海外经营完全基于商业利益。当时,俄罗斯的国内能源市场环境远逊于国际市场环境,不仅油气消费数量有限,而且油气产品价格非常低廉。俄罗斯能源价格体系脱胎于苏联的计划经济,虽然采取了放开物价等改革措施,但短期内仍然无法完全与国际价格接轨。国内能源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21世纪初,俄罗斯能源企业致力于海外经营的根本动因系追求更高利润。新世纪以来,俄罗斯的国际化水平得到提高,国内市场环境得到改善。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为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可观收入,俄罗斯宏观经济情况逐渐趋于稳定,能源企业的综合实力明显加强。在国家的外向型能源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大型跨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优势和潜力,扩展海外业务,提升国际影响力,成为俄罗斯能源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起步时期,由于受俄罗斯地缘和历史因素的影响,俄罗斯能源企业的海外经营活动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独联体国家。发展时期,俄罗斯重视油气资源的全球布局,积极参与非洲、中东、拉丁美洲及亚太地区的能源开发项目,这些地区逐渐成为俄罗斯能源企业推行海外经营的重要区域。

2000年普京出任总统,俄罗斯政府加强了对油气等战略性资源行业的宏观调控,有针对性地对油气行业进行国有化改造,强化了国家对油气资源的控制。非国有的油气公司受到压制。修订后的《矿产资源法》明确规定只有拥有5年以上大陆架开采经验的国有公司才能获得国内大陆架的开采许可权。近年,俄罗斯政府将大量优质油气资源产区交给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两家国有企业。卢克石油公司等私有企业被排除在外。2006年开始,由于无法获得新的油气补充储备,卢克石油公司在国内的石油储备出现下降趋势。面对国内的政策环境,俄罗斯非国有的能源企业对于开拓海外经营表现出更加强烈的积极性。

二、俄罗斯能源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进展

俄罗斯能源企业系俄罗斯海外扩展的主导力量(参见图1), 卢克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海外经营规模最大、海外资产最多(参见图2),起步较晚的海外石油公司、KHT-BP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鞑靼石油公司等也已经具有一定的海外投资规模。斯拉夫石油公司、巴什基尔石油公司等企业尚没有进行海外投资。

目前,俄罗斯能源企业的海外投资虽然尚未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的水平(在绝对值方面只有两个公司海外资产超过100亿美元,总资产未超过300亿美元,在相对值方面海外资产不超过公司总资产的10%),但发展势头很快(参见表1),并且已经建立起一支稳定的海外员工队伍(参见表2)。

俄罗斯能源企业的海外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经延伸到世界的很多国家和地区。传统欧洲(此处指除东欧外地区)仍然是俄罗斯海外经营的主要地区,其次是以独联体国家为主的东欧及中亚地区(参见图3)。近几年,俄罗斯能源企业进军非洲、南美洲、中东及亚太地区,成功取得了一批投资项目,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形成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2005年,俄罗斯鞑靼石油公司率先进入非洲的油气资源领域进行开采,收购了利比亚第82-4区块,随后卢克石油公司进入埃及和几内亚湾地区,最近两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也积极向非洲进行海外扩展活动,俄罗斯在非洲油气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参见表3)

在拉丁美洲,俄罗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委内瑞拉,多家俄罗斯能源企业已经进入该国油气上游市场,其中俄罗斯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THK-BP、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组成的石油财团共同参与了该国胡宁6号区块的开发,于2012年9月开采出第一批工业原油(参见表4)。

在东南亚地区,俄罗斯能源企业与越南的合作较为成功。俄罗斯海外石油公司最早进入越南油气市场,1981年该公司与越南石油公司联合成立了“苏越石油公司”,合资公司在“白虎”和“龙”两块油田开采石油。2008年俄罗斯和越南签订政府协议,将“越苏石油公司”合资公司的合同延长至2030年,2010年12月合资公司双方协商变更合作形式,将合资公司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俄方股权由50% 降至49%。近些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THK-BP和卢克石油公司纷纷进入越南油气市场,越南已经成为俄罗斯在东南亚大陆架地区的主要基地。俄罗斯在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投资活动进展尚比较缓慢(参见表5)。

