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试析美国对伊朗制裁的有效性

伊朗核开发对美国主导的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构成严重威胁,也威胁着以色列及美国其他中东盟友的安全,是美国在中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自2003年伊核问题不断升级以来,美国对伊朗制裁层层加码,伊朗也做出了相应的政策反应。美国对伊朗制裁的效果如何,关系到目前日内瓦会谈的前景,也关系到美国的中东战略能否顺利推行。本文拟对美国对伊制裁的目标、措施进行梳理,并结合伊朗的政策反应评估制裁效果。

制裁通常具有“宣示性”和“工具性”两大特点。[1]从“宣示性”看,制裁往往是为了给制裁发起国国内民众和盟国看,显示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给其他想要效仿受制裁国行为的国家看,以起到警示作用。从制裁发起的那一刻起,制裁发起国就达到了“宣示性”的目标。从“工具性”看,制裁制裁发起国为了达到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制裁目标理论上应与对外政策目标相一致。

美国对伊朗制裁同样具有上述两大特点。一方面,美国对伊制裁是为了满足美国内政治需要。在对待伊朗问题上,由于以色列院外游说集团和强硬保守势力的存在,美制裁目标不仅要满足公众“做点什么”的要求,还要满足国内集团“做得够多”的需要。犹太集团在要求美加大对伊朗制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AIPAC)。该组织被认为是华盛顿地区最富有影响力的政治游说团体之一,在美国政治中担任“以色列政府发言人”的角色,其外交政策主张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以色列的外交政策需求。它主要通过向竞选者提供资金,影响议员和政府官员的政策主张,并向有反犹主张竞选者的对手提供资金,将持有对以色列和犹太人不利立场的人排除在所竞选的职位之外。美国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几乎每年都要去该委员会发表演讲,重申美对以色列的安全承诺。该委员会在其网站上宣称:“美国必须与以色列站在一起”,“美国必须阻止一个‘有核武能力的伊朗’”,以及“制裁必须强大到使伊朗回到谈判桌”。[2]由于院外游说势力的推动,美国会在对伊态度上比总统更激进,是制裁伊朗的推动力。在伊朗温和派领导人鲁哈尼上台后,美众议院仍坚持通过新制裁议案,要求一年之内将伊朗每日石油出口量再削减100万桶,明显与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基调背道而驰。目前国会议员面临中期选举压力,他们非常清楚AIPAC的政治捐赠主要是基于他们对于“涉以色列问题”的投票记录,因而在对伊制裁问题上都不敢大意。日内瓦谈判达成的“临时协议”规定,美在6个月内不增加新制裁,但许多议员仍认为,即便是在谈判过程中,也有必要加强制裁,“直到伊朗行为上真正妥协,美国才应减轻制裁”。[3]为此,奥巴马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劝说参议员们放缓对新制裁法案的表决。

另一方面,美对伊制裁是为了配合其对伊朗的政策目标。2006年白宫《国情咨文》提出,“只有伊朗政权做出战略性决定,改变政策、开放其政治制度并给予人民以民主,核问题和我们关心的其他事务才可能最终解决。这是美国政策的最终目标。”[4]2008年的《国情咨文》要求伊朗“以可核实的方式停止铀浓缩计划”,以便开始谈判;强调伊朗要想重返国际大家庭,必须满足“弃核”、“停止国内镇压”和“停止支持恐怖主义”三大条件。[5]美国前副国务卿伯恩斯明确表示,美与伊朗政权的分歧不仅在于伊朗的核野心问题,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伊朗公然大力发展核武器项目;二是伊朗实际上在充当真主党、哈马斯、“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PFLP General Command)和“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Palestinian Islamic Jihad)的主要资金提供者;三是伊朗是严重侵犯本国人权的主要国家。[6]

美国务院核不扩散和军控问题特别顾问罗伯特·艾因霍恩(Robert Einhorn)指出:“制裁本身不是目的,它是迫使伊朗改弦更张的一种手段。”[7]结合美国对伊朗的政策目标来看,美希望通过制裁手段及其配套措施实现防止伊核武器扩散、促使其停止支持恐怖主义及改变伊朗政权性质的目的。换言之,美对伊制裁的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最低目标:对伊朗产生压力,推动伊朗政府回到谈判桌,走向认真对话;中级目标:防扩散,促使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高级目标:实现伊朗政权更迭。

