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彭念:中缅关系困境重重

近期,莱比塘矿场事件以及缅军逮捕百名中国公民的消息,再度将中缅关系推上风口浪尖。早在密松大坝事件发生之后,莱比塘铜矿也曾遇到当地民众的游行示威阻扰。后经过缅甸民主运动联盟领导人翁山淑枝领导的调查团的细致调查,莱比塘矿场才算渡过一劫。此后,莱比塘矿场一直按照翁山淑枝调查团所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尽管如此,由缅甸与中国大陆企业合资的莱比塘矿场建设仍然一拖再拖。一些激进的当地民众还持续进行示威游行,直接破坏了莱比塘铜矿的正常施工。去年12月21日,莱比塘矿场的扩建计划引发民众抗议,缅甸警方与示威群众发生冲突,最终导致一人死亡、20人受伤。

该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部分西方媒体也借机炒作,使用“镇压”、“警方滥用职权”等刺激性的字眼对其进行渲染式报道。一时间,中缅关系再度置于国际媒体的聚光灯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莱比塘矿场事件发生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访问缅甸之后。在11月的访缅行程中,中缅两国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发表了《关于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中缅两国都明确提出要开展大项目合作,支持中国企业参与缅甸基础设施建设。此次莱比塘矿场冲突事件的发生,无疑使得这次访问的成效受到质疑。

自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执政以来,缅甸对中国的依赖不断加深,西方媒体继而将缅甸称之为中国的卫星国。在这种特殊背景下,中资企业成为缅甸国内的主要投资方。也正因如此,中资企业在缅甸的投资基本上没有遇到太大的外来竞争阻力,这也使得一些中资企业较少注重环保、社区建设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跟进。密松大坝事件之后,中国国内出现对中资企业在缅甸进行投资经营活动的反思,认为中资企业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帮助当地居民发家致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等等。

应该说,这些反思对于中资企业在缅甸的形象改善,以及中缅经贸活动的有序开展发挥了有限的积极作用。不过,中资企业在缅甸投资活动的影响显然已经超越了经济层面的考量。正如一些学者在分析密松大坝事件时,将政治因素的作用置于经济考量之上一样。莱比塘铜矿紧随密松大坝事件而出现波折。其后,中资企业根据翁山淑枝调查团的报告进行整改。无论是在环保、拆迁补偿还是社区帮扶方面,中资企业都做出了大量努力,也赢得了大部分当地民众的支持,但冲突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缅甸普通民众获益甚少

根据缅甸“缅华网”1月7日的报道,莱比塘计划落实委员会于1月5日发表新闻公报,公报的20点声明用事实阐述了莱比塘计划落实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就土地赔偿、补充赔偿、生计补贴、环保、居民就业、居民健康方面、居民教育方面、社会福利、电力供应、饮水卫生、社区发展尊重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澳大利亚铜业权威组织的认证,做了详细阐述和规划。尽管如此,仍有一小撮激进分子鼓动少数村民阻挠项目正常发展,导致莱比塘项目建设一再拖延,不能进入正常发展轨道。

这说明,经济、社会因素已经不再是中缅大项目合作的主要障碍,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反对中国的激进势力所造成的政治干扰。事实上,在面临西方制裁的特殊背景下,中国为缅甸国内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这种贡献却并不招缅甸普通民众的待见。

这一方面是由于中缅之间的经贸合作重点聚焦于一些大项目合作,这种合作模式的受益者是中资企业以及缅甸军政府,缅甸普通民众获益甚少;另一方面,崇尚民主价值观的民众会将中资企业与缅甸军政府之间的经贸合作,看成是中国政府支持缅甸军政府,并造成缅甸军政府能够长期执政的罪魁祸首。

不管是前一种抱怨,还是后一种敌视,中资企业都将成为缅甸民众与政府斗争的牺牲品。因此,问题不在于中资企业是否能够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在于缅甸国内政治局势的如何演变以及中国的影响。换言之,中资企业在缅甸所遇到的这些冲突已经超越了普通的经贸合作范畴,中资企业本身并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中国政府对于缅甸国内政局走向的影响力,也并非如外界所想象的那般显著。至少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在东盟(亚细安)、印度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缅甸示好的刺激下,中国对于缅甸政局的影响力日趋式微。由此所造成的困境就是,当冲突爆发后,中国只能采取救火式的外交交涉来予以缓解。这种方式虽能解一时之困,却也造成矛盾的持续累积。不过,除了外交方式,中国也很难找出更为有效的办法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由于地理历史联系以及经济因素的考量,大批的中国商人远赴缅北地区进行种植、伐木等商业活动。尽管这些商人通过贿赂方式获取缅甸当局以及军阀的保护,但这种保护的脆弱性显而易见。一方面,缅军与缅北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积怨甚深,双方随时可能爆发武装冲突。一旦爆发冲突,在缅华商必然会受到冲击。正如2013年年初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爆发武装冲突,在缅北经营香蕉种植的中国商人遭受大量损失。

另一方面,中国商人在当地的商业活动也为缅北少数民族武装提供了经济支持,这也招致主张打击瓦解缅北少数民族武装的缅军不满。因此,缅军抓捕中国公民事件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问题在于,中国如何做出回应。很显然,缅军以非法伐木为由进行抓捕,合情合理,中国政府自然无法找出合理理由来要求缅军放人。然而,不要求缅军放人,又会在国内引起不满。这种两难局面将中缅关系的困境表露无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彭念:中缅关系困境重重  困境  困境词条  重重  重重词条  关系  关系词条  
智库

 不要妖魔化金融创新

南开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我会不定期到南开来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平台就是“虚拟经济”论坛。我很早就参加了成思危先生创设的虚拟经济论坛。成思危先生所倡导的优良学...(展开)

智库

 学以成人,约以成人

——对新文化运动人的观念的一个反省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之后发生的新文化运动,试图唤起“吾人最后之觉悟”,即进行思想、文学乃至语言文字之革命,其着眼点是...(展开)

智库

 债转股改革具有四大独特价值

近来,有关中国将允许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时实施债转股改革的传闻,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然而,针对可能实施的银行机构债转股改革,究竟会给中国的金融风险控制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