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今天法新社突然报道,墨西哥总统涅托在11月7日下午刚刚撤消了11月3日的投标结果。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国际联合体中标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Queretaro)高速铁路项目被取消了。笔者不认为应该阴谋论地将此两个独立事件联系起来,但值得关注这种提法的负面影响。

媒体对于具有高辨识度的标题总是青睐有加,有时为了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会“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大力宣传“中国马歇尔计划”会引发中美之间进一步的战略互疑。

前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辞去公职后决定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其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就是如何管理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在中美两国之间缺乏信任,美国要“再平衡”亚洲的大背景下,如果中国的媒体继续炒作“中国马歇尔计划”这样一个概念,岂不是火上浇油?

容易引发“新冷战”错误联想

拟议中的“中国马歇尔计划”基金规模为163亿美元,而当年的马歇尔计划规模为170亿美元(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额相当于现在的1600亿美元)。两者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此外这两个项目不论是从立项原因、运作方式、覆盖范围、社会影响而言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考虑到国际环境和地缘政治的因素,“马歇尔计划”一词很可能会引发“新冷战”的错误联想,给这个项目招来不必要的阻力与敌意。因此将此基金称为“中国马歇尔计划”实在是极为不妥。

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一项为期4年的欧洲重建计划。该项目于1948年4月推出,其动机是在冷战的大背景下,通过恢复欧洲经济,防止欧洲各国人民因为生计问题选举左派政党或者共产党上台。其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苏联趁机控制欧洲。

虽然马歇尔公开欢迎苏联参与该计划,但是,事实上美国国务院的官员们心里很清楚斯大林根本不可能会同意参与该计划,同时美国国会也不会批准一个含有巨额对苏援助的计划。因此他们提出了许多令苏联无法接受的条件,包括任何接受援助的国家将丧失一部分经济主权,这样一来就逼着苏联主动退出。

随着冷战的爆发,美国在1947年出台了《国家安全法》,并据此成立了中央情报局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曾经因为“长电报”而名声大噪的“冷战之父”乔治-凯南成为了国务院政策计划司司长,在其“遏制理论”的指导下,美国推出了一系列针对苏联的政策,“马歇尔计划”只是其中之一。其实,“马歇尔计划”并不是时任国务卿的马歇尔将军提出来的,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真正策划者是美国国务院的众多官员,特别是威廉-克莱顿和乔治-凯南。

根据1948年3月30日通过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第7号文件(NSC-7),美国当时最关注的是如何应对由苏联主导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这份文件的政策建议部分提到:将欧洲作为首要地区,立刻推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1948年4月,欧洲17国(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法国、西德、英国、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荷兰、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土耳其)参与了马歇尔计划,并同意建设欧洲统一市场。他们与美国签署了协议,决定建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rganizationfor European Economic Cooperation),这一组织后来又改名为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

此后不久,苏联就推出了马歇尔计划在东欧地区的替代品——莫洛托夫计划(Molotov Plan),该计划主要包括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援助以及发展东欧国家对苏联的贸易——参与该计划的各国后来组成了经济互助委员会(COMECON)。

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客观上导致了欧洲在经济上的分裂。西欧国家与美国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而东欧国家和苏联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诚然,马歇尔计划在复苏西欧经济以及促进西欧经济政治一体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左右,但是它和北约在本质上是东西方两大阵营在经济上割裂、安全上对抗、意识形态上排斥的重要工具。可以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冷战对峙格局形成的关键一环。

与“马歇尔计划”五点不同

中国基金与“马歇尔项目”总体而言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项目,其差异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项目宗旨不同。“马歇尔项目”是通过经济援助的手段,平稳欧洲社会,防止共产主义政党上台,遏制苏联的膨胀。而中国推动企业走出去是为了消化我国的过剩产能,将我们的基建工程优势、技术优势和熟练劳动力推广到国际市场。一个是出于政治目的,一个是纯粹的经济导向,将这两个项目混为一谈,甚至提出“中国马歇尔项目”,是非常不严肃的。

二、覆盖范围不同,一个仅限于西欧地区,一个是沿着古代贸易的路线实现对国内和国外的共同开发。据报道,中国基金的资金将用于新建和扩建中国部分省份的铁路、公路以及管道,以此推动陆路和水路的贸易往来。

中国企业走出去项目主要涉及的地区是“一带一路”相关地区和国家。其国内投资的重点区域集中在六省六港:新疆、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连云港、宁波港、泉州、厦门、广州、北部湾。而其在海外投资的国家则覆盖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位于“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国内省份有比较大的差异。有东部沿海的富庶省份,也有西北和西南地区需要进一步开发的省份。而“马歇尔计划”没有对于美国国内地区的投资部分,仅限于对西欧国家的援助。

三、援助的条件不同。参与“马歇尔计划”的西欧国家作为受援国或多或少需要接受美国的附加条件。而中国对外投资、对外建设的项目从来都没有附加的政治条件。“一带一路”所覆盖的多为发展中国家,他们在经济实力上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但是在国家主权和平等方面是不容置疑的。参与“马歇尔计划”的国家必须让渡部分经济的主权,而与中国合作的国家从来就和中国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无需牺牲任何国家主权。