目前美国以金融、贸易、能源和人员等多领域制裁为主要手段,同时配合网络攻击、军事威慑和意识形态宣传等配套措施,对伊朗政权施加全方位、多管齐下的压力,以期促使伊朗放弃现行政策。

自1979年“人质事件”后,美陆续出台多项针对伊朗制裁措施。1979年11月14日卡特总统签署第12170号行政令,冻结伊朗在美的约120亿美元资产,以后历任总统一直将该命令有效期每年延长一次。1987年里根总统签署第12613号行政令,禁止从伊朗进口货物或服务。1992年老布什总统签署《伊朗-伊拉克武器防扩散法案》,对参与伊朗武器扩散的外国实体做出制裁。1995年3月17日,克林顿总统签署第12957号行政令,禁止美国公司资助开发伊朗境内石油资源,以后历任总统每年3月都将该命令有效期延长一年。1995年5月6日,克林顿签署第12959号行政令,禁止美与伊朗贸易及美对伊朗投资。1997年8月19日,克林顿签署第13059号行政令,继续禁止美对伊贸易、投资。

在小布什和奥巴马时期,美对伊朗制裁的力度和频度均有所加大,制裁体系趋于完善。美对伊制裁以国会立法为基础,以总统签署的行政令为辅助,由国务院和财政部负责实施,而两部门依据法案和行政令不断增加制裁清单。近年来美对伊制裁法案和行政令主要可分为三类。一为阻断型制裁,主要针对伊朗支持恐怖主义的能力、发展导弹技术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此类制裁以破坏性为主,意在打击伊朗获取核技术和核材料的能力,阻止或延缓伊朗发展核项目。如《伊朗、朝鲜、叙利亚防扩散法案》(2000年)规定,禁止美国公司与涉及伊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展的公司开展业务;《支持伊朗自由法案》(2006年)规定,美不与帮助伊朗发展生化或核武器的实体签署合作协议;《全面制裁伊朗、问责和撤资法案》(2010年)禁止美国银行与伊朗革命卫队往来,并对向伊朗出口敏感技术的第三国实施出口限制。小布什签署的第13224、13382号行政令对参与恐怖主义和协助大规模扩散的实体实施制裁。此类制裁在一定程度上对伊朗发展相关能力造成了阻滞,制裁措施即为制裁目的。此外,美还积极推动联合国通过四个对伊朗制裁决议,即2006年第1737号决议、2007年第1747号决议、2008年第1803号决议和2010年第1929号决议。这些决议的制裁措施也主要集中于对伊核项目和导弹项目的制裁

二为宣传型制裁,主要针对伊朗“破坏民主”、“践踏人权”的实体及个人,瞄准的是伊朗政府、官员及涉及“审查”的实体。《支持伊朗自由法案》规定拨款1000万美元支援伊朗政府反对派、人权组织、亲民主组织和独立组织;《减少伊朗威胁和保障叙利亚人权法案》(2012年)将限制或禁止伊朗人民自由获得和传播信息的实体和个人列为制裁对象。奥巴马签署的第13553号行政令直接针对2009年伊朗选举以来参与“践踏伊朗人权”的官员,第13606号行政令对用信息技术“侵犯人权”的机构和个人实施制裁,第13628号行政令再次对准2009年伊朗选举后“践踏人权”的官员。此类制裁意在宣示美式“民主”和价值观,在国际上塑造伊朗“邪恶轴心”形象,并通过制裁伊朗民众传达一种信息,即美在替伊朗人民“主持公道”。此类制裁措施多为资产冻结,精英阶层较易将制裁效果转移给普通群众,宣传效应是其主要目的。