在中东地区,伊拉克和叙利亚是俄罗斯能源企业的主要合作伙伴,伊拉克的油气项目采用国际招标的形式进行。2009年,卢克石油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同伊拉克北方石油公司联合参与伊拉克西古尔纳油田的竞标活动,并成功胜出。2010年1月,三家公司签署合同,卢克石油公司拥有56.25%的股份,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获得18.75%的股份,剩余的25%股份由伊拉克北方石油公司持有。2009年12月,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为首,包括韩国天然气公司、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及土耳其国家石油公司在内的财团赢得了开发伊拉克巴德拉油田的权利。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已经实现石油开采的国家,2009年鞑靼石油公司与叙利亚国家石油总公司签署产品分成协议,共同开发叙利亚西北部的南Kishma油田,后因欧盟对叙利亚的制裁而暂停开采。在叙利亚从事石油开采活动的公司还有俄联合石油公司。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曾参与伊朗的阿纳兰油田项目,后因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而停止,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准备参与该项目。2007年卢克石油公司在沙特阿拉伯的合资公司卢克石油沙特阿拉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图赫曼地区发现油田(参见表6)。由于受局势动荡的影响,俄罗斯能源企业在中东地区的扩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俄罗斯能源企业的海外拓展对俄罗斯的大国战略产生了积极影响,改善了国家形象、加强了国家的地缘政治—经济地位。同时,通过获得和经营海外资产能源企业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高了能源企业的资本化水平,为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融资活动提供了便利;海外经营还成功规避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开辟了新的销售市场。“由于资本的开放性和自由流动积极影响到俄罗斯的宏观经济———有助于保护脆弱的国内工业和强化本国货币。”[6]同时,有俄罗斯学者指出了能源企业海外经营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首先,海外经营将企业的大量资金投入国际市场,直接影响到对国内市场的投资,减少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延缓了加工工业的发展,弱化了国产产品的竞争力;其次,海外经营影响了国家的税收收入,导致预算收入减少,限制了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可能加重国内的失业问题,影响到社会稳定;最后,海外经营加重了企业的外债负担,企业为了扩大海外投资规模大举借贷,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海外项目成为俄罗斯企业的沉重负担。

三、俄罗斯能源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加强与中俄合作

金融危机初期,俄罗斯经济所受的影响还不明显。俄罗斯政府曾经乐观地认为俄罗斯是金融危机的避风港。俄罗斯政府的相关部门提出俄罗斯企业应该利用良好的国内环境购买海外资产,扩大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7]

随后,2008年下半年起,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开始急剧下滑,国际能源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石油价格由最高的147美元/桶(2008年7月中旬)下跌至40美元/桶。在经济危机和国际油价暴跌的双重压力下,保持近十年高速增长的俄罗斯经济开始放缓发展速度,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俄罗斯油气产业遭受重创,能源企业海外资产缩水比较严重,一些企业被迫放弃或搁置部分海外项目。海外投资活动放缓。

金融危机暴露出俄罗斯能源企业海外扩展中的问题。在大举进军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俄罗斯能源企业盲目追求扩大海外资产规模,一些项目出于政治上和战略上的考虑,不计成本,忽视了市场规律,结果资产收益率过低,不得不一再追加投资。金融危机导致企业资金紧缺、融资困难,海外投资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甚至被迫低价出售海外资产以偿还债务。金融危机还暴露出俄罗斯企业对海外资产管理经验的不足,一些极具潜力的项目无法获得预期收益。

金融危机也为俄罗斯能源企业拓展海外经营提供了机遇。近年来,俄罗斯能源企业在海外的扩展活动往往遭遇来自东道主国家的抵制和竞争对手的排挤。金融危机打击了全球能源产业,各国的能源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收入减少、资产贬值、资金困难等问题。这为俄罗斯能源企业进入一些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机遇。得到政府支持而较早摆脱困境的俄罗斯能源企业积极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调整时机抢滩海外能源市场。

2010年起,国际油价回涨,基本保持在70~90美元/桶。俄罗斯经济也逐渐回稳,财政状况得到改善。2011年12月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减少了对俄罗斯能源企业发展海外分支机构和成立境外子公司的制度性限制。入世成功将进一步改善俄罗斯能源企业海外扩展的环境。根据国际环境和金融危机后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俄罗斯政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进一步发挥国家作用来强化外向型能源发展战略。后危机时代,保障稳定的能源供应和需求更加重要,加强能源生产国之间、能源消费国之间、及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的合作成为各国共识。