四、国际格局不同。马歇尔计划出台的时间是世界分化为两极的初期。其援助对象是西欧国家,目的是将这些国家更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国家联盟,在某种程度上与苏联阵营抗衡。这些国家整体水平较平均,战前普遍经济基础比较好,几乎都完成了工业化,经过4年的援助就摆脱了战后的穷困,有些国家甚至以此为契机,重新回到世界领先行列。而西欧经济也从此之后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人们普遍认为“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起促进了西欧地区的自由贸易。因此,“马歇尔计划”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企业走出去正处于世界日益多元化的时期,世界很难再出现“两极”对立的情形,而是开始呈现“多极”格局。美国、中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印度、巴西,世界将出现若干个增长“极”。

“一带一路”线路上的国家非常多元化,这些国家整体发展水平非常不均衡,宗教信仰、人口构成、文化传统、经济基础、社会结构都存在极大差异。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海外投资是中国经济实力不断上升,中国日益国际化发展的自然结果,并没有任何逼迫受援国“站队”,或通过援助的手段把这些国家绑在中国一边以抗衡任何其他国家的政治意图。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将古代贸易线路上的各个国家联合起来,将各种文明联系起来,形成网络。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如果能够象信息高速公路那样,将公路、铁路、物流、人员都连接起来。世界将以更为高效的方式运行,人员的交往与流动会更为频繁,人与人、国家与国家、宗教与宗教、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误解和偏见或许能够得到缓解,世界也会迎来更为持久的和平。

五、援助的运营方式不同。马歇尔计划涉及的资金通常都先交付给欧洲各国的政府。所有资金由所在国政府和经济合作总署共同管理。每个参与国的首都会驻有一名经济合作总署的特使。这一职位一般都由一位有一定声望的美国籍商界人士出任。他们的职责就是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提出建议。欧洲人将大多数来自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用于购买美国生产的商品,生活必需品(例如食品和燃料)以及用于重建所需的原材料和产品。

据统计,截止1951年中期,美国提供的130亿美元援助资金有34亿美元用于购买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购买燃料。

中国企业走出去基金的运营方式目前还不太清楚,但是中国是否会向受援助各国派出特使,以及这些国家是否会接受由中国人出任特使,这一点还有待商榷和观察。受援资金应该主要用于采购基础建设相关的原材料以及工业产品。

不应大肆宣传“中国马歇尔计划”

媒体对于具有高辨识度的标题总是青睐有加,有时为了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会“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若硬要将这两个有着本质区别的项目联系在一起,并给出一个“中国马歇尔计划”的称谓未免太过随意。这种“贴标签”的做法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首先,大肆宣传“中国马歇尔计划”可能会引起周边国家的反感。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成为了西欧的拯救者。此时提出“中国马歇尔计划”是急着表明中国将是亚洲国家以及世界各国的拯救者吗?

亚洲的事情非常复杂,亚洲诸国一贯在经济上依赖中国,而在政治和安全问题上依赖美国。此外,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内部都不是铁板一块,每一个国家都有各种利益集团,有各种诉求。中国企业曾经多次尝试海外投资,但是一旦涉及重大安全或经济利益的项目,就往往会被当地的议院或者国会否决。

中国在缅甸的水电项目,在泰国的“高铁换大米”项目,中海油收购UNOCAL等诸多项目的失败已经是前车之鉴。难道因为换了一个“马甲”,这些国家的反对派就不认识你了?一些国家的保守份子本来就担心中国过于强大,一直以来都在宣扬中国威胁论。

我们的政策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可以促成中国和这些国家达到双赢的局面。但是一旦媒体的宣传变了味,那么周边国家将如何解读中国的政策和意图就比较难以预料了。如果别有用心的人将“中国马歇尔计划”曲解为中国要在周边划势力范围,给参与该计划的国家“选边站”的压力,或者中国要通过“新马歇尔计划”控制周边国家的经济命脉,反而会激起其国内民意的强烈反对。

其次,大力宣传“中国马歇尔计划”会引发中美之间进一步的战略互疑。“马歇尔计划”就是美国人推出来遏制苏联的,很难让他们不由此及彼做出具有“冷战思维”的推测。美国人会认为这是中国打算开始“新冷战”吗?由中国和美国最顶尖学者联合做的研究表明,中美两国之间非常缺乏战略互信。美国政界和学界本来就对中美之间是否必有一战争论不休。

“有些事只说不做,有些事只做不说”。对于中国企业向海外发展,我相信每一位国人都会发自内心拥护和支持,但是如果硬要把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与“马歇尔计划”连在一起,不免有些“指鹿为马”。如果为了易懂易记,非要给中国的项目起一个带美国色彩的名字,笔者认为“经济领域的富布莱特项目”或则CHINAID(即“中国版的USAID”)都比“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高铁  高铁词条  墨西哥  墨西哥词条  博弈  博弈词条  订单  订单词条  取消  取消词条  
智库

 国家人才战略与中国发展转型

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第七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纪念欧美同学会诞辰100周年,于2012年9月2日(周日)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隆重举行。图为大会圆桌论坛二...(展开)

智库

 官员“失语”无异于“失位”

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官员对于健康公共舆论的形成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因为他们代表着公共权威,承担着公共秩序的维护,体现着政府的公信力水平。对于各级官员来说,了解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