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的顶层方法

本系列文章已完成发展阶段、发展问题、发展动力、发展环境四个模块的写作,现已进入第五个模块——发展趋势的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话题,也是一个非常高难度的研究对象。如何入手?颇费思量,鉴于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涉及很复杂的因素,从顶层方法入手可能是较为适宜的选择。

必须指出的是,经济趋势分析包含经济预测,但不限经济预测,还包括对已发生经济现象的分析,包括对已发生和未发生经济规律的揭示。因为经济发展趋势中蕴含着经济规律,故分析经济发展趋势可以窥探经济发展的很多奥秘。

若从经济预测的数学方法来看,通常有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最小平方法等。但这些方法非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拟从思维方法分析框架层面讨论经济趋势分析的顶层方法

从逻辑上看,我们可以将经济趋势分析的顶层方法概括为“供求、长短、宏微、左右、内外、理实、因果”七个方面,即供给—需求分析方法、长期-短期分析方法、宏观-微观分析方法、国内-国际分析方法、经济-非经济分析方法、理论-实证分析方法、原因—结果分析方法

第一,供给—需求分析方法。供求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犹如阴阳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性一样,是各种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生产与消费、生产者与消费者等概念的背后都对应着供求。市场是由供求组成的,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GDP既可由收入法算出,也可由支出法算出。同样,经济发展趋势也是由供给边因素(如劳动、资本、资源、全要素生产率等)和需求边因素(如投资、消费、出口)共同决定的。因此,在分析经济发展趋势时必须运用供给—需求分析方法,同时分析供给边因素和需求边因素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不能顾此失彼或畸轻畸重。

第二,长期—短期分析方法。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从时间维度来看,分析经济发展趋势既要考虑短期,也要考虑长期,因而要综合运用长期—短期分析方法。短期分析的好处是现实感觉比较真切、影响因素比较集中、数据比较易于获取,缺陷是各种情况未能充分展示、规律难以把握。长期分析的好处是能充分运用各种数据、揭示出经济运行的规律,缺陷是影响因素太多难以把握、数据获取难度较大等。故需要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理论分析角度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中的后两者大致对应着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由于静态和动态是从假设前提不变和变化角度来区分研究方法的,故这种对应不是很严格的。短期、长期的时间长短可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需要来确定,通常将1-2年设为短期、3-5年或3-10年设为中期、5年或10年以上设为长期。

第三,宏观—微观分析方法。经济学通常将个体(如消费者、生产者等)行为、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的分析等称为微观分析,将经济体(如国家、地区等)的总量变化、影响因素和总供求均衡分析等称为宏观分析。故有时还将经济学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区别在于:一是分析对象不同,微观分析对应个体或微观组织,宏观分析对应国家或经济体;二是分析指标不同,微观分析对应个体收入、效用、商品价格、企业成本、产量等,宏观分析对应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利率、汇率、货币发行量等。必须注意的是,现实中,宏微观有时是难以区分的,宏观必须建立在微观的基础之上,像产业、区域等中观现象是横跨宏微观的。在经济趋势分析中,既要考虑宏观总量指标的变化趋势,也要关注微观个体指标的演变趋势,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经济趋势。

第四,国内—国际分析方法。虽然我们只是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在中国经济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二、对外贸易世界第一、数百工农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世界第一、对外投资高速增长的新形势下,如果不能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谈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是断难得出科学结论的。故要将国内经济分析与国际经济分析很好地结合起来。从理论逻辑来看,也是不能局限于封闭经济的分析,而要扩展为开放经济的分析。在具体进行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时,就离不开对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对外投资、汇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美国利息变化、国际政治格局等的分析

第五,经济—非经济分析方法。虽然我们重点进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但现实中经济与非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交融发展的,单纯进行经济分析往往不能得出准确或正确的结论,故要将经济分析方法与非经济分析方法很好地结合起来。非经济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运用经济—非经济分析方法,一方面,要求我们将经济研究对象放在整体社会的大系统中综合考虑,而不是就经济谈经济;另一方面,要求我们放低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皇冠的姿态,谦虚地吸纳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在具体进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时,一定要考虑到各种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如政治周期对经济周期变化就有重大影响。

第六,理论—实证分析方法。经济发展趋势分析需要有理论支撑和分析框架,这就离不开理论分析方法。理论分析方法即逻辑分析方法或演绎分析方法,其特点是将纷繁复杂的经济现实,用简洁通用的概念进行高度的抽象,用清晰的图式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揭示,并进行逻辑推演。同样,经济发展趋势分析还需要有经验支撑和事实检验,这就离不开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即经验分析方法或归纳分析方法,其特点是用数据、事实和案例等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在具体进行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时,一方面,我们先要设定好简洁而科学的分析框架,另一方面,要大量运用数据和实例得出规律性或趋势性结论。

第七,原因—结果分析方法。经济发展总是会呈现出某种结果,或高或低,或上升或下降,或繁荣或萧条等,一方面需要对这种结果做出描述,特别是对未来的趋势进行预判,另一方面更需要对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因为只有知道了原因,才能知道未来怎么应对,或怎么抓住机遇,或避免掉入同一个陷阱。因此,需要将结果分析方法与原因分析方法很好地结合起来。造成结果的原因往往很复杂,故原因分析常常是一个挑战,要将前面提到的供给—需求分析方法、宏观—微观分析方法、经济—非经济分析方法、理论—实证分析方法等综合予以考虑,才能揭示出原因。

梳理以上经济趋势分析的顶层方法,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全面理解经济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而且可以对后面将要渐次展开的中国经济趋势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的顶层方法  顶层  顶层词条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词条  趋势  趋势词条  方法  方法词条  分析  分析词条  
智库

 俄罗斯政治发展呈“中间状态”

如何看待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前景?从长远角度来看,问题的关键也许在于如何继续对引进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进行适应性改造,使其与俄罗斯本土价值体系相适应。这意味着不是一般...(展开)

智库

 资本流出中国

一路高歌猛进的人民币在升值路上逐渐失去动能,中国与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折。新兴市场过去一年来普遍面临资本外流的风险,中国亦不能幸免。中国经济不断探...(展开)