三为勒紧型制裁,主要针对伊朗的石油化工产业。石化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产业,是伊朗经济的命脉。美希望通过逐渐勒紧伊朗经济咽喉,达到使伊朗妥协的目的。在1996年的《伊朗制裁法案》中,美就开始对协助伊朗开发石油资源能力的实体实施制裁。《全面制裁伊朗、问责和撤资法案》对向伊朗出口石油制品或帮助伊朗石油生产的实体实施制裁。《2012财年国防授权法》规定,同伊朗央行有石油业务的金融机构,在美资产将被冻结。由于伊朗央行是伊朗石油交易的主要结算机构,该法案实际是通过金融制裁、资产冻结方式,迫使相关国家放弃从伊朗进口石油。奥巴马还竭力劝说沙特等国提高供油量,保证相关国家石油进口不受影响,以达到削减伊朗石油出口、削弱伊朗经济基础的目的。《减少伊朗威胁和保障叙利亚人权法案》进一步限制伊朗石油收入的回流,冻结伊朗的海外石油收入。《2013财年国防授权法》制裁伊朗能源、船运、造船和港口部门,全面限制伊朗石油出口。奥巴马签署的第13574、13590和13622号行政令,限制了美金融机构与帮助伊朗石油发展的实体和个人之间的业务,第13645号行政令开始对以伊朗货币里亚尔结算的外国金融机构实施制裁,并制裁伊朗汽车业。美通过资产冻结、禁止美金融机构与受制裁者开展业务的方式,对伊支柱产业步步紧逼,相关国家和实体则必须在伊朗和美国之间二选一。由于美巨大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许多国家和相关实体被迫放弃与伊合作。

为加强对伊制裁的效果,美还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电脑病毒袭击、军事威慑、意识形态宣传等。这些措施并不是解决伊核问题的主要手段,但美希望通过旁敲侧击和逐步渗透,帮助制裁达到最终目的。第一,通过对伊朗核电站电脑发动病毒袭击的方式,破坏伊朗核能力。其中2009年美对伊朗核电站发动“震网”(Shuxnet)病毒攻击是比较成功的案例。该病毒利用西门子公司控制系统的漏洞,感染该公司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并针对离心机所用的频率转换器和离心机本身的弱点,使离心机旋转频率变化却显示不出来。病毒发作时,离心机的转速时快时慢,先在15分钟内使离心机的转速提高30%,达到离心机材料的极限强度,造成材料内伤,然后回到正常转速,27天后又使转速下降,造成震动变形永久损伤。这类病毒发作每月可重复一次,但频率却显示不变,待伊朗发现时已有约2000台离心机损坏,且无法修复,占当时其生产浓缩铀离心机的一半,迫使伊朗更换新离心机。此外,美国还对伊朗发动了“繁星”、“火焰”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等网络攻击,目的是收集情报,继续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网络攻击。

第二,利用在中东地区驻军优势,多次在海湾与盟友进行联合军演,对伊朗进行军事威慑。2012年9月,美国、英国、法国、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25个国家在海湾进行为期12天的联合演习。10月,美国与以色列举行名为“严峻挑战2012”的演习,为期3周。这是美以联合举行的最大规模演习。2013年5月,总部设在巴林的美第五舰队与40国海军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联合反水雷军事演习。美还长期在海湾保持两个航母战斗群的海军力量配置,帮助以色列加强国防力量,并于2010年11月正式开始在以色列部署“铁穹”火箭弹拦截系统;计划帮助以色列形成一套三个层面的火箭弹和导弹防御体系,包括用于拦截短程火箭弹的“铁穹”防御系统、针对中程火箭弹的“大卫弹弓”系统和应对远程导弹的“箭”式防御系统。[8]

第三,通过对伊朗的意识形态宣传和渗透,配合对伊制裁,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美在2009年伊朗大选中对伊朗民意的影响。在2009年6月的伊朗大选骚乱中,西方政治势力借助Twitter(微博客)平台,广泛传播许多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甚至大肆渲染,对骚乱起了推波助澜作用。美国务院也承认,他们要求Twitter网站取消原定的系统维护升级,以保证“德黑兰街头民众能够继续使用该系统进行联系”。[9]美还对伊朗发动“网络战”,允许伊朗民众通过代理服务器,越过伊朗政府的监视系统进入外部互联网。美且开通网上“虚拟大使馆”,意在加强与伊朗年轻人联系,虽然其开通第二天即被伊朗政府屏蔽。

