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2014 /2015 国际形势回顾、展望与中国对外战略

2015年恰逢二战结束70周年及联合国成立70周年,又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年。战后70周年既可能成为各国静下心来重理国际乱象、重塑国际秩序的契机,也可能成为进一步撕裂国际社会、加深国际分化的导火索。因此,一种岌岌乎可危的国际秩序究竟是因此而否极泰来还是继续走向深渊,是观察2015年国际形势的起点。

然而2015年开年传来的却似乎都不是好消息。法国《查理周刊》惨剧预示欧洲反恐形势恶化,各国领导人携手并肩走上街头的场面颇有几分悲壮之气,只有他们内心最清楚,在全球化、信息化大潮裹挟之下,自诩为“后现代”的欧洲绝非世外桃源,也存在所谓“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战争与和平”的问题自然包括乌克兰局势。乌克兰局势2014年几乎牵动国际战略全局,2015年不仅没有好转,而且有恶化的迹象。乌克兰政府与反政府之间的武装冲突,俄西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乌克兰进行政治打气,美国国防部暗示有可能向乌政府军提供军火,给本己危险的乌克兰局势火上浇油,法德领导人赶紧奔赴俄罗斯晤见普京,力促和平解决争端。下一步乌克兰局势的演变,除了要受到乌本身国内政治的演变影响外,将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美欧对俄制裁是否继续加码,抑或还有制裁之外的其他手段跟进;二是美欧之间是否依然团结。从最近的表现看,欧美之间在对形势的判断或对俄态度上己然出现分歧;三是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遭遇美欧制裁和油价惨跌的俄经济能否撑得住,是影响乌克兰局势的一大变量。

2015年的中东局势是以沙特老国王去世及沙特政局变化开始的。迄今为止,中东之乱主要乱在伊拉克、叙利亚、巴以关系和伊朗,海合会国家虽也受到冲击,但相对还算稳定。沙特作为中东第一大国、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之一以及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其政局变动自然牵一发动全身。联系到此前有关全球油价惨跌背后有沙特与美国博弈的“阴谋论”传言,沙特未来的政治走向及政策动向值得关注伊斯兰国”(IS)斩日本人质、烧约旦飞行员,激起公愤。约旦报复性轰炸,美国组织空袭,到底是会将IS打垮,还是会招致更猛烈反弹,尚未可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今日中东之乱,与当年小布什不负责任地扩大反恐战线、对伊拉克开战有关,也同奥巴马不负责任地仓促从伊拉克抽身有关。换言之,对美国而言,无非是个战略失误与战略调整问题,而对一个被打乱的中东而言,则是无尽的灾难。

伊拉克、叙利亚被内战和IS搅得“国将不国”,巴以和谈遥遥无期,伊朗核问题仍处搁置争议阶段,能否如愿和平解决,也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如此看来,中东局势依然堪忧。

回眸亚太,危险性、动荡性虽不如乌克兰和中东,但博弈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却非其他区域可比。其中,中美之间的竞合博弈最为关键。中美元首“庄园会晤”和“ln},台夜话”后,两国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但愿景与现实之间还有巨大差距。领导人的政治意愿能否在外交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能否在两国民众间获得积极呼应,还需要做艰巨的工作;两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博弈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还将加剧和深化。美国横下心来决定在亚太永驻,中国崛起首先也是从亚太出发,这种结构性矛盾的化解虽无历史经验可循,却有历史教训可鉴。囿于自身实力与战略之间的局限性,美国在亚太更多依靠盟国、伙伴及其努力拼凑的关系网对中国进行所谓软制衡,无形中加大了中国同亚太相关国家间的矛盾,使得中美与所谓“第三方”之间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错综复杂,需要高超的外交技巧和十足的战略定力才可化险为夷。东海、南海冲突的引信一个也未根除,2015年无非是在新的时空条件下继续演变,要想毕其功于一役也不现实。曾经沉寂的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则极可能在新的一年掀起风波,有可能成为亚太局势最大的变数。

没有人希望国际一片乱象,各国都着眼于拼经济、强民生。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的总体低迷,给2015年投下浓重的阴影,也逼使各国将发展经济作为重中之重。但显然,各个国家的战略选择和政策杠杆是不一样的。美国携美元霸权的独特优势,借量化宽松的进与退,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间游走,加之页岩油气革命天赐良机,2014年经济发展在西方世界一枝独秀,令美国战略界欢欣鼓舞,也使美国领导世界的底气再度大增。但冷静分析,美国全年2.4%的增速并非如此前许多人预测的那般惊人,甚至低于IMF预估0.2个百分点。它提醒我们,既不能因一场危机轻易断定美国将走向衰落,也不可因一时的经济复苏而再度陷入对美国的顶礼膜拜。毕竟,美国的政治、社会问题之严重为近20年来之最,它们对美国经济长远影响如何,还要继续观察。

令人担心的是,美国借量宽的进与退获得重大收益,却未带动西方国家整体经济复苏,更逞论全球经济面貌与美国经济复苏形成鲜明反差。美国这种“吸入式”增长凸显了美国霸权的自私性,但反过来却诱导欧日纷纷效仿。目前,“欧版量宽”又开始粉墨登场,国际媒体普遍预测,这势将触发全球新一轮货币竞相贬值,不仅将助推美元霸权进一步强化,而且可能促使大宗商品价格不确定性增强。姑不论欧洲央行大规模量宽能否像美国那样刺激欧洲经济复苏,这种饮鸿止渴的做法对世界经济决不是福音。

这就不能不提到中国经济“新常态”0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7.4%引发全球热议,唱衰中国经济论者再度沉渣泛起,尤其是对比美国经济的强势回归,许多人断言中国对美国的经济追赶可能永远可望不可即。事实上,放在世界宏观经济发展的大局下对比中美经济增长,可以得出几个初步结论。其一,美国经济表现抢眼,中国经济增速也依然不俗,7.4%相较于此前30年每年10%左右增速虽显低迷,但在全球仍独占鳌头。其二,美国经济增速依靠的是美元霸权、能源及科技优势,结构性、体制性变革则差强人意,后劲如何还须观望;中国经济减速则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主动作为,是中国经济走向健康稳定发展前的“刮骨疗伤”,前景似乎更值得期待。其三,美国经济是与西方阵营“抱团取暖”的结果,暖了自己,凉了别人,所以被称为“吸入式”增长;中国经济则是“发散式”增长,无论是中央周边外交工作会议提出的“亲诚惠容”之“惠”(指中国发展要惠及他国),还是“一带一路”战略旨在将中国发展同多国发展联结起来,体现的都是新时期中国大战略的新风格和新气派,其中核心要义,就是“命运共同体”意识和“正确义利观”指引下的“合作共赢”理念。

这种新思想、新理念乃至“新常态”在中国才刚落地生根发芽,却给乱象纷呈的国际社会吹进了一股暖风。如果各大国都能秉持合作共赢的思想,谋划全球共同发展,则2015年有望成为新一轮世界秩序重塑的开局之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  中国词条  国际形势  国际形势词条  展望  展望词条  回顾  回顾词条  对外  对外词条  
智库

 现阶段改善中美关系的三点建议

中美关系40多年来历经了巨大变迁。最近几年,随着战略竞争加剧,两国关系不幸降到了历史低点,这一现实是当今任何人都不能忽略的。中美关系如今的状态,源自美国在回顾多...(展开)

智库

 理性看待我国经济的高杠杆问题

2018上半年的紧缩及后果在去杠杆与贸易战的内外因素交织作用下,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正在加大。从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央行缩表、财政严监管、金融监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