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经济救助方案,一些国家把加强对战略性资源的控制作为保护本国经济的重要措施。2009年俄罗斯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用18.7亿美元从奥地利国家石油公司手中收购了匈牙利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公司21.2%的股份,随后匈牙利政府以俄方公司未与其协商为由,对交易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并于2011年6月从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手中购回上述股份。近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侵略性”的能源政策,以及在国内市场对外资购买俄罗斯各行业资产的过度“热诚”,引起了一些国家对俄罗斯向海外扩展的警觉。[4]可以预见,后危机时代俄罗斯能源企业的海外扩展将面临国家保护主义和行政壁垒的阻碍。因此,对于俄罗斯,国家战略层面的合作更加重要,这不仅是保障能源市场供求稳定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降低企业海外扩展的政治风险。未来,在俄罗斯能源企业海外扩展过程中的国家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俄罗斯提出支持国内企业海外投资的政策有利于实现几方面的发展目标:国家经济现代化;出口结构多元化;以原料提高工业安全性、以商品和服务满足国内市场;恢复俄企业的国际市场地位;平衡劳动力供求;减少环境污染;转换海外金融债务。[4]

在今后一个阶段的国际合作中,俄罗斯将更加重视和巩固传统地区。其中,对于俄罗斯企业的海外投资,独联体国家仍然是最有吸引力的场所。[8]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成为俄罗斯外向型能源发展战略的新内容。迅速发展的亚太地区能源市场对于俄罗斯经济现代化和实现东部地区的发展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亚太地区应该成为俄罗斯能源企业海外经营的优先发展方向,已经成为俄罗斯朝野的共识。

中俄两国之间的能源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最近,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的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和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总裁周吉平签署了石油长期供应合同。俄罗斯石油公司计划25年内每年向中国供应约4600万吨原油,以当前的市场价格评估合同的总金额约达2700亿美元。这一合同有助于巩固中俄两国的政经关系,并将使俄罗斯的石油供应进一步从欧洲转向亚洲。未来,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不仅局限于两国之间。近年来,中国能源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不断开拓新的海外能源市场,中俄两国的企业在亚太、中东、非洲、南美洲等世界各地区的油气资源领域的竞争和合作必然会出现新的局面。需进一步加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合作有利于两国企业的共同发展。俄罗斯能源企业“抱团”组建财团获取委内瑞拉胡宁6号区块的做法,以及联合其他国家能源企业竞标伊拉克油气开发项目的方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Центр европейск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МЭМО РАН.investment from Russia

stabilizes after the global crisis[EB/OL].http://www.imemo.ru/ru/publ/2011/23062011/23062011.pdf.

[2]Хейфец Б.А.Зарубежная экспансия бизнеса и национальные интересы(научный доклад)[M].Москва,Институт экономики РАН,2007г.

[3]Зарубежная экспансия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бизнеса.-Ведомости ФОРУМ (Приложение к газете《Ведомости издаются совместно с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Financial Times 》),декабрь,2006.

[4]Приходько С.В.,Пахомов А.А.,Воловик Н.П.Российские прямые

инвестиции за рубежом: основные тенденции и последствия для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экономика[M].Институт экономики переходного периода,Москва,2008.

[5]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си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30 года[EB/OL].http://www.complexdoc.ru/ntdpdf/533288/energeticheskaya_strategiya_rossii_na_period_do_2030_goda.pdf.

[6]Безуглова М.А.Развитие рынка капитала в энергетике[J].Проблемысовременной экономики,2006,№3-4,с.331-33.

[7]Климовец О.В.Влияние мировогофинансового кризисанатрансграничныестратегии российских ТНК[J].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наука,2009, №10(59) ,с.419-422.

[ 8 ] Хейфец Б.На сломе тренда:итогизарубежных прямых инвестиций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бизнеса в 2010 году Вестник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чрежден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регистрационная палата при Министерстве юстиции Россий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2011 № 1 с.4-17.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俄罗斯  俄罗斯词条  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词条  走出  走出词条  能源  能源词条  合作  合作词条  
智库

 再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属性

国内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包含实践和文化两个维度,比如,郭建宁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容要在中国社会实践和中国文化传统两个维度上展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