美国对伊制裁,对伊朗经济、国内政治以及核开发进程均产生了一定影响。首先,制裁伊朗经济造成了不小的打击。美对伊经济制裁主要是运用金融手段阻止对伊朗石油化工业的投资和伊石油出口,其对伊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伊朗石化工业的打击,进而影响伊朗总体经济态势。由于美欧等国的联合制裁伊朗失去了欧洲各大保险公司对伊朗油轮的承保。《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有90%的运送伊朗原油的油轮由欧洲保险公司承保,停止海运保险使大部分油轮放弃运送伊朗原油,[10]这对伊朗石油出口造成巨大打击。制裁还使伊朗面临金融结算问题,严重影响外国石油公司与伊贸易。据美能源信息局统计,伊朗石油出口收入占其总出口收入的80%,是伊朗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来源。[11]受美欧制裁影响,伊朗石油产量从2011年底的400万桶/日降到2013年第四季度的273万桶/日。[12]自2012年初以来,伊朗石油出口量下降了100万桶/日以上,伊朗政府由此每月至少损失30亿美元。[13]2010年9月,美常务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表示,美制裁使企业家们觉得“根本不值得与伊朗做生意”。[14]瑞士维多石油集团(Vitol)、嘉能可国际(Glencore)和托克投资公司(Trafgura)、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Lukoil)、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法国道达尔公司(Total)、英国BP石油公司和荷兰皇家壳牌(Shell)等石油公司纷纷宣布停止向伊朗提供石油产品,大批国外石油企业陆续撤出伊朗。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也大幅减少了从伊朗进口石油。由于石油是伊朗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制裁使伊朗的GDP增长率经历了较大波动。自2010年开始,伊朗GDP增速快速下滑,2010年为5.9%;2011年为3%;2012年为-1.9%,是2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2013年为-1.5%。[15]2008-2012年,里亚尔贬值近30%,表明伊朗通货膨胀加剧。[16]此外,伊朗制造业部门严重依赖进口部件,里亚尔贬值和金融限制使其制造业难以正常运行。许多伊朗生产商难以获得信用和必需的预付款,被迫通过费时又迂回的手段来获取海外信用和预付。这种情况在汽车行业尤为严重,伊朗汽车产量已从2011年的年产160万辆下降至2013年的年产92万辆,降幅达40%。[17]

其次,制裁伊朗国内政治造成一定冲击,最直接的影响是伊朗人民用选票选择温和派鲁哈尼上台。在2013年6月14日举行的总统大选中,鲁哈尼最终获得50.71%的选票,以压倒性优势战胜强硬保守派总统候选人、德黑兰市长卡利巴夫,以及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兼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鲁哈尼在电视讲话中表示,自己在此次大选中的胜利是“温和路线战胜了极端主义”。[18]鲁哈尼的内外政策更灵活、温和,最能被知识分子、中产阶级和年轻人接受,也最契合饱受制裁影响的伊朗民众求新求变的心理,因而获得了较多的支持。

总的看来,制裁伊朗核进程产生了阻滞作用。然而,伊朗没有放弃铀浓缩权利,其核项目还取得了较大进展,这说明美国对伊制裁成效有限。伊朗的离心机从2003年时的100多台发展为9000多台,并开发安装了1000多台新型离心机。[19]伊朗原先计划将铀矿石浓缩物转化为六氟化铀,供在伊朗境外进行浓缩,但在2003年2月后,伊朗承认打算利用铀转化设施将生产的六氟化铀在国内开展浓缩活动。伊朗于2006年4月宣布成功生产纯度为3.5%的浓缩铀,此后浓缩铀的水平不断提高,至2010年2月,伊朗已具备生产纯度为20%的浓缩铀的能力,目前已累积生产出近400千克浓缩铀。由于伊朗不断将20%的浓缩铀投入核燃料转化工厂,所以其储量一直在浮动。在核项目军用问题上,国际原子能机构认为伊朗有发展核爆炸装置的计划并进行了尝试,还曾进行过研制核弹头的工作和有关核武器的专项活动,并进行过与研发核武器有关的高能爆炸试验。[20]伊朗的重水反应堆容器也于2013年8月安装到位。

在导弹项目上,伊朗导弹的主要针对目标是以色列,与以色列安危息息相关,是美心头大患,而且美欧担心伊导弹项目与未来的核投掷有关。伊朗导弹项目自2003年以来获得了较大进展,虽然还没有远程导弹,但已拥有中程导弹和较为精确的打击技术,以色列全境都在其射程之内。伊朗中程导弹有“流星-3”型(Shahab-3)、“泥石-2”型(Sejjil-2)、“埋伏”(Ashoura)和“力量-110”(Ghadr-110);短程导弹有“胜利-1”号(Fateh-1)、“征服者-110”(Fateh-110)、“吉亚姆1”(Qiam 1)等。伊朗还宣称正在研发“流星-4”和“流星-5”远程导弹。此外,伊朗用来发射导弹的运载火箭技术得到提升,已多次将自行研制的卫星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并两次将活猴送上太空。[21]

就美对伊朗制裁的目标而言,可以认为美初步达成了最低目标,即制裁伊朗产生实际压力,推动伊朗政府回到谈判桌,走向认真对话。自2003年以来,伊朗与国际社会一直在“对话”和“不合作”之间来回往复。伊几次中断铀浓缩活动,对话呈现积极姿态,但不久又恢复铀浓缩活动,导致对话时断时续。究其根本原因,一是国际社会未对伊朗形成认真有效的压力,二是伊朗借对话拖延时间,以实现不断推进核项目的目的。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伊朗的谈判一直纠缠在伊朗是否允许核查和伊核项目的透明度问题上,进展不大。而在联合国框架下,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的谈判数轮未果,直到2013年11月临时协议,伊核谈判才取得脆弱进展。奥巴马表示,伊朗之所以同意坐在谈判席上,就是因为近几年美对其“超乎寻常的制裁”。[22]

然而,美未能达成其防扩散、促使伊朗停止铀浓缩的中级目标,更未达成颠覆伊朗现政权的高级目标。伊朗核项目在美欧多年制裁压力下,已逐渐适应自主发展道路。如上文所述,在奥巴马加大制裁的2010年以后,伊朗在离心机安装和研发、浓缩铀纯度和数量、核项目军事性、重水反应堆和福尔多地下核设施发展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伊核问题六国的合作走走停停,主要原因在于伊朗将铀浓缩看成与西方讨价还价的筹码。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多次宣称,铀浓缩是伊基本权利,是伊谈判的底线,铀浓缩的权利不容侵犯。[23]美与西方国家对伊制裁在客观上对伊核项目进程有一定的滞缓作用,却阻止不了其核项目的发展。伊朗一直对外宣称不追求发展核武器,但根据目前伊朗核项目的发展轨迹和对帕尔钦军事基地的投入和遮掩来看,伊朗至少保留着发展核武器的能力。

伊朗需要的许多技术在制裁条件下,只能依靠走私得到。伊朗在铀浓缩的同时,还希望仿效朝鲜探索利用重水反应堆完成核爆的道路。若要真正完成核武装化,还必须退出《核不扩散条约》(NPT),不再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因为在其监督与保障情况下,伊朗不可能进行级联的变换和改造,以实现高浓铀生产。由于担心西方国家诉诸武力,伊朗迄今还不敢迈出这一步。在目前新型离心机已经上马的前提下,一旦日内瓦谈判破裂,伊朗可以继续生产纯度为20%的浓缩铀,进一步提高纯度也只是时间问题。伊朗将核项目发展作为与西方博弈的一张牌,美制裁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伊朗的核决心。

从对伊制裁最高目标看,美希望通过制裁伊朗产生经济影响,借公众不满对伊朗现政权施加压力。美还通过秘密行动、意识形态宣传、民主援助和国际孤立等方式配合制裁,希望达到动摇伊朗政权根基的目的。但伊朗是政教合一、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神权影响体现在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特有的最高领袖“监国”下的三权分立制度,具备一定的稳固性。伊朗民众可以通过选举、游行等方式表达不满。伊朗政治内部现存保守派、务实派和改革派三派轮流执政,可以体现民众不同的政治需求,具有纾缓社会压力的作用。三派都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控制,而且三派都未提出反政府要求,目前仍是体制内争斗。哈梅内伊一直都握有最终决定权,伊朗大政方针、核项目发展等问题一直牢牢地握在哈梅内伊手里,鲁哈尼想在核权利上有实质性的退让,并以此换取西方减轻对伊制裁并非易事。在哈梅内伊设定的框架内,鲁哈尼能改变的只是伊朗与西方谈判的策略,而非与西方改变关系的战略。此外,制裁也难以改变伊朗的地区野心。伊朗全面的反以色列意图,及充当中东地区霸主的决心未变,这与美中东战略是根本冲突的。伊朗可以与美实现姿态上的缓和,却难以全面倒向美国。

结语

在奥巴马任期内,对伊动武选项已被基本排除,即便制裁达到的目标有限,美仍将主要依赖制裁手段,因为除制裁外美没有迫使伊朗在核问题上改弦更张的更好手段。同时美还会辅之以外交谈判,走“制裁+对话”的双轨道路,在某一时期是制裁多一点,还是对话多一点,取决于伊核项目的发展情况和联合国框架下伊核谈判态势。目前,美欧暂时对非核心制裁松绑,以换取伊核问题“最终协议”的达成。未来几个月内,奥巴马政府将更多依靠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的外交谈判,美参议院新制裁法案的表决被暂时搁置。如果谈判遭遇阻碍或谈判破裂,参议院继续通过新制裁的可能性大增,美将继续加大制裁施压力度。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看到了制裁带来的促进国内凝聚力的机遇,适时提出发展“抵抗经济”口号,意在向国际社会释放信号:伊朗并不惧怕经济制裁伊朗正在探索独立自主发展经济的新道路。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认为,哈梅内伊的经济计划表明,他已经准备好了应对伊核会谈的各种前景,包括协商、更多的制裁或是情况恶化。[24]

从美对伊制裁的有效性问题,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关于“制裁”的结论。首先,制裁发起国与受制裁国双方的国内政治是决定制裁成败的关键。制裁关系是双方国内决策者、利益集团和非政府组织等多重行为体互动的结果。从制裁发起国看,领导人及其决策体系对问题的认识,对于制裁何时发起,使用何种制裁手段起决定性作用;从受制裁国来看,其政权性质也对制裁影响能否传导到对外行为上起重要作用。其次,制裁只是工具,双边关系是实质。当制裁目标是昔日的友国或亲密的贸易伙伴时,经济制裁效果会更为显著;而敌对国如果做出妥协,将无力面对未来冲突。只要受制裁国政权的存在仍对制裁发起国构成威胁,即使它改变自身行为,满足制裁发起国需要,发起国的敌对政策仍然难以改变。三是制裁仅能完成有限目标,经济措施难以实现安全目标。政策制定者对于制裁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通常有过高的期望,不仅希望制裁能实现最低层次的政策目标,而且希望制裁能对最终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当经济制裁对准受制裁国的经济要害时,经济效果还是很容易实现的,但制裁在经济上的成功却难以转化为最终的政治或安全效果。政治和安全目标更多地要靠政治和安全手段来实现,如军事行动、切实的动武威慑或秘密行动。

注释:

[1][美]加利·克莱德·霍夫鲍尔、杰弗里·J.斯科特、金伯莉·安·艾略特、芭芭拉·奥格等著,杜涛译:《反思经济制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8页。

[2]AIPAC Website,http://www.aipac.org/learn/legislative-agenda/agenda-display?agendaid={E9465F79-9380-4A00-BAA9-18DB524F23C8}.(上网时间:2014年3月9日)

[3]Jonathan Broder,"A Fraying Alliance",CQ Weekly,December 9,2013,p.2040.

[4]The White House,"The State of Union Address",January 31,2006,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stateoftheunion/2006/.(上网时间:2014年4月9日)

[5]The White House,"The State of Union Address",January 28,2008,http://georgewbush-whitehouse.archives.gov/news/releases/2008/01/20080128-13.html.(上网时间:2014年4月9日)

[6]“美国欢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制裁伊朗的决议”,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http://iipdigital.usembassy.gov/st/chinese/article2006/12/20061226134537emohkcabhplar.9883692.html#ixzz2ih2cZIrd.(上网时间:2014年3月9日)

[7]“美国官员将推动各国对伊朗实施制裁”,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http://iipdigital.usembassy.gov/st/chinese/article/2010/08/20100802142932xdiy0.0331341.html#ixzz2ih6LqVzC.(上网时间:2014年3月9日)

[8]"Israel,U.S.to Develop New Missile System",CBN News,July 26,2010,https://www.cbn.com/cbnnews/insideisrael/2010/July/Israel-US-to-Develop-Arrow-3/.(上网时间:2014年4月9日)

[9]"U.S. State Department Speaks to Twitter over Iran",June 16,2009,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09/06/16/us-iran-election-twitter-usa-idUSWBT01137420090616.(上网时间:2014年3月9日)

[10]Beniot Faucon,"Tanker Insurers Warn on Iran Shipments",February 14,2014,http://online.wsj.com/news/articles/SB10001424052702304315004579382972947424260.(上网时间:2014年3月9日)

[11]Kenneth Katzman,"Iran Sanctions",CRS Report,January 15,2014,http://www.fas.org/sgp/cra/mideast/RS20871.pdf.(上网时间:2014年4月9日)

[12]OPEC,"Monthly Oil Market Report",March

12, 2014,http://www.opec.org/opec_web/static_files_project/media/downloads/publications/MOMR_March_2014.pdf.(上网时间:2014年4月9日)

[13]“美国将经济置于外交政策核心”,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http://iipdigital.usembassy.gov/st/chinese/article/2012/11/20121121138991.html#ixzz2ihAEdCUj.(上网时间:2014年3月9日)

[14]"Energy Firms to Quit Iran to Comply with US Sanctions",September 30,2010,http://www.bbc.co.uk/news/world-us-canada-11448952.(上网时间:2014年3月9日)

[15]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 2013",October 2013,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13/02/pdf/text.pdf.(上网时间:2014年3月9日)

[16]OPEC,"Annual Statistical Bulletin 2013",September 2013,http://www.opec.org/opec_web/static_files_project/media/downloads/publications/ASB2013.pdf.(上网时间:2014年3月9日)

[17]Najmeh Bozorgmehr, "Iran""""s Automobile Sector Faces Slow Revival After Sanctions Lifted",February 24,2014,http://www.ft.com/cms/s/0/12c7e8b2-998e-11e3-91cd-00144feab7de.html#axzz2yNI8M1Tq.(上网时间:2014年4月9日)

[18]"Iran: Hassan Rouhani Wins Presidential Election",The Guardian,June 15,2013,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3/jun/15/iran-presidential-election-hassan-rouhani-wins.(上网时间:2014年3月9日)

[19]"Implementation of the NPT Safeguards Agreement and Relevant Provisions of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s in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IAEA,August 2013,http://www.iaea.org/Publications/Documents/Board/2013/gov2013-40.pdf.(上网时间:2014年4月9日)

[20]"Statement by IAEA Director General Yukiya Amano(Excerpts)",June 4,2012,http://www.iranwatch.org/library/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atomic-energy-agency-iaea/iaea-director-generals-statement/statement-iaea-director-general-yukiya-4.(上网时间:2014年3月9日)

[21]Michael Elleman,"Iran""""s Ballistic Missile Program",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http://iranprimer.usip.org/resource/iransballistic-missile-program.(上网时间:2014年3月9日)

[22]"Netanyahu to Obama: Tighten Sanctions if Iran Defies West",Reuters,September 30,2013,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3/09/30/us-usa-israel-iran-idUSBRE98T0J920130930.(上网时间: 2014年3月9日)

[23]"Iran""""s Supreme Leader Denies Tehran Is Seeking Nuclear Weapons",February 22,2012,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2/feb/22/iran-supreme-leader-nuclear-weapons-denial.(上网时间:2014年3月9日)

[24]"Khamenei""""s """"Resistance of Economy"""" Plan Complicates Vienna Diplomacy, Expert Says",Jerusalem Post,March 2,2014,http://www.jpost.com/Iranian-Threat/News/Khameneis-resistance-of-economy-plan-complicate-Vienna-diplomacy-expert-says-343961.(上网时间:2014年3月9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试析美国对伊朗制裁的有效性  伊朗  伊朗词条  试析  试析词条  美国  美国词条  制裁  制裁词条  有效性  有效性词条  
智库

 防范“带病提拔”的保障性制度

“带病提拔”是困扰当前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干部“边腐边升”、“越腐越升”,不仅扭曲了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原则,而且形成“逆淘汰”等错误用人导向,致使官场...(展开)

智库

 现代国家的复杂性与包容性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治理之道在当下的中国,国家治理成为时尚的学术话语,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成为学界流行的学术领域。然而,在这种繁荣表象背后,也潜藏着国家治理研...(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